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乘员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026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乘员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约束车辆乘员头部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更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具有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横向 倾覆等的情况下沿着侧门窗等膨胀的气囊。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约束车辆乘员头部的气囊,已知一种气囊(帘式气囊), 其设置在车辆舱室中的角部附近,在角部中,车辆的顶棚部分和侧面 部分相交,并且构形气囊以便通过经由气体引入口引入的气体使气囊 沿着侧门窗等膨胀。
在配备有具有这种帘式气囊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的车辆中,在车 辆遭受侧面碰撞、横向倾覆等的情况下,帘式气囊在车辆舱室中沿着 侧面(例如,门,立柱等)朝着车身的下部位置膨胀以约束乘员的头 部。
在未经审査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34209中,描述了与气 囊分开的织物(在公报中称为"支撑部分")被设在帘式气囊的后端 侧上的门外侧面中。支撑部分限制膨胀的气囊向车辆外部的移动。
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97171的中,描述了将 用于引导帘式气囊的扩大的引导板(在公报中称为"跳板")设置到 车顶侧导轨以防止帘式气囊在其膨胀时干涉C-立柱装饰物的上部部 分。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34209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97171
如果将由与气囊分开的织物构成的支撑部分连接到气囊,如在未 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34209中披露的那样,则气囊的重 量和折叠体积会徒然变得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能在不使用上述 支撑部分的情况下限制气囊的后端侧向车辆外部的移动。
本发明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特征在于具有沿着车辆侧窗周边的顶 缘侧安装的气囊,该气囊处于折叠的状态中,至少一个用于使气囊膨 胀的充气机,和安装在车辆最后面的立柱的立柱装饰物上方的引导板, 该引导板在车辆舱室内延伸以便朝着舱室的内部引导气囊;其中气囊 的车辆后端侧固定到引导板。
气囊的后端侧可以固定到引导板的后端侧。
气囊可以在其后端侧设有伸出件,并且伸出件可以固定到引导板。


图1是设有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的车 辆舱室的内部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气囊在其膨胀时的说明图;图3a是图2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且图3b是沿着图3a的
线nib-nib获得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本发明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中,气囊的后端侧连接到引导板, 从而限制气囊的后端侧移向车辆外部。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图1是设有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的车辆舱室 的内部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气囊在其膨胀时的后端侧的正视图,
图3a是当图1中的气囊膨胀时的车辆舱室内部的放大图,且图3b是 从图3a的线IIIb-IIIb获得的截面视图。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的"前 和后"与车身的前和后一致。
如图1中所示,配备有车辆乘员约束装置的车辆的车身包括A-立 柱2A到D-立柱2D、车顶侧导轨3等;在D-立柱2D上,连接着D-立柱装饰物20。沿着车身的顶棚设有车顶衬里(未示出)。
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具有气囊(帘式气囊)1和用于使气囊1膨胀 的一对充气机4,该气囊被折叠成细长形状。
安装气囊以便其从A-立柱2A的上部部分周围经由车顶侧导轨3 延伸到D-立柱2D的上部部分周围。通过缝合堆叠的多个基础织物来 构造气囊,以便通过具有圆柱形状的凸出的气体引入口 lb从每个充气 机4引入气体。应该注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气体引入口 lb设在沿 前后方向的中间和后部部分中的两个位置处,但它不局限于这种布置。
以预定距离设置多个耳状突起la,以便其从气囊1的顶缘凸出, 并且用紧固件如螺栓、铆钉等将每个突起la紧固到车顶侧导轨3。气 囊i具有这样一种尺寸以便能在其膨胀时从A-立柱2A周围到D-立柱 2D周围覆盖侧窗的基本上整个开口。
B-立柱2B、 C-立柱2C和D-立柱2D中每一个的内侧都覆盖有立 柱装饰物;附图标记20代表D-立柱2D。每个立柱装饰物的顶端都直 接达到车顶侧导轨3附近。
在B-立柱2B、 C-立柱2C和D-立柱2D上方的车顶侧导轨3的相 应部分中,设有引导板5、 6和7用于在不干涉每个立柱装饰物的上端 的情况下在气囊膨胀到舱室内部的过程中引导气囊1。引导板5、 6和 7彼此分开地设置。
引导板7由基本上L形的板构件构成,板构件包括垂直板部7a、 倾斜板部7b和从垂直板部7a向上凸出的一对凸出部7c,垂直板部7a 具有垂直定向的表面并且与车顶侧导轨3重叠,倾斜板部7b从垂直板 部7a的底缘斜向下地延伸。尽管未示出,但引导板5和6中的每个都 是形状与引导板7相似的构件。倾斜板部7b的在其延长方向上的尖端 侧位于D-立柱装饰物20的顶端上方。
凸出部7c每个都设有螺栓插入孔。引导板7和气囊1的后端侧以 一种方式安装到车顶侧导轨3以使得气囊的多个突起la分别叠置在凸 出部7c上,并且通过突起la和凸出部7c将每个螺栓8拧入车顶侧导 轨3中。
如图2和图3a中所示,气体引入口 lb中的一个从气囊1顶缘的 一部分向后伸出,该部分稍微向前离开气囊1的最后面的端部。在本 实施例中,最后面的突起.la设置在气体引入口 lb基本上垂直地上方 的一个位置中。
提供了伸出件lc以便其从气囊1顶缘的一部分凸出,该部分稍微 向后离开该气体引入口 lb。伸出件lc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并且设有 螺栓插入孔。伸出件lc设置在一位置中,该位置在气囊l膨胀时的状 态中与倾斜板部7b重叠。该伸出件lc叠置在引导板7的倾斜板部7b 的顶面上并且用螺栓9安装到倾斜板部7b。
尽管未示出,但通过以手风琴状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沿折叠线Z
字形地折叠多次,该气囊1被构形成折叠的细长体。该折叠体被至少 一个能断裂的捆绑件如无纺织物罩、带子等绑住以保持形状。
如图1中所示,从气囊1的折叠的细长体凸出的突起la被紧固到 车顶侧导轨3。此外,在那时,引导板7也固定到车顶侧导轨3,伸出 件lc紧固到车顶侧导轨3。该气囊1由于被车顶衬里覆盖而不能被看 到。
在这样构形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中,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横向倾 覆等的情况下启动充气机4,然后气囊1开始膨胀。该气囊1将车顶衬 里推开并且由于被引导板5、6和7引导而开始膨胀到车辆舱室内部中, 然后它完全膨胀以沿着车辆舱室的侧表面延伸。
由于气囊1的伸出件lc被紧固到该车辆乘员约束装置中的引导板 7,因此气囊1的后端侧没有什么机会向外延伸到引导板7的底缘之外, 如图3a中所示。因而,即使C-立柱2C和D-立柱2D之间的窗户W打 开,也限制了气囊1向车辆外部的移动。
上述实施例代表本发明的一例子,且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充气机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三个或更多。此外,尽管在上述实 施例中最后面的立柱是D-立柱,但它可以是B-立柱或C-立柱。
应该注意,本专利申请是基于2005年12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 申请(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78450),并且参考其全部内容获得帮 助。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在被折叠的状态中沿着车辆侧窗周边的顶缘侧安装;至少一个充气机,所述至少一个充气机用于使所述气囊膨胀;和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安装在所述车辆的最后面立柱的立柱装饰物上方,并且延伸到车辆的舱室的内侧,以便朝着所述舱室的内部引导所述气囊;其中,所述气囊的车辆后端侧固定到所述引导板。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中所述气囊的后端 侧固定到所述引导板的后端侧。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中所述气囊在其后 端侧设有伸出件,所述伸出件连接到所述引导板。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中所述气囊被折叠 成细长形状以便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被至少一个捆绑件 绑住。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板包括 垂直板部、倾斜板部和从所述垂直板部向上凸出的至少一个凸出部, 所述垂直板部具有垂直定向的表面,所述倾斜板部从所述垂直板部的 底缘斜向下地延伸到车辆的舱室的内侧,所述凸出部紧固到所述车辆 的车顶侧导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中所述气囊具有从 其顶缘向上凸出的多个突起,所述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与所述凸出 部一起被紧固到所述车顶侧导轨。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中所述气囊设有伸 出件以便从其顶缘向上凸出,所述伸出件设在一位置中,该位置在所 述气囊膨胀的状态中与所述倾斜板部重叠,并且所述伸出件被紧固到 所述倾斜板部。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中多个引导板设置成其间具有一距离。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乘员约束装置,其中能防止气囊的后端侧移向车辆外部。作为折叠体的气囊(1)沿着每个车顶侧导轨(3)安装并且可通过充气机(4)膨胀。用于引导气囊扩大的引导板设在每个车顶侧导轨(3)的立柱的上部部分上。气囊(1)的伸出件(1c)在最后面部分处紧固到引导板(7)以在气囊膨胀时防止气囊(1)移向车辆外部。
文档编号B60R21/20GK101351359SQ200680049789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8日
发明者梅田秀树, 西川贵士, 酒井康也, 黑柳辉治 申请人:高田株式会社;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