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5720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这种充气轮胎,通过在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上设置导电层从而实施电阻对策。
背景技术
:以往,以与车辆的燃料消耗降低关系密切的滚动阻力的降低、湿滑路面上的制动性能(WET制动性能)的提高为目的、胎面橡胶采用硅石高配合橡胶的充气轮胎是公知的。但是,这种胎面橡胶与采用碳黑高配合的橡胶相比电阻高因而阻碍在车身、轮胎上产生的静电对路面的放出,因此存在着容易产生无线电噪音等不良情况的问题。因此,开发出了通过在混合了硅石等的、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上设置混合了碳黑等的导电层而实施了电阻对策的充气轮胎。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通过以导电层包覆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的端部外周面并且在翼片橡胶或胎壁橡胶与胎面橡胶的界面上配设该导电层,使该导电层的端部与轮辋或能够从轮辋导电的导电性橡胶部(例如,翼片橡胶或胎壁橡胶)接触,从而将在车身和轮胎上产生的静电放出至路面。但是,在这些轮胎中,存在如下的问题,g口,由于导电层在胎面橡胶的端部外周面上较大范围地露出,胎面轮胎在某种程度上磨损时就难以发挥导电性能,另外,由于有因胎肩部的偏磨损导致的导电路径被截断的情况,所以无法适当地维持导电性能。并且,还存在如下的问题,g卩,由于导电层呈片状设置,导电层的量过多、超过了需要、并且导电层在胎面表面上连续露出,所以难以充分发挥基于使用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而实现的改善效果、即在胎面橡胶采用硅石高配合橡胶的情况下提高燃料消耗性能和WET性能的效果。在下述的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下述这样的充气轮胎,g卩,沿着胎体层设置的导电层其一端通过胎面橡胶的内部在胎面表面露出,其另一端与轮辋接触,但是,由于该导电层呈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片状,所以如上述那样,导电层的量过多、超过了需要,导电层在胎面表面上连续露出,所以存在着难以充分发挥基于使用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而实现的改善效果的倾向。另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导电层从衬带橡胶(clinch橡胶)向胎面表面以螺旋状延伸设置的充气轮胎,但在这种情况下,导电路径过长、超过了需要。专利文献l:美国专利第5518055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8111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0311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8269号公报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2339546号说明书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176437号公报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充气轮胎,能够适当地维持导电性能,并且,能够充分地发挥基于使用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而实现的改善效果。上述目的能够通过以下所述的本发明来实现。即,本发明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的胎面形成工序,所述胎面形成工序包括第1工序,形成所述胎面橡胶,使得胎肩部的直径比完成截面形状的直径小;第2工序,设置交替通过第1位置和第2位置并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导电层,其中,所述第1位置在胎肩部的胎面表面露出;所述第2位置与所述第1位置相比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与轮辋或能够从轮辋导电的导电性橡胶部接触;第3工序,在所述胎面橡胶的胎肩部上附加非导电性橡胶,形成所述胎面橡胶的完成截面形状。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在胎面形成工序中,首先,形成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使得胎肩部的直径比完成截面形状的直径小。该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只要至少轮胎外周侧部分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即可。因此,在胎面橡胶具有罩盖和基底这两层结构的情况下,层积在基底橡胶的外周上的罩盖橡胶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接着,以使第1位置和第2位置交替连通的形式,设置一边改变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一边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导电层。第1位置是在胎肩部的胎面表面露出的位置;第2位置是与第1位置相比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与轮辋或能够从轮辋导电的导电性橡胶部接触的位置。作为该"能够从轮辋导电的导电性橡胶部",可以例示出胎壁橡胶、衬带橡胶、构成胎体层的帘布片、与胎面橡胶邻接的翼片橡胶。设置了导电层后,对胎面橡胶的胎肩部附加非导电性橡胶,形成胎面橡胶的完成截面形状。由此,导电层通过胎面橡胶的内部,形成从胎肩部的胎面表面经胎面橡胶的内部到达轮辋或导电性橡胶部的导电路径,所以,能够将产生在车身和轮胎上的静电放出至路面,防止无线电噪音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在本发明中,由于导电层从胎面表面通过胎面橡胶的内部而设置,所以,即使胎面橡胶产生某种程度的磨损也能够适当地发挥导电性能,并且,能够抑制因胎肩部的偏磨损造成的截断,能够良好地维持导电性能。而且,由于形成有从胎肩部的胎面表面与轮辋或导电性橡胶部相连的线状的导电路径,所以能够维持导电性能并大幅度地降低导电层的量,并且,导电层不会在胎面表面连续地露出。其结果,能够发挥基于使用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而获得的改善效果,§卩,能够充分发挥在胎面橡胶采用硅石高配合橡胶的情况下提高燃料消耗性能和WET性能的效果。在上述方案中,优选在所述第1工序中,形成所述胎面橡胶使得随着胎肩部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去直径减小。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导电层以随着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去而倾斜到轮胎直径方向内侧的形式设置,因而能够维持导电性能直至磨损末期。在上述方案中,优选在所述第1工序和所述第3工序中的至少一道工序中,通过沿着轮胎周向巻绕非导电性的橡胶带来形成所述胎面橡胶。根据这种结构,在第1工序中,能够精度良好地形成胎肩部的直径比完成截面形状的直径小的胎面橡胶,容易将导电层配设在希望的位置上。而且,在第3工序中,能够精度良好地形成具有完成截面形状的胎面橡胶。在本发明中,可以由橡胶糊和橡胶合剂等的导电性液态物质形成导电层,但在所述第2工序中,优选通过巻绕导电性的线状橡胶来设置所述导电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与导电性液态物质所形成的导电层相比,能够确保导电层的厚度,因此能够抑制导电层的断裂和截断,能够更加适当地维持导电性能。在上述方案中,优选所述线状橡胶的截面被划分成2个以上的区域,至少1个区域由导电性橡胶构成,并且,至少l个区域由非导电性橡胶构成。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进一步降低导电层的量、增加胎面橡胶上的非导电性橡胶的量,因而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基于使用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而获得的改善效果。此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其构成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导电层,该导电层交替通过第1位置和第2位置并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从所述第1位置起经所述胎面橡胶的内部到达所述第2位置,其中,所述第1位置在胎肩部的胎面表面露出;所述第2位置与所述第1位置相比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与轮辋或能够从轮辋导电的导电性橡胶部接触。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通过上述那样的导电层,形成了从胎肩部的胎面表面经胎面橡胶的内部到达轮辋或能够对轮辋导电的导电性橡胶部的导电路径。由此,能够将产生在车身或轮胎上的静电放出至路面,防止无线电噪音等不良情况的产生。此外,由于导电层从胎面表面通过胎面橡胶的内部,所以,即使胎面橡胶产生某种程度的磨损也能够适当地发挥导电性能,并且,能够抑制因胎肩部的偏磨损造成的截断,良好地维持导电性能。而且,由于形成有从胎肩部的胎面表面与轮辋或导电性橡胶部相连的线状的导电路径,所以能够维持导电性能并大幅度地降低导电层的量,并且,导电层不会在胎面表面连续地露出。其结果,能够发挥基于使用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而获得的改善效果,艮口,能够充分发挥在胎面橡胶采用硅石高配合橡胶的情况下提高燃料消耗性能和WET性能的效果。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电层优选由导电性的线状橡胶构成。由此,能够确保导电层的厚度、抑制断裂、截断等,因而能够更适当地维持导电性能。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一例的斜视剖视图。图2是表示从胎圈部到胎肩部这一范围的轮胎外表面的展开图。图3是表示图2的A-A至D-D向视截面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5是概略性地表示在部分轮胎上巻绕橡胶带的情况的说明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斜视剖视图。图7是线状橡胶的剖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斜视剖视图。图9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外表面的展开图。图io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外表面的展开图。图11是表示线状橡胶的巻绕图案的例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一例的立体剖视图。充气轮胎T具有一对胎圈部l;胎壁部2,其从胎圈部l向各个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胎面部3,其经由胎肩部(胎面肩)4与胎壁部2的各个轮胎径向外侧端相连。在胎圈部1上,配设有对钢线等的收束体包覆橡胶而制成的环状的胎圈la、以及由硬质橡胶构成的胎圈填充物lb。胎体层7至少包括1片(本实施方式中为2片)帘布片,以跨越胎圈部1之间的形式配置。帘布片是将帘线以橡胶包覆而形成的,所述帘线相对于轮胎子午线C以大致90。的角度延伸,该帘布片的端部以经由胎圈la上巻的状态被卡定。在胎体层7的内周,配置有用于保持空气压力的内衬橡胶5。在胎体层7的胎面部3外周上,配置有由2片带束片构成的带束层6,利用环箍效果进行加强。各带束片由钢帘线构成,所述钢帘线相对于轮胎子午线C以25。左右的角度倾斜延伸,以该钢帘线在片间相互逆向交叉的形式层积。另外,在带束层6的外周配设有带束加强层8。在胎体层7的胎圈部1外周上,配置有与轮辋30连接的衬带橡胶9。另外,在胎体层7的胎壁部2外周上,配置有胎壁橡胶14。在本实施方式中,帘布片、衬带橡胶9以及胎壁橡胶14由在原料橡胶中作为加强剂以高比例混合了碳黑的导电性橡胶形成。因此,它们中的任一个都相当于"能够从轮辋导电的导电性橡胶部"。在胎体层7的胎面部3外周上,在带束层6以及带束加强层8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有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10。本实施方式的胎面橡胶10具有下述的两层结构,目卩,基底橡胶ll、以及层积在基底橡胶ll的外周上而构成胎面部3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的罩盖橡胶12。另外,采用了所谓的胎壁在胎面之上(side-ontread)的结构,艮卩,将胎壁橡胶14的轮胎径向外侧端部层积在胎面橡胶10的端部外周面上。罩盖橡胶12由在原料橡胶中作为加强剂以高比例混合了硅石的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由此,能够发挥优良的燃料消耗性能和WET制动性能。虽然基底橡胶11也可以由导电性橡胶形成,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因此,也可以是基底橡胶11以及罩盖橡胶12这二者采用硅石高配合橡胶,在此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良好地提高燃料消耗性能。在此,作为导电性橡胶,例示了体积电阻率不足108Q,cm的材料,除混合碳黑外,还可以通过混合预定量的碳纤维、石墨等的碳类、以及金属粉、金属氧化物、金属薄片、金属纤维等金属类的、公知的产生导电性的材料来得到。另外,作为非导电性橡胶,例示了体积电阻率在108Q,cm以上的材料。作为导电性橡胶以及非导电性橡胶的原料橡胶,可以举出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丁二烯(butadiene)橡胶(BR)、异戊二烯(isoprene)橡胶(IR)、丁基橡胶(IIR)等,这些橡胶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可以在这些原料橡胶中适当地混合硫化剂或硫化促进剂、可塑剂、抗老化剂等。在胎面表面上,形成有由槽部和陆地部构成的各种胎面图案,但在图1中,仅示出了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主槽15。作为槽部,除主槽15夕卜,还可以适当地设置与主槽15交叉延伸的横槽、倾斜槽、以及比主槽15浅的副槽等。此外,符号14a是胎壁橡胶14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符号14b是胎壁橡胶14的轮胎径向内侧端。图2是表示充气轮胎T的从胎圈部1到胎肩部4这一范围的轮胎外表面的展开图。图3的(A)、(B)、(C)、(D)分别相当于图2的A-A向视截面、B-B向视截面、C-C向视截面、D-D向视截面。如图13所示,该充气轮胎T,具有导电层20,该导电层20交替通过露出于胎肩部4的胎面表面上的第1位置21和与第1位置21相比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与胎壁橡胶14接触的第2位置22,并沿轮胎周向延伸。导电层20—边改变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一边蛇行,从第1位置21起经胎面橡胶10的内部(罩盖橡胶12的内部)到达第2位置22。由该导电层20,形成从胎肩部4的胎面表面经胎面橡胶10的内部到达胎壁橡胶14的导电路径。产生在车身上的静电,从轮辋30经过衬带橡胶9、胎壁橡胶14以及导电层20被放出至路面,由此,能够防止无线电噪音等不良情况的产生。由于导电层20从胎面表面通过胎面橡胶10的内部,所以,即使胎面橡胶10有某种程度的磨损,也能够发挥导电性能,并且,能够抑制胎肩部4的偏磨损所导致的截断,适当地维持导电性能。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导电层20是以随着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去而倾斜到轮胎径向内侧的方式设置的,因而能够充分地维持导电性能直至磨损末期。而且,由于导电层20具有如上所述的形式,由此,从胎肩部4的胎面表面与胎壁橡胶14相连的线状的导电路径,交替地改变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方向而形成多个。因此,不仅能够维持导电性能还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导电层20的量,并且,导电层20不会在胎面表面连续露出。其结果,能够充分发挥因胎面橡胶10采用硅石高配合橡胶而实现的提高燃料消耗性能和WET性能的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导电层20是由导电性的线状橡胶形成的,该线状橡胶是用挤出机等将导电性橡胶成形为线状而得到的。因此,与由橡胶糊和橡胶合剂构成的薄膜状的导电层相比,导电层20的厚度得到确保,能够抑制断裂和截断、更适当地维持导电性能。导电层20也可以只设在单侧的胎肩部4上,但优选设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肩部4上,由此,即使是在胎面部3上产生了偏摩擦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维持导电性能。此外,导电层20优选作为整体成为沿轮胎周向的环状,由此,能够提高导电层20与路面的接触频率,充分地确保导电性能。导电层20的一周期的长度(第1位置21之间的轮胎周向的长度),只要能够适当地发挥所要求的导电性能便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与胎肩部4上的接地长度相等或小于该接地长度。由此,由于导电层20在接地面上的至少1个部位露出,所以能够确保导电层20与路面的接触频率,充分发挥导电性能。本发明的充气轮胎,除如上述那样具有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和导电层以外与通常的充气轮胎一样,任何以往公知的材料、形状、结构等都能够为本发明所采用。接下来,参照图48,对制造这种充气轮胎T的方法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除形成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10的胎面形成工序是如下所述外,能够与通常的轮胎制造同样地进行。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通过在部分轮胎PT上形成胎面橡胶10、胎壁橡胶14、以及衬带橡胶9而成形未硫化的半成品轮胎的例子。部分轮胎PT具有一对胎圈部1和配置在该胎圈部1之间的胎体层7,在胎体层7的内周配置有内衬橡胶5。部分轮胎PT通过成形鼓或刚性芯等旋转支承体以在轮胎周向上自由旋转的方式被固定(参照图5)。胎面形成工序包括第1工序,形成胎面橡胶IO,使得胎肩部4与完成截面形状相比直径较小;第2工序,沿着轮胎周向设置导电层20;第3工序,形成胎面橡胶10的完成截面形状。下面,对这些工序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在第1工序中,如图4所示,在形成了带束层6和带束加强层8的部分轮胎PT上,形成胎面橡胶10使得胎肩部4与完成截面形状相比直径较小胎肩部。在图4中,以虚线表示胎面橡胶IO、衬带橡胶9以及胎壁橡胶14的完成截面形状的轮廓。胎面橡胶10的胎肩部4,随着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去直径减小,其外表面以平缓的曲面形成。如图5所示,胎面橡胶10的形成,可以通过将从橡胶条带供给装置16供给的橡胶条带17巻绕到部分轮胎PT上而进行,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形成胎面橡胶10的截面形状。在胎面橡胶10的至少罩盖橡胶12的形成中,作为橡胶条带17使用非导电性的橡胶条带。接着,在第2工序中,如图6所示,设置导电层20,该导电层20交替通过露出在胎肩部4的胎面表面上的第1位置21、和与胎壁橡胶14接触的第2位置22,并沿着轮胎周向蛇行延伸。第2位置22位于基底橡胶11的端部外周面上,由此,导电层20与设在该第2位置22上的胎壁橡胶14接触。本实施方式中,导电层20由导电性的线状橡胶25形成。g卩,线状橡胶25交替通过露出在胎肩部4的胎面表面上的第1位置21、和与胎壁橡胶14接触的第2位置22,从而沿着轮胎周向蛇行巻绕。这样的巻绕能够通过一边使部分轮胎PT转动、一边使线状橡胶25的巻绕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变化而简易地进行。线状橡胶25也可以是由导电性橡胶形成1层的橡胶,但优选的是,其截面被划分为2个以上的区域,至少1个区域由导电性橡胶构成,并且,至少l个区域由非导电性橡胶构成。图7中,表示了线状橡胶25的截面被划分为由导电性橡胶构成的区域25a和与罩盖橡胶12—样由非导电性橡胶构成的区域25b的例子。通过这种线状橡胶25,能够调整导电性橡胶的量,因此能够维持其截面积并降低导电层20的量。因此,例如,能够增加胎面橡胶10上的非导电性橡胶的量,能够充分发挥对燃料消耗性能和WET性能的提高效果。线状橡胶25的尺寸只要是能够适当地发挥所要求的导电性能的尺寸,便没有特别限制。此外,线状橡胶25的截面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制,除了图7所示那样的椭圆形以外,也可以是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等。接下来,在第3工序中,如图8所示,为了对胎面橡胶10的胎肩部4的不足的量进行补偿而附加非导电性橡胶12a,形成胎面橡胶10的完成截面形状。由此,导电层20从胎面表面起经胎面橡胶10的内部到达胎壁橡胶14。此后,通过形成衬带橡胶9以及胎壁橡胶14的完成截面形状,并实施硫化处理,成形出图l所示那样的充气轮胎。衬带橡胶9和胎壁橡胶14,能够通过贴附具有预定的截面形状的环状的橡胶挤出品、或通过利用图5所示那样的装置巻绕导电性的橡胶带而形成。胎面橡胶10、衬带橡胶9和胎壁橡胶14的完成截面形状可以与第1工序同样地通过巻绕橡胶带而精度良好地形成。其中,胎面橡胶10等的完成截面形状是硫化前的半成品轮胎的成形所要求的截面形状,与图1所示的截面形状不一致也无妨。(其他实施方式)(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胎面橡胶具有罩盖和基底的两层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胎面橡胶也可以是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一层的结构。此外,胎面橡胶不限于巻绕橡胶条带而形成,也可以是将橡胶挤出品环状相连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第1工序中,使用胎肩部比完成截面形状直径小的胎面橡胶挤出品,在第3工序中,使用对胎肩部的不足的量进行补偿而能形成有胎面橡胶完成截面形状的橡胶挤出品。(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在第1工序中以平缓的曲面形成了胎面橡胶的胎肩部外表面的例子,也可以通过将其以锥状面或阶梯状面形成而使得胎肩部随着向宽度方向外侧去直径减小。(3)本发明中,第2位置22也可以位于胎体层7上,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使导电层20与胎壁橡胶14接触。而且,由于导电层20与帘布片接触,能够以非导电性橡胶形成胎壁橡胶14而进一步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产生在车身上的静电会从轮辋30经衬带橡胶9、帘布片以及导电层20放出至路面。(4)本发明中,还可以如图9所示使导电层20与衬带橡胶9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能够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胎壁橡胶14和帘布片。产生在车身上的静电会从轮辋30经衬带橡胶9和导电层20放出至路面。另外,在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衬带橡胶9的情况下,可以使导电层20露出于衬带橡胶9的表面,使其与轮辋30接触。(5)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所谓的胎面在胎壁之上的结构,g卩,将胎面橡胶的端部外周面层积在胎壁橡胶的轮胎径向外侧端部上,在与该胎面橡胶相邻配设导电性的翼片橡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导电层与该翼片橡胶接触。(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线状橡胶25在轮胎周向上巻绕1周地设置导电层20的例子,但也可以如图10所示,通过将线状橡胶25巻绕2周以上使其形成接点,由此设置导电层20,使其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部分与导电性橡胶部(图中例子是衬带橡胶9)接触。(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导电层20如图11的(a)那样蛇行延伸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1的(b)(e)那样延伸也可以。(b)是导电层20沿着轮胎周向(图11中为上下方向)锯齿状地延伸的例子;(c)是使上述(b)的情况为2周的例子;(d)是导电层20呈矩形波状延伸的例子;(e)是导电层20以螺旋状延伸的例子。这样的导电层20可以通过在巻绕线状橡胶时适当地调整该线状橡胶的轮胎宽度方向位置和部分轮胎PT的旋转量及旋转方向来设置。(实施例)下面,对具体例示本发明的结构和效果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如下述这样进行了轮胎的各性能评价。(1)导电性能使内压为200kPa,在以由ETRTO/JATMA/TRA指定的测量轮辋宽度准备的轮胎上,施加符合上述标准的最大负载X0.88X0.8的负载,对从支承轮辋的轴到轮胎接地的金属板施加电压(500V),测定电阻值。这种测定在未磨损的新品时、和磨损至主槽深度的50%的50%磨损时这两个阶段进行。(2)WET性能将轮胎装备到真车上,在WET路面上对从行驶速度100km/h到车辆停止为止的制动距离进行了测定。以比较例1为IOO进行指数评价,指数越大则表示制动距离越短、WET性能越优良。(3)燃料消耗性能(滚动阻力)使内压为200kPa,使用以由ETRTO/JATMA/TRA指定的测量轮辋宽度准备的轮胎进行试验,测量了行驶速度为80km/h时的滚动阻力。以比较例l为IOO进行指数评价,指数越大则表示滚动阻力越小、燃料消耗越低。(比较例1)构成胎面橡胶的罩盖橡胶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以该胎面橡胶上未设有导电层的充气轮胎(轮胎尺寸225/55R17101W)作为比较例1。上述非导电性橡胶,使用了作为加强剂含有重量比30°/。的硅石、重量比7%的碳黑的橡胶(其他例子也都一样)。(比较例2)除了在胎面橡胶的从端部外周面经由侧面到达底面的区域内配置由导电性橡胶形成的橡胶片来设置导电层外,使用与比较例1相同的充气轮胎作为比较例2。上述导电性橡胶,使用了作为加强剂含有重量比0%的娃石、重量比31%的碳黑的橡胶(其他例子也都一样)。(实施例110)将除了在胎面橡胶设置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那样的导电层外与比较例1相同的充气轮胎作为实施例。另外,导电层以由上述的导电性橡胶构成的线状橡胶形成,该线状橡胶的截面形状、宽度尺寸、厚度尺寸、与轮胎周向上的胎壁橡胶的接触数、以及巻绕状态(参照图11)如表1所示那样。在表2中示出各例的评价结果。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表2<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如表2所示,在比较例1中,不具有导电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电荷蓄积在车身上,可能会产生无线电噪音等不良情况。在比较例2中,在磨损的最初阶段具有导电效果,但在50%磨损时,导电性能恶化。与此相对比,在实施例110中,不仅在新品时,在50%磨损时也能够维持导电性能。另外,由于大幅度降低了导电层的量、且导电层没有连续地露出至胎面表面,因而能够良好地确保WET性能和燃料消耗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的胎面形成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形成工序包括第1工序,形成所述胎面橡胶,使得胎肩部的直径比完成截面形状的直径小;第2工序,设置交替通过第1位置和第2位置并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导电层,其中,所述第1位置在胎肩部的胎面表面露出;所述第2位置与所述第1位置相比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与轮辋或能够从轮辋导电的导电性橡胶部接触;第3工序,在所述胎面橡胶的胎肩部上附加非导电性橡胶,形成所述胎面橡胶的完成截面形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工序中,形成所述胎面橡胶,使得随着胎肩部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去直径减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工序和所述第3工序中的至少一道工序中,通过沿着轮胎周向巻绕非导电性的橡胶带来形成所述胎面橡胶。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工序中,通过巻绕导电性的线状橡胶来设置所述导电层。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工序中,通过巻绕导电性的线状橡胶来设置所述导电层。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橡胶的截面被划分成2个以上的区域,至少1个区域由导电性橡胶构成,并且,至少l个区域由非导电性橡胶构成。7.—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有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其构成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导电层,该导电层交替通过第1位置和第2位置并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从所述第1位置起经所述胎面橡胶的内部到达所述第2位置,其中,所述第1位置在胎肩部的胎面表面露出;所述第2位置与所述第1位置相比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与轮辋或能够从轮辋导电的导电性橡胶部接触。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由导电性的线状橡胶构成。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能够适当地维持导电性能,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基于使用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而带来的改善效果。形成非导电性的胎面橡胶的胎面形成工序包括第1工序,形成胎面橡胶(10)使其胎肩部的直径比完成截面形状的直径小;第2工序,设置交替通过第1位置(21)和第2位置(22)并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导电层(20),其中,第1位置(21)在胎肩部的胎面表面露出;第2位置(22)与第1位置(21)相比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与胎壁橡胶接触;第3工序,在胎面橡胶(10)的胎肩部上附加非导电性橡胶(12a),形成胎面橡胶(10)的完成截面形状。文档编号B60C11/00GK101362420SQ20081013543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申请日期2008年8月7日优先权日2007年8月10日发明者深濑谦介申请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