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防雨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691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客车防雨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通风领域,尤其涉及客车防雨通风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行业的现代化,人们对交通工具的依赖程度越来越 高。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乘客乘坐客车,客车内人员密度大,空气品质恶劣,气流组织很差, 而车内空气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乘客和司机的舒适和健康。下雨天,车内会比平时更加 闷,为了解决这种常见天气下的通风问题,本专利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实用的通风装置。专利 92238642. 0设置的《汽车防雨可调天窗》,利用复杂的弯道结构解决了雨天通风的问题,但 是复杂的机械结构,不仅加工困难,初投资高,还增加了车的自重,提高了车的重心,间接使 得运行费用增加和安全系数降低;专利01242063. 8《晴雨两用通风车顶气窗》,提出了一种 利用内盖和外盖实现雨天通风的车顶天窗,在结构上相对于上个专利有所改进,但是其引 风效率低,并且防雨不彻底,雨天通风时,雨水容易进入车厢;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得到雨 滴相对于车的运动轨迹,利用导流板和挡雨板的组合,在保持通风的同时,防止雨水进入车 内,与专利01242063. 8相比,本专利的结构更为简单,引风效率也要远远高出上述专利,防 雨板、圆弧凹状挡雨板和导流板配合的挡雨效果良好,且导流板还有将新风向风口聚集的 作用,是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经济和节能的防雨通风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通风,又可防雨的客车 防雨通风装置。 该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这样一种防雨通风装置,该通 风装置主要包括导流板、防雨板和挡雨板。导流板由半圆柱状部分和护板组成,导流板护 板位于导流板两侧,为半球状,其圆柱状部分的内表面为波纹状,两侧开有导雨槽,导流板 的弦长为风口在车行方向长度的1.6倍,在其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长,其后端用 套筒套接于车顶上的固定轴上,因而可以根据需要,手动推拉手柄,在O。 20°范围内调 节导流板的开度,在车以一定速度行驶的过程中,空气会沿着导流板流向车内,无需外加风 机。在风口处还设有人字形的分流器,固定在与车顶同等高度,分流器两侧弧的切线和底边 的最小夹角应不大于15° ,流入的新风被分流,从而得到较好的气流组织。挡雨板位于通风 口前侧的车顶上,迎风侧呈凹弧状的突起,弧形的切线与车顶的夹角均大于45。,高度为风 口在车行方向长度的20 % 。防雨板位于车顶,处于风口的左右两侧,其高度沿着车前行的方 向逐渐增加。雨天时,雨水被导流板、防雨板和挡雨板阻挡,只有在导流板最大开度的情况 下,有极少数粒径微小的雨滴能穿过缝隙飘到导流板内侧,由于导流板的波纹结构,这部分 雨水沿着波纹流到导流板圆柱状内表面两侧的槽内,然后排出,这样就能确保雨水不会进 入车内,客车在雨天也能正常通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0006] 在客车等行驶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手动推拉手柄,在O。 20°范围内调节导 流板的开度,达到风量可调的目的,从而克服了传统客车天窗不能自由调节风量的缺点。另 外,由于导流板的圆弧形状,可以以较高的效率引导新风进入车内,同时由车顶的人字形的 分流器,把新风分流,贴附车顶内侧流入,从而营造了良好的气流组织,提高了车内空气品 质。最为重要的是,在下雨天,绝大多数雨水会被挡雨板阻挡在风口外;极少数毛毛雨可能 会飘到导流板上,但会顺着波纹流到导流板圆柱状内表面两侧的槽内,之后沿槽排出;在有 风的雨天,即使风向与车行驶方向不同,防雨板和导流板配合,也可以防止雨水从侧面进入 风口,从而保证了在雨天也能正常通风,车内空气品质不受天气的影响。另外,本实用新型 专利无须外加动力,且结构简单,因此,它具有节能、可控、实用等优点。

图1—一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一本实用新型导流板正视图图3—一本实用新型固定轴剖面图图4—一本实用新型的o-o(导流板开启)剖视图图5—一本实用新型的o-o(导流板闭合)剖视图图6—一本实用新型的L-L(导流板开启)剖视图图7—一本实用新型的L-L(导流板闭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种客车防雨通风装置(参考图1、2、4、5、6、7),包括位于车顶通风口上的导流板 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雨板5和挡雨板6,所述导流板4能在0。 20°内调节其开度,防 雨板5位于通风口左右两侧的车顶上,挡雨板6位于通风口前侧的车顶上,所述挡雨板6迎 风侧呈凹弧形,弧形的切线与车顶的夹角均大于45。。该装置的导流板4后端用套筒套接 于车顶1上的固定轴2上;其张开的角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使得该装置具有调节风 量的能力。同时该装置在通风口周围的车顶上设有防雨板5和挡雨板6,挡雨板6外侧为弧 形光滑结构,防雨板5、挡雨板6与导流板4配合能将绝大部分雨水挡在风口外,而可能飘入 的极少数细小的雨水,也会在导流板4的波纹机构引导下排走,从而达到彻底防雨的目的。 该装置在通风口位置设置了一个人字形分流器3,能使新风分流并有一定程度贴附于车顶, 从而使得车内拥有较好的气流组织。 更具体一点说,参照图l和2,上述的导流板4由半圆柱状部分41和护板42组成, 导流板护板42位于导流板4两侧,为半球状,其圆柱状部分41的内表面为波纹状导雨槽。 导流板4 一端有一空心圆柱状的套筒,与车顶的固定轴2紧密结合,固定轴2上有一凸起, 而套筒有相应的凹槽(详见图3),与轴2配合,控制导流板4的最大开度为e 。导流板4内 侧还设有一手柄7,由于套筒与轴间有较大的摩擦阻力,推拉手柄便可保证导流板开启于0 到9间的任意角度位置。因此可以根据新风量需要调节导流板4的开度,通常e取20° 。 在车以一定速度行驶的过程中,空气会沿着导流板4流入车内。当不需要通风时,将导流板 4扣在车顶1上,关闭严密。挡雨板6凹面的具体构造由雨滴轨迹分析决定,以保证绝大多数雨滴砸在挡雨板6的圆弧面上,受到一个反向冲力后,砸碎的雨滴不会溅入风口内为度。 通常取挡雨板最下端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o》45° 。只有粒径非常小,下落速度很慢的 小雨滴才可能逃过这两道防线,落到圆柱状部分41的内表面上,雨滴很轻,量也很少,在波 纹板的导流下,雨水流到圆柱状部分41内表面两侧的凹槽,然后顺槽排出。本专利中的挡 雨板6相对于传统的挡雨板有了更好的挡雨效果。 更进一步讲,为了达到更好的通风防雨效果,导流板4的弦长宜为风口在车行方 向长度的1.6倍,在其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长。挡雨板6高度宜为风口在车行方 向长度的20%。本装置还设有人字形的分流器3,固定在与车顶1同等高度,两侧弧的切线 和底边的最小夹角应不大于15。。空气在导流板4的引导下流经分流器3,之后沿着前后 两个方向贴附流入车内,不仅不会让风口下的乘客感到很强的吹风感,车内气流死区也大 为减少,形成了良好的气流组织,提高了车内的空气品质。
权利要求一种客车防雨通风装置,包括位于车顶通风口上的导流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雨板(5)和挡雨板(6),所述导流板(4)能在0°~20°内调节其开度,防雨板(5)位于通风口左右两侧的车顶上,挡雨板(6)位于通风口前侧的车顶上,所述挡雨板(6)迎风侧呈凹弧形,弧形的切线与车顶的夹角均大于4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防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导流板(4)由半圆柱状部分(41)和护板(42)组成,导流板护板(42)位于导流板(4)两侧,为半球状,其圆柱状部分(41)的内表面为波纹状,两侧开有导雨槽。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客车防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板(4)的弦长为风口在车行方向长度的1. 6倍,在其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长。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客车防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挡雨板(6)高度为风口在车行方向长度的20%。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客车防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人字形分流器(3)固定在与车顶(1)同等高度,两侧弧的切线和底边的最小夹角应不大于15° 。
专利摘要一种客车防雨通风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导流板、防雨板和挡雨板构成。导流板由半圆柱状部分和护板组成,其圆柱状部分的内表面为波纹状,两侧开有导雨槽,可以将少量飘入的雨水导走。导流板后端用套筒套接于车顶上的固定轴上,其开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挡雨板为迎风侧呈凹弧状,具有一定高度的突起。防雨板位于车顶,处于风口的左右两侧。在风口处还设有人字形的分流器,固定在与车顶同等高度位置。防雨板、挡雨板和导流板配合的挡雨效果良好,且圆弧凸起导流板还有将新风向风口聚集的作用,分流器使新风分流并可一定程度贴附于车顶,从而使得车内拥有较好的气流组织。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更为简单和有效的防雨通风装置。
文档编号B60H1/26GK201520195SQ200920127439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6日
发明者串禾, 张瑜, 李国帅, 江书峣, 詹武刚, 陈贝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