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7481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配置在座椅垫侧部的用于载放物品的托盘的座椅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已知有一种车用置物台设备,根据需要将如图25(a)所示的以水平状态设置在作为座椅装置就座部的座椅垫100侧部的载物用的托盘(置物台)101,转变成如图25(b)所示的向铅垂方向下垂的收存状态(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07-315097号)。
但是,如上述以往技术那样,在不使用配置在座椅垫侧部的托盘时而转变成上述收存状态使宽度尺寸缩小时,通过在座椅垫的侧部形成用于供就座在后侧座位上的乘员向前方移动的空间,能一定程度地确保所谓的人员通过性(walk-through capability)。但是,即使在将托盘转变成所述收存状态时,由于托盘以向铅垂方向下垂的状态被保留在座椅垫侧部,故不能避免该托盘妨碍人员通过,留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托盘的座椅装置该托盘在需要时能用作置物台等,在不需要时可收存以不妨碍人员通过。
本发明的座椅装置包括座椅垫;设在该座椅垫下侧的托盘收存部;收存在该托盘收存部内的托盘;以及座椅垫转动装置,其通过使所述座椅垫以设在其一端部的支承轴作为支点向上方转动变位,而使所述托盘收存部的上端面处于开放状态;设在座椅侧构件上的托盘支承部,支承所述托盘,在使所述座椅垫转动变位至上方的状态下,使所述托盘可在托盘收存部内的收存位置和座椅垫侧部的使用位置之间进行变位。
采用上述发明,在使用托盘时,以设在座椅垫的一个端部的支承轴作为支点使该座椅垫转动变位至上方而使托盘收容部的上端面处于开放的状态,此时通过使被托盘支承部所支承的托盘变位至座椅垫侧部的使用位置,可使该托盘作为置物台使用。并且,在不使用上述托盘时,通过将托盘收存在设于座椅垫下侧的托盘收存部内,能有效地提高座椅垫侧部的人员通过性能。
在上述座椅装置中,所述托盘被支承于所述使用位置的托盘时,上端面开口的收容构件可以悬吊状态安装在该托盘上,所述托盘设有连通该收容构件的上端开口部与托盘的上方空间的连通孔和开闭该连通孔的盖体。
采用上述发明,由于在将托盘配置在所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将盖体打开,故能通过所述连通孔向收容构件进行物品的放入、取出,并由于利用所述盖体来关闭连通孔,故能将该盖体用作物品的载放部。
在上述座椅装置中,在所述托盘上可设有用于保持饮料容器的凹部和用于载放物品用的平面部,并且所述盖体设置在该平面部上。
采用上述发明,由于保持饮料容器的凹部和载放物品的平面部被设在托盘的不同区域,故在对设在平面部上的盖体进行开闭、向收容构件进行物品的放入、取出时,能防止支承在所述凹部上的饮料容器的容纳物溢出。
在上述座椅装置中,所述托盘可包括具有所述凹部和平面部的托盘主体、以及通过固定构件固定该托盘主体的支承框架,所述收容构件由网状袋体构成,并通过所述固定构件将该网状袋体安装在所述托盘上。
采用上述发明,在不使用托盘时,能容易地将由所述网状袋体构成的收容构件以紧凑状态收存。另外,由于通过将托盘主体固定于支承框架上的固定构件而将网状袋体安装在托盘上,故不用设置专用的安装件就能容易地将所述网状袋体安装在托盘上。
在上述座椅装置中,所述托盘的支承框架,具有支承位于该支承框架的内侧的托盘主体的背面部的金属线框架。
采用上述发明,由于在将托盘主体支承在支承框架上的状态下,用简单结构的金属线框架对位于框架内侧的托盘主体的背面部进行支承,故能有效地提高所述托盘主体的支承刚性。
在上述座椅装置中,所述收容构件由具有多个被卡止部的袋状体构成,所述托盘上设有供该袋状体的被卡止部卡止的钩部。
采用上述发明,由于将由袋状体构成的收容构件的被卡止部与设在托盘上的钩部进行卡止而将袋状体以悬吊状态安装在所述托盘上,故能将该袋状体用作物品袋,并根据需要能容易地将所述袋状体从托盘取下。
在上述座椅装置中,所述托盘可设有连通托盘的上侧与下侧的连通孔和开闭该连通孔的盖体,且多个钩部设在托盘的周缘部上。
采用上述发明,由于在将托盘配置在所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将乙烯塑料制成的购物袋的手提部等与所述钩部卡止,从而能将该购物袋等用作物品袋。
在上述座椅装置中,可在所述盖体的一个端部设有用于开放操作的把手部,并在该盖体的另一端部设有在开放操作时作为摇动支点的支承部,在所述托盘上可设有能与该盖体的支承部卡合脱离的卡合部。
采用上述发明,由于在将托盘配置在上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握持盖体的把手部来打开盖体,能将设在托盘上的连通孔设为开放状态,并根据需要能将所述盖体从托盘取下,从而能将所述连通孔的整个面维持在开放的状态。
在上述座椅装置中,所述收容构件可由袋状体构成,并且从该袋状体的上端开口部至底部的尺寸设定成短于从所述托盘收存部的上端面至托盘收存状态时的袋状体上端开口部的距离的值。
采用上述发明,由于在将由袋状体构成的收容构件安装在托盘上的状态下,在将该托盘收存在托盘收存部内时,从而能防止所述袋状体的底部成为超出托盘收存部的上端面而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也能有效地防止袋状体的底部成为被夹持在托盘收存部的上端面与座椅垫的下表面之间的状态等。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汽车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座椅装置的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座椅装置的要部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托盘的具体构成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托盘的具体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托盘的具体构成的正面剖视图。
图7是表示托盘的使用状态和收存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表示托盘主体的具体构成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安装有收容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另一例安装有收容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托盘的另一具体例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托盘的使用状态和收存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盖体的卡止构件的具体构成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托盘的又一具体例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盖体的支承部构成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盖体的支承部和卡合部的构成的俯视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盖体的关闭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盖体的开放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盖体的卡止构件的另一具体例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托盘主体的固定构件的另一具体例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将托盘配置于使用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将托盘配置于使用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将车辆装备件配置于使用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将车辆装备件配置于使用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以往的例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显示具有位于车室最前排的第1排座椅31、配设在其后方的第2排座椅32和配设在第2排座椅32后方的第3排座椅33的汽车的概略构成。所述第3排座椅33由左右一体型的凳子式座椅构成,相反,所述第1排座椅31和第2排座椅32由左右分离的一对独立座椅构成,其中由配设在该第2排座椅32右侧的独立座椅来构成本发明的座椅装置1。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座椅装置1,如图2和图3所示,具有固定在车体底板上的左右一对导轨2;沿该导轨2可滑动自如地予以支承的左右一对滑动构件4;设置在该滑动构件4上的座椅垫3;以设在所述滑动构件4后部的水平轴(未图示)作为支点而可倾动的座椅靠背5。
在所述滑动构件4的前端部设有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承轴6,所述座椅垫3通过具有该支承轴6的座椅垫转动装置20而可转动地予以支承。也就是说,通过将配设在所述座椅垫3下方等的未图示的垫框利用所述支承轴6枢轴支承(pivoted)在滑动构件4上,并以支承轴6作为支点转动操作所述座椅垫3,使其能在载放在滑动构件4上的通常的就座状态、和如图2的假想线所示的将后端部向上方掀起的状态之间进行变位。
另外,所述座椅装置1具有具有作为置物台的功能的托盘10和支承该托盘10的托盘支承部21。该托盘支承部21具有配设在车体左侧的座椅侧构件,即安装在所述滑动构件4内侧面上的前后一对支承片23;和安装在两支承片23的上端部之间的水平轴24,通过该水平轴24,将后述的托盘10的支承框架12枢轴支承在所述支承片23上。并且在使所述座椅垫3向上方转动变位的状态下,通过以所述水平轴24作为支点转动操作托盘10,可使其在向座椅垫3侧面伸出的使用位置α和收存在设于座椅垫3下侧的托盘收存部7内的收存位置β之间进行变位。
所述托盘10,具有例如利用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俯视方向大致为矩形的托盘主体11和安装在该托盘主体11下表面的支承框架12。所述托盘主体11如图4~图6所示,具有由下表面开口的凹槽构成的大致呈矩形的周缘部14和从其四个角的下端部向上方突设的4个钩部13,所述周缘部14的内部上方以规定间隔设有加强用的凸肋14c。
在构成托盘主体11的所述周缘部14的内侧,于处于车体前侧的位置配设有作为饮料容器保持部的凹部15,并在处于车体后侧的位置配设有作为物品的载放面的平面部16。该托盘主体11的平面部16,通过将其设置高度设定成比所述周缘部14上端面低的位置,构成盘状的物品载放面。另外,在所述平面部16上,在其大致整个范围内形成连通托盘10的上侧与下侧的连通孔16a,并设有对该连通孔16a进行开闭的大致呈矩形的盖体17。在所述托盘主体11的凹入部15中,设有供饮料容器的下部插入的左右一对凹入部和将这些凹入部相互连接的连接槽部。
所述支承框架12如图5所示,具有俯视方向大致呈C字形的框架主体12a和设在该框架主体12a两端部上的前后一对安装部12b,所述框架主体12a从托盘主体11的下侧嵌入所述周缘部14的内部。另外,所述支承框架12的安装部12b,具有从框架主体12a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下垂部和从其下端部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可贯通插入所述水平轴24的轴孔12c。
如图6所示,在构成所述支承框架12的框架主体12a右侧部内壁上设有多个卡止孔12d,该多个卡止孔12d供设在托盘主体11周缘部14上的卡止突起14a插入,并在所述框架主体12a的左侧部外壁上设有多个卡止孔12d,安装螺栓18从设在托盘主体11周缘部14上的贯通孔的外侧被螺栓固定在该多个卡止孔12d。并且,如上所述,从托盘主体11的下侧将支承框架12的框架主体12a嵌入所述周缘部14的内部,在将其上端面与加强用的凸肋14c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将由所述卡止突起14a和安装螺栓18构成的固定构件与所述卡止孔12d卡止,则托盘主体11被固定在支承框架12上。
另外,在所述支承框架12上,设有用于支承位于该支承框架12内侧的托盘主体11的背面部的金属线框架19。该金属线框架19具有固定在框架主体12a下表面的安装部、和位于支承框架12内侧并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与所述托盘主体11的背面部抵接的状态下,托盘主体11被支承。
在所述托盘10的下方,配设有由上端部开口的网状袋体25构成的收容构件。该网状袋体25,通过在设在其上端开口部25a的上缘部被配设在所述托盘主体11周缘部14的内部的状态下,被夹持在其周缘部14与支承框架12之间,而以悬吊状态被安装在托盘10的下方。也就是说,通过将由所述卡止突起14a和安装螺栓18构成的固定构件贯通插入网状袋体25的网孔或卡止用切口中,则在托盘主体11的周缘部14的内部,所述网状袋体25的上端开口部25a被卡止。
由所述网状袋体25构成的收容构件如图3所示,从其上端开口部25a至底部的尺寸H1,设定为短于从所述托盘收存部7上端面至托盘10收存状态的网状袋体25的上端开口部的距离H2的值。另外,在设于所述滑动构件4的座椅侧构件4a的上表面上,安装着由合成橡胶材料等构成的缓冲垫构件22,其在将所述托盘10配置于使用位置α时与所述支承框架12的安装部12b抵接。
在所述托盘主体11的平面部16上所形成的连通孔16a的后侧边部的中央,形成有插入孔16b,该插入孔16b供形成在所述盖体17后侧边部的突条17a插入(参照图8(a)),同时,在所述连通孔16a的前侧边部,在其中央以外的部分,向前侧突设有与形成在盖体17前侧边部的锁定部17b相卡合的台阶部16c(参照图8(b))。这样,通过将盖体17的突条17a插入所述连通孔16a的插入孔16b中,同时通过将盖体17的锁定部17b与所述台阶部16c卡合,而使盖体17在关闭所述连通孔16a的状态下实现卡止。
另外,在所述连通孔16a的前侧边部中央的下部,如图8(c)所示形成有向后侧突出的突出部16d,并在其上方,设有用于在与盖体17的前侧边部之间形成间隙S2的切口部。另外,在所述盖体17的前侧边部中央的上部,设有通过间隙S1而与连通孔16a的突出部16d相对的钩挂部17c。并且,通过将手指插入所述间隙S1、S2将钩挂部17c向上方拉起,从而使盖体17的锁定部17b从所述连通孔16a的台阶部16c脱离并将盖体17打开。
如上所述,由于设有座椅垫3;设在其下侧的托盘收存部7;收存在该托盘收存部7内的托盘10;以及通过使所述座椅垫3以设在其一端部的支承轴6作为支点向上方转动变位而使所述托盘收存部7的上端面处于开放状态的座椅垫转动装置20,并且在座椅侧构件上设置用于支承所述托盘10的托盘支承件21,在如图2的假想线所示的将所述座椅垫3转动变位至上方并使所述托盘收存部7的上表面开放的状态下,使所述托盘10可在座椅垫侧面的使用位置α、和设在座椅垫3下侧的托盘收存部7内的收存位置β之间进行变位,因此,能够在需要时通过将托盘10配置在座椅垫侧面的使用位置α,而使该托盘10作为置物台等使用。另外,在不使用托盘10时,能够通过将托盘10收存在设于座椅垫3下侧的收存位置β,而开放座椅垫3的侧部,以有效地提高人员通过性能。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还具有这样的优点,由于在将托盘10配置在使用位置α的状态下,将上端面开口的网状袋体25构成的收容构件安装成悬吊状态,并且托盘10设有将所述网状袋体25的上端开口部与托盘10的上方空间连通的连通孔16a和开闭该连通孔16a的盖体17,故在将所述托盘10配置于使用位置α的状态下,通过将盖体17打开,就能通过所述连通孔16a向由网状袋体25构成的收容构件进行物品的放入、取出,并通过利用所述盖体17将连通孔16a关闭而能将该盖体17用作物品的载放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由于在托盘10上,保持饮料容器的凹入部15和载放物品的平面部16设置在不同的区域,并将所述盖体17设置在该平面部16上,故在通过该盖体17的开闭而从网状袋体25放入、取出物品时,能有效地防止发生因手碰到收容于所述凹入部15内的饮料容器等引起饮料容器内的容纳物溢出的现象,且不论所述盖体17的开闭状态如何,都可向所述凹入部15容易地进行饮料容器的放入、取出。
另外,如上述实施形态所示,在所述托盘10上设有具有保持饮料容器的凹入部15和载放物品的平面部16的托盘主体11、通过由所述卡止突起14a和安装螺栓18等构成的固定构件而固定该托盘主体11的支承框架12,并由网状袋体25构成所述收容构件,在利用所述固定构件将该网状袋体25安装在托盘10上的场合,在不使用该托盘10时,可将由所述网状袋体25构成的收容构件以紧凑状态容易地收存在所述托盘收存部7内。另外,可不设置用于将所述托盘主体11固定在支承框架12上的专用的安装件,而能以简单的结构将由所述网状袋体25构成的收容构件安装在托盘10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由于在支承框架12上设置有对位于支承框架12内侧的托盘主体11的背面部进行支承用的金属线框架19,故具有这样的优点,即能利用简单结构的所述支承框架12来有效地提高托盘主体11的支承刚性,能稳定地支承托盘主体11。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由于利用由网状袋体25等构成的袋状体来构成在托盘10上以悬吊状态安装的收容构件,并将从该袋状体上端开口部至底部的尺寸H1设定为短于从所述托盘收存部7上端面至托盘10收存状态中袋状体的上端开口部的距离的值,故在将由所述袋状体构成的收容构件安装在托盘10上的状态下,在将该托盘10收存在托盘收存部7内时,能防止所述袋状体的底部成为超出托盘收存部7的上端面而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因此,在收存所述托盘10时,能有效地防止袋状体的底部被夹在托盘收存部7上端面与座椅垫3下表面之间。
另外,也能利用设在托盘主体11的周缘部上的钩部13对由网状袋体25构成的收容构件进行安装,取代通过由所述卡止突起14a和安装螺栓18等构成的固定构件而将由网状袋体25构成的收容构件安装在托盘10上的上述实施形态。例如,如图9所示,通过将设在由乙烯塑料制成的购物袋等构成的袋状体26的上部的被卡止部(手提部)26a钩挂在设于托盘主体11四个角上的各个钩部13上,也能将袋状体26设置成覆盖托盘10下部的形态。此时,具有这样的优点,即通过将作为通用品的所述购物袋以悬吊状态设置在托盘10上,能用作垃圾的收容袋等,并能根据需要容易地将所述垃圾袋取下。
另外,也能如图10所示,将由乙烯塑料制成的购物袋等构成的多个袋状体26分别设置在所述托盘10的前后位置等,以取代将袋状体26设置成覆盖托盘10下部的上述实施形态。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在托盘10上设置连通托盘10的上侧与下侧的连通孔16a和开闭该连通孔16a的盖体17、并将多个钩部13设在该托盘10周缘部上的场合,具有这样的优点,即通过将袋状体26的被卡止部(手提部)26a钩挂在所述钩部13上,能根据需要而将通用品的购物袋等设置在任意部位,并能容易地将该购物袋等取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在设于托盘主体11上的平面部16的大致整个区域,形成有使托盘10的上侧与下侧连通的连通孔16a,但该连通孔16a的位置和大小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还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在所述平面部16的一部分区域形成使托盘10的上侧与下侧连通的连通孔,并设有对该连通孔进行开闭的盖体。
图11~图13表示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另一实施形态。在该座椅装置中,设有托盘40,其中该托盘40的托盘主体41的平面部42上所设置的盖体43通过铰链44开闭可能地予以支承。也就是说,在所述托盘主体41的平面部42上,除了其前端部42b以外形成有使托盘40的上侧与下侧连通的连通孔42a,并且开闭该连通孔42a的盖体43通过设在其前侧边部上的铰链44,而摇动可能地予以枢轴支承。
另外,设在盖体43后侧边部的开闭操作部43a,被配置成覆盖在位于托盘主体41后端部的周缘部41a上,并在该开闭操作部43a与周缘部41a之间设有盖体43的卡止构件45。该卡止构件45,由固定在托盘主体41的周缘部41a上表面的永久磁铁45a和固定在盖体43的开闭操作部43a下表面的由钢板材料等构成的磁性体45b构成,利用所述永久磁铁45a的磁力使盖体43在关闭状态下予以卡止。
采用上述结构,在将处于关闭状态的盖体43的开闭操作部43a掀起、使所述永久磁铁45a与磁性体45b分开后,通过以铰链44为支点对盖体43进行转动操作,能使所述盖体43向上方的开放位置变位。另外,在由所述盖体43将连通孔42a关闭的状态下,在使托盘40变位至收存位置β的场合,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利用所述永久磁铁45a的磁力将盖体43维持在关闭状态,能防止盖体43因自重而成为开放状态。
也可以如图14所示的结构来取代通过所述铰链44将盖体43枢支承在托盘主体41上的上述实施形态,即将开放操作用的把手部46设在对托盘主体41的连通孔进行开闭的盖体43的自由端部(前端部)上,并将作为开放操作时的摇动支点的支承部47设在所述盖体43的基端部(后端部)上,并使所述盖体43的支承部47能与设在托盘主体41上的被卡合部48卡合脱离。
所述盖体43的支承部47如图15和图16所示,具有从盖体43的基端部向下方突设的下垂部47a和从该下端部向前侧延伸的水平部47b,半球状的突起47c设置在该水平部47a的左右两侧面上。另外,在托盘主体41的被卡合部48上设有具有卡合槽48a,该卡合槽48a的槽宽与所述支承部47的下垂部47a和水平部47b的宽度尺寸相对应;设在该卡合槽48a基端部(后端部)上的左右一对切口部48b;从所述卡合槽48a的前端部向内侧突设的左右一对卡止用突部48c。所述两切口部48b的设置间隔W1被设定成稍大于所述两突起47b的设置间隔W0的值,并且,所述两卡止用突部48c的设置间隔W2被设定成稍小于所述两突起47c的设置间隔W0的值。
在将上述构成的盖体43安装在托盘主体41上时,将设置在盖体43支承部47上的所述突起47c从设在托盘主体41的被卡合部48上的切口部48b上方向所述连通孔42a下方插入后,如图17所示,通过将盖体43载放在托盘主体41上,而使托盘主体41的连通孔42a处于关闭的状态。并且,通过握持所述开放操作用的把手部46使盖体43的自由端部上升,从而如图18所示,成为盖体43变位到所述连通孔42a的开放位置的状态。当将该盖体43变位成开放状态时,设在所述支承部47上的突起47c就与被卡合部48的卡止用突部48c抵接,盖体43卡止在开放位置。
另外,按与所述安装相反的顺序,通过将盖体43的突起47c从托盘主体41的切口部48下方向所述连通孔42a的上方变位,也能将盖体43从托盘主体41上取下。这样,在将所述盖体43的支承部47卡合脱离可能地与设在托盘主体41上的被卡合部48卡合时,具有如下优点,在不需要盖体43时通过从托盘主体41上取下盖体43并收存在规定的位置等,能将所述连通孔42a的整个面维持在开放状态。另外,通过将图18所示的卡止在开放位置的盖体43进一步向连通孔42a的开放方向进行转动操作,使所述卡止用突部48c发生弹性变形,也能使所述支承部47的突起47c从该卡止用突部48c脱离,将盖体43从托盘主体41取下。
另外,也可以图19所示的结构来取代所述利用永久磁铁45a的磁力将盖体43维持在关闭状态的上述实施形态,即将卡止用夹头49设在盖体43的自由端部,通过将该卡止用夹头49压入于托盘主体41上所形成的卡合孔50中,使盖体43能卡合脱离地予以卡止。
另外,也可以图20所示的结构来取代利用由所述卡止突起14a和安装螺栓18构成的固定构件将托盘主体11固定在支承框架12上、并将网状袋体25安装在托盘10上的上述实施形态,即将卡止用夹头51设置在托盘主体11的周缘部14上,并将设有压入该卡止用夹头51的卡合孔52的卡止部53突设在支承框架12的上表面上,且利用由所述卡止用夹头51和卡止部53构成的固定构件而将托盘主体11固定在支承框架12上,构成将网状袋体25以悬吊状态安装在托盘10上的形态。也就是说,在将所述卡止部53贯通插入所述网状袋体25的网孔或卡止用切口中的状态下,通过将卡止用夹头51压入卡止部53的卡合孔52中,能同时进行托盘主体11在支承框架12上的固定和网状袋体25在托盘10上的安装。
另外,如也可以将图3、图21和图22所示的安装在所述座椅侧构件4a上表面上的支承框架用缓冲垫材料22,用作图23和图24所示的由配设在相邻接的座椅装置之间的辅助座椅或侧桌等构成的车辆装备件54的缓冲垫材料。也就是说,所述缓冲垫材料22,跨越配设在如图22所示的将托盘10配置于使用位置α时与支承框架12的安装部12b抵接的范围、和如图23所示的将所述车辆装备品54配置于使用位置α时与其脚部55抵接的范围,从而同时具有起到托盘10用缓冲材料的功能和起到车辆装备件54用缓冲材料的功能。因此,即使在以简单结构使用所述托盘10或车辆装备件54中的任一个,都能发挥足够的缓冲功能并能稳定地支承所述两个构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将本发明的座椅装置1应用于第2排座椅32的右侧座位的例子,但不限于此,既可应用于例如第2排座椅32的左侧座位、第1排座椅31的右侧座位或第1排座椅31的左侧座位等,也可以应用于左右分离型的第3排座椅的左侧座位或右侧座位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对以设在座椅垫3前侧的支承轴6作为支点使座椅垫3向上方转动变位的结构作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通过以设在座椅垫3后侧的支承轴或设在位于与所述托盘10、40使用位置α相反侧的座椅垫3侧面边部的支承轴作为支点使座椅垫3向上方转动变位,使所述托盘收存部7的上端面处于开放状态。另外,也可在所述座椅垫转动装置20上设置对座椅垫3向上方施压的偏压构件(biasing member),在托盘收存部7的上端面处于开放状态时,根据所述偏压构件的施压而使座椅垫3自动向上方转动变位。
另外,也可使用通过将座椅垫3从导轨2上取下,使托盘收存部7的上端面处于开放状态的结构来取代以所述支承轴6等作为支点使座椅垫3转动变位的上述实施形态。并且,在具有座椅垫3、设在其下侧的托盘收存部7、以及收存在该托盘收存部7内的托盘10的座椅装置中,如上所述,使座椅垫3在托盘收存部7上端面被开放的第1状态和该上端面7被封闭的第2状态之间变位可能地予以支承,同时使所述托盘10可在被收存于托盘收存部7内的收存位置、和配置在所述座椅垫侧面的使用位置之间变位可能地予以支承,在此场合,具有这样的优点,在不使用托盘10时将托盘10收存在所述托盘收存部7内,而能有效地提高座椅垫3侧部的人员通过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垫;设在该座椅垫下侧的托盘收存部;收存在该托盘收存部内的托盘;以及座椅垫转动装置,其通过使所述座椅垫以设在其一端部的支承轴作为支点向上方转动变位,而使所述托盘收存部的上端面处于开放状态;设在座椅侧构件上的托盘支承部,用于支承所述托盘,在使所述座椅垫转动变位至上方的状态下,使所述托盘可在托盘收存部内的收存位置和座椅垫侧部的使用位置之间进行变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被支承于所述使用位置时,上端面开口的收容构件可以悬吊状态安装在该托盘上,所述托盘设有连通该收容构件的上端开口部与托盘的上方空间的连通孔和开闭该连通孔的盖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盘上设有用于保持饮料容器的凹部和用于载放物品用的平面部,并且所述盖体设置在该平面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具有所述凹部和平面部的托盘主体以及通过固定构件固定该托盘主体的支承框架,所述收容构件由网状袋体构成,且该网状袋体通过所述固定构件安装在所述托盘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支承框架,具有支承位于该支承框架内侧的托盘主体的背面部的金属线框架。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构件由具有多个被卡止部的袋状体构成,所述托盘上设有供该袋状体的被卡止部卡止的钩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设有连通托盘的上侧与下侧的连通孔、和开闭该连通孔的盖体,并且多个钩部被设在托盘的周缘部上。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一个端部设有用于开放操作的把手部,并在该盖体的另一端部设有在开放操作时作为摇动支点的支承部,在所述托盘上设有能与该盖体的支承部卡合脱离的卡合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构件由袋状体构成,并且从该袋状体的上端开口部至底部的尺寸设定成短于从所述托盘收存部的上端面至托盘收存状态时的袋状体的上端开口部的距离的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座椅装置,具有座椅垫(3);设在座椅垫(3)下侧的托盘收存部(7);收存在该托盘收存部(7)内的托盘(10);以及座椅垫转动装置(20),其通过使所述座椅垫(3)以设在其一端部的支承轴(6)作为支点向上方转动变位而使所述托盘收存部(7)的上端面处于开放状态,设在座椅侧构件上的托盘支承部(21),支承所述托盘(10),在使所述座椅垫(3)转动变位至上方的状态下,使所述托盘(10)可在托盘收存部(7)内的收存位置(β)和座椅垫侧部的使用位置(α)之间进行变位。采用本发明的具有托盘的座椅装置,所述托盘不会妨碍人员通过,并且必要时可用作置物台等。
文档编号B60N3/00GK1626377SQ20041010062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1日
发明者佐谷宪司, 松永正广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