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068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当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在不妨碍支柱装饰件的情况下,使气囊缓冲垫准确可靠地展开的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所使用的帘式气囊,具有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为了减缓对乘客的头部、肩部、腰部的冲击,在车体的侧门以及中央立柱与乘客之间设置的膨胀(展开)呈帘状的气囊缓冲垫。该帘式气囊,沿车顶侧轨,设置于车体内板的内侧,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通过充气器所产生的加压空气,使气囊缓冲垫向车室一侧的下方展开。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362286号)中的帘式气囊,在中央立柱与后立柱的上端附近的内表面一侧,通过托架,安装有气囊缓冲垫。在中央立柱,托架固定于中央立柱内板,在后立柱,托架固定于内板构件上。在上述固定于中央立柱内板的托架上,形成有向车室内侧突出且剖面呈梯形形状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的上侧附近,设置有气囊缓冲垫。
在该突出部的底板上,形成2个卡止孔,在中央立柱装饰件的上端附近的内表面上,一体形成2个呈L形的卡止爪。另外,车顶装饰件的下端部与突出部的顶面抵接,并与中央立柱装饰件的上端部内表面抵接,设置于中央立柱装饰件上的2个卡止爪的前端部从下方与设置于托架上的2个卡止孔嵌合。
在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报第3481473号)中描述的帘式气囊,例如,如图1所示,在车顶内板的内表面侧,通过剖面呈L形的跳台,设置气囊袋体,在该跳台的底板上形成在气囊袋体展开时对其进行导向的导向板,在该导向板的下端部,形成向外侧呈U形弯曲的卡合突起。另一方面,在从B柱装饰件的上端附近的内表面向外侧突出的台座上,一体形成相对于上述卡合突起,位于斜上方外侧的凸缘(flange)部,在该凸缘(flange)部,形成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可与卡合突起卡合的卡合孔。
另外,车顶衬里(roof head lining)的下端部位于上述导向板的内侧,与B柱装饰件的上端部内表面卡合。因此,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上述导向板的卡合突起与凸缘部的卡合孔卡合,由此,B柱装饰件与跳台的导向板不致分开太大的距离,防止展开的气囊钩挂在B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上而造成展开不良的情况发生。
在专利文献1的帘式气囊中,当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即使在中央立柱向车体内侧以及上侧变形的情况下,因中心柱装饰件的2个卡止爪与托架的2个卡止孔卡合,中央立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不易与托架分开而向车室内部移动。因此,可防止气囊缓冲垫钩挂在中央立柱装饰件的上端的情况发生。
但是,由于采用上述卡止爪与卡止孔卡合的结构,所以经热膨胀,热收缩以及长年使用所产生的性能退化,使中央立柱装饰件的形状发生变化,使卡止爪的强度降低,从而在卡止爪和卡止孔之间产生间隙,在车辆行驶时,会产生异常的声音。作为其对策,可以形成较大的卡止爪,使卡止爪以较坚固的嵌合状态嵌合于卡止孔中,但此结构会使组装性能变差,并且卡止爪和卡止孔的形状成形要求较高的准确度,从而导致生产性能降低。
在专利文献2的帘式气囊中,由于采用将跳台的卡合突起保持在不与凸缘部的卡合孔卡合的状态,故可防止上述的异常声音的发生。但是,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B支柱的变形动作不一致,会产生各种模式的变形。对于上述各种变形,为了确保卡合突起与卡合孔卡合,必需形成较大的卡合孔,否则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卡合突起与卡合孔会产生卡合错误,而难以实现预期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可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使气囊缓冲垫在不与支柱装饰件产生干涉的情况下,确实地展开至所需的展开状态;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准确可靠地展开该气囊缓冲垫;在车辆行驶时防止产生异常的声音;提高组装性能和生产性能等等。
本发明的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包括沿着具有支柱的车辆的车顶侧轨予以设置,在发生车辆冲撞时呈帘状膨胀的气囊缓冲垫;将上述帘式气囊安装在车体板上的安装板;在上述支柱的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附近予以形成的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其具有装饰件侧卡合面,与该面正交的方向指向车室内部;上述安装板,形成具有安装板侧卡合面的安装板侧卡合板部,该安装板侧卡合面在车辆未发生侧面冲撞时,在上述装饰件侧卡合面的车室内部一侧,相对于上述装饰件侧卡合面以非接触状态予以接近并相互面对,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伴随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的变位,与装饰件侧卡合面抵接。
在上述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中,帘式气囊沿车顶侧轨设置,并通过安装板被安装在车体板上。另外,在支柱的上端附近,在安装板上形成有安装板侧卡合板部,该安装板侧卡合板部,形成有安装板侧卡合面,与该面正交的方向指向车室外部。另外,在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附近,形成有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在该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形成有与上述装饰件侧卡合面相面对的装饰件侧卡合面,且与该面正交的方向指向车室内部。
在车辆的组装阶段,按照以下方式将安装板、支柱装饰件装配在车体上,即在车辆未发生侧面冲撞时,安装板侧卡合板部的安装板侧卡合面,在装饰件侧卡合板部的装饰件侧卡合面的车室内部一侧,相对于该装饰件侧卡合面以非接触状态予以接近,并相互面对。由于上述卡合面之间处于非接触状态,所以在车辆行驶时,不会产生异常的声音。
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输入支柱装饰件的冲击,会使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向车室内侧等变位,伴随该变位,装饰件侧卡合面与安装板侧卡合面抵接。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当装饰件侧卡合面与安装板侧卡合面产生抵接,则装饰件侧卡合板部相对于安装板侧卡合板部很难产生变位,即通过上述安装板侧卡合板部,可抑制支柱装饰件向妨碍气囊缓冲垫展开的位置变位。因此,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气囊缓冲垫,与支柱装饰件不会产生干涉,而且确实地展开至所需的展开状态。
采用上述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由于在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附近,形成有具有装饰件侧卡合面的装饰件侧卡合板部,与该装饰件侧卡合面正交的方向指向车室内部,在用于将帘式气囊安装在车体板上的安装板上,形成有具有安装板侧卡合面的安装板侧卡合板部,该安装板侧卡合面在车辆未发生侧面冲撞时,在上述装饰件侧卡合面的车室内部一侧,相对于装饰件侧卡合面以非接触状态予以接近并相互面对,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伴随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向上方或车室内侧的变位,与装饰件侧卡合面抵接,因此,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即使支柱装饰件的装饰件侧卡合部向车室内侧等处产生变位,因装饰件侧卡合面与安装板侧卡合面抵接,所以可确实地防止装饰件侧卡合板部的进一步变位。
即,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可抑制支柱装饰件向妨碍气囊缓冲垫展开的位置变位,因此,可使气囊缓冲垫不与支柱装饰件产生干涉,并能确实地展开至所需的展开状态,通过该气囊缓冲垫,可确实地缓和对乘客的头部、肩部、腰部的冲击。另外,在车辆未发生侧面冲撞时,装饰件侧卡合面和安装板侧卡合面保持在非接触状态,因此,可防止在车辆行驶时,产生异常的声音。另外,在车辆的组装阶段,以上述非接触状态,将安装板、支柱装饰件组装在车体上,因此可提高组装性能,并且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安装板侧卡合板部的形状无需较高的精度,因此可简化该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性能。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支柱装饰件,可在从其上端向下侧,或从其上端向车宽方向的车辆外侧,相距规定距离的规定部位,设置有从该规定部位向车体板一侧呈一体延伸的卡合部件,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可形成在上述卡合部件上。
采用上述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由于上述支柱装饰件,在从其上端向下侧,或从其上端向车宽方向的车辆外侧,相距规定距离的规定部位,设置有从该规定部位向车体板一侧呈一体延伸的卡合部件,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形成在上述卡合部件上,所以通过支柱装饰件确实地覆盖支柱的车室一侧,并可在支柱装饰件的车体板一侧的隐蔽部分,形成装饰件侧卡合板部,以实现上述效果。
在上述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中,上述卡合部件和支柱装饰件可构成V形卡止部,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向上方或车室内侧变位的情况下,该V形卡止部与上述安装板侧卡合板部的前端抵接卡止,采用上述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由于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向车室内侧等处产生变位的情况下,与安装侧卡合板部抵接卡合的V形卡止部由卡止部件和支柱装饰件构成,因此,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向车室内侧等处产生变位,使V形卡止部与安装板侧卡合板部的前端抵接,从而可阻止上述变位,由此可确实地防止装饰件侧卡合板部的进一步变位。即,可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可确实地阻止支柱装饰件向妨碍气囊缓冲垫的展开的位置变位。
在上述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中,从上述支柱装饰件的前端部至上述卡合部件的设置部的距离可设定为,使上述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不与上述安装板产生干涉。
采用上述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由于从上述支柱装饰件的前端部至上述卡合部件的设置部的距离设定为,使上述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不与上述安装板产生干涉,所以在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可防止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与安装板产生不必要的干涉,并阻止安装板处于不适合于气囊缓冲垫展开的状态,以及使V形卡止部在安装板侧卡止板部的前端确实地予以卡止。
另外,在上述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中,构成上述V形卡止部的上述卡合部件和上述支柱装饰件之间,可设置有连接上述两者的筋部(rib)。
采用上述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由于在上述V形卡止部,设置有连接构成该V形卡止部的卡合部件和支柱装饰件的筋部,因此可提高卡合部件和支柱装饰件的刚性,能有效地抑制安装板处于不适合于气囊缓冲垫展开的状态,从而可使气囊确实地展开。


图1为具有实施例1所涉及的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的车辆内部的侧视图。
图2为从车辆内部观测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IV-IV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V-V线的剖视图。
图6为气囊缓冲垫展开时的示意图,与图5相当。
图7为实施例2所涉及的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8为气囊缓冲垫展开时的示意图,与图7相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具有气囊缓冲垫,该气囊缓冲垫沿着具有支柱的车辆的车顶侧轨予以设置,在车辆冲撞时呈帘状膨胀,另外还设置有将上述帘式气囊安装在车体板上的安装板,在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附近,形成有具有装饰件侧卡合面的装饰件侧卡合板部,与该装饰件侧卡合面正交的方向指向车室内部,在上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具有安装板侧卡合面的安装板侧卡合板部,该安装板侧卡合面在车辆未发生侧面冲撞时,在上述装饰件侧卡合面的车室内部一侧,相对于装饰件侧卡合面以非接触状态予以接近并相互面对,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伴随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的变位,与装饰件侧卡合面抵接。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在车辆1(轿车1)的车体上,设置有前立柱2、车顶侧轨3、中央立柱4、后立柱5、前侧门6、后侧门7、仪表板8等,并装备有用于左边座位的帘式气囊10和用于右边座位的帘式气囊10。上述用于左边座位和右边座位用的帘式气囊10、10为左右对称,分别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或预知发生侧面冲撞时)进行操作。下面对其中一个帘式气囊10进行说明。
如图1~图6所示,帘式气囊10,沿着前立柱2和车顶侧轨3予以设置。该帘式气囊10,包括沿着前立柱2和车顶侧轨3,以收缩状态呈长尺状予以收藏的气囊缓冲垫11;与上述气囊缓冲垫11连接,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或预知发生侧面冲撞时)产生加压空气的充气器12,当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充气器12所产生的加压空气供给至气囊缓冲垫11,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气囊缓冲垫11在车体1a的中央立柱4和侧门6、7与乘客M之间呈帘状膨胀(展开)。
充气器12,设置在前立柱2和仪表板8的连接部附近。该充气器12与ECU等构成的控制器连接(未图示),在该控制器上连接有检测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的侧面冲撞检测传感器(或预知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的侧面冲撞预知传感器),该控制器根据来自该侧面冲撞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充气器12,在检测(或预知)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的时候,使充气器12运作,产生加压空气,使气囊缓冲垫11展开,。
此外,如图2~图6所示,在该帘式气囊10的设置结构中,设置有将该帘式气囊10安装在前立柱2和车顶侧轨3的车体内板1b上的安装板20。在中央立柱4的支柱装饰件30的上端附近,形成有前后1对的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分别具有装饰件侧卡合面32,与该面正交的方向指向车室内部。在安装板20上,形成有前后1对的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该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具有安装板侧卡合面22,该安装板侧卡合面22在车辆1未发生侧面冲撞时,在1对装饰件侧卡合面32的车辆内部一侧,分别相对于1对装饰件侧卡合面32以非接触的状态予以接近并相互面对,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伴随1对的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向上方或车室内部的变位,分别与1对装饰件侧卡合面32抵接。
安装板20,沿着前立柱2和车顶侧轨3连续地(或在规定部位间续地)予以设置。安装板20,包括大致呈垂直姿势的带状安装板部23,在该带状安装板部23的车室侧部分,帘式气囊10以折叠状态(收缩状态)予以设置,并且通过保持装置展开可能地保持在带状安装板部23上。在安装板20的上端部,沿其长度方向以适当的间距设置有多个与安装板20形成一体的固定部24,这些固定部24分别通过螺栓25,固定在车体内板1b上。另外,在安装板20上,通过螺栓27而固定在车体安装板1b上的固定部26,在上述1对的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之间与安装板20一体形成。另外,在安装板20的下端部,在上述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和固定部26的设置部以外的部位上,多个固定部在带状安装板部23的长度方以适当的间距予以设置并与带状安装板23形成一体,这些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内板1b上。
另外,安装板20,包括从带状安装板部23的下端,朝着车室内部向斜下方侧倾斜伸出的展开导向部28,以及从展开导向部28的前端部,朝着车室外部向斜下方侧倾斜延伸的返回部29,上述展开导向部28和返回部29,沿着前立柱2和车顶侧轨3予以设置。另外,上述展开导向部28和返回部29,与上述带状安装板部23形成一体,在返回部29上,一体形成有上述1对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和固定部26以及上述图示省略的固定部。上述展开导向部28,具有使以收缩状态保持在带状安装板部23上的气囊缓冲垫11在适当的方向上进行展开的引导(限制)功能。
在支柱装饰件30上,如图4所示,一体形成有从主体部向车体内板1b延伸的1个或多个连接部33,该连接部33,通过紧固件34(或其它的连接件),与车体内板1b连接,由此,支柱装饰件30被固定保持在车体内板1b上,并且支柱装饰件30的上端部从车室一侧与车顶装饰件39的端部卡合。另外,通过气囊缓冲垫11的膨胀,如图6所示,解除支柱装饰件30的上端部和车顶装饰件39的端部的卡合,使两者之间产生开口,并使车顶装饰件39向车室内部大幅度变形,因此气囊缓冲垫11通过上述开口部,可向车室内部的下方展开。
支柱装饰件30,如图5所示,在从其上端向下方相距规定距离d的部位,例如相距稍长于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的上下长度的距离的规定部位30a,设置有从支柱装饰件30向车体内板1b侧呈一体延伸的前后1对的卡合部件35,并且在这些卡合部件35上,分别形成有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另外,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在1对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向上方或车室内侧产生变位的情况下,与上述1对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的前端抵接卡止的前后1对的V形卡止部36,由1对卡合部件35和支柱装饰件30的上部予以形成。此外,支柱装饰件30,为了使其上端部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不与安装板20的返回部29产生干涉,上述规定距离d,即从支柱装饰件30的前端部至上述卡合部件35的设置部位30a的距离,被设定在一定值或以下,并且向上方侧和车辆内侧予以延伸设置。
在这里,各卡合部件35,其上端部具有位于车体内板1b附近的前端倾斜部35a,并且从该前端倾斜部35a起还依次形成有,在车辆1未发生侧面冲撞时与安装板侧卡合面22相面对的第1卡合部35b;从第1卡合部35b的下端部向车室内部呈倾斜状延伸的第2卡合部35c;大致位于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的下方延长线上的第3卡合部35d;连接第3卡合部35d和支柱装饰件30,并且可接受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的下端部的连接部35e。另外,通过该第1~第3卡合部35b~35d,形成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并且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指向连接部35e,由此使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易于与连接部35e卡合。
下面对以上所述的帘式气囊10的设置结构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车辆1未发生侧面冲撞时,安装板20的1对安装板侧卡合面22,在支柱装饰件30的1对装饰件侧卡合面32的车室内部一侧,相对于于该1对装饰件侧卡合面32分别以非接触状态予以接近,并相互面对。当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充气器12产生加压空气,通过加压空气使气囊缓冲垫11膨胀,在这里,可以认识到经中央立柱4而输入支柱装饰件30的冲击,会使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向上方或车室内侧产生变位。
伴随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向上方或车室内侧的变位,装饰件侧卡合部32与安装板侧卡合面22抵接,此时通过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可抑制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向上方或车室内侧的变位。特别是,在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向上方变位时,若装饰件侧卡合面32与安装板侧卡合面22抵接,则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被引导至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最终,如图6所示,卡合部件35的连接部35e从下侧与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的前端部抵接,通过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的前端部,V形卡止部36被卡止,因此,相对于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不会进一步向上方或车室内侧变位。
因此,支柱装饰件30,相对于车顶装饰件39,不会产生较大的突出而从车室侧加以覆盖,即,可阻止支柱装饰件30向妨碍气囊缓冲垫11展开的位置变位。于是,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被供给加压空气而予以膨胀的气囊缓冲垫11,使支柱装饰件30的上端部和车顶装饰件39的端部的卡合部分分开而形成开口,使车顶装饰件39向车室内部大幅度地变形,同时通过展开导向件28予以引导,从而确实地向车室内部下方展开,直至所需的展开状态。
如上所述,采用该帘式气囊10的设置结构,由于在支柱装饰件30的上端附近,形成有具有装饰件侧卡合面32的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与该装饰件侧卡合面正交的方向指向车室内部;在用于将帘式气囊10安装在车体内板1b上的安装板20上,形成有具有安装板侧卡合面22的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该安装板侧卡合面22在车辆1未发生侧面冲撞时,在装饰件侧卡合面32的车室内部一侧,相对于装饰件侧卡合面32以非接触状态予以接近并相互面对,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伴随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向上方或车室内侧的变位,与装饰件侧卡合面32抵接,因此,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即使支柱装饰件30的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向上方或车室内侧产生变位,通过装饰件侧卡合面32与安装板侧卡合面22的抵接,可确实地防止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进一步向上方或车室内侧变位。
即,当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可抑制支柱装饰件30向妨碍气囊缓冲垫11展开的位置变位,因此,可使气囊缓冲垫11不与支柱装饰件30产生干涉,并能确实地展开至所需的展开状态,而且通过该气囊缓冲垫11,可确实地缓和对乘客M的头部、肩部、腰部的冲击。另外,在车辆1未发生侧面冲撞时,由于装饰件侧卡合面32和安装板侧卡合面22保持在非接触状态,因此可防止在车辆1的行驶时,产生异常的声音。另外,由于在车辆1的装配阶段,可将上述安装板20和支柱装饰件30,以非接触状态组装在车体1a上,因此可提高组装性能,而且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的形状无需较高的精度,因此可简化该帘式气囊10的设置结构,并可降低其制造成本,提高其生产性能。
由于支柱装饰件30,在从其上端向下侧相距规定距离d的规定部位30a,设置有从该规定部位30a向车体内板1b侧呈一体延伸的卡合部件35,,且上述装饰件侧卡合部件31形成在上述卡合部件35上,所以通过支柱装饰件30,可确实地覆盖中央立柱4的车室一侧,并可在支柱装饰件30的车体内板1b一侧)的隐蔽部分,形成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以实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在于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在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向上方或车室内侧产生变位的情况下,与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的前端抵接卡止的V形卡止部36,由卡合部35和支柱装饰件30构成,因此,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向上方产生变位,使V形卡止部36在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的前端予以卡止,由此,可确实地防止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相对于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进一步向上方或车室内侧产生变位。即,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可确实地阻止支柱装饰件30向妨碍气囊缓冲垫11的展开的位置变位。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为了使支柱装饰件30的上端部,不与安装板20产生干涉,而将上述规定距离d,即,从支柱装饰件30的前端部至卡合部件35的设置部位30a的距离被设定在一定值或以下,所以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通过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的前端,V形卡止部36可确实地予以卡止,同时可防止支柱装饰件30的上端部与安装板20的返回部29产生不必要的干涉,而使安装板20变形为不适合于气囊缓冲垫11展开的状态。
还有,如图2,图3所示,也可设置连接构成V形卡止部36的卡合部件35和支柱装饰件30的上部而进行增强的筋部36a,采用这样的结构,可更加有效地防止在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时,支柱装饰件30的上端部与安装板20的返回部29产生干涉。
(实施例2)如图7所示,帘式气囊10A,沿着车辆1A的车顶侧轨3A予以设置。该帘式气囊10A,包括沿着车顶侧轨3A,以收缩状态呈长尺状予以收藏的气囊缓冲垫11A;与气囊缓冲垫11A连接的充气器(图示省略)。
在该帘式气囊10A的设置结构中,在车顶侧轨3A的车体内板1c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帘式气囊10A的安装板40,在中央立柱4A的支柱装饰件50的上端附近,形成有具有装饰件侧卡合面52的装饰件侧卡合板部51,与该装饰件侧卡合面正交的方向指向车室内部,在安装板40上,形成有具有安装板侧卡合面42的安装板侧卡合板41,该安装板侧卡合面42,在车辆1A未发生侧面冲撞时,在上述装饰件侧卡合面52的车室内部一侧(下侧),相对于装饰件侧卡合面52以非接触状态予以接近并相互面对,在车辆1A发生侧面冲撞时,伴随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51主要向车室内部的变位,可与装饰件侧卡合面52抵接。
安装板40,其截面形状为具有下方开口的凹部43,气囊缓冲垫11A以折叠状态(收缩状态)被收藏在该凹部43中,并通过保持机构予以保持,同时车顶装饰件59的端部附近位于上述凹部43的下侧。在安装板40的车室外侧下端部,沿其长度方向以适当的间距间设置有多个与安装板40形成一体并向斜上方延伸的固定部44,这些固定部44,分别通过螺栓(图示省略)固定在车体内板1c上。另外,安装板40,具有从凹部43的车室外侧下端部朝着车室外部向上方倾斜延伸的返回部49,在该返回部49上,一体形成具有上述安装板侧卡合面42的安装板侧卡合板部41。
支柱装饰件50,通过紧固件(图示省略)等,与侧支柱4A的车体内板1b连接,并予以固定保持,由此支柱50的上端部,从车室一侧(底侧),与车顶装饰件59的端部卡合。另外,对应于气囊缓冲垫11A的膨胀,解除支柱装饰件50的上端部和车顶装饰件59的端部的卡合,使两者之间产生开口,车顶装饰件59大幅度地向车室内部变形,由此可允许气囊缓冲垫11A向车室内部的下方展开。
在支柱装饰件50上,从其上端向车宽方向的车辆外侧相距规定距离d的规定部位50a,设置有从支柱装饰件50向车体内板1c侧(上侧)呈一体延伸的卡合部件55,并且在该卡合部件55上,形成有装饰件侧卡合板部51。另外,在车辆1A发生侧面冲撞时,在装饰件侧卡合板部51向上方或车室内侧产生变位的情况下,通过安装板侧卡合板部41的前端予以卡止的コ形卡止部56,由上述卡合部件55,与支柱装饰件50的上端部予以形成。另外,为了使支柱装饰件50的上端部,在车辆1A发生侧面冲撞时,不与安装板40的返回部49产生干涉,上述规定距离d,即从支柱装饰件50的前端部至上述卡合部件55的设置部位50a的距离,被设定在规定值或以下。
下面对以上描述的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10A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车辆1A未发生侧面冲撞时,安装板40的安装板侧卡合面42,在支柱装饰件50的装饰件侧卡合面52的车室内部一侧,相对于该装饰件侧卡合面52以非接触状态予以接近并相互面对。对应于车辆1发生侧面冲撞,装饰件侧卡合板部51向车室内侧等处产生变位时,伴随该变位,装饰件侧卡合面52可与安装板侧卡合面42抵接,相对安装板侧卡合板部41,装饰件侧卡合板部51则很难向上方或车室内侧变位。
特别是,在装饰件侧卡合板部51向车室内部变位时,当装饰件侧卡合面52与安装板侧卡合面42抵接,则装饰件侧卡合板部51被引导至安装板侧卡合板部41,最终,如图8所示,在安装板侧卡合板41的前端部,コ形卡止部56予以卡止,相对于安装板侧卡合板部41,装饰件侧卡合板部51无法进一步向上方或车室内侧产生变位。因此,支柱装饰件50,相对于车顶装饰件59,不会产生较大的突出而从车室侧加以覆盖,可阻止支柱装饰件50向妨碍气囊缓冲垫11A展开的位置变位。
于是,在车辆1A发生侧面冲撞时,被供给加压空气而予以膨胀的气囊缓冲垫11A,使支柱装饰件50的上端部和车顶装饰件59的端部的卡合部件分开而形成开口,使车顶装饰件59向车室内部大幅度地变形,同时向车室内部的下方确实地展开至所需的展开状态。此外,还可实现与实施例1的帘式气囊10的设置结构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1,2的帘式气囊10,10A也可进行如下的变更。
1)只沿着车顶侧轨3设置帘式气囊10,10A。
2)安装板侧卡合板部与装饰件侧卡合板部的数目为1个,或3个及其以上。
3)在中央立柱以外的支柱(比如,后立柱,箱式车辆的B立柱、C立柱等)的支柱装饰件上,形成具有装饰件侧卡合面的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对应于该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在安装板上,形成具有安装板侧卡合面的安装板侧卡合板。
4)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本发明可用于各种汽车,或汽车以外的各种车辆。
权利要求
1.一种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缓冲垫,沿着具有支柱的车辆的车顶侧轨予以设置,在发生车辆冲撞时呈帘状膨胀;安装板,将上述帘式气囊安装在车体板上;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在上述支柱的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附近予以形成,其具有装饰件侧卡合面,与该面正交的方向指向车室内部;上述安装板,形成具有安装板侧卡合面的安装板侧卡合板部,该安装板侧卡合面在车辆未发生侧面冲撞时,在上述装饰件侧卡合面的车室内部一侧,相对于上述装饰件侧卡合面以非接触状态予以接近并相互面对,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伴随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的变位,与装饰件侧卡合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装饰件,在从其上端向下侧,或从其上端向车宽方向的车辆外侧,相距规定距离的规定部位,设置有从该规定部位向车体板一侧呈一体延伸的卡合部件,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形成在上述卡合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部件和支柱装饰件构成V形卡止部,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向上方或车室内侧变位的情况下,该V形卡止部与上述安装板侧卡合板部的前端抵接卡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上述支柱装饰件的前端部至上述卡合部件的设置部的距离设定为,使上述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不与上述安装板产生干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V形卡止部的上述卡合部件和上述支柱装饰件之间,设置有连接上述两者的筋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可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使气囊缓冲垫在不与支柱装饰件相互干涉的情况下展开至所需的展开状态,上述展开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可防止车辆在行驶时发出异常声音,可提高组装性能和生产性能。该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包括将上述帘式气囊(10)安装在车体内板(1b)上的安装板(20);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该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具有装饰件侧卡合面(32),在支柱装饰件(30)的上端附近与该面的正交方向指向车室内部;在上述安装板(20)上,形成具有安装板侧卡合面(22)的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该安装板侧卡合面(22)在车辆未发生侧面冲撞时,在上述装饰件侧卡合面(32)的车室内部一侧,相对于装饰件侧卡合面(32)以非接触状态予以接近并相互面对,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伴随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的变位与装饰件侧卡合面(32)抵接。
文档编号B60R21/20GK1757545SQ20051010895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8日
发明者和原幸夫, 山西光敏, 平田基晴, 大森智久, 儿玉和久, 日高昭一郎, 椙村勇一, 渡边努, 福谷和也, 宫村信夫, 织田芳雄, 舟桥良治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