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倾斜度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638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倾斜度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倾斜度调节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夹装在座垫和椅背之间的座椅倾斜度调节器,夹装在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之间,其中,第一托架固定于座垫和可倾斜地安装在该座垫上的椅背两者之任一个上,第二托架固定在另一个上并且能够围绕转动中心相对转动地连结到第一托架上。
在这种倾斜度调节器上,设置有夹装在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之间、并且能够围绕与上述转动中心同心的支承轴一同旋转地固定的凸轮。该凸轮,通过支承轴的正反转动,使前端面上备有固定齿的锁板在第一及第二托架之间沿径向方向正反移动。此外,在第一托架上,设置备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相互平行的相向壁的导向槽,通过借助凸轮的转动,锁板在导向槽内正反移动,固定齿从导向槽进出。
另一方面,在第二托架上,沿着与上述旋转中心同心的圆弧轨迹形成有内齿。借此,通过凸轮的转动,锁板从导向槽向外方突出,通过其固定齿与内齿啮合,来限制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的相对转动,并且,通过凸轮的反向转动,解除固定齿与内齿的啮合,使得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能够相对转动。
从而通过将操作杆安装到支承轴上,利用该操作杆的操作使支承轴正反转动,便可以使固定齿啮合到内齿上,将椅背的倾倒位置锁定,并且,可解除固定齿和内齿的啮合,来进行倾倒位置的变更。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倾斜度调节器中,在导向槽的相向壁面与锁板之间,以及在凸轮与锁板之间等,在各个部位存在着滑动接触部分,但由于在这种滑动接触部分中,虽然很小但仍然存在着间隙,所以,当向椅背施加负荷时,固定齿向转动方向倾斜,与内齿的啮合强度变弱,存在着不能获得可靠锁定状态的问题。
为了消除这种问题,有人提出,提高导向槽及锁板的尺寸精度,借此尽可能地缩小导向槽的相向壁与锁板之间的间隙的尺寸,但这样一来,必须对锁板等进行非常精密的高精度的金属加工,产生加工成本提高的新问题。
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座椅的倾斜度调节器的方案,所述座椅倾斜度调节器,在锁板上设置固定突起,在固定齿啮合到内齿上的状态下,当向椅背上施加负荷时,通过该固定突起与导向槽深部的槽缘的相互干扰,阻止锁板在导向槽内向负荷方向倾斜运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利用这种倾斜度调节器,通过向椅背上施加负荷,该力经由内齿传递给固定齿,在锁板上产生在导向槽内沿负荷的施加方向的倾斜力,但通过固定突起与导向槽内的槽深部的边缘部的干扰将该力抵消,可以防止锁板的倾斜。从而,可以消除由于锁板的倾斜使固定齿与内齿的啮合状态变差的问题,保持椅背的设定的倾倒姿势。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42370号公报(第5-6页,图6)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倾斜度调节器中,当向椅背上施加超过允许负荷的大的负荷、锁板过分推压导向槽的侧壁而使表面压力增大时,由于导向槽的侧壁的厚度偏移,锁板会发生大的倾斜,锁板的固定齿与内齿的啮合变弱,锁定强度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种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增加部件的数目、利用有限的空间,能够可靠地提高锁板的固定齿对内齿的啮合强度的座椅倾斜度调节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座椅倾斜度调节器,其包括固定在座垫上的第一托架,固定到相对于座垫自由倾斜的椅背上的第二托架,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该第一及第二托架之间的凸轮,与该凸轮的转动连动、在上述第一托架及第二托架之间沿径向进出且具有形成有固定齿的啮合部的锁板;上述第一托架具有形成有对上述锁板的进出进行导向的导向槽的第一及第二二导向构件,另一方面,上述第二托架具有与从上述导向槽呈突出状态的锁板前端的固定齿啮合的内齿,所述座椅倾斜度调节器的特征在于,上述锁板,在上述啮合部的两侧具有第一肩部及第二肩部,在施加到上述椅背上的负荷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啮合部的两个侧缘之一和与该一个侧缘相向的上述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的一个的端面对接,来对抗上述负荷,另一方面,当施加到上述椅背上的负荷在规定值以上时,通过上述啮合部的一个侧缘和与该一个侧缘相向的上述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的一个端面对接,并且,上述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的一个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的另一个的一部分对接,来对抗上述负荷。
此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座椅倾斜度调节器的特征在于,上述锁板的上述各第一及第二肩部具有卡合凸部,以及形成在该卡合凸部与上述啮合部之间的凹部,上述各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具有嵌入上述凹部内的卡合凸部,在施加到上述椅背上的负荷为规定值以上时,上述锁板的上述第一及第二肩部的一个上述卡合凸部和上述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的一个上述卡合凸部对接。
进而,技术方案3所述的座椅倾斜度调节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各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具有上述第一及第二肩部的上述卡合凸部分别嵌入的凹部,以及形成该凹部的一部分的阶梯部,当施加到上述椅背上的负荷在规定值以上时,上述第一及第二肩部的上述卡合凸部之一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所相向的上述阶梯部对接,而阻止上述锁板的上述啮合部向径向内侧滑动。
根据本发明,在施加到椅背上的负荷为规定值以下时,通过锁板的啮合部的两个侧缘之一和与该侧缘相向的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的一个端面对接,来对抗负荷,另一方面,当施加到椅背上的负荷在规定值以上时,通过锁板的啮合部的一个侧缘和与该侧缘相向的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的一个端面对接,并且通过第一及第二肩部之一与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的另一个的一部分对接,来对抗负荷,因此,能够可靠地提高锁板的固定齿与内齿的啮合强度,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可以提供能够耐受更大负荷的倾斜度调节器。
此外,当施加到椅背上的负荷为规定值以上时,第一及第二肩部的卡合凸部之一和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所相向的阶梯部对接,而阻止锁板的啮合部向径向内侧滑动,所以,锁板的固定齿与第二托架的内齿的啮合不会被解除,而保持可靠的锁定状态。


图1是本发明的倾斜度调节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倾斜度调节器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倾斜度调节器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倾斜度调节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在图4中从箭头X方向观察锁板及凸轮的图上将第一托架的导向构件重叠时的图示,特别是表示实施形式1。
图6是表示实施形式2的对应于图5的图示。
图7是图6的部分放大图,特别是表示在椅背上施加大的负荷、导向构件变形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形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4表示安装到座椅的两侧的本发明的倾斜度调节器,用于相对于座垫自由倾斜地保持椅背。
倾斜度调节器1,包括固定到座垫(图中未示出)上的第一托架2,与第一托架2相向地固定到椅背(图中未示出)上的第二托架3,夹装在第一及第二托架2、3之间的一对锁板4,使一对锁板4向离开的方向移动的凸轮5,将凸轮5绕轴心正反转动操作的操作杆7,防止脱落地保持该操作杆7的保持板8。
第一托架2,其上部形成圆形,在上述上部圆形的中心部分上穿设有嵌入孔21,使操作杆7的一部分突出地设置的与凸轮5的嵌合部7a嵌入到该嵌入孔21内,并且,在左侧的面(图4中的左方,即,与第二托架3的相向面)上,以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图4的左方)推起的方式隆起地设置有前后方向的一对导向构件22。各导向构件22以嵌入孔21为中心形成圆弧状,设定成相对于嵌入孔21点对称的形状。
实施形式1.
图5是将第一托架2的导向构件22重叠到在图4中从箭头X方向观察时看到的锁板4及凸轮5的图上时的图示,特别是,表示实施形式1。如图5所示,在左右一对导向构件22之间形成容纳锁板4及凸轮5的容纳空间24,并且,在各导向构件22的上下端形成导向突起22a。此外,在导向突起22a的相向面之间,形成有以滑动接触状态嵌装各锁板4的一部分(后面描述的啮合部41)的上下一对导向槽25。在各导向突起22a的径向的内侧,如后面所述,形成有与锁板4的一部分卡合用的卡合凸部22b。
第二托架3,如图4所示,下部形成为圆形,并且,在上部形成有安装部。在第二托架3的左侧面上,隆起地设置有以下部圆形部为中心的推起的圆形隆起部31,并且,在该圆形隆起部31的中心部上穿设有与第一托架2的嵌入孔21相向的通孔32。
此外,圆形隆起部31的右侧,构成安装凹部33,将其内径尺寸设定得稍大于上述一对导向构件22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在将第一托架2和第二托架3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各导向构件22,其外周面与安装凹部33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地嵌入到安装凹部33内。进而,在安装凹部33的内周面的上下,相向地形成内齿34。
在第二托架3的上缘部,在前后端部分别穿设安装孔,以经由这些安装孔将作为把第一托架2不会从第二托架3上脱落的方式压紧的推压板的第三托架35用螺栓固定,将第三托架35固定到椅背上。而且,在把第一托架2叠层到第二托架3上的状态下,通过把第三托架35固定到第二托架3上,第三托架35变成允许第一托架2转动地推压其上部的状态,借此,防止第一托架2的上部脱离第二托架3。
此外,在上述第一托架2的下缘部,在前后端部也分别穿设有安装孔,通过经由这些安装孔由螺栓固定,将第一托架2固定到座垫上。
如图5所示,各锁板4,备有上下自由运动地嵌入第一托架2的导向槽25内的啮合部41,在该啮合部41的两侧一体地形成的第一肩部42及第二肩部43,从第二肩部43向位于相反侧的锁板4的第一肩部42延伸的支脚部44。啮合部41具有与形成在前端缘上的第二托架3的内齿34啮合的固定齿41a,在导向构件22嵌入到安装凹部33内的状态下,通过固定齿41a啮合到内齿34上,限制第一托架2与第二托架3的相对转动。另一方面,支脚部44,其形状设定为直线状外缘部与导向构件22的直线状内缘部滑动接触,并且直线状内缘部与凸轮5的外周面滑动接触,该凸轮自由转动地被容纳在由一对锁板4所包围的空间内。
支脚部44的长度尺寸设定成,被容纳在容纳空间24内的各锁板4能够在啮合位置与啮合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啮合位置是锁板沿径向向外方移动、啮合部41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啮合的位置,啮合解除位置是锁板沿径向向内侧移动、啮合部41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的啮合被解除的位置。更详细地说,将啮合位置与啮合解除位置的距离,设定成稍大于固定齿41a的齿高尺寸,通过锁板4从嵌入孔21向径向方向外侧移动,啮合部41的固定齿41a啮合到内齿34上,另一方面,通过锁板4向嵌入孔21的方向移动,解除固定齿41a对内齿34的啮合。
此外,在各锁板4的第一肩部42的径向外侧,形成有与相向的导向构件22的卡合凸部22b对接的第一卡合凸部42a,并且,在第一肩部42的径向内侧,形成与位于相反侧的锁板4的支脚部44的前端内周面对接的第二卡合凸部42b。此外,在啮合部41与第一卡合凸部42a之间,形成导向构件22的卡合凸部22b嵌入的凹部42c,凹部42c具有与导向构件22的卡合凸部22b的形状互补的形状。进而,在各锁板4的第二肩部43的径向外侧,形成有与相向的导向构件22的卡合凸部22b对接的第一卡合凸部43a,在啮合部41与第一卡合凸部43a之间,形成导向构件22的卡合凸部22b嵌入的第一凹部43b,第一凹部43b具有与导向构件22的卡合凸部22b的形状互补的形状。此外,在支脚部44的直线状内缘部的一部分上,形成与凸轮5对接的第一卡合凸部44a,并且,在支脚部44的前端内周侧,形成与相向的锁板4的第一肩部42的第二卡合凸部42b对接的第二卡合凸部44b。
凸轮5形成大致六角形,在与一个锁板4相向的三个角部上,形成有与该锁板4的第一肩部42的内周倾斜面42d对接的第一凸出部5a,与形成在第二肩部43的内周面上的第二卡合凸部43c对接的第二凸出部5b,与支脚部44的第一卡合凸部44a对接的第三凸出部5c,在与另一个锁板4相向的三个角部上,也同样形成与该锁板4的第一肩部42的内周倾斜面42d对接的第一凸出部5a,与形成在第二肩部43的内周面上的第二卡合凸部43c对接的第二凸出部5b,与支脚部44的第一卡合凸部44a对接的第三凸出部5c。
此外,在凸轮5的中心部穿设有长孔5d,在长孔5d的短轴上的两端上形成有两个切口5e。在操作杆7的嵌合部7a的一个面(图4的左侧的凸面)上,一体地形成有两个销(图中未示出),在将操作杆7的嵌合部7a嵌入到第一托架2的嵌入孔21内之后,通过将嵌合部7a的两个销嵌入到凸轮5的切口5e中,凸轮5便被连结到操作杆7上。
保持操作杆7的保持板8安装在第一托架2上,以使操作杆7安装在第一托架2上的安装状态稳定。如图4所示,保持板8包括推压操作杆7的板主体81,在板主体81的上缘部向外方突出设置的圆弧板82,突出地设置在板主体81的下缘部后端的弹簧勾挂突出片83。
此外,在操作杆7的中间部也突出地设置弹簧勾挂突出片71,在操作杆7的弹簧勾挂突出片71和保持板8的弹簧勾挂突出片83上拉设螺旋弹簧84,借此将操作杆7向箭头A方向加载。
此外,在第三托架35上,也突出地设置有向图4中的右方突设的弹簧勾挂突出片35a,在该弹簧勾挂突出片35a与保持板8的圆弧板82的前缘部之间安装盘簧9。并且,借助该盘簧9,第二托架3经由第三托架35受到向箭头B的方向加载力的作用,经由第二托架3以总是向前倒伏的姿势向椅背加载。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倾斜度调节器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不对操作杆7进行操作的通常就座的状态,由于借助螺旋弹簧84的弹性力将操作杆7向箭头A的方向加载,所以,连结到操作杆7上的凸轮5也同样地被向箭头A的方向加载。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所示,通过凸轮5的第一凸出部5a及第二凸出部5b分别和锁板4的内周倾斜面42d及第二卡合凸部43c对接,并且,形成在一个锁板4的第一肩部42上的第二卡合凸部42b与另一个锁板4的支脚部44的第二卡合凸部44b相互对接,在将锁板4保持在规定的姿势的状态下,将锁板4向径向外侧加载。从而,固定齿41a从导向槽25向外方突出,与相向的第二托架3的内齿34啮合,将第二托架3相对于第一托架2的位置或者椅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角保持在规定的位置或规定的角度。
在这种状态下,当抗拒螺旋弹簧84的弹性力将操作杆7的把手部抬起时,凸轮5向箭头A的相反方向旋转,凸轮5的第一凸出部5a嵌入到形成于锁板4的内周倾斜面42d与第二卡合凸部43c之间的第一凹部41b内,并且凸轮5的第二凸出部5b嵌入到形成于锁板4的第二肩部43的内周侧的第二凹部43d内。进而,由于凸轮5的第三凸出部5c对接并推压锁板4的支脚部44的第一卡合凸部44a,所以,锁板4的啮合部41沿导向槽25向径向内侧滑动,固定齿41a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的啮合被解除,锁板4从啮合位置移动到啮合解除位置。从而能够任意设定椅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姿势(倾斜角度)。
在设定椅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姿势后,当手离开操作杆7的把手部时,借助螺旋弹簧84的弹性力,凸轮5向箭头A方向旋转,锁板4向径向外侧滑动,固定齿41a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再次啮合,将椅背保持在新设定的倾斜姿势。
此外,在锁板4的固定齿41a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啮合的状态下,当向椅背施加规定值以下的向前方的负荷时,锁板4的啮合部41的第一肩部42侧的侧缘推压到导向槽25的侧缘(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的端面)上,表面压力上升,对抗负荷,抑制锁板4的倾斜。进而,当向椅背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向前方的负荷、并且导向构件22或者锁板4变形、锁板4开始倾斜时,锁板4的啮合部41的第一肩部42侧的侧缘推压到导向槽25的侧缘(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的端面)上,表面压力上升,并且,形成在锁板4的第二肩部43上的第一卡合凸部43a推压到形成于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上的卡合凸部22b上,表面压力上升,借此对抗负荷,抑制锁板4的倾斜。
另一方面,在锁板4的固定齿41a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啮合的状态下,当向椅背施加规定值以下的向后方的负荷时,锁板4的啮合部41的第二肩部43侧的侧缘推压到导向槽25的侧缘(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的端面)上,表面压力上升,对抗负荷,抑制锁板4的倾斜。进而,在锁板4的固定齿41a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啮合的状态下,向椅背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向后方的负荷、导向构件22或者锁板4变形、且锁板4开始倾斜时,锁板4的啮合部41的第二肩部43侧的侧缘推压到导向槽25的侧缘(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的端面)上,表面压力上升,而且,形成在锁板4的第一肩部42上的第一卡合凸部42a推压到形成于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上的卡合凸部22b上,表面压力上升,借此对抗负荷,抑制锁板4的倾斜。
即,在施加到椅背上的向前方或向后方的负荷在规定值以下时,通过锁板4的啮合部41与导向槽25的侧缘对接,对抗输入的负荷,另一方面,在施加到椅背上的向前方或向后方的负荷在规定值以上时,通过锁板4的啮合部41与导向槽25的侧缘对接而对抗负荷之后,锁板或者导向构件的一部分变形,进而,通过锁板4的第二肩部43或者第一肩部42与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对接,可以对抗输入的负荷。
实施形式2.
图6表示本发明的倾斜度调节器的实施形式2,其结构基本上与上述实施形式1相同,下面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实施形式1中,导向构件22相对于锁板4的支脚部44的内缘滑动接触部形成直线状,与此相对,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导向构件22的内缘部的上下分别形成第一阶梯部22及第二阶梯部22d(在图6中左侧的导向构件(在右侧导向构件的情况下,下方是第一阶梯部22c,上方是第二阶梯部22d)),在导向构件22的卡合凸部22b与第一阶梯部22c之间,形成有容纳锁板4的第一肩部42的第一卡合凸部42a的第一凹部22e,另一方面,在导向构件22的另一个卡合凸部22b与第二阶梯部22d之间形成有容纳另一个锁板4的第二肩部43的第一卡合凸部43a的第二凹部22f。
此外,第一肩部42的第一卡合凸部42a及第二肩部43的第一卡合凸部43a分别形成大致的半圆形,从导向构件22相对于锁板4的支脚部44的内缘滑动接触部的延长线稍向外方突出。
进而,在实施形式1中,锁板4的支脚部44的内缘,除去第一卡合凸部44a,其它形成直线状,其宽度大致相同,与此相对,在本实施形式中,将支脚部44从第二凹部43d至第一卡合凸部44a的部分的宽度,设定成比从第一卡合凸部44a至前端的宽度宽,在前端部不设置第二卡合凸部(实施形式1中的44b)。从而,第二卡合凸部42b的外缘,与导向构件22的内缘大致平行延伸,并与锁板4的支脚部44的前端内缘部滑动接触。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的支脚部44的长度,设定得比实施形式1的短。
在本实施形式中,在锁板4的啮合部41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的啮合被解除的啮合解除位置中,以通过锁板4的第一肩部42的第一卡合凸部42a及第二肩部43的第一卡合凸部43a分别与导向构件22的第一阶梯部22c及第二阶梯部22d对接、来限制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方式,设定第一及第二阶梯部22c、22d及第一和第二凹部22e、22f的形状。
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倾斜度调节器的实施形式2,在不对操作杆7进行操作的通常就座状态,或者,设定椅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姿势时的作用,与实施形式1相同,只在锁板4的固定齿41a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啮合的状态下、向椅背上施加规定值以上的负荷时的作用与实施形式1不同,所以,下面参照图6及图7对这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锁板4的固定齿41a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啮合的状态下,当向椅背施加规定值以下的向前方的负荷时,锁板4的啮合部41的第一肩部42侧的侧缘推压到导向槽25的侧缘(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的端面)上,表面压力上升,对抗负荷,抑制锁板4的倾斜度。进而,当向椅背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向前方的负荷、并且导向构件22或者锁板4变形、锁板4开始倾斜时,锁板4的啮合部41的第一肩部42侧的侧缘推压到导向槽25的侧缘(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的端面)上,表面压力上升,形成在锁板4的第二肩部43上的第一卡合凸部43a推压到形成在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上的卡合凸部22b上,表面压力上升,并且,形成在锁板4的啮合部41的第一肩部42上的第一卡合凸部42a推压到导向构件22的第一阶梯部22c上,借此对抗大的负荷,此外,在锁板4倾斜的状态下,如果锁板4的第一卡合凸部42a推压到导向构件22的第一阶梯部22c上,由于锁板4的啮合部41不沿导向槽25向径向内侧进一步滑动,所以不解除固定齿41a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的啮合,而可靠地保持锁定状态。
另一方面,在锁板4的固定齿41a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啮合的状态下,当向椅背施加规定值以下的向后方的负荷时,锁板4的啮合部41的第二肩部43侧的侧缘推压到导向槽25的侧缘(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的端面)上,表面压力上升,对抗负荷,抑制锁板4的倾斜(图7的线E)。进而,在锁板4的固定齿41a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啮合的状态下,向椅背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向后方的负荷、并且导向构件22或者锁板4变形、锁板4开始倾斜时,锁板4的啮合部41的第二肩部43侧的侧缘推压到导向槽25的侧缘(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的端面)上,表面压力上升,形成于锁板4的第一肩部42上的第一卡合凸部42a推压到形成于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上的卡合凸部22b上,表面压力上升,而且,形成在锁板4的啮合部41的第二肩部43上的第一卡合凸部43a推压到导向构件22的第二阶梯部22d上,以此对抗大的负荷(图7的线F)。
此外,在锁板4倾斜的状态下,当锁板4的第一卡合凸部43a推压到导向构件22的第二阶梯部22d上时,由于锁板4的啮合部41不进一步沿导向槽25向径向内侧滑动,所以,不解除固定齿41a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的啮合,而保持可靠的锁定状态。
即,在施加到椅背上的向前方或向后方的负荷在规定值以下时,通过锁板4的啮合部41与导向槽25的侧缘对接,对抗输入的负荷,另一方面,当施加到椅背上的向前方或向后方的负荷在规定值以上时,通过锁板4的啮合部41与导向槽25的侧缘对接而对抗负荷之后,锁板4或导向构件22的一部分变形,进而,通过锁板4的第二肩部43或者第一肩部42与导向构件22的导向突起22a对接,对抗输入的负荷,并且,通过锁板4的第一卡合凸部42a或者第一卡合凸部43a推压到导向构件22的第一阶梯部22c或者第二阶梯部22d上,阻止锁板4的啮合部41向径向内侧滑动,所以,能够确保固定齿41a与第二托架3的内齿34的啮合,保持可靠的锁定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倾斜度调节器,包括固定在座垫上的第一托架,固定到相对于座垫自由倾斜的椅背上的第二托架,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该第一及第二托架之间的凸轮,和锁板,该锁板与该凸轮的转动连动地在上述第一托架及第二托架之间沿径向进出,且具有形成有固定齿的啮合部;上述第一托架具有形成有对上述锁板的进出进行导向的导向槽的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另一方面,上述第二托架具有与从上述导向槽呈突出状态的锁板的前端的固定齿啮合的内齿,其特征在于,上述锁板,在上述啮合部的两侧具有第一肩部及第二肩部,当施加到上述椅背上的负荷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啮合部的两个侧缘之一和与该一个侧缘相向的上述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的一个端面对接,来对抗上述负荷,另一方面,当施加到上述椅背上的负荷在规定值以上时,通过上述啮合部的一个侧缘和与该一个侧缘相向的上述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的一个端面对接,并且,通过上述第一和第二肩部之一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的另一个的一部分对接,来对抗上述负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倾斜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锁板的上述各第一及第二肩部具有卡合凸部,以及形成在该卡合凸部与上述啮合部之间的凹部,上述各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具有嵌入上述凹部内的卡合凸部,在施加到上述椅背上的负荷为规定值以上时,上述锁板的上述第一及第二肩部的一个上述卡合凸部和上述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的一个上述卡合凸部对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倾斜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具有上述第一及第二肩部的上述卡合凸部分别嵌入的凹部,以及形成该凹部的一部分的阶梯部,当施加到上述椅背上的负荷在规定值以上时,上述第一及第二肩部的上述卡合凸部之一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所相向的上述阶梯部对接,来阻止上述锁板的上述啮合部向径向内侧滑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不增加部件的数目而利用有限的空间、并能够可靠地提高锁板的固定齿相对于内齿的啮合强度的座椅倾斜度调节器。在施加到椅背上的负荷在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通过锁板(4)的啮合部(41)的两个侧缘之一和与该侧缘相向的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22)的一个端面对接,而对抗负荷。此外,当施加到椅背上的负荷在规定值以上时,通过在锁板(4)的啮合部(41)的一个侧缘和与该侧缘相向的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22)的一个端面对接,并且形成于锁板(4)上的第一及第二肩部(42、43)之一与第一及第二导向构件(22)的另一个的一部分对接,而对抗负荷。
文档编号B60N2/235GK1518925SQ200310124908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6日
发明者冲靖和, 梅崎几世纪, 世纪 申请人:三角洲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