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仰躺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572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仰躺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结构,特别涉及汽车座椅的仰躺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驾驶汽车的动作,除了眼睛看路、手握方向盘、脚踏油门煞车外,人的头、 背、臀、大腿与座椅的接触所回馈给身体的感觉是不容忽视的,特别因为开车 都是长时间、固定姿势的肢体动作,因此,汽车座椅椅背必须是可调整的,使 驾驶人或乘客可舒适的乘坐。
然而,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座椅仰躺调整装置,其结构都相当复杂,而造成 生产过程复杂以及增加成本的问题。
因此,要如何改善上述现有问题,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业者所亟欲改善 的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仰躺调整装置, 简化机构,降低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椅仰躺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 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与传动装置,其中
所述的第一固定座可供固设在预设座椅的椅背一侧,且第一固定座的一侧 表面凹设有一环状凹部,而所述的凹部外缘环设有内齿轮,并在凹部中心处设 置有突出环;
所述的第二固定座可供固设在预设座椅的椅垫一侧,且第二固定座的一侧 表面凸设有一环状凸部,而所述的凸部外缘环设有外齿轮,且凸部中心处设有 容置孔,所述的凸部设置在前述第一固定座所设置的凹部内,而外齿轮啮合于 内齿轮,且外齿轮的齿数少于内齿轮的齿数;
所述的传动装置设置有两个楔子,且所述的楔子呈由两个弧面所组成的楔形,而各楔子呈相对设置,且各楔子的外侧面部分贴合在前述容置孔内,并在 两个楔子的内侧面设置有驱动环,而驱动环外侧表面延伸设置有两个抵持部, 且抵持部抵持在两个楔子较小直径侧的端部,而两个楔子较大直径侧的端部设 置有圆形弹簧使两个楔子向外侧撑开,并在两个楔子在远离第一固定座的另一 侧设置有可连接预设马达的传动座,且所述的传动座在中心处延设有一定位柱, 而定位柱穿过驱动环定位于第 一 固定座的突出环中,并在定位柱的 一侧设置有 传动柱,且传动柱位于驱动环所设置的两个抵持部之间,使马达启动时可带动 传动座转动,而让传动柱推动抵持部,进而使驱动环转动,而当驱动环转动时, 所述的抵持部也会同时推动楔子,使楔子压迫容置孔,而让外齿轮沿着内齿轮 滚动产生角度差,进而使椅背角度改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发明利用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使本发明可在组构后,再行装置于 座椅上,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2. 本发明利用外齿轮的齿数少于内齿轮的齿数,以及内齿轮的直径大于外齿 轮,所以,当外齿轮沿着内齿轮滚动时会产生角度差,进而调整座椅椅背的角 度。


图l是本发明的分解立体图2是本发明在组构后的局部剖面图3是本发明在转动前外齿轮与内齿轮的啮合状态示意图4是本发明在转动后外齿轮与内齿轮的啮合状态示意图5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l-第一固定座;ll-第一固定孔;121-内齿轮;12-凹部;122-突出环;2-第二固定座;21-凸部;212-容置孔;211-外齿轮;22-第二固定孔; 3-传动装置;31-楔子;332-足部;311-凹槽;34-传动座;32-驱动环;341-定位 柱;321-抵持部;3411-缺槽;322-外缘;342-传动柱;33-圆形弹簧;35-E型夹; 331-弹性部;4-座椅;41-椅背;42-椅垫。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第二固定座2与传动装置3,其中
所迷的第一固定座l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固定孔11,且第一固定孔11的一侧 表面凹设有一环状凹部12,而所述的凹部12外乡彖环设有内齿轮121,并在凹部 12中心处设置有突出环122。
所述的第二固定座2—侧表面凸设有一环状凸部21,并在凸部21 —侧设置 有复数个第二固定孔22,而所述的凸部21外缘环设有外齿轮211,且凸部21 中心处设有容置孔212,而外齿轮211的齿数少于内齿轮121的齿数。
所述的传动装置3设置有两个楔子31、驱动环32、圆形弹簧33、传动座 34以及E型夹35,而所述的楔子31是偏心环改良而成并由两个弧面所组成的 弧形楔子31,且各楔子31较大直径侧的端部设置有凹槽311;而所述的驱动环 32外側表面延伸设置有两个抵持部321;而所述的圆形弹簧33设置有一具开口 的环状弹性部331,且弹性部311的两个末端分别弯折有足部332;而所述的传 动座34在中心处延伸设置有定位柱341,并在定位柱341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柱 342,且定位柱341末端环设有缺槽3411。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发明在组构时,是先将 第二固定座2所设置的环状凸部21置于第一固定座1所设置的凹部12内,并 使外齿轮211喷合于内齿轮121,然后将驱动环32置入第一固定座1的突出环 122,再将两片弧形楔子31置入驱动环32的外缘322以及第二固定座2的容置 孔212之间,并呈相对设置,然后将圓形弹簧33的足部332置于楔子31的凹 槽311,使圆形弹簧33张开时推动两个楔子31向外撑开,迫使内齿轮121与外 齿轮211紧密啮合,再将传动座34的定位柱341置入第一固定座1的突出环122, 并4吏传动座34的传动柱342置入驱动环32所设置的两个抵持部321之间,然 后将E型夹35夹固在定位柱341末端的缺槽3411内,即完成本发明的组构。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发明在使用时,是先将 第一固定座1的复数第一固定孔11与第二固定座2的复数第二固定孔22,分别 利用固定元件(图中未示出)穿过并将第一固定座1与第二固定座固定在座椅4 的椅背41以及椅垫42侧面,并使传动座34连接至预设的马达的马达轴(图中 未示出),此时,当马达驱动传动座34转动时,所述的传动座34所设置的传 动柱342为会推动驱动环32的抵持部321,迫使驱动环32转动,而当驱动环 32转动时,所述的抵持部321也会同时推动楔子31,而因楔子31为呈楔形, 所以,当抵持部321推动楔子31时,楔子31会压迫容置孔212,使外齿轮211沿着内齿轮121滚动,且由于外齿轮211的齿数少于内齿轮121的齿数,所以, 当外齿轮211沿着内齿轮121滚动时会产生角度差,进而使椅背41角度改变, 而当马达停止转动时,楔子31会因为失去推力,而让圆形弹簧33的弹性复位 将其推回至内齿轮121与外齿轮211紧密喷合的位置。
再者,因内齿轮121与外齿轮211紧密啮合,所以第一固定座l与第二固 定座2形成一体,而不会产生相对运动,也即椅背4不会摇动,而固定元件可 为铆钉或螺丝。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 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仰躺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与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固定座可供固设在预设座椅的椅背一侧,且第一固定座的一侧表面凹设有一环状凹部,而所述的凹部外缘环设有内齿轮,并在凹部中心处设置有突出环;所述的第二固定座可供固设在预设座椅的椅垫一侧,且第二固定座的一侧表面凸设有一环状凸部,而所述的凸部外缘环设有外齿轮,且凸部中心处设有容置孔,所述的凸部设置在前述第一固定座所设置的凹部内,而外齿轮啮合于内齿轮,且外齿轮的齿数少于内齿轮的齿数;所述的传动装置设置有两个楔子,且所述的楔子呈由两个弧面所组成的楔形,而各楔子呈相对设置,且各楔子的外侧面部分贴合在前述容置孔内,并在两个楔子的内侧面设置有驱动环,而驱动环外侧表面延伸设置有两个抵持部,且抵持部抵持在两个楔子较小直径侧的端部,而两个楔子较大直径侧的端部设置有圆形弹簧使两个楔子向外侧撑开,并在两个楔子在远离第一固定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可连接预设马达的传动座,且所述的传动座在中心处延设有一定位柱,而定位柱穿过驱动环定位于第一固定座的突出环中,并在定位柱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柱,且传动柱位于驱动环所设置的两个抵持部之间,使马达启动时可带动传动座转动,而让传动柱推动抵持部,进而使驱动环转动,而当驱动环转动时,所述的抵持部也会同时推动楔子,使楔子压迫容置孔,而让外齿轮沿着内齿轮滚动产生角度差,进而使椅背角度改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仰躺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 定座的凹部一侧,进一步设置有复数个可供固定元件穿过并将第一固定座固定 在椅背的第一固定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仰躺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固 定座的凸部一侧,进一步设置有复数个可供固定元件穿过并将第二固定座固定 在椅垫的第二固定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仰躺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楔子较 大直径侧的端部设置有凹槽。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仰躺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弹簧设置有一具开口的环状弹性部,且弹性部的两个末端分别弯折有足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仰躺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座 所设置的定位柱末端环设有可供E型夹夹固的缺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座椅仰躺调整装置,尤指可改变座椅椅背倾斜角度的座椅仰躺调整装置,所述的座椅仰躺调整装置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且第一固定座的一侧表面为凹设有一环状凹部,而所述的凹部外缘环设有内齿轮,且凹部内为容置有第二固定座的凸部,而所述的凸部外缘环设有外齿轮,且外齿轮的齿数少于内齿轮的齿数,并在第二固定座的一侧设置传动装置,俾使传动装置驱动外齿轮沿着内齿轮滚动,进而使椅背角度改变,凭借上,本发明可在组构后,再行装置于座椅上,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文档编号B60N2/22GK101643038SQ20081013545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7日
发明者江贵交 申请人:信昌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