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397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旋转调整与定位的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在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的扶手装置通常包含二分别连设于汽车座椅左右侧的扶手座,及二分别对应设于扶手座上方的扶手。目前许多扶手设计为可相对于扶手座枢转,以便于儿童坐入或离开安全座椅,如美国专利第6,682,143号、第6,698,838号、第6,752,462号专利案,及美国公开第2004/0232748号案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扶手旋转与定位的扶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确实的扶手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扶手装置,其包含一扶手座、一扶手、一扶手按钮、二套筒元件,及一弹性复位元件。该扶手座具有一座本体,及二平行间隔位于该座本体顶端的左、右侧的第一限位板。该扶手具有一供扶握的扶手本体,及二平行间隔位于该扶手本体末端的第二限位板,该二第二限位板分别对应叠设该二平行间隔的第一限位板内侧,且该等第一、第二限位板分别形成对应的非圆形穿孔。该扶手按钮安装在该二第二限位板间以便使该套筒元件动作,该扶手按钮的下端具有一用以使该二套筒元件相向移动的导引部。该套筒元件穿设于该等限位板的非圆形穿孔中。该弹性复位元件配置于该二套筒元件间,用以使该二套筒元件朝彼此远离方向偏压。该扶手按钮可压按而使该扶手装置由一固定状态变换为一可旋转状态,当该扶手装置处于该固定状态且压按该扶手按钮时,该二套筒元件将受该导引部导引而相向移动进而不受对应的第一限位板的枢转限制,此时该扶手装置达可旋转状态,该扶手即可相对于该扶手座旋转。
本实用新型上述扶手装置中,该扶手按钮一端具有一突出于该扶手表面的按压部,另一端即为该导引部,该导引部具有包含一倒V型缺口的二平行壁,该二平行壁间界定一可供套筒元件伸入的穿槽。
本实用新型上述扶手装置中,该倒V型缺口界定一第一斜面和一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的下游端及第二斜面的上游端均包含一与扶手按钮中心轴平行用以使该第一、第二斜面呈错开配置的延伸面。
本实用新型上述扶手装置中,各该套筒元件具有位于两相对端并分别抵接于该倒V形缺口的二斜面端缘的二导引块,而通过该第一、第二斜面呈错开配置将可配合使该二导引块错开。
本实用新型上述扶手装置中,该等非圆形穿孔的周围具有至少一个延伸的限位槽部,各该套筒元件形成至少一个可与该限位槽部配接的柱销。
本实用新型上述扶手装置中,该第一、二限位板的非圆形穿孔形状定义包括一中央圆孔部,及多个由该中央圆孔部周围间隔朝外延伸的限位槽部,各该套筒元件包括一可通过该第一、二限位板的中央圆孔部的中央圆柱部,及至少一个由该中央圆柱部一侧朝外凸伸且形状配合该限位槽部的柱销,当该扶手位于可旋转状态时,该扶手可以该中央圆柱部为枢转轴而相对于该扶手座枢转。
本实用新型上述扶手装置还包含二分别盖设于对应的第一限位板外侧的侧盖。
本实用新型上述扶手装置中,该扶手本体包括可相对组合的一下壳体与一上壳体,且该等第二限位板是位于该下壳体末端,该上壳体是盖覆于该下壳体的上表面并供该扶手按钮部分贯穿地凸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扶手装置,其包含一扶手座,及一以其末端组装于该扶手座的扶手。该扶手座具有一座本体,及二平行间隔且分别同体设于该座本体顶端的左、右侧的第一限位板,而该扶手是以其末端对应叠设于该二第一限位板内面,并且该等第一限位板及该扶手的末端各设有可对应贯穿的非圆形穿孔;该扶手装置还包含二套筒元件,及一弹性复位元件;该二套筒元件分别是穿设于对应相叠的第一限位板及该扶手的末端的非圆形穿孔中;该弹性复位元件配置于该二套筒元件间,用以使该二套筒元件朝彼此远离方向偏压;该扶手装置可在一固定状态与一可旋转状态间变换;当该扶手装置处于该固定状态,且施力使该二套筒元件相向移动时,该二套筒元件将不受对应的第一限位板的枢转限制,此时,该扶手装置达可旋转状态,该扶手即可相对于该扶手座旋转。
本实用新型上述扶手装置中,该扶手具有一供扶握的扶手本体,及二平行间隔位于该扶手本体末端的第二限位板,该二第二限位板分别邻接该二平行间隔的第一限位板内侧,且该等第二限位板分别形成对应该等第一限位板非圆形穿孔的非圆形穿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一扶手装置,其包含一扶手座,及一以其末端组装于该扶手座的扶手。该扶手可沿一第一轴线相对于该扶手座枢转;该扶手装置还包含至少一套筒元件及一扶手按钮;该套筒元件穿设于该扶手座与该扶手中,并可沿该第一轴线使该扶手装置在一固定状态及一可旋转状态间变换,该扶手按钮装设于该扶手上,并具有一位于下端且可导引该套筒元件移动的导引部;当该扶手装置在该固定状态时,该套筒元件与该扶手座及该扶手卡合,该扶手无法相对于该扶手座枢转,当该扶手按钮沿垂直该第一轴线方向移动时,该套筒元件可沿该第一轴线方向移动直至不与该扶手座卡合,此时扶手即可自由枢转。
本实用新型上述扶手装置还包含二分别穿设于该扶手座与该扶手的相反侧并可受该导引部导引而相向移动的套筒元件,及一位于该二套筒元件间用以使该二套筒元件朝彼此远离方向偏压的弹性复位元件。
本实用新型上述扶手装置中,该扶手按钮一端具有一突出于该扶手表面的按压部,另一端即为该导引部,该导引部具有二包含一倒V型缺口的平行壁,该二平行壁间界定一可供套筒元件伸入的穿槽,而各该套筒元件具有二用以分别抵接于该倒V形缺口的二端并受该扶手按钮的导引部导引移动的导引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扶手装置,其组装于一扶手座上,该扶手座具有一座本体,及二平行间隔位于该座本体顶端的左、右侧的第一限位板,该扶手是以其末端对应叠设于该二第一限位板内面,并且该等第一限位板及该扶手的末端各设有可对应贯穿的非圆形穿孔。该扶手可在一固定状态及一可旋转状态间变换,并包括二套筒元件及一弹性复位元件;该二套筒元件分别是穿设于对应相叠的第一限位板及该扶手的末端的非圆形穿孔中,当该扶手在该固定状态且施力使该二套筒元件相向移动时,该二套筒元件将不受对应的第一限位板的枢转限制,该扶手即位于该可旋转状态并可借该二套筒元件为枢转中心而相对于该扶手座枢转;该弹性复位元件配置于该二套筒元件间,用以使该二套筒元件朝彼此远离方向偏压。
本实用新型上述扶手装置中,该第一、二限位板的非圆形穿孔形状定义包括一中央圆孔部,及至少一个由该中央圆孔部周围朝外延伸的限位槽部,各该套筒元件包括一可通过该第一、二限位板的中央圆孔部的中央圆柱部,及至少一个由该中央圆柱部一侧朝外凸伸并穿设于该限位槽部中的柱销,当该施力使该二套筒相向移动时,该柱销将脱离该对应的第一限位板的限位槽部进而不受对应的第一限位板的枢转限制,该扶手即位于该可旋转状态并可以该中央圆柱部为中心而相对该扶手座枢转。
本实用新型上述扶手装置还包含一安装在该二第二限位板间以便使该二套筒元件的扶手按钮动作,该扶手按钮的下端具有一用以使该二套筒元件相向移动的导引部。
本实用新型扶手装置通过该导引部与该套筒元件的配合,使该扶手按钮被按压时会连动该等套筒元件相向移动,借此使该等套筒元件脱离对应的第一限位板的非圆形穿孔,进而使该扶手装置由该固定状态变换为该可旋转状态,此时扶手即可相对于该扶手座旋转。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扶手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扶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侧视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剖视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中一扶手在一固定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中该扶手在一可枢转状态下相对于一扶手座枢转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明白。
由于汽车座椅两侧的扶手装置为左右对称的相同构造,以下只针对单侧的扶手装置1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扶手装置1包含一扶手座2、一扶手3、一扶手按钮4、二套筒元件5、一弹性复位元件6,以及二侧盖7。
扶手座2具有一座本体21,其顶端一体成型有二平行间隔的第一限位板22,且该第一限位板22设有对应的非圆形穿孔23。各该非圆形穿孔23定义包括一中央圆孔部231,及由该中央圆孔部231轮廓的上、下与二侧分别朝外凹陷形成的四限位槽部232。
扶手3具有一供扶握的扶手本体31,扶手本体31包括组接成一体的下壳体311与上壳体312。
扶手本体31下壳体311末端形成有第二限位板32,该二第二限位板32对应叠设于该二第一限位板22的内面。该第二限位板32设有与该第一限位板22的非圆形穿孔23对应贯通的非圆形穿孔33,且该非圆形穿孔33的形状对应于扶手座2的非圆形穿孔23形状,即包含一中央圆孔部331,及由中央圆孔部331轮廓的上、下与二侧分别朝外凹陷形成的四个限位槽部332。
本实用新型中的扶手座2与扶手3是通过二套筒元件5被锁定成固定状态,并可通过套筒元件5的横向相对位移解除锁定而容许扶手3沿一第一轴线L相对扶手座2被枢转。
该二套筒元件5是沿第一轴线L而分别穿设于对应相叠的第一限位板22与第二限位板32的非圆形穿孔23、33中。
各该套筒元件5包括一直径配合非圆形穿孔23、33的中央圆孔部231、331的中央圆柱部54,该中央圆柱部54径向相对的二侧分别形成朝外凸伸且可与扶手座2的该限位槽部232、332配合的二柱销55,二套筒元件5的相对的端部51分别形成有一导引块52,且二套筒元件5上的导引块52的位置错开。
二套筒元件5间配置一弹性复位元件6,恒将该二套筒元件5沿第一轴线L朝外偏压,以使套筒元件5的柱销55维持伸入限位槽部232、332内的锁定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复位元件6为一螺旋弹簧。
扶手3与扶手座2的固定状态可通过按压(即朝垂直第一轴线L方向)扶手按钮4以带动套筒元件5相向移动并不受第一限位板22的枢转限制而解除至可枢转状态。如图3、图4所示,安装在该两第二限位板32间的扶手按钮4具有同体的一贯穿地凸出于扶手3上盖312表面的按压部41,及一夹设于该二第二限位板32间且概呈分叉状的导引部42。该导引部42具有一对平行壁423,并且该二平行壁423与该按压部41底端三者可相配合界定一可供套筒元件5穿设的穿槽43。本实施例中,该一对平行壁423的自由端分别具有一倒V形的缺口,且该倒V形缺口界定出用以驱动套筒元件5的导引块52的一第一斜面421和一第二斜面422。
此外,如由图3中所见,第一斜面421的下游端包含一直形延伸面,且第二斜面422的上游端包含一直形延伸面,如此该第一斜面421和第二斜面422在扶手按钮4的轴方向上错开,以配合驱动两侧套筒元件5上高度位置错开的二导引块52。配合参阅图5,当扶手装置1处于固定状态时,套筒元件5的中央圆柱部54伸入对应的非圆形穿孔23、33的中央圆孔部231、331中,柱销55则穿入二对应非圆形穿孔23、33的限位槽部232、332中,且对应顶抵于第一斜面421与第二斜面422的二导引块52是扣接在第一斜面421与第二斜面422的底端。此时,由于柱销55分别抵住扶手3与扶手座2,所以扶手3无法相对于扶手座2枢转。
配合参阅图6、图7,当使用者按压扶手按钮4时,该二套筒元件5的导引块52将随该二斜面421、422的移动而彼此靠近,该二套筒元件5将沿第一轴线L相向移动并部分进入扶手按钮4二平行壁423间的穿槽43内,此时因柱销55已脱离扶手座2的限位槽部232,所以解除套筒元件5在第一限位板22的非圆形穿孔23内的枢转限制。此时,扶手3处于可旋转状态,使用者可以套筒元件5的中央圆柱部54为枢转轴而使扶手3相对于扶手座2枢转。另外,由于弹性复位元件6受该二彼此靠近的套筒元件5压缩而具有一弹性回复力。
当将扶手3相对扶手座2枢转90°时,扶手3将连动套筒元件5及扶手按钮4也旋转90°,套筒元件5的柱销55将面对扶手座第一限位板22另二对应的的限位槽部232,同时,弹性复位元件6的弹力会使套筒元件5的导引块52沿该第一、二斜面421、422朝外位移,套筒元件5的柱销55将进入对应的扶手座2限位槽部232中并受第一限位板22的枢转限制。也即,该套筒元件5离开扶手按钮4的穿槽43并与第一、二限位板22、32的非圆形穿孔23、33互相形成锁定的状态,并且,套筒元件5朝外位移时导引块52沿第一、二斜面421、422滑动而迫使扶手按钮4相对于扶手3沿垂直第一轴线L方向上移。此时,扶手装置1处于固定状态,扶手2无法枢转。
在本实施例中,扶手座2的限位槽部232及对应的扶手本体31的限位槽部332的数目是以四为例,且对应该限位槽部232、332的套筒元件5的柱销55的数目是以二为例,然为其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轻易明了,该限位槽部232、332的数目也可以为二、三,或者四以上,对应的柱销55的数目也可以为一,或者二以上。
当设计使上述限位槽232、332及对应的柱销55数目只为一时,则将扶手3枢转90°后,套筒元件5的柱销55会受对应的第二限位板32的限制而使套筒元件5不朝外位移,进而使扶手按钮4将无法相对于扶手3上移回位,此时扶手装置1处于可旋转状态而可供乘坐者进出。当欲使扶手3固定时,使用者可直接枢转扶手3使其回至原始位置,并通过弹性复位元件6的弹性回复力驱动套筒元件5朝外外移并连动扶手按钮4上移,即可使扶手装置1处于固定状态。
固定于扶手座2第一限位板22外侧的概呈圆盘形的侧盖7主要是为了使套筒元件5与扶手座3固定成一体,并且可防止套筒元件5向外脱落,此外,还可增加扶手装置1的美观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省略扶手按钮4及对应扶手按钮4的机构设计,如套筒元件5的导引块52,以及扶手3的二平行间隔用以夹设扶手按钮4的第二限位板32的设计,并且只需使扶手本体31的下壳体311的末端形成对应该二第一限位板22非圆形穿孔23的非圆形穿孔33。使用者如欲使扶手3相对于扶手座2枢转,只需施力使该二套筒元件5相向移动即可。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扶手装置1利用扶手按钮4的斜面421、422与套筒元件5的机构配合以及弹性复位元件6的设计,使扶手装置1可在固定状态与可旋转状态间变换,进而使得扶手3的角度位置可视需要作调整,其操作确实且机构单纯,确实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扶手装置,包含一扶手座,及一末端组装于该扶手座的扶手,其特征在于,该扶手座具有一座本体,及二平行间隔且分别位于该座本体顶端的左、右侧的第一限位板;该扶手具有一供扶握的扶手本体,及二平行间隔位于该扶手本体末端的第二限位板,该二第二限位板分别对应叠设该二平行间隔的第一限位板内侧,且该第一、第二限位板分别形成对应的非圆形穿孔;该扶手装置还包含一扶手按钮、二穿设于该第一、第二限位板的非圆形穿孔中的套筒元件,及一弹性复位元件;该扶手按钮安装在该二第二限位板间以便使该套筒元件动作,该扶手按钮的下端具有一用以使该二套筒元件相向移动的导引部;该弹性复位元件配置于该二套筒元件间,用以使该二套筒元件朝彼此远离方向偏压;该扶手按钮可压按而使该扶手装置由一固定状态变换为一可旋转状态,当该扶手装置处于该固定状态,且压按该扶手按钮时,该二套筒元件受该导引部导引而相向移动进而不受对应的第一限位板的枢转限制,此时该扶手装置达可旋转状态,该扶手即可相对于该扶手座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手按钮一端具有一突出于该扶手表面的按压部,另一端即为该导引部,该导引部具有包含一倒V型缺口的二平行壁,该二平行壁间界定一可供套筒元件伸入的穿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倒V型缺口界定一第一斜面和一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的下游端及第二斜面的上游端均包含一与扶手按钮中心轴平行用以使该第一、第二斜面呈错开配置的延伸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套筒元件具有位于两相对端并分别抵接于该倒V形缺口的二斜面端缘的二导引块,而通过该第一、第二斜面呈错开配置将可配合使该二导引块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非圆形穿孔的周围具有至少一个延伸的限位槽部,各该套筒元件形成至少一个可与该限位槽部配接的柱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限位板的非圆形穿孔形状定义包括一中央圆孔部,及多个由该中央圆孔部周围间隔朝外延伸的限位槽部,各该套筒元件包括一可通过该第一、二限位板的中央圆孔部的中央圆柱部,及至少一个由该中央圆柱部一侧朝外凸伸且形状配合该限位槽部的柱销,当该扶手位于可旋转状态时,该扶手可以该中央圆柱部为枢转轴而相对于该扶手座枢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手装置还包含二分别盖设于对应的第一限位板外侧的侧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手本体包括可相对组合的一下壳体与一上壳体,且该第二限位板是位于该下壳体末端,该上壳体是盖覆于该下壳体的上表面并供该扶手按钮部分贯穿地凸出。
9.一种扶手装置,包含一扶手座,及一以其末端组装于该扶手座的扶手,其特征在于,该扶手座具有一座本体,及二平行间隔且分别同体设于该座本体顶端的左、右侧的第一限位板,而该扶手是以其末端对应叠设于该二第一限位板内面,并且该第一限位板及该扶手的末端各设有可对应贯穿的非圆形穿孔;该扶手装置还包含二套筒元件及一弹性复位元件;该二套筒元件分别是穿设于对应相叠的第一限位板及该扶手的末端的非圆形穿孔中;该弹性复位元件配置于该二套筒元件间,用以使该二套筒元件朝彼此远离方向偏压;该扶手装置可在一固定状态与一可旋转状态间变换;当该扶手装置处于该固定状态,且施力使该二套筒元件相向移动时,该二套筒元件将不受对应的第一限位板的枢转限制,此时,该扶手装置达可旋转状态,该扶手即可相对于该扶手座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手具有一供扶握的扶手本体,及二平行间隔位于该扶手本体末端的第二限位板,该二第二限位板分别邻接该二平行间隔的第一限位板内侧,且该第二限位板分别形成对应该第一限位板非圆形穿孔的非圆形穿孔。
11.一种扶手装置,包含一扶手座,及一以其末端组装于该扶手座的扶手,其特征在于,该扶手可沿一第一轴线相对于该扶手座枢转;该扶手装置还包含至少一套筒元件及一扶手按钮;该套筒元件穿设于该扶手座与该扶手中,并可沿该第一轴线使该扶手装置在一固定状态及一可旋转状态间变换,该扶手按钮装设于该扶手上,并具有一位于下端且可导引该套筒元件移动的导引部;当该扶手装置在该固定状态时,该套筒元件与该扶手座及该扶手卡合,该扶手无法相对于该扶手座枢转,当该扶手按钮沿垂直该第一轴线方向移动时,该套筒元件可沿该第一轴线方向移动直至不与该扶手座卡合,此时扶手即可自由枢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手装置还包含二分别穿设于该扶手座与该扶手的相反侧并可受该导引部导引而相向移动的套筒元件,及一位于该二套筒元件间用以使该二套筒元件朝彼此远离方向偏压的弹性复位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手按钮一端具有一突出于该扶手表面的按压部,另一端即为该导引部,该导引部具有二包含一倒V型缺口的平行壁,该二平行壁间界定一可供套筒元件伸入的穿槽,而各该套筒元件具有二用以分别抵接于该倒V形缺口的二端并受该扶手按钮的导引部导引移动的导引块。
14.一种扶手装置,组装于一扶手座上,该扶手座具有一座本体,及二平行间隔位于该座本体顶端的左、右侧的第一限位板,该扶手是以其末端对应叠设于该二第一限位板内面,并且该第一限位板及该扶手的末端各设有可对应贯穿的非圆形穿孔,其特征在于,该扶手可在一固定状态及一可旋转状态间变换,并包括二套筒元件及一弹性复位元件;该二套筒元件分别是穿设于对应相叠的第一限位板及该扶手的末端的非圆形穿孔中,当该扶手在该固定状态且施力使该二套筒元件相向移动时,该二套筒元件将不受对应的第一限位板的枢转限制,该扶手即位于该可旋转状态并可借该二套筒元件为枢转中心而相对于该扶手座枢转;该弹性复位元件配置于该二套筒元件间,用以使该二套筒元件朝彼此远离方向偏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限位板的非圆形穿孔形状定义包括一中央圆孔部,及至少一个由该中央圆孔部周围朝外延伸的限位槽部,各该套筒元件包括一可通过该第一、二限位板的中央圆孔部的中央圆柱部,及至少一个由该中央圆柱部一侧朝外凸伸并穿设于该限位槽部中的柱销,当该施力使该二套筒相向移动时,该柱销将脱离该对应的第一限位板的限位槽部进而不受对应的第一限位板的枢转限制,该扶手即位于该可旋转状态并可以该中央圆柱部为中心而相对该扶手座枢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手装置还包含一安装在该二第二限位板间以便使该二套筒元件的扶手按钮动作,该扶手按钮的下端具有一用以使该二套筒元件相向移动的导引部。
专利摘要一种扶手装置,包含一具有二间隔的第一限位板的扶手座、一具有二邻靠二第一限位板内侧的第二限位板的扶手、一夹设于第二限位板间的扶手按钮,及二分别穿设于邻靠的第一、第二限位板中的套筒元件,该扶手按钮具有一使二套筒元件相向移动的导引部。当压按扶手按钮时,二套筒元件将受该导引部导引相向移动而不受对应的第一限位板的枢转限制,该扶手即可相对于该扶手座枢转。
文档编号B60N2/26GK2863548SQ200520147130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9日
发明者陈舜民, 李建群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