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卷绕装置和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064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带卷绕装置和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由电动机卷绕安全带的功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以及具有该卷绕装置的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图3表示汽车等所配备的安全带装置的概况。安全带(也称作带子)1的一端固定在设于车体底盘上的侧固定器2上,另一端通过设于车体梁上的导向固定器3,由安全带卷绕装置4进行卷绕。一般而言,导向固定器3和安全带卷绕装置4收容在车体梁中,从外部不能看到,但是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车内方向可以看到地进行图示。在安全带1上设置舌片4。
在设于车体底盘上的另一个侧固定器5上,安装带子6,并在其前端安装带扣7。当乘员坐在座椅8上之后,拉动所述舌片4而将安全带1从安全带卷绕装置4中拉出,绕到身体前方并将舌片4扣合在带扣7上。之后,当手从舌片4和带扣7离开时,则由安全带卷绕装置4卷绕安全带1,使安全带1贴紧人体。
安全带卷绕装置4具有下述功能当乘员坐在座椅上,将安全带1拉出并使舌片4扣合在带扣7上时,吸收安全带1被多余拉出的部分。为了实现这种功能,在现有安全带卷绕装置4中使用单一的复位弹簧。在佩戴安全带1时,当乘员克服该复位弹簧的弹力而将安全带1拉出,并使舌片4与带扣7扣合后将手拿开时,则利用复位弹簧的弹力将安全带1被多余拉出的部分拉入到安全带卷绕装置4内,直到适于人体佩戴为止。
如上所述,在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可靠地卷绕被多余拉出的安全带直到适于人体佩戴为止,而且,当乘员未佩戴时,卷绕所拉出的安全带卷绕直至可靠地收容在收容部内。
(2)在正常佩戴的状态下,不会给予乘员胸部等带来不必要的压迫感。但是,在利用单一的复位弹簧的作用力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如果为了降低在佩戴时对乘员胸部的压迫感而使用作用力弱的弹簧,则卷绕(收容)安全带时的卷绕力减弱,操作性、存储性降低。相反,如果为了在卷绕时充分发挥卷绕力而使用作用力大的弹簧,则在正常佩戴时对乘员胸部的压迫感增大。
而且,在现有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存在下述问题,即由于内置有单一的复位弹簧,所以随着安全带的拉出量增大,复位弹簧卷绕变形而使其作用力增大,随着安全带的拉出量增大,拉出力也增大。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安全带卷绕装置,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动机或电动机和复位弹簧的组合对安全带进行卷绕的技术方案,如特开2001-225720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在特开平11-301407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1-334533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也记载了这种具有利用电动机卷绕安全带卷绕的功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2572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1-301407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11-334533号公报发明内容在现有的使用电动机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保持电动机的安全带卷绕速度恒定(保持施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恒定)。但是,在这种方法中存在下述问题。
即,当安全带卷绕速度过慢时,由于乘员解除安全带后需要卷绕时间,所以当乘员下车时,有时未卷绕的安全带会造成干扰。而且,当关闭车门时,如果没有完成安全带的卷绕,安全带被夹在车门之间。
相反,当安全带卷绕速度过快时,被迅速卷绕的安全带的舌片碰到车门等内饰,对内饰造成损伤,产生异音。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以及具有该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安全带装置,当乘员要下车时,未卷绕的安全带不会产生干扰,当乘员下车并关闭车门时,安全带不会被夹在车门之间,舌片不会对内饰造成损伤,不会产生异音。
用于解决上述目的的第1方式是一种具有由电动机卷绕安全带的功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在带扣和舌片的扣合解除之后的卷绕速度是可变的(技术方案1)。
在该方式中,由于当佩带者将安全带的舌片和带扣的扣合解除后,安全带的卷绕速度是可变的,所以能够灵活地进行卷绕控制。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第2方式,在上述第1方式中,其中,卷绕速度可以对应于所述安全带的带扣和舌片的扣合解除之后的时间而变化。
在本方式中,由于佩带者将安全带的舌片和带扣的结合解除后,安全带的卷绕速度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发生变化,所以能够对应于安全带的卷绕量而以适当速度卷绕安全带。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第3方式,在上述第2方式中,其中,具有下述功能,即从所述安全带的带扣和舌片的扣合解除后到经过第1规定时间为止,以第1高速度卷绕所述安全带;然后以低速卷绕所述安全带,直到经过第2规定时间为止;此后,以第2高速度卷绕所述安全带,直到安全带卷绕完毕(技术方案3)。
在本方式中,由于从所述安全带的带扣和舌片的扣合解除后到经过第1规定时间为止,以第1高速度卷绕所述安全带,所以安全带可以迅速地与乘员身体分离,乘员能够轻易地移动。由于接着以低速卷绕所述安全带,直到经过第2规定时间为止,所以可以减少舌片与车体的内饰的猛烈碰撞而对内饰造成损伤,并减少了噪音的产生。由于最后以第2高速度卷绕所述安全带,所以能够迅速地卷绕完毕,当乘员下车时,可以减少安全带被夹在车门之间的情况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第4方式,在上述第1方式中,所述卷绕速度可以对应于安全带的带扣和舌片的扣合解除之后所卷绕的安全带的量而变化(技术方案4)。
本方式可以达到与上述第2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第5方式,在上述第4方式中,具有下述功能,即从所述安全带的带扣和舌片的扣合解除后到安全带被卷绕第1规定量为止,以第1高速度卷绕所述安全带;然后以低速卷绕所述安全带,直到安全带被卷绕第2规定量;此后以第2高速度卷绕所述安全带,直到安全带卷绕完毕(技术方案5)。
本方式可以达到与上述第3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第6方式,在上述第1方式至第5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通过向所述电动机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安全带的卷绕速度(技术方案6)。
虽然电动机的卷绕速度可以由测速发电机之类的速度计进行检测,并由速度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但是相应地结构复杂且价格昂贵。另一方面,由于安全带的卷绕负载基本恒定,所以在施加于电动机上的电压和电动机的转动速度之间基本恒定。因此,在本方式中,不使用电动机的速度控制装置,仅通过改变施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可以改变电动机的速度。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第7方式,包括上述第1方式至第6方式中任一方式中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安全带、舌片和带扣(技术方案7)。
本方式可以达到与上述第1方式至第6方式对应的作用效果。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以及具有该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安全带装置,当乘员要下车时,未卷绕的安全带不会发生干扰,在乘员下车并关闭车门时,安全带不会被夹在车门之间,舌片不会对内饰造成损伤并不会产生噪音。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安全带卷绕速度的变化的图;图2是表示施加在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施加在安全带卷绕用电动机上的电压变化的图;图3是表示汽车等所配备的安全带装置的概况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采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安全带卷绕速度的变化的图。在这种情况下,在安全带卷绕装置的电动机上附设速度控制装置。
当乘员解除带扣和舌片的扣合(带扣解除)时,则安全带卷绕装置以第1高速度即卷绕速度S1卷绕安全带。由此,安全带在短时间内与乘员分离。
从解开带扣经过(T1-T0)时间后,则安全带卷绕装置以低速即卷绕速度S2卷绕安全带(如图所示,实际上由于惯性,达到卷绕速度S2的时间稍微延迟)。由此,缓慢地卷绕安全带,舌片不会碰到车体内饰并不会对内饰造成损伤,不会产生噪音。
而且,当经过时间(T2-T1)时,则安全带卷绕装置以第2高速度即卷绕速度S3卷绕安全带。由此,安全带迅速地卷绕完毕,当乘员下车时,安全带不会被夹在车门之间。
图2是表示施加在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施加在安全带卷绕用电动机上的电压变化的图。在这种情况下,在安全带卷绕用电动机上并未附设速度控制装置。
当电动机的负载扭矩恒定时,可以认为电动机的转动速度V是由施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E确定的。由于认为对带扣和舌片的扣合解除后的安全带进行卷绕的转矩基本恒定,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施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进行控制,而不控制电动机的速度。即,当乘员将舌片和带扣的扣合解除时(带扣解除),则安全带卷绕装置将第1高电压E1施加在电动机上。由此,电动机高速转动,安全带可以在短时间内与乘员分离。
从带扣解除到经过(T1-T0)时间后,则安全带卷绕装置向电动机施加恒定电压E2。由此,电动机低速转动,缓慢地卷绕安全带,舌片不会碰到车体内饰并且不会对内饰造成损伤,不会产生噪音。
而且经过时间(T2-T1)后,则安全带卷绕装置向电动机施加第2高电压E3。由此,以高速卷绕安全带,迅速地卷绕完毕,当乘员下车时,可以减少安全带被夹在车门之间的情况的发生。
当电动机的卷绕完毕时,则电动机的负载变大,流经电动机的电流上升,检测出上述情况,使施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为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使S1=S2,E1=E3,也可以分别使(T1-T0)、(T2-T1)可变。通过分别使(T1-T0)、(T2-T1)可变,能够对应于乘员的体型和喜好来调整安全带的卷绕速度。
在图1、图2中,虽然以横轴表示时间,但是也可以使横轴表示安全带的卷绕量,对应于安全带的卷绕量,分别使卷绕速度和施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如图1、图2所示那样进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T0、T1、T2不表示时间,T0表示卷绕量为0,T1、T2分别表示规定的卷绕量。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由电动机卷绕安全带的功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在带扣和舌片的扣合解除之后的卷绕速度是可变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卷绕速度可以对应于所述安全带的带扣和舌片的扣合解除之后的时间而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具有下述功能,即从所述安全带的带扣和舌片的扣合解除后到经过第1规定时间为止,以第1高速度卷绕所述安全带;然后以低速卷绕所述安全带,直到经过第2规定时间为止;此后,以第2高速度卷绕所述安全带,直到安全带卷绕完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所述卷绕速度可以对应于安全带的带扣和舌片的扣合解除之后所卷绕的安全带的量而变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具有下述功能,即从所述安全带的带扣和舌片的扣合解除后到安全带被卷绕第1规定量为止,以第1高速度卷绕所述安全带;然后以低速卷绕所述安全带,直到安全带被卷绕第2规定量;此后以第2高速度卷绕所述安全带,直到安全带卷绕完毕。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通过向所述电动机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安全带的卷绕速度。
7.一种安全带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安全带、舌片和带扣。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对应于安全带的卷绕量而以适当的速度对安全带进行卷绕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当乘员解开带扣时,安全带卷绕装置以第1高速度即卷绕速度S1对安全带进行卷绕。由此,安全带在短时间内与乘员分离。当从解开带扣经过时间(T1-T0)时,则安全带卷绕装置以低速度即卷绕速度S2对安全带进行卷绕。由此,缓慢地卷绕安全带,可以减少舌片碰到车体的内饰而损伤内饰。当又经过时间(T2-T1)时,则安全带卷绕装置以第2高速度即卷绕速度S3卷绕安全带。由此,可以迅速地卷绕完毕,在乘员下车时安全带不会被车门夹住。
文档编号B60R22/34GK1757547SQ20051010691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5日
发明者田中康二, 高尾雅人, 犬塚浩二 申请人:高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