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018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顶侧部的板材上配置帘式气嚢和扶手杆等 多个内部构件的车辆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出了帘式气嚢装置,该帘式气嚢装置在车辆的侧 面受到碰撞时使气嚢在乘坐者与车辆侧部之间展开,由该气嚢对乘 坐者进行保护。在该帘式气嚢装置中,气嚢以折叠状态安装在车顶侧部的板材 的车内侧面,通常情况下(气嚢不展开的时候),该气嚢的下方侧 被作为车室侧表面部件的车顶衬里的末端部所覆盖。并且,在受到 碰撞等沖击时,通过由充气机注入高压气体而使气嚢从车顶侧部向 下方展开,从而在乘坐者和车身侧部之间形成保护乘坐者用的壁。然而,在车室内的车顶侧部安装有供乘坐者把持的扶手杆等内部构件,在装备有上述帘式气嚢装置的车辆中,必须避免使扶手杆 等内部构件与气嚢干涉地配置扶手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中,在车顶侧部的板 材的车内侧面安装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托架,在该托架的部件安 装座面上安装扶手杆(第一内部构件),并在比托架的部件安装座 面靠下方且相对于部件安装座面向车身外侧偏移的位置上配置气嚢 (第二内部构件)。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38859号公报。但是,在该现有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中,由于扶手杆配置在 气嚢的收纳部的车室内侧上方,所以扶手杆的安装部压迫顶棚空间, 车顶部的各种装备的设计容易受到制约。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其能够在 不导致压迫顶棚空间等缺点的情况下将第 一 内部构件和第二内部构 件配置在车顶侧部的板材上,从而能够提高车顶部的设计的自由度。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方案的发明是, 一种车辆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第一内部构件(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扶手杆22)通过 托架(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托架21 )安装在车顶侧部的板材(例 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内板12b)的车内侧,并且,第二内部构件(例 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气嚢14)配置在上述板材上的上述托架的安 装位置与上述托架上的第 一 内部构件的安装位置之间,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包括安装在上述板材上的车身安装座(例如,后述实施 方式中的车身安装座24)、从该车身安装座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出 来后向下方呈大致L字形弯曲的弯曲片(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 弯曲片30)、和形成于该弯曲片的下端用来安装上述第一内部构件 的部件安装座(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安装座28),由上述 板材和上述托架的弯曲片围成的朝下的空间部是用来配置上述第二 内部构件的部件收纳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部件收纳部32)。 由此,第一内部构件通过托架安装在车顶侧部的板材上,第二 内部构件在第一内部构件的车宽方向外侧位置被配置在由板材和托 架的弯曲片围成的朝下的空间部内。第二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方案的发明的车辆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 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内部构件是折叠的气嚢,在上 述托架的弯曲片的下缘和部件安装座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当上述 气嚢展开时将该气嚢向离开上述第 一 内部构件的方向引导的引导部 (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引导壁34)。由此,气嚢在折叠的状态下配置在托架的弯曲片的内侧的部件 收纳部中。当受到碰撞等沖击时气嚢开始展开,气嚢的展开方向被 引导部限制为离开第一内部构件的方向。方案的发明的车辆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 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内部构件是在车室内供乘坐者 把持的扶手杆,上述托架的部件安装座朝着离开上述气嚢的方向配置,车顶衬里(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车顶衬里18)通过上述扶 手杆被夹持固定在上述部件安装座上。由此,扶手杆与车顶衬里一起被安装在朝着离开气嚢方向的托 架的部件安装座上。发明的效果根据第一方案的发明,第一内部构件通过具有弯曲片的托架安 装到车顶侧部的板材上,第二内部构件配置在由板材和托架的弯曲 片围成的部件收纳部中,因此,能够在相对于第二内部构件不向上 方过度偏移的情况下将第一内部构件紧凑地配置在板材的车室内 侧,其结果是,能够较大地确保顶棚空间。由此,能够在天窗等车 顶侧的各种装备的设计中提高自由度。根据第二方案的发明,由于气嚢在折叠状态下被配置在托架的 弯曲片的内侧的部件收纳部中,并通过托架的引导部在离开第一内 部构件的方向上对气嚢的展开进行引导,所以能够将气嚢与第一内 部构件一起紧凑地配置在车顶侧部,并且能够事先防止气嚢展开时 该气嚢与第 一 内部构件的干涉。根据第三方案的发明,由于能够将扶手杆与车顶衬里一起固定 在朝着离开气嚢的方向的托架的部件安装座上,所以能够消除在气 嚢展开时气嚢对扶手杆和车顶衬里的安装部作用的推力,从而能够 确实地抑制作用于安装部上的过负荷。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从车辆的后方的斜 上方看到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图,是从车室内侧看到的帘式侧气 嚢装置的安装状态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A部的放大主视图。 图4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与图3的B-B截面对应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托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图,是从其他角度看到的同一托架 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12b—-内板(板材)14——气嚢(第二内部构件)18——车顶衬里21— —托架22— —扶手杆(第一内部构件) 24——车身安装座 28----部件安装座30——弯曲片32--部件收纳部34——引导壁(引导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外,在图中,箭头I指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图1是从车辆10的右侧斜后方看到的车辆10的立体图。在这 里所示的车辆10中,在车身的车顶11的两侧部沿着车身前后方向 设有车顶侧纵梁12,在该两个车顶侧纵梁12、 12的车室内侧安装有 折叠状态的帘式气嚢装置13的气嚢14 (第二内部构件)。图2是从车室内侧看到的图1所示的右侧的车顶侧纵梁12部分 的主视图。另外,在该图中,为了便于图示而省略了车身的车顶侧 纵梁12和车室内侧的表面部件等。如该图所示,帘式气嚢装置13 的气嚢14被以折叠状态收纳在截面为大致U字形的树脂制的保持盖15内,该保持盖15以开口大致朝下的方式从前柱16 (参照图1 )开 始安装在车顶侧纵梁12的全长范围内。并且,在折叠的气嚢14上 连接有充气机17,该充气机17在有因侧面碰撞等导致的冲击输入时 产生气压,通过将高压气体从充气机17导入到气嚢14中,能够使 气嚢14向下方展开。气嚢14在车室内侧的从前柱16到车身后部附 近的这一大范围内呈帘状展开,通过基于气压的緩冲作用来保护车 室内的乘坐者。图3是图2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与图3的B-B截面对 应的剖视图。在图2和图3中,省略了车顶侧纵梁12和车室内侧的 表面部件,车顶侧纵梁12如图4所示由车外侧的外板12a和车室内 侧的内板12b (板部件)相互接合而形成封闭截面结构,在车室内的 顶棚部安装有作为表面部件的车顶衬里18。车顶衬里18的车宽方向 的侧部的端缘延伸到车顶侧纵梁12的外板12a与内板12b的下端侧 的接合凸缘12c的附近,并与安装在接合凸缘12c上的密封部件19 紧密接合。如图4所示,车顶侧纵梁12的内板12b上设有从下端的接合凸 缘12c开始呈台阶状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而后再向上方立起的立壁 20,该立壁20的上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并与外玲反12a和车顶4反 lla接合。在内板12b的立壁20中的、图中未示出的车室内的座椅的侧方 位置,通过金属制的托架21安装有扶手杆22(第二内部构件)。扶 手杆22是供坐在座椅上的乘坐者为保持姿势和保证安全而把持的部 件,供乘坐者把持的把持部22a (参照图3)的两端部通过夹子23 (参照图4)和螺紋紧固件固定在托架21上。图5、图6是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托架21的立体图。如这些 图所示,托架21是由细长的金属板冲压成型而成,并以长度方向沿 着车身前后方向的方式安装在车顶侧纵梁12的内板12b上。在托架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扁平的车身安装座24、 24,并在长度方向 的大致中间位置设有扁平的气嚢安装座25。如图3所示,车身安装座24通过螺栓26结合在内板12b上,气嚢安装座25配置在相对于 车身安装座24向车宽方向内侧稍微突出的位置,从而能够在此安装 气嚢14和保持盖15。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气嚢14的带状的上 部末端14a通过保持部件27由螺栓40结合在气嚢安装座25的中央, 保持盖15的安装片15a、 15a卡定在该螺栓结合部的两侧位置上。另外,托架21在两端的车身安装座24和中央的气嚢安装座25 之间分别设有扁平的部件安装座28。在各部件安装座28上形成有在 车身前后方向上长的长孔29,:汰手杆22的两端部卡定在该长孔29 中。各部件安装座28分别通过弯曲片30、 31连接在相邻的车身安 装座24和气嚢安装座25上。弯曲片30、 31相对于车身安装座24 和气嚢安装座25在板厚方向折弯成大致直角,并且如图4、图6清 楚所示,与板厚方向垂直的平面形状成为大致L字形。具体地说, 各弯曲片30、 31具有分别从车身安装座24和气嚢安装座25向车宽 方向内侧延伸的侧方延伸部30a、 31a、和从侧方延伸部30a、 31a的 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部30b、 31b,部件安装座28以指向车 宽方向内侧斜下方的方式连接设置在下方延伸部30b、 3 lb的末端部。 并且,如图4所示(在图4中只示出一个弯曲片30,另一个弯曲片 31也是同样的结构),在托架21安装在内板12a的立壁20上的状 态下,各弯曲片30、 31在其与立壁20之间形成朝下的倒U字形的 空间部,该空间部为收纳气嚢14和保持盖15的部件收纳部32。另 外,如前所述,部件安装座28由于指向车宽方向内侧斜下方,所以 是朝向离开气嚢14的安装基部的方向配置。此外,在各部件安装座28的上缘部侧设有加强筋33,并且在下 缘部侧设有引导壁34 (引导部)。加强筋33是各部件安装座28的 上缘部向上方侧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的,因此能够提高部件安装 座28的刚性和托架21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引导壁34是部件安 装座28的下缘部在保护盖15的车室内侧的侧壁的大致正下方的位 置处,以与上述侧壁位于大致同一面上的方式向大致竖直下方弯曲8而形成的,该引导壁34在气嚢14展开时作为限制该气嚢14的展开 方向的引导部而发挥作用。另外,如图4所示,车顶衬里18的车宽方向的侧缘部与托架21 的部件安装座28的上表面重合,并在被扶手杆22的端部夹住的状 态下,与扶手杆22—起被固定在部件安装座28上。车顶衬里18的 与部件安装部28相比外侧的端缘在气嚢14展开时被向下方侧推开 以容许气嚢14展开。在以上的结构中,当车辆10由于侧面碰撞等而受到沖击时,气 嚢14接受从充气机17供给的高压气体而向下方展开。此时,气嚢 14推开车顶衬里18的侧缘部并向下方展开,这时,托架21的引导 壁34限制气嚢14的展开方向,并限制气嚢14的不必要的推力作用 于车顶里衬18和扶手杆22的安装部。因此,能够防止车顶里衬18 的不必要的翻巻和扶手杆22的损伤。在该车辆10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中,通过具有大致L字形的 弯曲片30、 31的托架21而将扶手杆22安装到车顶侧纵梁12的内 板12b上,并将帘式气嚢装置13的气嚢14配置在由内板12b和托 架21的弯曲片30、 31围成的倒U字形的部件收纳部32内,因此, 即使在不能充分确保顶棚高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减少天窗等车顶 11部分的装备的设计的自由度地、紧凑地配置扶手杆22和气嚢14。 也就是说,在该车辆10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中,跨过气嚢14的 上方的弯曲片30、 31设置在托架21上,该托架21安装在内板12b 的立壁20上,因此,不会由于托架21而压迫靠近车顶11中心的空 间,其结果是,能够在车顶ll部分较大地确保天窗的开口以及开闭 该开口的遮阳板等的设置空间。另外,在该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中,在托架21的部件安装座28 的下缘设有引导壁34,通过引导壁34能够在气嚢14展开时限制气 嚢14向扶手杆22的安装部方向展开,因此,能够防止气嚢14展开 时过大的推力作用在扶手杆22的安装部上,从而能够充分地保护扶 手杆22的安装部。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托架21中,由于部件安装部28的下缘弯折而一体地形成引导壁34,所以还进一步具有能 够通过结构的简单化而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部件安装部28的强度 的优点。进一步,在该内部构件的安装结构中,托架21的部件安装部28 朝向离开气嚢14的方向、即车宽方向内侧下方配置,并且扶手杆22 和车顶衬里18安装在该部件安装座28上,因此,能够消除在气嚢 14展开时气嚢14对扶手杆22和车顶村里18的安装部作用的推力, 从而还具有能够进一步减小作用在安装部上的过负荷的优点。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 的范围内可作各种设计上的变更。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在托架21的部件安装部28的下缘形成有限制气嚢14的展开方向的 引导壁34 (引导部),但是也可以在弯曲片30的下方延伸部30b 上形成引导壁。当然,也可以在部件安装部28和弯曲片30双方上 都形成引导壁。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第一内部构件通过托架安装在车顶侧部的板材的车内侧,并且,第二内部构件配置在上述板材上的上述托架的安装位置与上述托架上的第一内部构件安装位置之间,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架包括安装在上述板材上的车身安装座、从该车身安装座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出来后向下方呈大致L字形弯曲的弯曲片、和形成于该弯曲片的下端用来安装上述第一内部构件的部件安装座,由上述板材和上述托架的弯曲片围成的朝下的空间部是用来配置上述第二内部构件的部件收纳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 于,上述第二内部构件是折叠的气嚢,在上述托架的弯曲片的下缘和部件安装座中的至少一个上,设 有当上述气嚢展开时将该气嚢向离开上述第一内部构件的方向引导 的引导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 于,上述第一内部构件是在车室内供乘坐者把持的扶手杆,上述托架的部件安装座朝着离开上述气嚢的方向配置, 车顶衬里通过上述扶手杆被夹持固定在上述部件安装座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导致压迫顶棚空间等缺点的情况下将第一内部构件和第二内部构件配置在车顶侧部的板材上的车辆的内部构件的配置结构。作为第一内部构件的扶手杆(22)通过托架(21)安装在车顶侧纵梁(12)的内板(12b)上。托架(21)包括安装在内板(12b)上的车身安装座(24)、从车身安装座(24)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出来后向下方呈大致L字形弯曲的弯曲片(30)、和形成于弯曲片(30)的下端用来安装扶手杆(22)的部件安装座(28)。由内板(12b)和托架(21)的弯曲片(30)围成的空间部是用来配置作为第二内部构件的气囊(14)的部件收纳部(32)。
文档编号B60R21/06GK101323289SQ200810099900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1日
发明者佐藤贵弘, 谏山博之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