一种基于水性树脂的热转印色带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41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水性树脂的热转印色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基、涂覆在带基一侧的离型层、涂覆在离型层外侧的油墨层和涂覆在带基另一侧的耐热涂层;所述离型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酚醛树脂6-10份、改性聚丁二烯树脂 15-18份、聚乙烯蜡45-50份、硬酯酸单甘油酯1-3份、磷酸三丁酯0.8-1.5份;所述油墨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改性松香树脂14-17份、醇酸树脂10-15份、氨基树脂18-23份、植物碳黑15-20份、铜铬黑8-12份、高岭土22-26份、滑石粉9-13份、硅凝胶2-5份、硫酸钙5-8份、聚醚改性有机硅0.7-1.5份、羟乙基纤维素0.5-1.0份;所述耐热涂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丙烯酸树脂9-15份、聚酰亚胺85-90份;所述带基的材质为聚酯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性树脂的热转印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酚醛树脂7-9份、改性聚丁二烯树脂 16-17份、聚乙烯蜡46-49份、硬酯酸单甘油酯1.2-2.8份、磷酸三丁酯0.9-1.4份;所述油墨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改性松香树脂15-16份、醇酸树脂11-14份、氨基树脂19-22份、植物碳黑16-19份、铜铬黑9-11份、高岭土23-25份、滑石粉10-12份、硅凝胶3-4份、硫酸钙6-7份、聚醚改性有机硅0.8-1.3份、羟乙基纤维素0.6-0.9份;所述耐热涂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丙烯酸树脂10-14份、聚酰亚胺86-89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水性树脂的热转印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酚醛树脂8份、改性聚丁二烯树脂 16.5份、聚乙烯蜡47份、硬酯酸单甘油酯1.9份、磷酸三丁酯1.2份;所述油墨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改性松香树脂15.3份、醇酸树脂12份、氨基树脂21份、植物碳黑18份、铜铬黑10份、高岭土24份、滑石粉11份、硅凝胶3.5份、硫酸钙6.7份、聚醚改性有机硅1.1份、羟乙基纤维素0.8份;所述耐热涂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丙烯酸树脂12份、聚酰亚胺88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水性树脂的热转印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基的厚度为6-8μ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基于水性树脂的热转印色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称取酚醛树脂、改性聚丁二烯树脂、聚乙烯蜡,投入搅拌装置中,升温至74-78℃,搅拌混合30-40min,降温至35-40℃,然后称取并加入硬酯酸单甘油酯和磷酸三丁酯,搅拌混合1-2h,获得离型层涂覆液,备用;

2)称取植物碳黑、铜铬黑、高岭土、滑石粉和硅凝胶,粉碎后,过800-1000目筛,获得混合粉末;

3)称取改性松香树脂、醇酸树脂、氨基树脂和硫酸钙,投入搅拌装置中,并加入混合粉末,升温至80-85℃,搅拌混合40-60min,降温至50-55℃,然后称取并加入聚醚改性有机硅和羟乙基纤维素,搅拌混合1-2h,获得油墨层涂覆液,备用;

4)称取丙烯酸树脂和聚酰亚胺,投入搅拌装置中,搅拌混合1-3h,获得耐热涂层涂覆液;

5)采用涂覆机将离型层涂覆液均匀涂覆在带基正面,烘干后,在带基正面形成离型层;

6)在离型层表面均匀涂覆油墨层涂覆液,烘干后,在离型层表面形成油墨层;

7)采用涂覆机将耐热涂层涂覆液均匀涂覆在带基背面,烘干后,在带基背面形成耐热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水性树脂的热转印色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0.5-0.8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水性树脂的热转印色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4-6μ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水性树脂的热转印色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耐热涂层的厚度为0.6-1.0μ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