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032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包括保险杠梁、缓冲部件和保险杠皮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其中,保险杠梁沿车宽方向设置在车身后部的背门的下方;缓冲部件设置在该保险杠梁上;保险杠梁及缓冲部件均由保险杠皮覆盖。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公知如下结构,即,后保险杠梁沿车宽方向设置在车身后部的背门的下方;能量缓冲器(缓冲部件)设在该后保险杠梁的后部;后保险杠梁及缓冲部件均由后保险杠皮覆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127872号。)。
专利文献1中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具有如下特点,即,车辆一旦与壁部等发生冲撞的时候,缓冲部件被破坏,同时,后保险杠皮发生变形吸收冲击能量。
该车辆用保险杠结构适用于一种车辆,该种车辆的背门设在后保险杠皮的上方位置,在后保险杠皮变形的情况下,该构成可使设在变形后的后保险杠皮上部的背门不会受到损坏。
另外,在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中有一种结构,该结构可吸收低速(约8km/Hr以下)冲击等情况下较小的冲击能量。
而且,在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中有一种如下结构,即,在后保险杠皮的上部,设有脚蹬用的保险杠踏板。
以下图对可吸收低速(约8km/Hr以下)冲击时较小冲击能量且具备保险杠踏板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9为以往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剖面图。
车身后部的保险杠结构150结构如下后保险杠梁153沿车宽方向设在车身后部151的背门152的下方;在该保险杠梁153的后部154上设有缓冲部件155;在缓冲部件155及后保险杠梁153的上方设有缓冲器156;后保险杠梁153、缓冲部件155及缓冲器156均由后保险杠皮157覆盖;在后保险杠皮157的上部158及背门152的后方设有脚蹬用的保险杠踏板159。
在该车身后部的保险杠结构150中,缓冲器156设在缓冲部件155及后保险杠梁153的上部,该缓冲器156的上端156a与后保险杠皮157的上部158临近或抵接。
而且,脚蹬用的保险杠踏板159设在后保险杠皮157的上部158上。
因此,一旦车辆与壁部160等发生低速冲击的时候,缓冲部件155变形损坏,后保险杠皮的157的上部158也将发生弯曲。
在这里,由于后保险杠皮157的上部158发生弯曲,所以在上部158的下方需要一定的空间。
但是,缓冲器156设在后保险杠皮157的上部158下方,所以后保险杠皮157的上部158弯曲所需的空间不能得到保证。
另外,由于保险杠踏板159设在后保险杠皮157的上部158上,所以后保险杠皮157的上部158弯曲更加困难。
作为对策公知如下方法,即可在后保险杠皮157的上部158的前端部158a附近形成阶梯部161。
在后保险杠皮157的上部158上形成阶梯部161,将从阶梯部161开始的部分设计成比较容易发生变形的形状。所以,当发生低速冲击时,上部158的前端部158a与车身后部151的后端部151a相抵接,可使阶梯部161发生变形。
但是,在后保险杠皮157的上部158形成阶梯部161后,不能使后保险杠皮157的上部158即后保险杠皮157的围板面平坦。
因此,后保险杠皮157的设计受到了制约,也妨碍了提高其外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结构,该结构在发生低速冲击的时候可使保险杠皮适当地变形,且保险杠皮的设计可以不受到制约。
技术方案1所述发明之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包括沿车宽方向设在车身后部的背门的下方的保险杠梁;设在该保险杠梁上的缓冲部件;覆盖保险杠梁及缓冲部件的保险杠皮,该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特征在于突缘从上述保险杠梁的上表面开始向上方伸出;缓冲器沿车宽方向载置在该突缘的上缘上,缓冲器的两端部安装在保险杠梁上;在该缓冲器的两端部附近位置分别形成有切口部;在切口部间且在上述缓冲器的上端部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向车身后方一直突出到上述缓冲部件后端。
一旦车辆与壁部等发生低速冲击的时候,缓冲部件被破坏的同时,设置在缓冲器上端部的突出部向车身前方押出。缓冲器被向车身前方押压,切口部变形。
缓冲器向车身前方移动并从突缘的上缘落到保险杠梁的上边,进而缓冲器与保险杠皮的上部脱离。因此,保险杠皮的上部下方形成了比较大的间隔。
由于在保险杠梁的上部下方形成了比较大的间隔,确保了保险杠皮的上部变形的空间。
利用该间隔,使保险杠皮的上部发生变形,可以使保险杠皮在适当的情况下变形。
因此,在保险杠皮的上部前端部没必要形成促进变形的阶梯部。
技术方案2所述发明,其特征在于脚蹬用保险杠踏板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保险杠皮的上部且在背门的后方,即,在保险杠皮的上部变形时,保险杠踏板前边侧与上述变形后的上部相离。
在保险杠皮的上部且背门的后方设有保险杠踏板。保险杠踏板采用的构成为,当保险杠皮的上部发生变形的时候,保险杠踏板的前边侧与上述上部分离,所以,保险杠踏板不会影响到保险杠皮的上部变形。
技术方案1所述发明,其优点在于当发生低速冲击的时候形成间隔,利用该间隔,可以使保险杠皮适当地变形,故不需要设置能促进保险杠皮变形的阶梯部,可提高保险杠皮设计性的自由度。
技术方案2所述发明,其优点在于保险杠踏板采用的构成为,当保险杠皮的上部发生变形的时候,保险杠踏板的前边侧与上述上部分离,所以可使保险杠皮适当地变形。


图1是具备本发明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要部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要部立体图。
图5是沿图4的5-5线切剖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的6-6线切剖的剖视图。
图7是对本发明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保险杠皮后部与壁部发生冲击时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本发明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保险杠皮变形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以往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前」、「后」、「左」、「右」、「上」、「下」均根据驾驶者观察的方向确定,Fr表示前侧、Rr表示后侧、L表示左侧、R表示右侧。
图1为配置了本发明所述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车辆的立体图。
在车辆10中,背门13设在车身11的后部12上;在该背门13的下方及左右后轮15、15的后方设有车辆用保险杠结构20。
背门13的上端部14通过未图示的铰链以自由回转的方式安装在车身11的后部12上,背门13以上述铰链作为支点被支承且在闭位置与开位置之间自由摆动。
闭位置为背门13将未图示的车室关闭的位置,开位置为背门13将车室开放的位置。
下面,详细说明保险杠结构20。
图2为本发明所述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车辆用保险杠结构20中,后保险杠梁(保险杠梁)21沿车宽方向设置在车身后部12的背门13(参照图1)的下方;缓冲器22设在该后保险杠梁21上;后保险杠梁21及缓冲器22均由后保险杠皮(保险杠皮)23覆盖;保险杠踏板24设在该后保险杠皮23上。
后保险杠梁21为弯曲状的加固部件,其左右端部27、28通过托座29、29安装在车架26的后端部26a上;且在靠近其左右端27、28的附近设有左右插入孔31、32。
缓冲器22为如箭头b所示载置在后保险杠梁21上的部件,其左右的支持端部34、35上分别设置有向车身前方突出的左右卡止销37、38(参照图3);左右卡止销37、38如箭头a所示分别插在左右插入孔31、32中。
缓冲器22为由发泡剂制成的呈大致弯曲状的可变形的部件,为可吸收冲击能量的部件。
后保险杠皮23为呈大致コ字形的树脂制部件,包括从左右后轮15、15(参照图1)的后方开始向车身后方延伸的左右侧部41、42;及沿车宽方向设在左右侧部41、42的后端部间的表皮主体43。
表皮主体43在其上部44上设置用于载置保险杠踏板24的载置部位45,在载置部位45上设置插入卡止孔51...、52...及插入孔53...,在该插入卡止孔51...、52...及插入孔53...中插入保险杠踏板24的夹钳46...、47...及前插入片48...(参照图5、图6)。
保险杠踏板24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带状部件,通过将其如箭头c所示载置在表皮主体43的载置部位45上,可作为使用者脚蹬用的踏板使用。
保险杠踏板24上设有凹坑25...。
图3为本发明所述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要部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所述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要部立体图。
在后保险杠梁21中,梁主体55的左右端部55a、55b通过安装托架29、29安装在车架26的后端部26a上;梁主体55的前部中央55c处设有节点板56;梁板58沿梁主体55的后部55d(参照图5、图6)安装于其上。
梁主体55包括上下表面部61a、62a;从上表面部(上表面)61a开始向上伸出的上伸出片61b;从下表面部62a(参照图5、图6)开始向下伸出的下伸出片62b(参照图5、图6)。
梁板58的上边58a与上伸出片61b重叠,且以点焊接合。
梁板58的下边58b与下伸出片62b重叠,且以点焊接合。
上伸出片61b与梁板58的上边58a重叠的部位为向上方伸出的上突缘(突缘)61。
另外,下伸出片62b与梁板58的下边58b重叠的部位为向下方伸出的下突缘62。
在梁板58的中央部58c(参照图6)处设有向车身后方突出的缓冲部件65。
该缓冲部件65为设置在梁板58上的上下2条(上下)中空突起66、67。
上中空突起66及下中空突起67的断面为帽形(四周有沿的帽子的断面)。
上侧的上中空突起66向车身后方突出的高度为H1(参照图6);下侧的下中空突起向车身后方突出的高度为H2(参照图6)。
缓冲器22包括缓冲器主体36,该缓冲器主体36沿设在后保险杠梁21上的突缘61的上缘61c呈弯曲状延伸;在该缓冲器主体36的左右端上一体形成的左右支持端部34、35。
缓冲器主体36,在其左右端部36a、36b(即缓冲器22的支持端部34、35附近)且在车身前方侧的部位分别形成有切口部71、72,这样,在左右端部36a、36b中,形成切口部71、72的部位的宽度W较小。
另外,缓冲器主体36为剖面大致呈矩形的部件,在上端部36c上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4个)突出部73...。
突出部73...为向车身后方突出的突出片,且其一直突出到缓冲部件65的后端,即下中空突起67的后端67a(缓冲部件的后端)(参照图6)处。
左右的支持端部34、35具有在其支持端部34、35各自的底部34a、35b(参照图5)处形成的嵌合槽75、76;在与各嵌合槽75、76的侧壁75a、76a相连续的壁面77、78(参照图5)上设有向车身前方突出的左右卡止销37、38(也参照图5)。
缓冲器22,其左右的卡止销37、38如箭头a所示分别插入到插入孔31、32中;同时,左右嵌合槽75、76如箭头d所示嵌合在突缘61的上缘61c上(参照图5);缓冲器主体36的底部36d(也参照图6)如箭头e所示载置在上突缘61的上缘61c上,这样,缓冲器22可以安装在后保险杠梁21上。
后保险杠梁21的上突缘61上载置有缓冲器22,缓冲器22配置在上突缘61与后保险杠皮23的载置部位45(参照图5、图6)之间。
这样,后保险杠皮23的载置部位45可凭借缓冲器22来支承。
在这里,说明一下在缓冲器主体36上形成突出部73...,同时形成左右切口部71、72的理由。
即,由于将突出部73...向车身前方押压,所以导致切口部71、72发生变形,缓冲器主体36从左右的支持端部34、35上切离。
缓冲器主体36的底部36d(参照图6)从上突缘61的上缘61c掉下,使缓冲器主体36下降并搭载于梁主体55的上表面部61a及节点板56的上表面部56a上。
因此,可在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的下方确保上部44折曲所需要的空间89(参照图8(b))。
在这里,由于突出部73...设置在缓冲器主体36的上端部36c上,所以当缓冲器主体36搭载在梁主体55的上表面部61a及节点板56的上表面部56a上时,可以使突出部73...处于上突缘61的上方的位置。
因此,可以确实地使缓冲器主体36下降,直到其搭载在梁主体55的上表面部61a及节点板56的上表面部56a的位置上。
图5为沿图4线5-5的剖面图。
后保险杠梁21的梁主体55包括上下突条部81、82(也参照图3);从上突条部81的上表面部61a向上方伸出的上伸出片61b;从下突条部82的下表面部62a向下方伸出的下伸出片62b。
上突条部81及下突条部82剖面呈帽形(四周有沿的帽子的剖面)。
上伸出片61b与梁板58的上边58a重叠,两部件61b、58a以点焊接合。
下伸出片62b与梁板58的下边58b重叠,两部件62b、58b以点焊接合。
梁板58的中央部58c与连接上下突条部81、82的连接部83重叠,两部件83、58c以点焊方式接合。
上伸出片61b与梁板58的上边58a相接合的部位为向上方伸出的上突缘(突缘)61。
下伸出片62b与梁板58的下边58b相接合的部位为向下方伸出的下突缘62。
左支持端部34的左嵌合槽75嵌合在上突缘61上,同时,左支持端部34的左卡止销37从后保险杠梁21的左插入孔31插入。
在此状态下,左支持端部34的上端34b与载置部位45的内表面抵接,该载置部位45设置在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上。
另外,右支持端部35的右嵌合槽76(也参照图3)嵌合在上突缘61上,同时,右支持端部35的右卡止销38从后保险杠梁21的右插入孔32(也参照图3)插入。
在此状态下,右支持端部35的上端35b与载置部位45的内表面抵接,该载置部位45设置在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上。
因此,后保险杠皮23的载置部位45支承在左右支持端部34、35上,可以提高后保险杠皮23的刚性。
保险杠踏板24载置在后保险杠皮23的载置部位45的表面,前后的夹钳46...、47...分别插入到前后卡止孔51...、52...中,这样,可将保险杠踏板24安装在载置部位45的表面上。
具体情况是,前夹钳46...设置在保险杠踏板24的前边24a侧,且该前夹钳46...向下方突出;在载置部位35的前部形成有卡止孔51...。前夹钳46...插入到前卡止孔51...中。
后夹钳52...设置在保险杠踏板24的后边24b侧,且该后夹钳52...向下方突出;在载置部位35的后部形成有卡止孔52...。后夹钳52...插入到后卡止孔52...中。
此外,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从前端部44a到后端部44b的区域E 1呈大致平坦的形状。
在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上,且在后保险杠皮23的前端44a附近的上方设有背门13。
图6为沿图4线6-6的剖面图。
后保险杠梁21,其梁主体55的前部中央55c处设有节点板56;在梁主体55的后部55d每隔预定距离设有例如3个加固板84...(图中只表示一个);3个加固板84...均由梁板58覆盖,该梁板安装在梁主体55的后部55d上。
加固板84...的上端部84a...及梁板58的上边58a重叠在梁主体55的上伸出片61b上,各部件61b、84a...、58a均以点焊的方式接合。
加固板84...的下端部84b...及梁板58的下边58b重叠在梁主体55的下伸出片62b上,各部件62b、84b...、58b均以点焊的方式接合。
加固板84...的中央部84c...及梁板58的中央部58c重叠在连接部83上,该连接部83连接上下突条部81、82,各部件83、84c...、58c均以点焊的方式接合。
上伸出片61b、加固板84...的上端部84a...及梁板58的上边58a接合的部位构成向上方伸出的上突缘(突缘)61的一部。
下伸出片62b、加固板84...的下端部84b...及梁板58的下边58b接合的部位构成向下方伸出的下突缘62的一部。
梁板58在中央部58c处设有上下的中空突起66、67,该上下中空突起作为缓冲部件65向车身后方突出。
上中空突起66向车身后方的突出高度为H1,下中空突起67向车身后方的突出高度为H2。
突出高度H1与突出高度H2的关系为H1<H2。
缓冲器主体36的底部36d载置在上突缘61的上缘61c上。在该状态下,缓冲器主体36的上端36e(也参照图3、图4)与载置部位45的内表面抵接,该载置部位45设在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上。
因此,后保险杠皮23的载置部位45支撑在缓冲器主体36上,可以提高后保险杠皮23的刚性。
在缓冲器主体36的上端部36c上形成有突出部73...。突出部73...,其后端73a处于同下中空突起67的后端67a大致相同的位置上,或者以其后端73a...处于车身后方侧的位置上的方式向车身后方突出。
因此,当后保险杠皮23的后部86(参照图1)与下中空突起67的后端67a相抵接的时候,大约与此同时,其后部86也同突出部73...的后端73a...相抵接。
所以,在下中空突起67变形的同时,由于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变形,所以可以高效率的吸收冲击能量。
确保突出部73...的后端73a与后保险杠皮23的后部86之间的间隔为S。将间隔S设定在2-5mm的范围内,最好设定为3mm。
在间隔S不足2mm的情况下,当将缓冲器22组装在车身11上的时候,由于组装公差,会导致缓冲器22与后保险杠皮23相干涉而有可能从上突缘61上脱落。
在间隔S超过5mm的情况下,当发生低速冲击(轻冲击)的时候,例如,根据下中空突起67的变形量,缓冲器主体36有可能不会从上突缘61上脱落。
因此,将间隔S设置在2-5mm的范围内,提高了缓冲器22的组装性,且在发生低速冲击的时候,可确保缓冲器主体36从上突缘61上脱落。
前插入片48...(图示只表示1个)设置在保险杠踏板24的前边24a侧,且该前插入片48...向下方突出。后夹钳47...(图示只表示1个)设置在保险杠踏板24的后边24b侧,且该后夹钳47...向下方突出。
前插入片48...插入到前插入孔53...(图示只表示1个)中,同时,后夹钳47...插入到后卡止孔52...中。
由于采用前插入片48...插入到前插入孔53...中的构成,所以前插入片48...能够比较简单地从前插入孔53...中抽出。
回到图2,从保险杠踏板24的左端部24c到右端部24d整个区域内使用同样的后夹钳47...(参照图5、图6),该后夹钳47...设置在保险杠踏板24的后边24b侧。
另外,设在保险杠踏板24的前边24a侧的前夹钳46...(参照图5)用于保险杠踏板24的左端部24c附近的区域E2,及右端部24d附件的区域E2。
再者,设在保险杠踏板24的前边24a侧的前插入片48...(参照图6)用于中央部24e的区域E3。
在保险杠踏板24的前边24a侧,由于前夹钳46...设在左右端部24c、24d附近的区域E2、E2上,因此可确保保险杆踏板24以适当的卡止状态处于载置部位45上。
另外,在保险杠踏板24的前边24a侧,前插入片48...设置在中央部24e的区域E3上,所以,前插入片48...可以比较简单的从前插入孔53...中抽出。
因此,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可确保保险杆踏板24以适当的卡止状态处于载置部位45上,当发生低速冲击的时候,由于区域E3的前插入片48...脱离,所以,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可以适当地变形。
下面,基于图7~图8说明车辆用保险杠结构20的作用。
图7(a)、(b)为本发明所示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保险杠皮后部与壁部发生冲击的例子的说明图。
在(a)中,车辆低速行驶的时候,后保险杠皮23的后部86与壁部88发生低速冲击。
在(b)中,后保险杠皮23(主要是上部44)发生轻微变形,后部86与突出部73...的后端73a及下中空突起67的后端67a相抵接。
由于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发生轻微变形,所以,保险杠踏板24的前插入片48...从前插入孔53...中脱离。
另外,由于后保险杠皮23的后部86与突出部73...的后端73a...相抵接,所以,突出部73...会如箭头f所示向车身前方压出。
图8(a)、(b)为本发明所述车辆用保险杠结构的保险杠皮变形的例子的说明图。
在(a)中,由于突出部73...向车身前方压出,所以,左右端部36a、36b在切口部71、72处发生变形。
缓冲器主体36如箭头g所示从左右支持端部34、35开始向车身前方移动。
缓冲器主体36的底部36d(参照(b))从上突缘61的上缘61c上掉下,缓冲器主体36如箭头h所示下降。
在(b)中,缓冲器主体36搭载在梁主体55的上表面部61a及节点板56的上表面部56a上。
在这里,由于突出部73...设在缓冲器主体36的上端部36c上,所以当缓冲器主体36搭载在梁主体55的上表面部61a及节点板56的上表面部56a上的时候,突出部73...位于上突缘61的上方位置。
因此,可确实地使缓冲器主体36下降到梁主体55的上表面部61a及节点板56的上表面部56a的承载位置。
由此,可确保在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的下方的空间89。
另外,保险杠踏板24的前插入片48...从前插入孔53...脱离。因此,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在背门13的后侧产生山形的变形。
随着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的变形,保险杆踏板24的区域E2、E2(参照图2)中的前夹钳46...(参照图5)从前卡止孔51...中脱离。
这样,保险杆踏板24的前边24a侧从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分离,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可适当地在背门13的后侧产生山形变形。
此时,上下中空突起66、67变形,吸收冲击能量。
此外,由于后保险杠皮23的上部44在背门13的后侧适当地发生山形变形,所以不用担心会损伤到背门1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例子,即,使切口部71、72发生变形,缓冲器主体36从上突缘61的上缘61c上脱落,脱落的缓冲器主体36下落。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使切口部71、72断裂后缓冲器主体36从上突缘61的上缘61c上脱落,脱落的缓冲器主体36下落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在后保险杠皮23上设有保险杠踏板24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若用于在后保险杠皮23上没有设置保险杠踏板24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中也可得到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中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适用于如下车辆较为理想,即,该车辆的保险杠梁设在车身后部的背门的下方,保险杠梁上设有缓冲部件,保险杠梁与缓冲部件均被保险杠皮所覆盖。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包括沿车宽方向设置在车身后部背门下方的保险杠梁;设置在该保险杠梁上的缓冲部件;覆盖保险杠梁及缓冲部件的保险杠皮,其特征在于突缘从上述保险杠梁的上表面向上方伸出;缓冲器沿车宽方向载置在该突缘的上缘上,同时,缓冲器的两端部安装在保险杠梁上;在该缓冲器的两端部附近分别形成有切口部;在切口部之间,且在上述缓冲器的上端部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向车身后方一直突出到上述缓冲部件的后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保险杠皮的上部,且在上述背门的后方设有脚蹬用的保险杠踏板,当上述上部变形时,该保险杠踏板的前边侧与变形的上部分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结构,在发生低速冲击的时候,保险杠皮可以适当地发生变形,且保险杠皮的设计不受制约。车辆用保险杠结构(20),上突缘(61)从后保险杠梁(21)的上表面部(61a)向上方伸出;缓冲器(22)沿车宽方向载置在上突缘(61)的上缘(61c)上,同时,缓冲器(22)的左右支持端部(34)、(35)安装在后保险杠梁(21)上;在缓冲器(22)的支出端部(34)、(35)附近分别形成切口部(71)、(72);在切口部(71)、(72)之间,且在缓冲器(22)的上端部(36c)上,设有向车身后方突出一直突出到下中空突起(67)的后端(67a)的突出部(73)。
文档编号B60R19/02GK1727224SQ20051008717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8日
发明者大村和生, 水谷良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