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和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047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和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等保护乘员的气囊和气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分别在乘员前方的左侧和右侧膨胀的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气囊和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等保护乘员的气囊,特开平4-292239号公报中记载了下述气囊具有分别在乘员前方的左侧和右侧膨胀的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并且这些气囊通过共用的充气机而进行膨胀。在同号公报的气囊中,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
该气囊,被折叠后收容在壳体内,并由盖覆盖。当车辆发生碰撞而使充气机(气体发生器)进行气体喷出动作时,气囊挤开盖而向乘员的前方膨胀。
该充气机配置在气囊的基端侧的内部或外部。在将充气机配置在气囊基端侧外部的气囊装置中,充气机喷出的气体,经由设在气囊基端侧的气体导入口供给到气囊内。
当将充气机配置在气囊基端侧的内部时,有时将整个充气机配置在气囊内,或者有时也将充气机的一部分配置在气囊内。作为后者的例子,例示了下述结构在气囊上设置一对切口状开口,棒状的充气机穿过这些切口状开口,并且使充气机的两端侧突出到气囊外。
专利文献1特开平4-2922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I.在如上述特开平4-292239号公报所述具有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气囊中,如果膨胀时的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容积大,则为了使气囊提前膨胀,则必须采用大容量的充气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和气囊装置,即使充气机的容量较小也能够使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提前充分膨胀,并且在膨胀时能够防止与A柱等产生干扰。
II.在如上述特开平4-292239号公报所述的气囊中,由于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通过连接板而连接起来,所以气囊膨胀时连接板可以挡住乘员身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和气囊装置,膨胀的左半侧气囊挡住乘员的左胸,右半侧气囊挡住右胸,膨胀的气囊的空间部与乘员胸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相对而构成。
III.在如上述特开平4-292239号公报所述的气囊中,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膨胀时,由于来自充气机的气体大量流入到上述气囊中的其中一个气囊中,导致另一个气囊的膨胀可能比该一个气囊延迟。
并且,在同号公报的气囊中,由于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通过连接板连接起来,因而即使这些气囊中的一个气囊膨胀延迟,也可以使先膨胀的气囊通过该连接板而向膨胀方向拉伸膨胀延迟的气囊,以促进其膨胀。但是,由于该连接板将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连接起来,因而先开始膨胀的气囊,在膨胀至其前端侧之前无法通过连接板充分地拉伸膨胀延迟的气囊。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同时从膨胀初期的阶段开始顺畅并且左右大致均匀地膨胀的气囊和气囊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气囊,前端侧借助于设在基端侧的充气机喷出的气体向远离该基端侧的方向膨胀,具有在乘员前方的左侧膨胀的左半侧气囊和在乘员前方的右侧膨胀的右半侧气囊,其特征在于,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中,至少在靠近车体室内侧面一方的车体侧气囊上,设有连接该车体侧气囊的车体侧和该车体侧气囊的相反侧的吊绳,将该车体侧气囊膨胀结束时经过该吊绳的气囊宽度方向纵剖面的总高度设定为H时,该车体侧气囊的车体侧的该吊绳与气囊的连接部距离该纵剖面上的最低位置的高度H1在0.4H~0.8H的范围内,该车体侧气囊的相反侧的该吊绳与气囊的连接部距离该纵剖面的最低位置的高度H2在0.3H~0.6H的范围内,并且H1>H2。
技术方案2的气囊,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H1-H2)为0.1H~0.5H。
技术方案3的气囊,在技术方案1或2中,其特征在于,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为非连接状,在该气囊膨胀的状态下,在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形成朝向乘员开放的空间部。
技术方案4的气囊,在技术方案1至3中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该左半侧气囊和该右半侧气囊的上述膨胀方向的中间部分彼此相连。
技术方案5的气囊,在技术方案4中,其特征在于,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部分彼此之间通过沿两者连接方向延伸的连接体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6)的气囊装置,具有本发明的气囊和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气囊和气囊装置,至少在车体侧气囊上设有连接该车体侧气囊的车体侧和相反侧的吊绳,由此在膨胀状态下限制其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因而即使采用小容量的充气机,也能够使气囊提前充分地膨胀。
该车体侧气囊中,由于车体侧的吊绳与气囊的连接部的高度H1为0.4H~0.8H,相反侧的吊绳与气囊的连接部的高度H2为0.3H~0.6H,并且H1>H2,因而膨胀的该车体侧气囊通过吊绳向气囊内方且向下方拉伸其车体侧的吊绳连接部附近。因此,能够防止膨胀的该车体侧气囊的车体侧上部与A柱或其附近部件产生干扰。
尤其是,通过将(H1-H2)设定为0.1H~0.5H,可以将膨胀的车体侧气囊的车体侧上部向下方的拉伸量设定得很大。
在本发明中,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可以形成非连接状,并且在该气囊膨胀的状态下,在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也可以形成朝向乘员开放的空间部。
当这种气囊膨胀时,左半侧气囊挡住乘员的左胸,右半侧气囊挡住乘员的右胸。在该左右胸部上存在坚硬有力的肋骨。该气囊通过这个肋骨承受并吸收乘员的冲击。该气囊,在膨胀的状态下在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存在空间部,乘员胸部中央的胸骨附近与空间部相对。因此,当乘员的身体深入到气囊中时,由于胸部的胸骨附近不会受到来自气囊的相应程度的很大的反作用力,因而该胸骨附近的负担变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该左半侧气囊和该右半侧气囊的上述膨胀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彼此相连。
如上所述,当该中间部分彼此相连时,即使气囊膨胀时这些气囊中的其中一个气囊的膨胀延迟,先膨胀的气囊也会拉伸膨胀延迟的所述一个气囊而促进其膨胀。并且,由于上述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该膨胀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彼此相连,因而先开始膨胀的另一个气囊,在膨胀至该中间部分的初期阶段即向膨胀方向开始拉伸膨胀延迟的所述一个气囊。由此,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同时从膨胀初期阶段开始顺畅并且左右大致均匀地进行膨胀。
在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上述膨胀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彼此相连的气囊中,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部分彼此之间可以通过沿两者连接方向延伸的连接体连接。这样一来,可以利用该连接体的长度来限制膨胀的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之间的间隔。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气囊的结构图。
图2是沿着图1中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中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气囊的分解透视图和要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气囊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气囊的剖面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气囊处于膨胀状态时的透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B-B线的剖视图、图2是沿着图1(b)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b)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a)是该气囊的分解透视图、图4(b)是图4(a)的B部分的放大图。该气囊,是左侧前部座椅为副驾驶座的汽车中的仪表板上所设置的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的气囊。另外,在下文中,有时将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分别简称作气囊。
该气囊10包括在乘员前方的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仪表板侧)膨胀的右半侧气囊12、在乘员前方的左侧(车体侧)膨胀的左半侧气囊14、以及使该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的一端彼此连通的连通部16。该连通部16成为气囊10的基端侧。各个气囊12、14分别向远离该连通部16的方向膨胀。
在各个气囊12、14内,分别设置吊绳70作为宽度限制装置,以限制膨胀时的各个气囊的左右方向宽度。该吊绳70通过接缝72接合在构成各个气囊12、14的左右侧面的前内面板22、24以及前外面板26、28上。
吊绳70位于各个气囊12、14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附近。在右半侧气囊12中,吊绳70将各个面板22、26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附近彼此连接起来。在左半侧气囊14中,吊绳70的一端连接在面板24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附近,另一端连接在车体侧面板28的上部。而且,在该左半侧气囊14中,吊绳70的所述一端也可以连接到面板24的下部。
如图2所示,将通过膨胀结束后的该气囊14的吊绳70的气囊宽度方向纵剖面的总高度设定为H,将吊绳70与车体侧面板24的连接部距离该纵剖面上的最低位置的高度设定为H1,将吊绳70与相反侧面板28的连接部距离该纵剖面上的最低位置的高度设定为H2时,H1在0.4H~0.8H的范围内,H2在0.3H~0.6H的范围内,并且H1>H2。优选H1与H2之差(H1-H2)为0.1H~0.5H,特别优选为0.2H~0.4H。如后述的图5所示,右半侧气囊的吊绳倾斜时也同样。
当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膨胀时,利用该吊绳70对宽度进行限制。
该气囊10,通过接缝52将右半侧气囊12的膨胀方向的中间部分与左半侧气囊14的膨胀方向的中间部分接合。
在该实施方式中,气囊10由面板18、20、22、24、26、28构成外形。
面板18(后内面板)构成各个气囊12、14基端侧的气囊彼此之间的相对面以及连通部16的乘员侧。面板20(后外面板)构成与各个气囊12、14的相对面相反的一侧,并构成与连通部16的乘员相反的一侧。
面板22、24(前内面板)构成各个气囊12、14彼此之间的相对面。
面板26、28(前外面板)构成与各个气囊12、14的该相对面相反一侧的面。
标号30表示将该后内面板18与后外面板20缝合后的接缝(缝线),标号32、34分别表示将该后内面板18与前内面板22、24缝合后的接缝,标号36、38表示将该后外面板20与前外面板26、28缝合后的接缝。
在前外面板26、28上分别设置通气孔27。
如图1(a)所示,将后内面板18与前内面板22、24的缝合余量(接合余量)44、46设置成露出到各个气囊12、14的外面。如图1和图3所示,从缝合余量44、46突出设置舌片状的连接余量48、50,通过接缝52将上述连接余量48、50彼此缝合。
在构成连通部16的外侧面的后外面板20上,设置一对充气机插通用的切口54、54。将棒状的充气机56贯通设置在该切口54、54上。
按照下述顺序制造该气囊10。
首先,如图4(a)所示,通过接缝32、34将后内面板18与前内面板22、24缝合,并且通过接缝36、38将后外面板20和前外面板26、28缝合。此时,在气囊产品中,将后内面板18与前内面板22、24的缝合余量44、46设置成露出到气囊外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后内面板18与前内面板22的缝合余量44上,如图4(b)所示,该后内面板18与前内面板22分别通过接缝32(32a、32b)仅将缝合余量44的两端侧缝合,在上述接缝32a、32b彼此之间形成气囊反转用的开口60。
然后,通过接缝30、40、42,将上述后内面板18以及前内面板22、24的缝合体,与后外面板20以及前外面板26、28的缝合体缝合。而且,分别将吊绳70的两端部缝合在面板22、26以及面板24、28上。由此,制作里面翻过来的气囊产品中间体。
接着,通过缝合余量46上所形成的开口60使该气囊产品中间体内外反过来。然后,通过接缝52将缝合余量44、46的连接余量48、50彼此缝合,制成气囊产品10。
而且,在将连接余量48、50彼此缝合时,通过接缝52封闭上述开口60。
该气囊10被折叠收容在壳体内,通过插通螺栓插孔58(图1(b))的螺栓(省略图示)连接到该壳体上。以覆盖该气囊10的折叠体的方式将盖安装在该壳体上。
该气囊装置设置在汽车副驾驶座前方的仪表板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充气机56进行喷出气体的动作,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分别在乘员前方的右侧和左侧进行膨胀。
在该气囊10中,由于在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膨胀时,可以分别通过吊绳70限制各个气囊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所以该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的内容积变得较小。因而,即使采用容量小的充气机56,该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也能充分地提前膨胀。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H1为0.4H~0.8H,H2为0.3H~0.6H,并且H1>H2,所以当左半侧气囊14膨胀时,车体侧的上部或中间部被吊绳70向内侧且向下方拉伸。因而,如图2所示,车体侧的左半侧气囊14的上部不会与A柱或其附近的挡风玻璃、侧门等产生干扰。
在该气囊10膨胀时,即使其中一个气囊12或14先膨胀而另一个气囊14或12膨胀延迟,由于右半侧气囊12与左半侧气囊14的中间部分通过接缝52彼此相连,所以先开始膨胀的一个气囊在开始膨胀后,在比较初期的阶段沿膨胀方向拉伸膨胀延迟的另一个气囊。由此,各气囊12、14可以从膨胀初期阶段顺利并且左右基本均匀地进行膨胀。
在气囊装置10膨胀结束的状态下,在右半侧气囊12与左半侧气囊14的前端部彼此之间形成空间部13,该空间部13朝向乘员敞开。因而,膨胀后的右半侧气囊12挡住乘员的右胸,膨胀后的左半侧气囊14挡住乘员的左胸,胸骨附近与空间部13相对。因而,施加在胸骨附近的承受气囊时的反作用力变小。
在该气囊装置10膨胀结束的状态下,右半侧气囊12的最前端12t与左半侧气囊14的最前端14t之间的间隔优选为150~450mm,特别优选为170~430mm。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仅在左半侧气囊14上将吊绳70的一端连接到外侧面板(车体侧面板)28的上部,但是也可以如图5中的右半侧气囊12′那样,将吊绳70连接到仪表板侧的气囊外侧的面板26的上部。这样,能够将气囊装置通用地装载在左舵车或右舵车上。而且,可以使左右气囊容积相同,使膨胀时的内压相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缝合分别设置的连接余量48、50而将左右气囊12、14的中间部分彼此连接起来,但是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气囊10A那样,通过皮带80将右半侧气囊12A与左半侧气囊14A的中间部分彼此连接起来。图6中的其他标号表示与图1~图5相同的部分。也可以使用绳索、网状物、面板代替皮带8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分别利用1根吊绳70将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的左右侧面彼此连接起来,但是也可以利用2根以上吊绳将该侧面彼此连接起来。而且,也可以设置用于连接右半侧气囊12以及半侧气囊14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吊绳,对各气囊12、14膨胀时的上下宽度进行限制。
上述实施方式表示了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示例中的方案。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右半侧气囊和左半侧气囊在基端侧相连,但是2个气囊也可以分体设置。右半侧气囊和左半侧气囊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充气机进行膨胀而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囊,前端侧借助于设在基端侧的充气机所喷出的气体而向远离该基端侧的方向膨胀,具有在乘员前方的左侧进行膨胀的左半侧气囊和在乘员前方的右侧进行膨胀的右半侧气囊,其特征在于,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中,至少在靠近车体室内侧面一方的车体侧气囊上,设有连接该车体侧气囊的车体侧和该车体侧气囊的相反侧的吊绳;将该车体侧气囊膨胀结束时通过该吊绳的气囊宽度方向纵剖面的总高度设定为H时,该车体侧气囊的车体侧的该吊绳与气囊的连接部距离该纵剖面的最低位置的高度H1,在0.4H~0.8H的范围内;该车体侧气囊的相反侧的该吊绳与气囊的连接部距离该纵剖面的最低位置的高度H2,在0.3H~0.6H的范围内;并且H1>H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H1-H2)为0.1H~0.5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为非连接状;在该气囊膨胀的状态下,在该左半侧气囊与右半侧气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形成朝向乘员开放的空间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该左半侧气囊和该右半侧气囊在所述膨胀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彼此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部分彼此之间通过沿两者连接方向延伸的连接体而连接。
6.一种气囊装置,具有气囊和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该气囊是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气囊和气囊装置,即使充气机的容量小也能够使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提前充分膨胀,并且不会与A柱等产生干扰。气囊(10),具有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连通部(16)、以及吊绳(70)。吊绳(70)连接在车体侧面板(28)的上部。将经过膨胀结束时的该气囊(14)的吊绳(70)的气囊宽度方向纵剖面的总高度设定为H,将吊绳(70)与车体侧面板(24)之间的连接部距离该纵剖面的最低位置的高度设定为H
文档编号B60R21/231GK1751917SQ20051009654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4日
发明者长谷部雅广, 成本行敏 申请人:高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