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保险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464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的保险杠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保险杠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汽车的车身前部设置有保险杠。构成该保险杠外表面的罩部件,近年来 基于轻量化等,由树脂材料形成薄板状的情形增多,因此,存在容易产生挠曲变形的问 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技术,例如有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70237号中所公 开的如下技术,即,在罩部件的上部背面侧设置用于抑制该罩部件变形的罩支撑部件。在车身前部设置有发动机室的汽车中, 一般而言,保险杠的车辆后侧设置有热交换 器(散热器),并且在上述罩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将外部气体导入该热交换器的外部气体 导入孔。然而,若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通过热交换器而被加热的空气流入热交换器后 侧的发动机室内,因此存在着发动机室内的温度容易增高的问题。对此,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技术中,除设置有上述外部气体导入孔之外,还在发 动机罩盖(bonnethood)的前端缘与罩部件的上端缘之间形成有格栅(grille)开口。而 且,该格栅开口设置在高于上述热交换器的上端位置的位置。由此,从上述格栅开口导 入的外部气体不通过上述热交换器就导入其后侧的发动机室内。因此,采用上述专利文 献所记载的技术,可提高发动机室的冷却性。此外,上述热交换器有时会利用例如四边形的框状护罩板(shroudpanel)固定在 车身上。此时,上述护罩板,以其各边部与车身的外表面等车身结构部件之间的间隙较 小的状态设置的情形居多。因此,即使如上述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技术那样,设置格栅 开口并从该格栅开口导入外部气体,所导入的外部气体也会被护罩板阻隔而难以流入到 该护罩板及热交换器的车辆后侧。另外,例如出于设计方面的原因,有时无法在发动机罩盖的前端缘与罩部件的上端 缘之间设置格栅开口。发明内容为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将外部气体有效地导入热交换器后侧的发动机室内指 定部位的保险杠结构。本发明的汽车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罩部件,具有将外部气体导入热 交换器的外部气体导入孔;罩支撑部件,设置在该罩部件的上部背面侧,抑制该罩部件 的变形;导管,将部分从上述罩部件的外部气体导入孔导入的外部气体,从热交换器的 前方引导到形成在具备支撑上述热交换器的框状体的护罩板的上边部的、贯穿前后的开 口部,上述导管的一部分,由上述罩部件与上述罩支撑部件形成。采用本发明,可将未被热交换器加热的外部气体有效地导入护罩板的车辆后侧。即, 通过上述导管,可将从上述罩部件的外部气体导入孔导入的外部气体中热交换器前方的 外部气体亦即未被热交换器加热的外部气体有效地导入上述开口部。而且,该开口部在 上述护罩板的上边部贯穿前后地形成,由此可将导入上述开口部的外部气体,经由该开 口部向上述护罩板的车辆后侧排出。而且,采用本发明,由于该导管由上述罩部件与罩 支撑部件所形成,因此无需添加新部件。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护罩板的上述开口部设置在可将外部气体供 给到发动机的进气吸入部的位置上,上述导管的入口从车辆正视方向看相对于上述护罩 板的上述开口部在车宽方向上偏置。采用该结构,由于上述导管的入口从车辆正视方向看相对于上述开口部在车宽方向 上偏置,因此,当从上述罩部件的外部气体导入孔导入的外部气体通过导管内部流向上 述开口部时,外部气体中含有的雨滴等水分便附着在导管内壁上。由此,外部气体中含 有的水分便难以到达上述开口部,因此,经由该开口部向发动机的进气吸入部供给外部 气体时,可有效地保护该发动机使之免受上述水分影响。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导管具有与外部气体的流入方向大致正交的 纵壁部,并且上述导管的位于上述纵壁部下游侧的部分与该纵壁部的上部连接。采用该结构,由于在构成上述导管的壁部上设置有与外部气体的流入方向大致正交 的纵壁部,因此,流入的外部气体大致正面撞击导管的纵壁部。由此,外部气体中含有 的雨滴等水分便有效地附着在该纵壁部上。因此,可进一步抑制外部气体中含有的雨滴 等水分到达上述开口部,更有效地保护上述发动机使之免受外部气体中含有的水分的影 响。另外,即使在车辆驶过具有一定深度的水坑过程中大量的水被保险杠罩上推而进入 导管的入口时,也可通过上述纵壁部来抑制进入的水乘势直接到达护罩板的上边部的开 口部。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导管中位于上述纵壁部下游侧的部分,设置 有底面低于上述护罩板的上述开口部的下缘的低底面部。采用该结构,由于上述导管的位于纵壁部下游侧的部分,设置有底面低于上述护罩 板的开口部的下缘的低底面部,因此即使外部气体中含有的雨滴等水分,沿上述导管内 表面等流过上述纵壁部,也不会流至上述护罩板的开口部的下游侧,而会滞留于低底面 部。由此,可更进一步地抑制外部气体中含有的雨滴等水分到达上述开口部,更有效地 保护上述发动机使之免受外部气体中含有的水分的影响。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导管中,上述低底面部的上游侧的端部,形 成有从该低底面部的底面向上方延伸的堤壁。采用该结构,由于上述低底面部的上游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堤壁,因此通过该堤壁可 阻隔沿导管内表面流淌过来的水分流向下游侧。由此,可抑制外部气体中含有的雨滴等 水分到达低底面部的下游侧,更确实地实现上述的发动机保护效果。另外,即使水分流 入时也可抑制该水分向上游侧回流,因此可防止回流到上游侧的水分被吹起而再次返回 下游侧。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低底面部上形成有连通上述导管内外的出水孔。采用该结构,由于上述低底面部上形成有出水孔,因此可防止水过量地滞留于低底 面部内而溢出。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还在上述导管的外侧设置有连通至上述护罩板后 侧的发动机室的路径,并且上述导管上形成有连通该导管与上述路径的狭缝。采用该结构,由于上述导管外侧设置有连通至护罩板后侧的发动机室的路径,并且 上述导管上形成有连通该导管与上述路径的狭缝,因此,从罩部件的外部气体导入孔导 入的外部气体的一部分被导入发动机室内。由此,发动机室的冷却性被提高。


图l是涉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汽车保险杠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上述保险杠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5是罩支撑部件的从图1的箭头C方向观察时的单独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涉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汽车保险杠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汽车1的保险杠结构的正视图(一部分用虚线表示或被 省略),图2是上述汽车1的前部的俯视图(一部分用虚线表示),图3是沿图1中A 一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如上述图所示,涉及本实施方式 的汽车l的前部,设置有可通过发动机罩盖2来开闭的发动机室3。该发动机室3的大 致中央处设置有发动机4。此外,在上述发动机室3的前部,设置有散热器(热交换器) 5,该散热器5通过中央有四边形的中央开口部10a的框状的护罩板10支撑在车身侧。上述护罩板10由树脂形成,固定在未图示的左右纵梁等车身结构部件上。该护罩 板10的上边部10b、左边部10c、右边部10d、下边部10e,从正视方向看分别具有一 定程度的宽度,且具有可支撑上述散热器5的足够刚性。另外,上述护罩板10以各边 部10b 10e与车身外表面等车身结构部件之间的间隙较小的状态予以设置。在上述护罩板10的上边部10b的左右,形成有贯穿前后的开口部10f、 10f。其中 在图1的左上侧的开口部10f中,嵌合有设置在发动机室3的发动机4的进气导管4a 的前端部。因此,上述护罩板10的开口部10f,作为将外部气体供应给发动机4的进 气导管4a的开口部发挥功能。构成汽车1的车身前端部的保险杠20,具有构成保险杠20外表面的罩部件21, 及抑制该罩部件21变形的罩支撑部件22。具体而言,上述罩部件21由树脂形成,从俯视方向看,车宽方向中央向车辆前方 隆起,具有平缓弯曲的形状。该罩部件21的主体部21a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处,形成有 沿车宽方向延伸、用于将外部气体导入上述散热器5的外部气体导入孔21b。该罩部件 21的上端(上缘)高度,与左右前照灯6、 6的上端高度大致相同,在该罩部件21的 左右两端部的上部形成有对应于前照灯6、 6的切除部21c、 21c。以往,罩部件的上端 高度与前照灯的下端高度相当、且在左右前照灯间设置用于将外部气体导入发动机室内 的格栅开口等的情形居多。然而,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汽车中,由于车身设计上的关系, 罩部件21的上端高度为上述那样的高度,未设置有格栅开口。上述罩支撑部件22,用于抑制因外力等导致的罩部件21的挠曲变形。该罩支撑部 4牛22具有主体部22a,该主体部22a具有与上述罩部件21中从正视方向看位于上述外部气体导入孔21b上方的位置且位于上述前照灯6、 6之间的部位21d大致相同的倒梯 状。该主体部22a从正视方向看与上述部位21d重叠设置。上述罩部件21及上述罩支撑部件22上,分别设置有沿各自的主体部21a、 22a 的上端缘大致水平的安装面部21e、 22b。上述安装面部21e、 22b的一部分,与上述 护罩板10的上边部10b的上表面部10g重合,通过多个螺栓23...23共同连接固定。另外,上述罩部件21的下缘部,固定于设置在该罩部件21后侧的未图示的下盖 板的前缘部。此外,上述罩部件21的左右两端部,固定于左右的翼子板(fender) 7、 7的前端部。另一方面,上述罩支撑部件22的上述安装面部22b的左右两端部,与上述前照灯 6、 6的车身侧安装部一起通过多个螺栓24...24共同连接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身侧部件。上述罩部件21的主体部21a与上述罩支撑部件22的主体部22a之间,在该罩部 件21及罩支撑部件22如上述那样分别固定在车身侧部件等上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 形成指定间隔的间隙。上述指定间隔例如为2 3mm左右。该指定间隔是考虑到上述 罩部件21或上述罩支撑部件22的尺寸误差、上述罩部件21等的设置时的设置位置误 差、热膨胀/收縮等而设定的。另一方面,例如,当车辆行驶中风压等从前方作用于上述 罩部件21而使得该罩部件21向车辆后侧发生若干程度变形时,通过上述罩部件21的 主体部21a抵接于上述罩支撑部件22的主体部22a (也包含不直接抵接而是经由聚氨 脂等冲击吸收材料等间接抵接的情形),来抑制上述罩部件21进一步烧曲变形。此处,如图2及图5所示,上述罩支撑部件22的主体部22a上,在对应于上述罩 部件21的外部气体导入孔21b的左右两端部的位置,形成有从主体部22a的基准面22c 向车辆后侧凹陷的槽部22d、 22d。上述槽部22d,如图1等所示,其下端位于低于上 述罩部件21的外部气体导入孔21b的上缘的位置,以从正视方向看面临该外部气体导 入孔21b。而且,上述槽部22d向上方延伸,在与上述护罩板10的开口部10f大致相 同的高度位置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直至该开口部10f的前方位置。另外,上述槽部22d, 在上述开口部10f的前方位置,具有与上述开口部10f大致相同的宽度(车宽方向)。 此外,如图5所示,在设置在大致上下方向上且位于车辆后l!i』的壁部22k上,形成有比 上述开口部lOf若干程度大的开口部22e。而且,上述槽部22d由上述罩部件21的主体部21a从车辆前侧覆盖(如上所述, 罩部件21与罩支撑部件22之间存在若干间隙),通过该罩部件21与罩支撑部件22 的槽部22d形成导管30。该导管30具有如下形状,即,其入口30a (位于上述罩部件21的外部气体导入孔21b的上缘下方的槽部22d)面临上述外部气体导入孔21b,并 且,其从该入口30a向上方延伸(上方延伸部30b),在与上述护罩板的开口部10f大 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上向车宽方向内侧折曲(折曲部30c),且在该开口部10f前方形成 开口前方部30d直至到出口 30e (上述开口部22e)。而且,因该导管30具有上述那 样的形状,由此可将部分从上述罩部件21的外部气体导入孔21b导入的外部气体导入 上述护罩板10的上边部10b的开口部10f。此处,由于上述导管30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因此,其入口 30a相对于其出口 30e 亦即上述护罩板10的开口部10f,在车宽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偏置。另外,如图5所示,上述罩支撑部件22的槽部22d上,在上述导管30的入口 30a 的车辆后侧,形成有大致上下延伸且与从该入口 30a流入的外部气体的流入方向大致正 交的纵壁部22f。而且,导管30的位于该纵壁部22f的下游侧的部分与该纵壁部22f 的上部连接。另外,上述导管30的开口前方部30d (低底面部),如图4等所示,具有如下的 形状,即,其底面22g低于上述护罩板10的开口部10f的下缘。另外,如图5所示,上述导管30的开口前方部30d的上游侧的端部上,竖立设置 有从该开口前方部30d的底面22g向上方延伸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壁部22h (堤 壁)。另外,该开口前方部30d的底面22g上,形成有在上下贯穿从而连通导管30内 外的孔部(出水孔)22i…22i。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发动机罩盖2的下表面与护罩板10的上边部10b 的上表面部10g,上下隔开指定间隙(间隙空间X2),并且如图2所示,在上述发动 机罩盖2的前缘部的下表面,除车宽方向中央部(空间X3)以外,沿该前缘部安装有 密封条(weather seal) 41、 41。上述罩支撑部件22的安装面部22b上,在上述开口 部22e的前方,加图2所示,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狭缝(slit) 22j...22j。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安装面部22b的狭缝22j.,.22j设置区域,在上述罩部件21的安装 面部21e与上述罩支撑部件22的安装面部22b之间,形成有向上下方向扩展的空间 XI。而且,该间隙空间XI、和上述发动机罩盖2的下表面与上述护罩板10的上边部 10b的上表面部10g之间的间隙空间X2、以及上述左右的密封条41、 41之间的空间 X3,构成连通上述发动机室3与上述导管30的路径。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若采用涉及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结构,外部气体,如图3、图4中空白箭头 (无影线)所示,从保险杠20的罩部件21的外部气体导入孔21b导入,该外部气体 被供给到散热器5 (热交换器)。另外,由于在上述护罩板10的上边部10b形成有贯穿前后的开口部10f,并且由 上述罩部件21与罩支撑部件22形成从上述外部气体导入孔21b至上述开口部10f的导 管30,因此,部分从上述罩部件21的外部气体导入孔21b导入的外部气体,如黑色箭 头(有影线)所示,通过该导管30被导入上述开口部10f。其结果,未被上述散热器5 (热交换器)加热的外部气体被导入上述护罩板10的车辆后侧。此处,由于该导管30 由上述罩部件21与罩支撑部件22形成,因此无需添加新部件。另外,上述导管30的入口 30a相对于出口 30e亦即上述护罩板10的开口部10f 在车宽方向偏置,因此,从上述罩部件21的外部气体导入孔21b导入的外部气体中含 有的雨水等水分,通过上述导管30内时附着于导管30内表面,难以到达开口部10f。 因此,如上所述,当上述护罩板10的开口部10f (左侧)作为将外部气体供给到发动机 4的进气导管4a的开口部发挥功能时,可有效地保护发动机4使之免受外部气体中含 有的水分的影响。特别是,构成上述导管30的纵壁部22f,设置为与外部气体的流入方向大致正交, 从而流入的外部气体大致正面撞击该纵壁部22f,因此外部气体中含有的雨滴等水分便 有效地附着于该纵壁部22f上。由此,外部气体中含有的雨滴等水分便更难以到达上述 护罩板10的开口部10f,从而可更有效地保护发动机4使之免受外部气体中含有的水 分的影响。另外,即使在车辆驶过具有一定深度的水坑过程中大量的水被保险杠罩21 上推而进入导管30的入口 30a时,也可通过形成于上述导管30的中途部位的上述纵 壁部22f来抑制上述的水乘势直接到达上述护罩板10的上边部10b的开口部10f。另外,由于位于上述导管30的上述纵壁部22f下游侧的上述开口前方部30d的底 面22g低于上述护罩板10的开口部10f的下缘,因此即使外部气体中含有的雨滴等水 分沿上述导管30的内表面等流过上述导管30的上述纵壁部22f,也不会流到上述护罩 板IO的开口部10f的下游侧,而会滞留于开口前方部30d。由此,可更进一步地抑制 外部气体中含有的雨滴等水分到达开口部10f,更有效地保护发动机4使之免受外部气 体中含有的水分的影响。另外,在开口前方部30d的上游侧的端部竖立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壁部 22h (堤壁),从而可通过该壁部22h阻隔沿导管30内表面流淌过来的水分流向下游侧。由此,可抑制外部气体中含有的雨滴等水分到达开口前方部30d的下游侧,更确实 地实现上述效果。另外,即使水分流入上述壁部22h的下游侧,也可通过上述壁部22h 抑制流入的水分向上游侧回流,因此可防止该水分与外部气体一起被吹起。另外,上述开口前方部30d的底面22g上形成有孔部22i…22i (出水孔),滞留 于开口前方部30d的水通过该孔部22i向外部排出,因此可防止水过量地滞留于上述开 口前方部30d内而向上述护罩板10的开口部10f侧溢出。另外,在上述导管30的外侧,设置有连通至护罩板10后侧的发动机室3的路径 (空间X1 X3),并且导管30上形成有连通该导管30与上述路径的狭缝22j…22j, 因此,从罩部件21的外部气体导入孔21b导入且通过导管30的外部气体的一部分, 如图4的黑色箭头(涂黑)所示,通过上述狭缝22〗...22;}流入上述路径(空间又1 乂3), 并通过该路径(空间X1 X3)被导入发动机室3内。由此,发动机室3的冷却性被提 高。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导管30的入口 30a从车辆正视方向看相对于护罩板10在 车宽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向上偏置,不过,导管30的入口 30a从车辆正视方向看 也可相对于护罩板IO仅在车宽方向与上下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上偏置。即使在此情 形下,外部气体中含有的雨滴等水分也容易附着于导管内表面,从而可保护发动机使之 免受外部气体中含有的水分的影响。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外部气体供给到发动机4的进气导管4a的导管,主 要是对将外部气体导入从车辆正视方向看位于上述护罩板10左侧的开口部10f的导管 30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同样地构成有至上述护罩板10右侧的开口部10f的导管30, 通过该右侧的导管30导入右侧的开口部10f的外部气体,便供给到散热器5后侧的发 动机室3内。由此,发动机4及变速器等,便由未被散热器5加热的外部气体冷却。另 外,如果该右侧的开口部10f的后侧设置有电池、充电器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罩部件,具有将外部气体导入热交换器的外部气体导入孔;罩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罩部件的上部背面侧,抑制所述罩部件的变形;导管,将部分从所述罩部件的外部气体导入孔导入的外部气体,从热交换器的前方引导到形成在具备支撑所述热交换器的框状体的护罩板的上边部的、贯穿前后的开口部,所述导管的一部分,由所述罩部件与所述罩支撑部件形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设置在可将外部气体供给到发动机的进气吸入部的位置上, 所述导管的入口从车辆正视方向看相对于所述开口部在车宽方向上偏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具有与外部气体的流入方向大致正交的纵壁部, 所述导管的位于所述纵壁部下游侧的部分与所述纵壁部的上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中,位于所述纵壁部下游侧的部分,设置有底面低于所述开口部的下缘的低 底面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中,所述低底面部的上游侧的端部,形成有从所述低底面部的底面向上方延 伸的堤壁。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底面部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导管内外的出水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在所述导管的外侧设置有连通至所述护罩板后侧的发动机室的路径,并且所述导管 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导管与所述路径的狭缝。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汽车的保险杠结构,通过罩部件(21)与罩支撑部件(22)形成导管(30),该导管(30)将部分从罩部件(21)的外部气体导入孔(21b)导入的外部气体,引导到形成在护罩板(10)的上边部(10b)的、贯穿前后的开口部(10f)。由此,可将外部气体有效地导入热交换器(5)后侧的发动机室(3)内的指定部位。
文档编号B60K11/08GK101239580SQ20081008070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8日
发明者久我秀功, 大久保实, 山本尚实, 横仓浩, 近藤和真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