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以及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115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以及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车辆碰撞时等保护乘员的气囊,特别涉及具有分别在乘员前方的左侧和右侧进行膨胀的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通称为双气囊的气囊。并且,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该气囊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特开平4-292239号公报中记载了下述结构作为在车辆碰撞时等保护乘员的气囊,具有分别在乘员前方的左侧和右侧进行膨胀的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并且这些气囊通过共用的充气机进行膨胀。在同号公报的气囊中,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前端部彼此通过连接片连接。
该气囊被折叠并收容到外壳内,通过盖进行覆盖。发生车辆碰撞时,充气机(气体发生器)进行气体喷出动作,则气囊挤开盖而向乘员的前方膨胀。
但是,在该特开平4-292239号公报的气囊中,左半侧气囊以及右半侧气囊在进行膨胀时,由于来自充气机的气体会大量流入其中一个气囊,因而另一个气囊的膨胀可能比这一个气囊迟缓。
专利文件1特开平4-292239号公报为解决上述问题,为了使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大致同时地进行膨胀,最近还开发出了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一侧的膨胀方向中间部分彼此连接的改良了的双气囊。
当这种气囊膨胀时,左半侧气囊挡住乘员的左胸,右半侧气囊挡住乘员的右胸。该左右的胸部存在坚硬有力的肋骨。该气囊通过该肋骨承受并吸收对乘员的冲击。当该气囊处于膨胀状态时,左半侧气囊与右半侧气囊的前端部彼此之间存在空间部,乘员的胸部中央的胸骨附近相对。因此,当乘员的身体深入到气囊中时,由于胸部的胸骨附近不会受到来自气囊的那么大的反作用力,因而该胸骨附近的负担变小。
并且,由于该左半侧气囊和该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部分中的上述膨胀方向的中间部分彼此连接,因而气囊膨胀时,即使其中一个气囊的膨胀迟缓,先膨胀的气囊也会拉动膨胀迟缓的这个气囊,以促进其膨胀。并且,先开始膨胀的另一个气囊,在膨胀至该中间部分的初始阶段开始向膨胀方向拉动膨胀迟缓的该一个气囊。由此,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都可以从膨胀的初始阶段顺利且左右基本均匀地进行膨胀。
在该改良型双气囊中,由于用连接片等连接件连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或者在左半侧以及右半侧的各气囊上设置舌片部,并将舌片部彼此缝合以连接各气囊,因而存在缝合费时费力或者缝合部分成本升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以及气囊装置,在通过将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双方的膨胀方向的中间部分彼此连接而使各气囊从膨胀的初始阶段开始顺利且左右基本均匀地膨胀的双气囊中,能够容易地将该左右各气囊的中间部分彼此连接,并能够防止连接部分成本升高。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气囊,其前端侧通过设置在基端侧的充气机所喷出的气体向远离该基端侧的方向膨胀,具有在乘员前方的左侧进行膨胀的左半侧气囊和在乘员前方的右侧进行膨胀的右半侧气囊;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基端侧彼此相连,这些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通过共用的充气机进行膨胀;在与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相反的一侧分别设有通气孔;其特征在于,处于非膨胀状态的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平坦地延展,在彼此的相对面一侧重叠的状态下,各通气孔具有相互重叠的位置关系,并且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一侧中的、至少与该通气孔重叠的部分彼此重叠并缝合,从而将该左半侧气囊和该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部分中的、所述膨胀方向的中间部分彼此连接。
技术方案2的气囊,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一侧的连接部分上设有补强布。
技术方案3的气囊,在技术方案1或2中,其特征在于,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一侧的连接部分通过环状的缝合接缝进行缝合;在该环状的缝合接缝的内侧区域上设有开口,左半侧气囊内部和右半侧气囊内部通过该开口连通。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气囊装置,包括本发明的这种气囊和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
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的气囊以及气囊装置中,由于左半侧气囊以及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中膨胀方向的中间部分彼此重叠并缝合,因而不需要用于连接两者的带子或舌片部。因而能够降低两个气囊的连接部分的成本。
并且,可穿过设在气囊上的通气孔由缝纫机进行缝纫,从而将两个气囊缝合,因而缝合作业也容易。如果在该缝合部分贴有补强布,则能够提高缝合强度。
该缝合形成环状的缝合接缝,在其内侧形成开口,并通过该开口连通两个气囊,从而可以使各气囊的内压均匀。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气囊的结构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气囊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气囊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气囊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气囊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5的气囊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气囊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气囊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气囊处于膨胀状态时的立体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B-B线的剖视图、图2是沿着图1(b)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一侧的片之间的缝合方法的剖视图。其中,在图3中,简略地表示了气囊的片结构。
该气囊10包括在乘员前方的右侧膨胀的右半侧气囊12、在乘员前方的左侧膨胀的左半侧气囊14和使该右半侧气囊12与左半侧气囊14的一端侧彼此连通的连通部16。该连通部16成为气囊10的底部一侧。因此,该右半侧气囊12以及左半侧气囊14分别向远离该连通部16的方向膨胀。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气囊10处于膨胀状态时,在右半侧大气囊12与左半侧气囊14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空间部13。该空间部13向乘员(即,在图1(b)中向上方)开放。
当该气囊10处于膨胀结束状态时,右半侧气囊12的最前端12t与左半侧气囊14的最前端14t的间隔优选150~350mm,特别优选170~330mm。
该气囊10,其右半侧气囊12的膨胀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与左半侧气囊14的膨胀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相对面彼此通过接缝52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气囊10是将片18、20、22、24、26、28缝合而形成的。下面详细说明各片彼此之间的缝合结构。
片18(后部内侧片),构成比右半侧气囊12以及左半侧气囊14的膨胀方向上的中间部分靠后的后端侧和连通部16的靠近气囊中央一侧的面。片20(后部外侧片)构成与该后部内侧片18相反一侧的面(气囊外侧面)。
片22、24(前部内侧片),构成该右半侧气囊12以及左半侧气囊14的膨胀方向上的该中间部分前端侧且处于气囊中央侧的面(右半侧气囊12以及左半侧气囊14的相对面)。
片26、28(前部外侧片)构成与该前部内侧片22、24相反一侧的面(气囊外侧面)。
标号30表示缝合该后部内侧片18和后部外侧片20的接缝(缝线),标号32、34分别表示缝合该后部内侧片18和前部内侧片22、24的接缝,标号36、38表示缝合该后部外侧片20和前部外侧片26、28的接缝。
该前部外侧片26、28上分别形成有通气孔26a、28a。按照下述位置关系配置各通气孔26a、28a当使片26、22、24、28彼此重叠地平坦延展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时,各通气孔26a、28a彼此重叠。
利用上述接缝52将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的相对面彼此接合的接合部,是将片22、24中、如上所述地平坦延展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时分别与通气孔26a、28a重叠的(至少部分露出的)部分22a、24a彼此重叠并缝合的部分。如图3所示,可穿过通气孔26a、28a由缝纫机进行缝纫来缝合。
另外,从膨胀的气囊10的后端10e到接缝52的距离,优选为膨胀的气囊1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L的30~70%,特别优选40~55%左右。
在构成连通部16的外侧面的后部外侧片20上,设有用于插通充气机的一对切口54、5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b)所示,使用棒状的充气机56。该棒状充气机56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贯通该连通部16地插通在该切口54、54上,该充气机56的两端部配置在气囊10外。
该气囊10安装于用于在车辆碰撞时保护乘员的气囊装置上。虽然未图示,气囊装置例如具有用于收容该气囊10的无盖箱状的外壳(省略图示),并且该气囊10连接在该外壳上。图1(b)中的标号58表示插通螺栓等固定件(省略图示)的孔,该固定件用于将该气囊10连接在该外壳上。充气机56的两端部也安装在该外壳内。
将该气囊10折叠收容在该外壳内,在该外壳上安装有盖等罩体(省略图示),以覆盖该气囊10的折叠体,从而构成气囊装置。并且,在气囊10膨胀时该盖在该气囊10的挤压力下开裂。
该气囊装置,例如设置在汽车的助手席前方的仪表板上。在发生车辆碰撞时,充气机56进行气体喷出动作而从该充气机56向连通部16内喷出气体。来自该充气机56的气体,从该连通部16流入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通过该气体使该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分别在乘员前方的右侧和左侧进行膨胀。
在该气囊10中,当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从收容时的折叠状态进行膨胀时,由于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54相连,所以即使在其中一个气囊12或14先膨胀,另一个气囊14或12膨胀迟缓的情况下,先膨胀的一个气囊也会拉伸膨胀迟缓的另一个气囊,以促进其膨胀。并且,由于这些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的膨胀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彼此通过接缝52连接,所以先开始膨胀的一个气囊在开始膨胀之后,开始向膨胀方向拉伸在比较初期的阶段膨胀迟缓的另一个气囊。由此,该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都可以从膨胀的初始阶段开始顺利且左右基本均匀地膨胀。
当气囊10处于膨胀结束的状态时,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的前端部之间形成空间部13,该空间部13向乘员开放。并且,膨胀的右半侧气囊12挡住乘员的右胸,膨胀了的左半侧气囊14挡住左胸,胸骨附近与空间部14相对。所以,施加到胸骨附近的承受气囊时的反作用力变小。
在该气囊10中,由于通过使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的相对面一侧的片22、24彼此重叠并进行缝合而将两者连接起来,因而不需要用于进行该连接的带子和舌片部等。由此,能够使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的连接部分的成本降低。
并且,可穿过重叠在片22、24外侧的片26、28的通气孔26a、28a,由缝纫机进行缝纫而将该片22、24彼此缝合,因而缝合作业也容易。
在本发明中,可以在右半侧气囊和左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一侧的缝合部分上设置补强用的补强布。图4是表示结构如上的气囊10A的右半侧气囊和左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一侧的缝合方法的剖视图。另外,在图4中,与图3同样地,简略地表示了气囊10A的片结构。
在该气囊10A中,在前部内侧片22、24中的、当使片26、22、24、28彼此重叠地平坦延展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时与通气孔26a、28a重叠的部分(缝合预定部分),分别从各气囊12、14的内侧贴有补强布22b、24b。并且该补强布22b、24b也可以分别通过缝合或粘接而临时固定在该缝合预定部分上。
缝合片22、24时,使各个缝合预定部分彼此重叠,连同补强布22b、24b一起,穿过通气孔26a、28a由缝纫机进行缝纫。
如上所述,由于在片22、24的缝合部分贴有补强布22b、24b,因而提高了它们的缝合强度。
另外,该气囊10A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图1~图3中的气囊10相同。
图5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气囊10B的右半侧气囊和左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一侧的缝合方法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该气囊10B的片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平坦地延展该气囊10B时的立体图。
该气囊10B包括在乘员前方的右侧膨胀的右半侧气囊12B、在乘员前方的左侧膨胀的左半侧气囊14B、使该右半侧气囊12B与左半侧气囊14B的一端侧(基端侧)彼此连通的连通部16、以及使该右半侧气囊12B与左半侧气囊14B的膨胀方向上的前端部彼此相连的连接片60。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气囊10B是将片62(内侧片)和片64(外侧片)缝合而形成的,其中,所述片62一连构成右半侧气囊12B、左半侧气囊14B以及连通部16B的气囊中央侧的各面,所述片64一连构成该右半侧气囊12B、左半侧气囊14B以及连通部16B的气囊外表面侧的各面。标号66表示将这些片62、64周缘部彼此缝合的接缝。
即,内侧片62包括构成右半侧气囊12B的气囊中央侧的面的右半侧片部分62r、构成左半侧气囊14B的气囊中央侧的面的左半侧片部分62l、以及用于连接它们的连通片部分62c。并且,内侧片64包括构成右半侧气囊12B的气囊外表面侧的面的右半侧片部分64r、构成左半侧气囊14B的气囊外表面侧的面的左半侧片部分64l以及用于连接它们的连通片部分64c。
在外侧片64的连通片部分64c上设有充气机用开口68。并且,该连通片部分64的内侧安装有防火布70。在该充气机用开口68的周缘部上环绕设置有补强布72。
在外侧片64的右半侧片部分64r和左半侧片部分64l上分别设有通气孔64a、64a。按照下述位置关系配置各通气孔64a、64a在使片部分66r、64r、64l、66l重叠地平坦延展气囊10B制品的右半侧气囊12B和左半侧气囊14B时,各通气孔64a、64a彼此重叠。
连接片60由从右半侧气囊12B以及左半侧气囊14B的前端部伸出的片半体60a、60b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片半体60a、60b从外侧片64的右半侧片部64r以及左半侧片部64l的前边缘(形成气囊10B制品时在右半侧气囊12B以及左半侧气囊14B的前端部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边缘)伸出,并且各片半体60a、60b与各片部分64r、64l形成一体。
通过将该片半体60a、60b从各片部分64r、64l伸出的方向上的前端边缘彼此缝合,而将右半侧气囊12B和左半侧气囊14B的前端部彼此连接起来。标号60c表示该缝合的接缝。
在该气囊10B中,同样地,右半侧气囊12B以及左半侧气囊14B的膨胀方向上的中间部分通过接缝74彼此接合。使该右半侧气囊12B和左半侧气囊14B的相对面一侧的片部分62r、62l重叠,穿过通气孔64a、64a由缝纫机进行缝纫而缝合这些片部分而形成该接合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在各片部分62r、62l的缝合部分上分别设有补强用的补强布76。标号78表示预先将该补强布76缝合到各片部分62r、62l上的接缝。
这样构成的气囊10B,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图1~图3中的气囊10以及图4中的气囊10A相同的作用效果。但是,在该气囊10B中,当该气囊10膨胀结束时,右半侧气囊12B以及左半侧气囊14B的前端部分别与乘员的双肩相对,连接这些气囊的连接片60与乘员的胸部相对。
当乘员深入到该气囊10B中时,右半侧气囊12B以及左半侧气囊14B的前端部承受乘员的双肩,连接片60承受乘员的胸部以及头部。当乘员的胸部和头部接触到该连接片60时,弹性片60弹性地后退,从而比较轻柔地挡住乘员的胸部和头部。
图8(a)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气囊10C的右半侧气囊和左半侧气囊的缝合方法的剖视图,图8(b)是图8(a)的B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该气囊10C具有与上述图4中的气囊10A相同的片结构,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的相对面一侧的片22、24的缝合预定部分分别从气囊内侧贴有补强布22b′、24b′。并且,连同这些补强布22b′、24b′一起,通过接缝52′将该缝合预定部分彼此缝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b)所示,该接缝52′以圆环状环绕设置,在该环状的接缝52′的内侧区域贯穿设置有贯通各补强布22b′、24b′以及片22、24的开口80。因此,在该气囊10C中,右半侧气囊12内部和左半侧气囊14内部通过该开口80连通。并且对于该开口80的形状,不进行特别限定。
该气囊10C的其他结构与图4中的气囊10A相同。
在该气囊10C中,由于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通过该开口80连通,因而气囊10C膨胀时,能够使各气囊12、14的内部压力均匀。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仅将右半侧气囊以及左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中、平坦地延展该右半侧气囊以及左半侧气囊时分别露出到通气孔内的部分彼此缝合,但是也可以一直缝合到从该通气孔露出的部分(未露出到通气孔内侧的部分)。
图9是表示这样构成的气囊10D的右半侧气囊与左半侧气囊的缝合方法的剖视图。
该气囊10D具有与上述图1~图3中的气囊10相同的片结构。在该气囊10D中,在构成右半侧气囊12以及左半侧气囊14的相对面的片22、24中,通过接缝52A,从平坦延展该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时露出到通气孔26a、28a内侧的部分,一直缝合到从该通气孔26a、28a露出的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缝52A以圆环形环绕设置,并且该接缝52A的直径大于各通气孔26a、28a的直径。
缝合该片22、24时,首先,穿过该通气孔26a、28a通过缝纫机进行缝纫,将平坦延展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时,该片22、24中、露出到通气孔26a、28a内侧的部分彼此缝合。接着,从通气孔26a、28a的内侧移动该缝合部分,或翻起通气孔26a、28a的周缘部等,从而使从该通气孔26a、28a露出的部分露出。并且,同样地,穿过通气孔26a、28a由缝纫机将该部分缝合。但是,该露出部分的缝合方法并不限定于此。
如上所述,通过跨越大范围地将右半侧气囊和左半侧气囊的相对面彼此缝合,可以在气囊膨胀时或膨胀的气囊挡住乘员时等减小施加给该缝合部的应力,从而提高了气囊的耐久性。另外,该缝合范围越大,其效果越好。
虽然在上述图1~图3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棒状的充气机,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充气机。例如可使用被称为圆盘型的、比该棒状充气机短而粗的圆盘形状的充气机。另外,设在图5~图7中的气囊10B的后端的圆形的充气机用开口68是用于将该圆盘型充气机插通到该气囊10B内的开口。
上述各实施方式都只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囊,其前端侧通过设置在基端侧的充气机所喷出的气体向远离该基端侧的方向膨胀,具有在乘员前方的左侧进行膨胀的左半侧气囊和在乘员前方的右侧进行膨胀的右半侧气囊;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基端侧彼此相连,这些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通过共用的充气机进行膨胀;在与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相反的一侧分别设有通气孔;其特征在于,处于非膨胀状态的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平坦地延展,在彼此的相对面一侧重叠的状态下,各通气孔具有相互重叠的位置关系,并且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一侧中、至少与该通气孔重叠的部分彼此重叠并缝合,从而将该左半侧气囊和该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部分中的、所述膨胀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彼此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一侧的连接部分上设有补强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该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的相对面一侧的连接部分通过环状的缝合接缝进行缝合;在该环状的缝合接缝的内侧区域上设有开口,左半侧气囊内部和右半侧气囊内部通过该开口连通。
4.一种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和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该气囊是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双气囊中可以容易地将左右各气囊的中间部分彼此连接并可以防止连接部分成本升高的气囊和气囊装置。在与气囊(10)的右半侧气囊和左半侧气囊(12、14)的相对面相反一侧的片(26、28)上,分别形成有通气孔(26a、28a)。按照下述位置关系配置各通气孔(26a、28a)当平坦地延展各气囊(12、14)时,各通气孔(26a、28a)相互重叠。将各气囊(12、14)的相对面一侧的片(22、24)中、平坦地延展该气囊(12、14)时与各通气孔重叠的部分彼此重叠并进行缝合。可以穿过通气孔(26a、28a)由缝纫机缝纫而进行缝合。
文档编号B60R21/26GK1789044SQ20051013696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6日
发明者熊谷雅义 申请人:高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