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车车架及搅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997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搅拌车车架及搅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车,具体地说,是涉及搅拌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搅拌车大多采用国产的二类底盘加装专用的上装结构(搅 拌筒、副车架和前后支架)改制而成。如2007年2月21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 "ZL200520143027. 2"公开的车架结构,包括副车架1、搅拌筒前支架2和搅拌筒后支架3及 连接装置5,搅拌筒前支架2和该搅拌筒后支架3底部都具有多个支撑管,搅拌筒前支架2 和该搅拌筒后支架3的各支撑管两端通过相应的连接装置5连接在副车架1上,这种结构 的搅拌车车架避免了应力集中,提高了车架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搅拌车在工作中的安全 性,但是,该种结构的搅拌车车架连接底盘大梁6时,副车架通过连接螺栓8与底盘大梁6 连接,从而将搅拌筒前支架2和搅拌筒后支架3固定在底盘上(见图1),这样的设置将会使 设置在搅拌筒前支架和搅拌筒后支架上方的搅拌筒7的重心增高,也就意味着,整车的重 心也会增高,具有容易翻车的危险,从而影响搅拌车的安全性,并且,副车架1和连接装置5 的使用,也增加了车架的成本,从而增加了整车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搅拌车车架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 降低整车高度以降低整车重心、并能降低整车成本的搅拌车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车车架,用于与搅拌车的底盘大梁连接支 撑搅拌筒,包括前支架总成和后支架总成,所述前支架总成包括前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前支 架下部安装座,所述后支架总成包括后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后支架下部安装座,其中,所述前 支架下部安装座、后支架下部安装座分别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底盘大梁直接连接。 上述的搅拌车车架,其中,所述前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前支架下部安装座一体成型。 上述的搅拌车车架,其中,所述后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后支架下部安装座一体成型。 上述的搅拌车车架,其中,所述后支架下部安装座上设置有向前支架总成方向延 伸的两道纵梁,所述两道纵梁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道横梁,在所述横梁和纵梁之间还连接 有倾斜梁。 上述的搅拌车车架,其中,所述前支架下部安装座及所述后支架下部安装座的外 侧连接防护所述底盘大梁的侧护板,所述侧护板从所述后支架下部安装座的后端延伸至所 述前支架下部安装座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应用上述车架的搅拌车,该搅拌车包括底盘大梁、搅拌筒 及用于与底盘大梁连接支撑搅拌筒的搅拌车车架,所述搅拌车车架包括前支架总成和后支 架总成,所述前支架总成包括前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前支架下部安装座,所述后支架总成包 括后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后支架下部安装座,其中,所述前支架下部安装座、后支架下部安装 座分别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底盘大梁直接连接。
3[0010] 上述的搅拌车,其中,所述前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前支架下部安装座一体成型。 上述的搅拌车,其中,所述后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后支架下部安装座一体成型。 上述的搅拌车,其中,所述后支架下部安装座上设置有向前支架总成方向延伸的 两道纵梁,所述两道纵梁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道横梁,在所述横梁和纵梁之间还连接有倾 斜梁。 上述的搅拌车,其中,所述前支架下部安装座及所述后支架下部安装座的外侧连 接防护所述底盘大梁的侧护板,所述侧护板从所述后支架下部安装座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前 支架下部安装座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搅拌车车架采用无副车架设计,不仅简化了车架结 构、节约了生产成本,并且降低了整车高度、降低了整车重心,增加了搅拌车的行驶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定。

图1为现有技术搅拌车车架安装上搅拌筒并与底盘连接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车车架安装上搅拌筒并与底盘连接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车车架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副车架 2-前支架、前支架总成 21-前支架上部安装座 22-前支架下部安装座 221-倾斜倒角部 3-后支架、后支架总成 31-后支架上部安装座 32-后支架下部安装座 321-纵梁 322-横梁 323-斜梁 5-连接装置 6-底盘大梁 7-搅拌筒 8-连接螺栓 9-侧护板 10-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 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车车架,主要用于与搅拌车的底盘大梁6连接 支撑搅拌筒7,包括前支架总成2和后支架总成3,其中,所述前支架总成2包括前支架上部安装座21和前支架下部安装座22,该前支架上部安装座21和前支架下部安装座22较佳地 采用铸造或焊接方式一体成型,后支架总成3包括后支架上部安装座31和后支架下部安装 座32,该后支架上部安装座31和后支架下部安装座32也较佳地采用铸造或焊接方式一体 成型,为了降低整车的重心,前支架下部安装座22、后支架下部安装座32分别通过一组连 接螺栓8与底盘大梁6直接连接,这样,去掉了原有的副车架设计,能使整车在原来的基础 上重心高度降低50 80mm。为了增强后支架总成的承载强度,后支架下部安装座32上设 置有向前支架总成2方向延伸的两道纵梁321,两道纵梁321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道横梁 322,在横梁322和纵梁321之间还连接有倾斜梁323。 为了避免前支架下部安装座22与设置在其上的搅拌筒7的罐体干涉,前支架下部 安装座22的后端具有与搅拌筒罐体对应的倾斜倒角部221。并且,为了增强外部美观性及 将前、后支架总成连接,前支架下部安装座22及后支架下部安装座32的外侧分别通过另一 组连接螺栓10连接防护底盘大梁6的侧护板9,为了使侧护板9配合前支架总成和后支架 总成具有支撑能力,侧护板9从后支架下部安装座32的后端延伸至前支架下部安装座22 的前端,并且,在保证侧护板9与搅拌筒7的罐体不干涉的前提下,侧护板9的上端面最好 不低于前支架下部安装座22 (或前支架下部安装座31)的上端面,即,侧护板9的上端面在 不与搅拌筒7的罐体干涉的前提下,高于前支架下部安装座22 (或前支架下部安装座31) 的上端面,或者侧护板9的上端面与前支架下部安装座22 (或前支架下部安装座31)的上 端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车与现有技术的搅拌车结构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车车架采用上述的结构,考虑到搅拌车车架去掉了原有的副车架后
的强度问题,底盘大梁6上设置加强筋(图中未示出)或者对搅拌车的底盘进行局部加强
设计,由于加强筋及加强设计是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在此就不多做赘述。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
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
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搅拌车车架,用于与搅拌车的底盘大梁连接支撑搅拌筒,包括前支架总成和后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总成包括前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前支架下部安装座,所述后支架总成包括后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后支架下部安装座,其中,所述前支架下部安装座、后支架下部安装座分别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底盘大梁直接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前支架下部安装座一体成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后支架下部安装座一体成型。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搅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下部安装座上设置有向前支架总成方向延伸的两道纵梁,所述两道纵梁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道横梁,在所述横梁和纵梁之间还连接有倾斜梁。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搅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下部安装座及所述后支架下部安装座的外侧连接防护所述底盘大梁的侧护板,所述侧护板从所述后支架下部安装座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前支架下部安装座的前端。
6. —种搅拌车,包括底盘大梁、搅拌筒及用于与底盘大梁连接支撑搅拌筒的搅拌车车架,所述搅拌车车架包括前支架总成和后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总成包括前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前支架下部安装座,所述后支架总成包括后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后支架下部安装座,其中,所述前支架下部安装座、后支架下部安装座分别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底盘大梁直接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前支架下部安装座一体成型。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后支架下部安装座一体成型。
9. 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下部安装座上设置有向前支架总成方向延伸的两道纵梁,所述两道纵梁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道横梁,在所述横梁和纵梁之间还连接有倾斜梁。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下部安装座及所述后支架下部安装座的外侧连接防护所述底盘大梁的侧护板,所述侧护板从所述后支架下部安装座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前支架下部安装座的前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搅拌车车架及搅拌车,搅拌车车架用于与搅拌车的底盘大梁连接支撑搅拌筒,包括前支架总成和后支架总成,所述前支架总成包括前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前支架下部安装座,所述后支架总成包括后支架上部安装座和后支架下部安装座,其中,所述前支架下部安装座、后支架下部安装座分别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底盘大梁直接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车车架采用无副车架设计,不仅简化了车架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并且降低了整车高度、降低了整车重心,增加了搅拌车的行驶安全性。
文档编号B60P3/16GK201511864SQ200920246139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5日
发明者刘成文, 孙旭东, 曾代微, 田娟, 赵彦, 赵骁杰, 郭高峰, 韩术亭 申请人:福田雷沃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