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189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实现稳定行驶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般地,在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中,由于在机动二轮车直线行驶时机动二轮车的车体相对于路面大致直立,因此主要是轮胎胎面的中央部与路面接触,而由于在转弯时车体相对于路面倾斜,因此在转弯时主要是轮胎胎面的肩侧部与路面接触。结果,在将被安装至机动二轮车的轮胎中,轮胎胎面的在直线行驶时与地面接触的中央部附近需要具有能够耐前后方向上的驱动力的足够刚性,且轮胎胎面的在转弯时与地面接触的肩侧部附近需要确保呈现能够抵抗横向力的良好抓地力。传统地,已经提出了一种作为使直线行驶时所需的性能和转弯时所需的性能彼此兼容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该轮胎的在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三个部分的胎面使用两种类型的胎面胶(treadrubber),例如,如在特开2006-27324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
发明内容制脾船迪、nl题如上所述,在将被安装至机动二轮车的轮胎中,轮胎的胎面的中央部附近需要具有能够耐前后方向上的驱动力的足够刚性,且胎面的肩侧部附近需要确保呈现能够抵抗横向力的良好抓地力。然而,为了实现更稳定的行驶,由于在加速以驶出转弯等情况下,在轮胎胎面的中央部和各肩侧部之间的中间部上施加大的横向力以及大的前后方向上的驱动力,因此轮胎胎面的中央部和各肩侧部之间的中间部需要以兼容的方式呈现良好的刚性和抓地力。肝碰l、口扁勺錄鉴于上述问题,创造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直线行驶、转弯和加速以驶出转弯时的任一情况下均能够实现稳定行驶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包括一对胎圈部,在各胎圈部内均埋设有胎圈芯;一对侧壁部,其从胎圈部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以及横跨在一对侧壁部之间横跨延伸的胎面部,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被分成五个部分区,该五个部分区包括包括轮胎赤道面的中央胎面区;均包括胎面接地端的一对肩侧胎面区;以及均夹在中央胎面区和对应的肩侧胎面区之间的一对中间胎面区,形成中间胎面区的胎面胶的100XMod比形成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的100XMod大;以及各肩侧胎面区的损耗角正切比中央胎面区的损耗角正切大。优选的是,形成中间胎面区的胎面胶的100%Mod在1.3MPa至2.lMPa的范围内,各肩侧胎面区的损耗角正切在0.3至0.4的范围内,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35%的范围内,以及一对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3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5%至35%的范围内。此外,优选的是,侧壁部包括表示充气轮胎是用于用作机动二轮车的后轮胎的标记。制月隨果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通过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五部分的胎面使用三种类型胎面胶能够实现在直线行驶、转弯和加速以驶出转弯时的任一情况下的稳定行驶。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酬feiff綱l轮胎2胎面部3侧壁部4胎圈部5胎圈芯6胎体7带束层A中央胎面区B中间胎面区C肩侧胎面区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l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1具有一对胎圈部4,每一胎圈部4均埋设有胎圈芯5;—对侧壁部3,各侧壁部3从胎圈部4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以及胎面部2,其横跨在各侧壁部之间延伸。轮胎还具有带束层7和由胎体帘布层构成的胎体6,该胎体帘布层以环状的形式在被埋设在各胎圈部4内的胎圈芯5之间延伸并且包括绕对应的胎圈芯5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巻起的侧部,该带束层7被设置在胎体6的径向外侧。胎面部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五个区,该五个区包括包含轮胎赤道面的中央胎面区A、均包括胎面接地端的一对肩侧胎面区C、以及均夹在中间胎面区A和对应的肩侧胎面区C之间的一对中间胎面区B。对于胎面部2使用三种类型的胎面胶。形成中间胎面区B的胎面胶的100%Mod,即在100%拉伸(elongation)时的模量,大于形成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胶的100%Mod,并且各肩侧胎面区C的损耗角正切大于中央胎面区A的损耗角正切。在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中,如上所述,在直线行驶时胎面部中的接地区与转弯时胎面部中的接地区不同。具体地,在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中,在直线行驶时与地面接触的中央胎面区A需要具有能够耐前后方向的驱动力的足够刚性,在转弯时与地面接触的各肩侧胎面区C需要呈现良好的抓地力,以确保抵抗由于离心力而施加在肩侧胎面区的横向力,并且,4由于在加速以驶出转弯等时在中间胎面区施加大的横向力和大的前后方向上的驱动力,因此位于中央胎面区和各肩侧胎面区之间的各中间胎面区B的刚性需要比中央胎面区和各肩侧胎面区的刚性大。因此,为了能够实现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稳定行驶,胎面部2优选地具有如下构造胎面部被分成如上所述的五个部分,并且中央胎面区A、中间胎面区B和肩侧胎面区C的橡胶分别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进一步地,由于在中间胎面区B施加较大负荷,因此胎面胶的100%Mod优选地被设定成满足如下关系Mod(中间胎面区B)>Mod(中央胎面区A)此外,形成中间胎面区B的胎面胶的100%Mod优选在1.3Mpa至2.IMpa的范围内。更进一步地,由于肩侧胎面区C需要确保呈现较高的抓地力,因此胎面胶的损耗角正切tanS优选地被设定成满足如下关系tanS(肩侧胎面区C)>tanS(中央胎面区A)此外,肩侧胎面区C的损耗角正切tanS优选在0.3至0.4的范围内。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优选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35%的范围内。在中央胎面区A的曲线长度小于整个胎面表面的曲线长度的10%的情况下,具有较高刚性的中间胎面区B的橡胶侵入直线行驶时所用的接地区,因此不必要地增大了直线行驶时的接地区的刚性,并且使得驾驶舒适性恶化。在中央胎面区A的曲线长度超过整个胎面表面的曲线长度的35X的情况下,弱化了通过增大中间胎面区B的刚性来增大驱动力的效果。—对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优选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5%至35%的范围内。在一对肩侧胎面区C的总曲线长度小于整个胎面表面的曲线长度的5%的情况下,弱化了通过增大肩侧胎面区C的tanS来增强抓地力的效果。在一对肩侧胎面区C的总曲线长度超过整个胎面表面的曲线长度的35%的情况下,弱化了通过增大中间胎面区B的刚性来增强驱动力的效果。在机动二轮车的情况下,由于后轮用作机动二轮车的驱动轮,因此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为作为后轮胎使用的轮胎,能够获得特别好的效果。因此,优选的是,图l所示的侧壁部3包括轮胎是用作机动二轮车的后轮胎的标记。下文将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根据表l示出的细节,制备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试验用充气轮胎,轮胎的规格均为190/50ZR17并且具有如图1所示的结构。对于每个试验轮胎,分析驱动力、转向力(抓地力)和凹凸路面的冲击吸收特性。分析结果在表l中示出。实施例1至3的轮胎均采用由尼龙制成的帘布层用于胎体6和钢MSB(单环状带束层(mono-spiralbelt))用于带束层7。每个试验轮胎均被安装至机动二轮车的后轮(1000cc,前轮的轮胎尺寸为120/70ZR17),并且在平坦轨道上行驶,由驾驶者的感官评价来评价驱动力、转向力和冲击吸收特性,以传统轮胎(胎面未被分成多个部分)的分数100为基准。分数越高表示性能越好。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如表1所示,能够确认,与传统轮胎相比,全部实施例1-3的轮胎都分别呈现较大驱动力和转向力。此夕卜,实施例4的轮胎的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小于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确认,尽管实施例4的轮胎的驱动力比传统轮胎的驱动力大,但是由于具有较高刚性的中间胎面区B的橡胶侵入直线行驶时所用的接地区并且使直线行驶时所用的接地区的刚性高于所必需的刚性,因此实施例4的轮胎呈现比实施例1-3的轮胎小的驱动力。实施例5的轮胎的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超过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35%。确认,由于弱化了通过增大中间胎面区B的刚性来增强驱动力的效果,因此实施例5的轮胎呈现比传统轮胎和实施例1-3的轮胎小的驱动力。此外,实施例6的轮胎的一对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小于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5%。确认,尽管实施例6的轮胎的转向力比传统轮胎的转向力大,但是由于弱化了通过增大肩侧胎面区C的tanS来增强抓地力的效果,因此,实施例6的轮胎呈现比实施例1-3的轮胎小的转向力。实施例7的轮胎的一对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超过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35%。确认,尽管实施例7的轮胎的驱动力比传统轮胎的驱动力大,但是由于弱化了通过增大中间胎面区B的刚性来增强驱动力的效果,因此实施例7的轮胎呈现比实施例1-3的轮胎小的驱动力。比较例1的轮胎代表了形成中间胎面区B的胎面胶的100%Mod小于形成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胶的100%Mod的情况。确认,由于比较例1的轮胎的中间胎面区B具有较6小刚性,因此,比较例1的轮胎呈现驱动力比传统例轮胎的驱动力小。比较例2的轮胎代表了肩侧胎面区C的损耗角正切小于中央胎面区A的损耗角正切的情况。确认,由于比较例2的轮胎的肩侧胎面区C呈现较小的抓地力,因此,比较例2的轮胎呈现转向力比传统例轮胎的转向力小。对于样品的各区根据JISK6301(1995)来测量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胶的100%Mod和中间胎面区B的胎面胶的100%Mod。通过利用东洋精机有限公司(ToyoSeikiSeisakusho,Ltd)制造的光谱仪(spectrometer)在60。C动态应变为2%的条件下对从各区的基胶切下的样品进行分析来测量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胶的tanS和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胶的tanS。权利要求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包括一对胎圈部,在各胎圈部内均埋设有胎圈芯;一对侧壁部,其从所述胎圈部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以及在所述一对侧壁部之间横跨延伸的胎面部,所述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被分成五个区,该五个区包括包括轮胎赤道面的中央胎面区;均包括胎面接地端的一对肩侧胎面区;以及均夹在所述中央胎面区和对应的肩侧胎面区之间的一对中间胎面区,形成所述中间胎面区的胎面胶的100%Mod比形成所述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胶的100%Mod大;以及各肩侧胎面区的损耗角正切比所述中央胎面区的损耗角正切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中间胎面区的胎面胶的100%Mod在1.3MPa至2.IMPa的范围内,各肩侧胎面区的损耗角正切在0.3至0.4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35%的范围内,所述一对肩侧胎面区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5%至35%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包括表示所述充气轮胎是用作机动二轮车的后轮胎的标记。全文摘要胎面部(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成五个区,该五个区包括中央胎面区(A)、一对肩侧胎面区(C)和一对中间胎面区(B)。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10%至35%的范围内,一对肩侧胎面区C的胎面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总曲线长度在整个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曲线长度的5%至35%的范围内。形成中间胎面区B的胎面胶的100%Mod、即100%拉伸时的模量比形成中央胎面区A的胎面胶的100%Mod大,且各肩侧胎面区C的损耗角正切比中央胎面区A的损耗角正切大。文档编号B60C11/00GK101743137SQ20088002494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18日优先权日2007年6月7日发明者中川英光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