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锁定车辆座位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486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锁定车辆座位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锁定车辆座位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可以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的 锁定卡爪,所述锁定卡爪在闭合位置与配合件接合和在打开位置被从配合件释放;包括锁 定元件,该锁定元件可以围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所述锁定元件在第一枢转位置与锁定卡 爪接触且将所述锁定卡爪夹紧到闭合位置,和在第二枢转位置释放锁定卡爪使得锁定卡爪 可以采用其打开位置。
背景技术
在文件DE 44 39 644 C2中公开了这样的装置。前述类型的锁定装置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来说可以用于将车辆座位锚定到底盘上 或用于锁定车辆座位的可枢转的靠背。在使用将车辆座位锚定到底盘上的锁定装置的情况下,在其闭合位置与锁定卡爪 接合的固定配合件是例如固定到车体的螺栓,该螺栓被处于其的闭合位置的锁定卡爪的夹 爪包围。锁定元件用于将可枢转的锁定卡爪夹紧到其的闭合位置且将其锁定到闭合位置 上。在使用锁定车辆座位的可枢转的靠背的锁定装置的情况下,固定配合件是例如紧固到 下座位框架上的螺栓,同时锁定装置被安装到可枢转的靠背上。对于这种锁定装置设定了各种要求。第一个要求是在车辆座位已安装到其中的车辆的操作期间,锁定卡爪不能够自动 地打开。然而,如果在事故期间发生车辆碰撞,那么高的力可能作用到锁定卡爪上,该锁定 卡爪可能会沿锁定卡爪的打开位置的方向施加转矩到锁定卡爪上。为了将锁定卡爪安全地 保持在其闭合位置上,锁定元件必须抵消这样的打开力矩。例如,这可以通过在两侧上的支 承表面的自锁定,使得锁定元件与在其闭合位置上的锁定卡爪接触来实现。这样的锁定装置的第二个要求是它可以被轻易地致动用于有意地打开锁定卡爪。 然而,之前提到的将锁定元件支承到锁定卡爪上的自锁定可能会抵消用于打开锁定卡爪的 锁定元件的这样的平稳运转的致动。在根据DE 44 39 644 C2的锁定装置中,锁定元件设置有夹紧表面,该夹紧表面关 于锁定元件的枢转轴线具有如此高的偏心度,以致于锁定元件的夹紧表面在没有自锁定的 情况下支承抵靠锁定卡爪的夹紧表面。然而,如果发生车辆碰撞,锁定元件的夹紧表面和锁 定卡爪的夹紧表面之间缺少自锁定,会导致锁定元件的夹紧表面从锁定卡爪的夹紧表面滑 落。为了防止锁定卡爪在这种情况下到达其打开位置,锁定元件额外地具有捕获表面,该捕 获表面被构造成使得它平行于锁定元件的夹紧表面的弯曲轴线和和锁定元件的枢转轴线 之间的位移路径延伸。因此捕获表面是相对于锁定元件的枢转轴线成0°倾斜率的平坦表根据DE 44 39 644 C2中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捕获表面被构造到分离的捕获 元件上。包括具有在没有自锁定的情况下支承抵靠锁定卡爪的夹紧表面的夹紧表面的锁定元件的已知的锁定装置的实施例也具有这样的缺点,即为了补偿游隙以便在操作期间避 免装置的喀拉声,总是必须产生足够大的反作用力,用于保持装置(更具体地锁定卡爪)闭 合,其必须例如通过足够高的弹簧力来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用于锁定上述类型的车辆座位的装置,以使得它满足碰撞安 全性的要求,即它可以被容易地致动而且锁定卡爪在其闭合位置被夹紧,使得避免了喀拉噪声。根据本发明关于上文提及的装置实现了这种目的,在于锁定元件另外是以平移的 方式可移动的,并且夹紧元件与锁定元件相关联,夹紧元件移动在其第一枢转位置的锁定 元件使得锁定元件抵靠锁定卡爪渐进地平移,直到锁定卡爪被夹紧到闭合位置为止。DE 44 39 644 C2中公开的锁定装置是基于将锁定元件专门地设计成可枢转的 方式的概念,这是为什么夹紧表面必须被设置到在锁定元件上用于施加夹紧力到锁定卡爪 上,该夹紧表面从对应于锁定卡爪的夹紧的最小可调节量的开始部分延伸到对应于夹紧的 最大可调节量的终止部分,即夹紧表面需要相对于锁定元件的枢转轴线的偏心度。如果这 种没有自锁定的夹紧表面意图将与锁定卡爪接触,相应地,捕获表面在公知的装置中也是 需要的,其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防止锁定卡爪打开。然而,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背离专门的可枢转的锁定元件的概念,通过锁定元件是 另外地以平移的方式可移动的,且通过夹紧元件被提供用于锁定元件,当锁定元件已经到 达它的第一枢转位置时,夹紧元件移动在锁定卡爪的闭合位置用于夹紧锁定卡爪的锁定元 件,以使得所述锁定元件抵靠锁定卡爪渐进地平移。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锁定元件因此执 行锁定卡爪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和平移运动。锁定元件因此不需要支承 抵靠锁定卡爪的、从对应于锁定卡爪的夹紧的最小可调节量的开始部分延伸到对应于夹紧 的最大可调节量的终止部分的夹紧表面。通过锁定元件的平移运动来施加夹紧力到锁定卡 爪上,通过锁定卡爪上的夹紧力在车辆操作期间喀拉噪声被避免。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 锁定元件的枢转运动和平移运动可能有利于单独地通过夹紧元件来产生,如在下文公开的 优选实施例中提供的。夹紧元件和锁定元件的组合还确保防止在撞击的情况下锁定卡爪打开的必要的 安全性。为此,为了提高撞击的安全性,优选地它被设置成第一枢转位置的锁定元件的平移 运动的方向平行于穿过第二枢转轴线和锁定卡爪的支承表面的直线延伸,锁定元件在第一 枢转位置支承抵靠锁定卡爪的支承表面。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由锁定元件的平移运动来实现使锁定卡爪夹紧到闭合位置,根 据本发明的原理有利地适合于锁定元件通过它的平移运动施加推力到锁定卡爪上用于使 所述锁定卡爪夹紧到闭合位置的实施例,和锁定元件施加使锁定卡爪夹紧到闭合位置的拉 力到锁定卡爪上的实施例。因此,对于上述提及的第一种情况,在优选实施例中它被设置成,夹紧元件推动在 第一枢转位置的锁定元件以使得锁定元件抵靠锁定卡爪平移,例如抵靠位于第一枢转轴线 远离配合件的一侧上的锁定卡爪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夹紧元件推动锁定元件以使得锁定元件抵靠锁定卡爪渐进地平
5移,直 至锁定卡爪被夹紧到闭合位置为止。在一个可替换的优选实施例中,夹紧元件拉动在第一枢转位置的锁定元件,以使 得锁定元件抵靠锁定卡爪平移,例如抵靠位于第一枢转轴线面向配合件的一侧上的锁定卡 爪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由夹紧元件引起的锁定元件的平移运动,拉力被施加到锁定 卡爪上,例如在它与配合件接合的区域中,其安全地将锁定卡爪夹紧到它的闭合位置。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枢转位置的锁定元件的平移运动的方向大体地垂直 于在所述第一枢转位置所述锁定元件所支承抵靠的锁定卡爪的支承表面延伸。关于这一点,如果锁定元件由于它的平移运动施加围绕锁定卡爪的枢转轴线的最 大转矩到锁定卡爪上,那么这是有利的,由此锁定卡爪被用高的力夹紧到它的闭合位置,因 此尽可能地避免了喀拉噪声。此外,用于产生平移运动的在锁定元件上夹紧元件所需要的 力是较低的和/或由夹紧元件施加到锁定元件上的力被优化地利用。锁定元件可以具有支承表面,该支承表面可以被减小成锁定元件上的珠子状的突 出。可替代地,锁定卡爪的支承表面可以被减小成珠子状的突出。其中的优点在于锁定元件 在被限定的点处始终支承抵靠锁定卡爪,并且锁定元件在锁定卡爪上的滚动作用被避免, 这是因为当将锁定卡爪夹紧到它的闭合位置时,锁定卡爪仍然围绕第一枢转轴线略微地枢 转。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锁定元件以自锁定的方式在所述锁定卡爪的夹紧状态 中支承抵靠所述锁定卡爪。关于这一点,它的优点在于,在锁定卡爪的夹紧状态中,甚至更可靠地避免了锁定 元件相对锁定卡爪的任何游隙。然而,当对锁定卡爪解锁时,自锁定不会导致锁定装置自由 地运动的故障,这是因为对于解锁锁定卡爪,锁定元件最初被以平移的方式移动远离锁定 卡爪,由此在这个过程中锁定元件与锁定卡爪的接触点处没有摩擦力出现,如在已知的锁 定装置中的情形,其中锁定元件被使得通过枢转运动与锁定卡爪脱离接合。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夹紧元件还也能够围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枢转,所述夹紧 元件从所述第二枢转位置开始远至所述锁定元件的第一枢转位置,能够大体地与所述锁定 元件一起被枢转,并且所述夹紧元件超过所述第一枢转位置的进一步的枢转被转换成所述 锁定元件的平移运动。根据这个实施例,在到达第一枢转位置时锁定元件的平移运动是从夹紧元件的进 一步的持续的枢转运动获得的,这具有当打开锁定卡爪时锁定装置能够被容易地操纵的优 点,这是因为夹紧元件仅必须围绕第二枢转轴线被枢转用于打开锁定卡爪,由此锁定元件 接连地执行远离锁定卡爪的平移运动,且之后回到第二枢转位置的枢转。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停止件设置用于所述锁定元件,且所述停止件防止所述 锁定元件超过所述第一枢转位置的进一步的枢转。这一措施与前述的措施结合,具体地具有这样的优点,第一枢转位置始终被很好 地限定,在第一枢转位置锁定元件被移动以使得抵靠锁定卡爪平移。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枢转位置中,所述锁定元件是以平移的方式相 对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可径向移动的。这种措施具有在结构上简单地安装锁定元件到锁定元件的枢转轴线上的优点,这 种安装以受限定的方式允许锁定元件的枢转和平移运动。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限定所述第二枢转轴线的轴向轴承与所述锁定元件和所述 夹紧元件两者相关联;所述锁定元件被安装在所述轴向轴承上且沿着直线具有径向游隙。
这种措施具有这样的优点,对于锁定元件和夹紧元件总体上仅需要一个轴向轴 承,用于允许夹紧元件和锁定元件的不同的运动次序,且具体地,锁定元件和夹紧元件之间 的相对运动。通过锁定元件具有相对于轴向轴承沿着直线的径向游隙的方式,在第二枢转 位置的锁定元件的平移运动的方向也被很好地限定,这具体地也进一步地有助于装置的碰 撞安全性。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锁定元件和所述夹紧元件经由受限制的引导件连接在 一起,所述受限制的引导件允许所述锁定元件的被限定的枢转运动和所述锁定元件相对于 所述夹紧元件的平移运动。锁定元件和夹紧元件经由受限制的引导件的连接具有这样的优点,对于打开锁定 卡爪,只需要致动夹紧元件,用于产生锁定元件的运动次序,这是因为锁定元件的运动次序 是由受限制的引导件单独地从夹紧元件的运动次序获得的。夹紧元件为此目的优选地被设 计成专门地可枢转的,使得锁定元件的运动次序经由受限制的引导件单独地从夹紧元件的 枢转运动获得。在结构上有利的简单的设计中,所述受限制的引导件具有销-槽配置,所述槽被 相对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偏心地弯曲。例如,槽可以被提供在夹紧元件上,而销相应地被提供在锁定元件上,或者反之亦 然。通过槽的偏心弯曲度的方式,随着夹紧元件围绕第二枢转轴线的枢转,产生了锁定元件 的平移运动。关于这一点,销-槽配置优选地被布置到第二枢转轴线远离锁定卡爪的一侧上, 且离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一距离。销-槽配置相对于第二枢转轴线的这种定位具有这样的优点,对于产生锁定元件 的平移运动,夹紧元件在锁定元件上的高度的杠杆作用,和在锁定卡爪上的高夹紧力,用于 使所述锁定卡爪夹紧到闭合位置。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销-槽配置也可以被布置在第二 枢转轴线面向锁定卡爪的一侧上。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受限制的引导件具有由所述夹紧元件的前端面构成的 配置,所述前端面被相对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偏心地弯曲,所述受限制的引导件具有布置 到所述锁定元件上的销。这种实施例还具有结构简单的设计的优点,夹紧元件的机械产品具有相对于槽结 构上甚至更简单的偏心地弯曲的前端面。在上述提及的实施例的情形中,受限制的引导件被布置到面向所述锁定卡爪的所 述第二枢转轴线的一侧上,且离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一距离。另外,在这个实施例中,为了产生用于将锁定卡爪夹紧到闭合位置的平移运动,通 过从夹紧元件到锁定元件上的力的传输,来产生有利的杠杆比。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夹紧元件经由弹性元件连接到锁定卡爪,弹性元件沿所述 打开位置的方向施加预拉伸作用到所述锁定卡爪上和沿所述第一枢转位置的方向施加预 拉伸作用到所述夹紧元件上。在这种情况下,它的优点是,一方面,在锁定卡爪的闭合位置中夹紧元件被固定,防止不期望的回到第二枢转位置的枢转。另一方面,锁定卡爪的期望的打开位置也被以这 种方式固定。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锁定元件在第一枢转位置的方向上被预拉伸。另外,关于这一点,由于锁定卡爪的闭合位置通过在第一枢转位置的方向上的锁 定元件的预拉伸被另外地固定,锁定装置的操作安全性被增加。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锁定元件和/或夹紧元件在第二枢转位置固定锁定卡爪的 打开位置。关于这一点,它的优点在于如果锁定装置在有意打开锁定卡爪以后保持打开状 态,直至装置被有意地转换到闭合位置为止。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夹紧元件被构造为用于将锁定卡爪从闭合位置转换成 打开位置的致动元件。关于这一点,它的优点在于,如果除了使锁定卡爪夹紧到闭合位置的功能之外,那么夹紧元件还具有被用作用于打开装置的致动元件的功能。更多的优点和特征将由下述的描述和附图揭示。应当理解,在不背离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之前提及的特征和下文要进一步详细 地描述的特征可以不仅在所提供的各个组合中使用,而且也可以用在其它组合中或者单独 地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被显示出且在下文参考附图进行了更详细地描述,在附 图中图1显示用于将车辆座位锁定在第一操作位置的装置,其中装置的锁定卡爪处于 其的打开位置;图2显示图1中的装置在进一步的操作位置,其中从其打开位置开始,锁定卡爪在 其闭合位置的方向上已经进一步地移动了一个进程(stage);图3显示图1中的装置在进一步的操作位置,其中锁定卡爪在其闭合位置的方向 上已经进一步地移动了一个进程;图4显示图1中的装置在进一步的操作位置,其中锁定卡爪在与图3中相同的位 置上,装置的锁定元件和夹紧元件已经在第一枢转位置的方向上从根据图1-3的第二枢转 位置被进一步地枢转了一个进程;图5显示图1中的装置在进一步的操作位置,其中锁定元件和夹紧元件一起被枢 转到第一枢转位置;图6显示图1中的装置在进一步的操作位置,其中夹紧元件被相对锁定元件枢转 超过第一枢转位置;图7显示图1中的装置在进一步的操作位置,其中锁定卡爪被夹紧到其闭合位 置;图8显示用于锁定根据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车辆座位的装置,该装置的锁定 卡爪位于其的打开位置;图9显示图8中的装置在操作位置,其中锁定卡爪被夹紧到其的闭合位置;
图10显示用于锁定根据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车辆座位的装置,该装置的锁定卡爪位于其的打开位置;图11显示图10中的装置在进一步的操作位置,其中从其打开位置开始,锁定卡爪 在其闭合位置的方向上已经进一步地移动了一个进程;图12显示图10中的装置在进一步的操作位置,其中锁定卡爪在其闭合位置的方 向上已经进一步地移动了一个进程,且装置的锁定元件和夹紧元件从根据图10和11的第 二枢转位置枢转到第一枢转位置;图13显示图10中的装置在进一步的操作位置,其中夹紧元件被相对于锁定元件 枢转超过第一枢转位置;和图14显示图10中的装置在进一步的操作位置,其中锁定卡爪被夹紧到其的闭合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7中显示出的用于锁定车辆座位的装置被设置有整体的参考标记10。装置 10更具体地用于将车辆座位锁定到车辆的底盘。图1显示装置10处于其打开位置。最初,参考图1对装置10的单个部件进行描 述。装置10具有外壳12,该外壳12例如被紧固到在底盘侧上的车辆座位的端部。锁 定卡爪14、锁定元件16和夹紧元件18被固定到外壳12,锁定卡爪14、锁定元件16和夹紧 元件18以相对于外壳12可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在外壳12上,如由下述的描述被进一步地揭 示的。锁定卡爪14能够依照双向箭头22围绕第一枢转轴线20枢转。枢转轴线20被固 定到外壳上,例如不管锁定卡爪14的枢转位置,总是相对于壳体12保持其的位置。锁定卡爪14具有形成在两个叉枝24和26之间的夹爪28,该夹爪被构造成与配合 件30接合。配合件30例如是设置在车辆的底盘上的螺栓。外壳12具有配合件30可以接 合到其中的凹陷32,如图1所示。在图1所示的装置10的打开位置,锁定卡爪14被从配合件30释放使得装置10 可以被从配合件30移除。锁定元件16和夹紧元件18被以重叠的布置固定到外壳12上。为了能够更清楚 地将夹紧元件18与锁定元件16区分,夹紧元件18在图1-7中被用虚线显示。锁定元件16和夹紧元件18被围绕公共的第二枢转轴线34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 12上。第二枢转轴线34也被构造成固定到外壳上,且例如由固定到外壳的轴向轴承36限定。虽然夹紧元件18仅能够执行围绕第二枢转轴线34的枢转运动,但是锁定元件16 可以执行围绕第二枢转轴线34的枢转运动和沿直线38相对于第二枢转轴线34的径向平 移运动。为了允许沿直线38的这样的平移运动,锁定元件16被安装在轴向轴承36上且具 有径向游隙,所述径向游隙能够通过锁定元件16中的槽40来产生,该槽在直线38的方向 上具有比轴向轴承36大的尺寸,但是在垂直于直线38的方向上具有与轴向轴承36大体相 同的尺寸或者仅略大于轴向轴承36的尺寸。
然而,夹紧元件18仅被相对于第二枢转轴线34可枢转地安装到轴向轴承36上。锁定元件16和夹紧元件18经由受限制的引导件42连接在一起,该受限制的引导件42具有销-槽配置,销44被固定地连接到锁定元件16,接合到夹紧元件18中的槽46 中。如在下文进一步地描述的,受限制的引导件42用于从夹紧元件18围绕第二枢转轴线 34的枢转运动来获得锁定元件16的平移运动。受限制的引导件42被配置在第二枢转轴线 34远离锁定卡爪14的一侧上。此外,两个停止件48和50与锁定元件16相关联,该停止件在两个枢转方向上限 定锁定元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34的枢转路径。锁定元件16经弹性元件52被进一步地预拉伸,该弹性元件52例如被构造成拉 簧,拉簧的一端紧固到被固定到外壳上的点54而拉簧的另一端紧固到锁定元件16上的点 56,且即从图1所示的锁定元件16的第二枢转位置沿图5-7所示的锁定元件16的第一枢 转位置的方向顺时针的。夹紧元件18经由另一弹性元件58 (例如拉簧)连接到锁定卡爪14,该弹性元件沿 图1所示的其的打开位置的方向施加预拉伸作用到锁定卡爪14上且沿图1所示的枢转位 置到图7所示的枢转位置的方向施加预拉伸作用到夹紧元件18上。弹性元件58在点57 处被固定到夹紧元件18,且在点59处被固定到锁定卡爪14。装置10的功能将参考图1-7在下文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如已经提及的,图1显示了装置10的操作位置,在该操作位置锁定卡爪14处于其 的打开位置,在该打开位置锁定卡爪14释放配合件30。锁定元件16和夹紧元件18位于它们的第二枢转位置,锁定元件16被沿远离锁定 卡爪14的方向推回至关于其相对于夹紧元件18的平移活动性的最大程度。因此锁定元件 16支承抵靠停止件48。受限制的引导件42的销44在这个位置支承抵靠槽46的上端,如图1所示。通过 槽46的方式,锁定元件16的枢转性被相对于夹紧元件18限定。在图1所示的打开位置,通过形成在锁定卡爪14上的支撑肩60,夹紧元件18和锁 定元件16固定锁定卡爪14的打开位置,锁定元件16用其面向锁定卡爪14的端部62支承 抵靠支撑肩60,且夹紧元件18用其面向锁定卡爪14的端部64支承抵靠支撑肩60,从而支 撑锁定卡爪14。与作用在夹紧元件18和锁定卡爪14上的拉力协同作用,图1所示的打开 位置被弹性元件58固定,被固定的打开位置仅能够被作用在锁定卡爪14上的转矩克服。当装置10被安装到配合件30上时产生了这样的转矩,使得配合件30达到用叉枝 24支承抵靠锁定卡爪14,如图2所示。如果装置10例如被安装在车辆座位上,且如果车辆 座位被用装置10降低使得配合件30被引入凹陷32中,随着车辆座位的进一步降低,配合 件30根据图2中的箭头66施加力到叉枝24上,该力实现了锁定卡爪14沿图2中箭头68 的方向围绕枢转轴线20的枢转。锁定卡爪14的支撑肩60因此移动远离锁定元件16和/ 或夹紧元件18的端部62和64,如图2所示。在从图1到图2的转变中,锁定元件16和夹 紧元件18没有改变它们的根据图1的位置,即它们仍然都位于第二枢转位置。从图2开始,在图3中显示了装置10的进一步的操作位置,其中通过相对于配合 件30进一步地降低装置10,锁定卡爪14已经围绕枢转轴线20沿箭头68的方向进一步地 枢转了一个进程。在锁定卡爪14的这个枢转位置,锁定元件16和夹紧元件18的端部62和64被从锁定卡爪14的支撑肩60释放,且通过弹性元件58的牵引作用和弹性元件52的牵 引作用,锁定元件16和夹紧元件18 —起开始从图1和2中的第二枢转位置根据箭头70 (图 4)围绕第二枢转轴线34枢转。在这种初始的枢转运动期间,锁定元件16和夹紧元件18保 持它们彼此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根据图4,其中锁定卡爪14位于与图3相同的枢转位置上,锁定元件16 和夹紧元件18 —起在弹性元件58和52的作用下围绕第二枢转轴线34进一步地枢转一个 进程,且根据图1-3没有改变它们彼此的相对位置。同时,在锁定元件16的端部62处的支 承表面72仅以轻微的摩擦沿着锁定卡爪14的支承表面74滑动。支承表面72在示出的直 立的且平面的实施例的变形中可以被构造成在锁定元件16上的珠子状的点的形式,因此 在从图3的枢转位置到图4的枢转位置的枢转运动期间该支承表面72达到仅以大体地线 性的方式与支承表面74支承,不施加任何转矩到锁定卡爪14上,如可能是根据现有技术的 具有偏心夹紧表面的情形。 图5显示装置10的操作位置,其中锁定元件16和夹紧元件18通过弹性元件52 和58的作用沿着图4中的箭头70的方向被更进一步地枢转,锁定元件16目前到达其第一 枢转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锁定元件16的第一枢转位置由停止件50限定,且在其围绕第二 枢转轴线34的枢转运动期间撞上锁定元件16。当从图4中的操作位置转到图5中的操作 位置时,锁定卡爪14大体保持其根据图3和/或图4的枢转位置。在到达根据图5的操作位置之前,锁定元件16和夹紧元件18没有彼此相对运动, 而仅仅是围绕第二枢转轴线34 —起枢转。弹性元件52保持锁定元件16临靠停止件50。锁定元件16的支承表面72被抵靠锁定卡爪14的支承表面74滑动远至图5中的 位置,而没有任何明显的摩擦。从图5中的操作位置开始,其中锁定元件16已经到达其第一枢转位置,锁定卡爪 14目前被夹紧到其的闭合位置。如图6所示,锁定元件16被停止件50阻止围绕第二枢转轴线34的进一步的枢转 运动,同时夹紧元件18通过弹性元件58的作用围绕第二枢转轴线34进一步地枢转,超过 第一枢转位置。这种夹紧元件18超过第一枢转位置的进一步的枢转现在实现了锁定元件 16在锁定卡爪14的方向上的平移运动,该平移运动通过沿直线38的相对于第二枢转轴线 34的锁定元件16的径向游隙和经由其连接的锁定元件16和夹紧元件18的受限制的引导 件42而被允许。为此,受限制的引导件42的槽46被相对于第二枢转轴线34偏心地弯曲,即槽46 的第一端部76位于比槽46的第二端部78离第二枢转轴线34更大的距离处。在端部76 和端部78之间,从槽46到枢转轴线34的距离逐渐减少。如从图5开始,夹紧元件18被相 对于锁定元件16围绕第二枢转轴线34进一步地枢转,槽46也相对于销44运动,且借助于 槽46相对于枢转轴线34的偏心度,销44并且因此锁定元件16被根据箭头80移动,使得 抵靠锁定卡爪14平移,由此现在转矩再次作用到锁定卡爪14上,其沿箭头82的方向围绕 第一枢转轴线20进一步地枢转锁定卡爪14。借助于在弹性元件58的牵引作用下夹紧元件18围绕第二枢转轴线34的进一步 的枢转,如所显示的从图6的操作位置转到图7的操作位置,夹紧元件18推动锁定元件16,如图7中的箭头84所显示地渐进地抵靠锁定卡爪14,由此锁定卡爪14被围绕枢转轴线 20(箭头86)进一步地枢转,直至锁定卡爪14被夹紧到其的闭合位置,其中夹爪28的下叉 枝26现在被推动抵靠配合件30。由锁定元件16、夹紧元件18和锁定卡爪14组成的整个 配置的部件在图7所示的操作位置被彼此夹紧抵靠,由此在车辆的操作期间避免了喀拉噪声。
由于夹紧元件18和锁定卡爪14之间的弹性元件58的牵引作用,位于图7中显示 的操作位置中的夹紧元件18阻止远离锁定卡爪1 4定向的平移运动。此外,受限制的引导 件42的销44和槽46之间的特定的预拉伸在这个操作位置发生。在图7显示的操作位置中,其中锁定卡爪14被夹紧到其的闭合位置,锁定元件16 和锁定卡爪14的支承表面72和74以自锁定的方式彼此支承抵靠。这由锁定元件16的平 移运动的方向来实现,如图6和7所示,因此由锁定元件16施加到锁定卡爪14上的夹紧力 大体垂直于锁定元件16所支承抵靠的锁定卡爪14的支承表面74定向。通过平移运动由 锁定元件16施加到锁定卡爪14上的压力,沿穿过第二枢转轴线34且还穿过受限制的引导 件42的销44延伸的直线38的方向作用,该压力实现支承表面72和74之间的非常高度的 自锁定,该自锁定还防止锁定卡爪在车辆撞击的情况下能够从图7所示的其闭合位置移动 到图1所示的打开位置。然而,支承表面72和74之间这种高度的自锁定不会削弱装置10的有意打开(即 锁定卡爪14的有意解锁)的平稳运转。装置10的打开,即从图7开始以与上文公开的闭合过程相反的方式发生。夹紧元件18因此用作解锁锁定卡爪14的致动元件,对于其夹紧元件18具有致动 杆88。如果夹紧元件18被沿图7中的箭头90的方向作用到致动杆88上的力枢转,锁定 元件16从图7开始最初被以平移的方式移动远离锁定卡爪14,只有再次到达图5中的操作 位置为止,且通过销44撞靠槽46的端部76,夹紧元件18在同一枢转方向上的进一步的枢 转实现了夹紧元件18和锁定元件16从所述第一枢转位置到锁定元件16和夹紧元件18的 图1所示的第二枢转位置的共同枢转运动,之后弹性元件58实现了锁定卡爪14到根据图 1的打开位置的转变。在图8和9中,显示了被相对于装置10修改的装置100的实施例,使用与在装置 10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被增加了 100,这是因为装置100的元件与装置10的相应的元件在 它们的功能上是相同的、相类似的或者可比较的。仅在两个操作位置显示了装置100,即在打开位置(图8)和在闭合位置(图9)。在下文中仅公开了装置100和装置10之间的区别。装置100与装置10的区别仅在于锁定元件116和夹紧元件118之间的联结器的 结构设计,其用于从夹紧元件118的枢转运动获得锁定元件116的平移运动。这样的之前提及的联结器是通过受限制的引导件142来实施的,替代装置10的槽 46,该引导件具有在夹紧元件118上的前端面146,该前端面被相对于第二枢转轴线134偏 心地弯曲。受限制的引导件142进一步地具有布置在锁定元件116上的销144,所述销144 对应于装置10的销44。销144与前端面146以与销44和槽46协同工作的相同方式,协同 工作。
此外,与装置10的受限制的引导件42相比,受限制的引导件142被离开第二枢转 轴线一距离地布置在第二枢转轴线134面向锁定卡爪114的一侧上。在根据图1的打开位置,其中夹紧元件118和锁定元件116处于第二枢转位置,另 外销144被支撑到在前端面146的一端处的突出147上。只要夹紧元件118和锁定元件 116 一起被枢转到装置100中对应于根据图5的装置10的操作位置的第一枢转位置,就能 保持这种支撑。此外,当从根据图8的打开位置转变到根据图9的闭合位置时装置100的功能原 理和当从图1中的打开位置转变到图7中的闭合位置时装置10的功能原理相同,使得对装 置10的上文的描述做出了参考。在图10到14中,另一示例性实施例被显示出的装置设置有整体的参考标记200, 用于锁定车辆座位。具体地,装置200用作锁定车辆座位的可枢转的靠背。 因为装置200的元件与装置10的相对应的元件在它们的功能上是相同的、相类似 的或者可比较的,所以使用了与在装置10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被增加了 200。图10显示位于其打开位置的装置200。图11至14显示当装置200从根据图10 的其打开位置转变到根据图14的其被夹紧的闭合位置时的运动次序。最初,参考图10描述了装置200的单个部件。装置200具有外壳212,例如该外壳212被紧固到在车辆座位的靠背的下端处的一 侧上。锁定卡爪214、锁定元件216和夹紧元件218被固定到外壳212上,锁定卡爪214、锁 定元件216和夹紧元件218被相对于外壳212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到外壳212上。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在锁定元件216和夹紧元件218之间进行区分,如在之前的 图1至9中夹紧元件218在图10至14中被用虚线显示。锁定卡爪214能够根据双向箭头222围绕第一枢转轴线220枢转。枢转轴线220 被以与装置10中的枢转轴线20相同的方式固定到外壳上。锁定卡爪214具有形成在两个叉枝224和226之间的夹爪228,该夹爪被构造成 使得与配合件230接合。配合件230例如是在车辆座位的下部框架上的被固定地连接到其 上的螺栓。外壳212具有凹陷232,如果锁定装置200被降低到配合件230上,那么配合件 230可被接合到凹陷中。在图10所示的装置200的打开位置,锁定卡爪214被从配合件230释放。锁定元件216和夹紧元件218被围绕固定到外壳上的公共的第二枢转轴线234可 枢转地安装。虽然夹紧元件218仅能够执行围绕第二枢转轴线234的枢转运动,但是锁定元件 216可以执行围绕第二枢转轴线234的枢转运动和沿着直线238相对于第二枢转轴线234 的径向平移运动。为此,锁定元件216被安装到轴向轴承236上且具有径向游隙,该径向游 隙可以通过锁定元件216中的槽240来实施,如已经参考装置10进行描述的。锁定元件216和夹紧元件218经由受限制的引导件242彼此连接,受限制的引导 件具有销-槽配置,包括被固定地连接到锁定元件216上的销244,和在销244接合到其中 的夹紧元件218中的槽246。受限制的引导件242在这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被布置在面向锁定卡爪214的第二 枢转轴线234的一侧上。
锁定元件216通过弹性元件(未示出)被预拉伸,且即从图10所示的锁定元件 216的第二枢转位置沿图12-14所示的锁定元件216的第一枢转位置的方向逆时针的。预 拉伸的动作在图10中由箭头251显示。夹紧元件218也被弹性元件(未示出)根据图10 中箭头253沿锁定元件216的第一枢转位置的方向预拉伸。图10中另一个箭头255显示另一个弹性元件(未示出)的动作的方向,该另一个 弹性元件将锁定卡爪214预拉伸到其的闭合位置(图14)(顺时针)。在下文将参考图10-14对装置200的功能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图10显示装置200处于操作位置,其中锁定卡爪214处于其打开位置,在该打开 位置它释放配合件230。因此,锁定元件216和夹紧元件218被设置在它们的第二枢转位置,锁定元件216 被在锁定卡爪214的方向上向前位移至关于其相对于夹紧元件218的平移活动性的最大程 度。在此处装置200不同于装置10,其中锁定元件16在其第二枢转位置被沿远离锁定卡爪 14的方向推回到关于其相对于夹紧元件18的平移活动性的最大程度。受限制的引导件242的销244在这个位置支承抵靠面向锁定卡爪214的槽246的 一端。如果装置200从图10开始被定位到配合件230上,使得配合件230达到与锁定卡 爪214的叉枝224支承,如图11所示,配合件230沿箭头266的方向施加力到锁定卡爪214 上,该力实现锁定卡爪214沿图11中的箭头268的方向的枢转。在锁定卡爪214从图10开始到图11所示的枢转位置的枢转运动期间,叉枝224 和226的自由端滑动,部分地接触经过锁定元件216和夹紧元件218而没有任何明显的摩 擦。在从图10到图11的转变期间,锁定元件216和夹紧元件218没有改变它们的根据图 10的位置,即它们仍然被设置在第二枢转位置。从图11的操作位置开始,随着进一步地降低装置200到配合件230上,锁定卡爪 214进一步地枢转一个进程,到图12所示的枢转位置,锁定元件216和夹紧元件218现在一 起枢转到第一枢转位置,其在上述的弹性元件的作用和由此实现的锁定元件216和夹紧元 件218的预拉伸下自动地产生。具体地,如在图10和11中可以看到的,锁定元件216在其远离枢转轴线234的端 部处具有凹陷261,该凹陷通过突出263被限定在一侧上。凹陷261用突出263限定锁定元 件216的支承表面272,该支承表面272在根据图12的第一枢转位置达到支承抵靠锁定卡 爪214的支承表面274。因此,叉枝226接合到凹陷261中,如图12所示。另外在这种情况 下,两个支承表面272或274中的一个可以被减小成珠子状的突出。在到达根据图12的第一枢转位置之前,锁定元件216和夹紧元件218没有彼此相 对运动,而仅仅是围绕第二枢转轴线234 —起枢转。虽然锁定元件216经由根据图12的第一枢转位置的进一步的枢转被停止件阻止, 例如通过将叉枝226完全地接合到凹陷261中或者通过将锁定元件216的突出263支承抵 靠锁定卡爪214上的支柱(abutment) 275 (图11),该支柱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扭结形成,夹紧 元件218可以被围绕第二枢转轴线234进一步地枢转,如在之前的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夹紧元件218经由锁定元件216的第一枢转位置且与其相对的这种进一步的枢转 现在实现了锁定元件在箭头279的方向上沿着直线238的平移运动,平移运动由锁定元件
14216相对于枢转轴线234的径向游隙和通过受限制的引导件242来实现,能够对于装置10 的上述描述,相对于此做出参考。与锁定元件16相比,通过夹紧元件218超过第一枢转位置的枢转,相对于夹紧元 件218拉回锁定元件216。通过锁定元件216相对于夹紧元件218的平移运动,锁定元件216 (更具体地是锁 定元件216的突出263)施加拉力到锁定卡爪214 (更准确地是锁定卡爪的叉枝226)上,由 此锁定卡爪214沿箭头281的方向围绕枢转轴线220被进一步轻微地枢转,由此锁定卡爪 214被夹紧到根据图15的其的闭合位置。支承表面272和274因此以自锁的方式彼此支承抵靠。虽然根据图1-7的装置10的夹紧元件18按压在第一枢转位置的锁定元件16,使 得锁定元件16抵靠锁定卡爪14上的区域平移,该区域位于第一枢转轴线20远离配合件 30的一侧上,装置200的锁定元件216在张力下操作,即锁定元件216施加拉力到锁定卡 爪214上,用于将锁定卡爪214夹紧到其的闭合位置。为此,夹紧元件218的锁定元件216 在第一枢转位置以平移的方式抵靠锁定卡爪214上的区域运动,该区域位于第一枢转轴线 220远离配合件230的一侧上。换言之,在装置10中,锁定卡爪1 4用于夹紧到闭合位置的剩余的枢转是通过推 力或者通过压力来提供的,而装置200的锁定卡爪214的剩余的枢转是通过拉力来提供的。夹紧元件218的最终的枢转位置由锁定卡爪214上的停止件291来限定,如图14 所示。如夹紧元件18那样,夹紧元件218用于对锁定卡爪进行解锁,用于释放配合件230 的解锁和打开以图14至图10的相反的次序发生。
1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锁定车辆座位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锁定卡爪(14,114,214),所述锁定卡爪能够围绕第一枢转轴线(20,120,220)枢转,且所述锁定卡爪在闭合位置与配合件(30,130,230)接合和在打开位置被从所述配合件(30,130,230)释放,和锁定元件(16,116),所述锁定元件能够围绕第二枢转轴线(34,134,234)枢转,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在第一枢转位置与所述锁定卡爪(14,114,214)接触并将所述锁定卡爪夹紧至所述闭合位置,和在第二枢转位置释放所述锁定卡爪(14,114,214)使得所述锁定卡爪(14,114,214)能够采用它的打开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额外地是能够以平移的方式移动的,并且在于夹紧元件(18,118,218)与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相关联,所述夹紧元件移动在所述锁定元件的第一枢转位置的锁定元件(16,116,216)以使得锁定元件(16,116,216)抵靠所述锁定卡爪(14,114,214)渐进地平移,直至所述锁定卡爪(14,114,214)被夹紧至所述闭合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元件推动在所述第一枢转位置的 所述锁定元件以使得所述锁定元件抵靠所述锁定卡爪平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元件拉动在所述第一枢转位置的 所述锁定元件以使得所述锁定元件抵靠所述锁定卡爪平移。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枢转位置的所述锁 定元件(16,116,216)的平移运动的方向大体地垂直于在所述第一枢转位置所述锁定元件 (16,116,216)所支承抵靠的所述锁定卡爪(14,114,214)的支承表面。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以 自锁定的方式在所述锁定卡爪(14,114,214)的夹紧状态中支承抵靠所述锁定卡爪(14, 114,214)。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元件(18,118,218)也 能够围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34,134,234)枢转,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夹紧元件(18,118, 218),从所述第二枢转位置开始远至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的所述第一枢转位置,能 够大体地与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 —起被枢转,并且所述夹紧元件(18,118,218)超 过所述第一枢转位置的进一步的枢转被转换成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的平移运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停止件(50,150)设置用于所述 锁定元件(16,116),且所述停止件防止所述锁定元件(16,116)超过所述第一枢转位置进 一步枢转。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枢转位置中,所述锁 定元件(16,116,216)是能够以平移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34,134,234)径向地 移动的。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限定所述第二枢转轴线(34, 134,234)的轴向轴承(36,136)与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和所述夹紧元件(18,118, 218)两者相关联;并且其特征还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被安装在所述轴向轴承 (36,136,236)上且沿着直线具有径向游隙。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 和所述夹紧元件(18,118,218)经由受限制的引导件(42,142,242)连接在一起,所述受限制的引导件允许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的被限定的枢转运动和所述锁定元件(16, 116,216)相对于所述夹紧元件(18,118,218)的平移运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限制的引导件(42,242)具有 销-槽配置,所述槽(46,246)相对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34,234)被偏心地弯曲。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槽配置被布置在所述第二枢转 轴线(34)远离所述锁定卡爪(14)的一侧上,或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槽配置被离开所述第 二枢转轴线(234) —距离地布置在面向所述锁定卡爪(214)的所述第二枢转轴线(234)的 一侧上。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限制的引导件(142)具有由所述 夹紧元件(118)的前端面(146)构成的配置,所述前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34)被 偏心地弯曲,和所述受限制的引导件(142)具有布置到所述锁定元件(116)上的销(144)。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限制的引导件(142)被离开所述 第二枢转轴线(134) —距离地布置到面向所述锁定卡爪(114)的所述第二枢转轴线(134) 的一侧上。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元件(18,118)经由 弹性元件(58,158)连接到所述锁定卡爪(14,114),所述弹性元件(58,158)沿所述打开位 置的方向施加预拉伸作用到所述锁定卡爪(14,114)上和沿所述第一枢转位置的方向施加 预拉伸作用到所述夹紧元件(18,118)上。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 在所述第一枢转位置的方向上被预拉伸。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6,116,216) 和/或所述夹紧元件(18,118,218)在所述第二枢转位置固定所述锁定卡爪(14,114,214) 的打开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元件(18,118,218) 被构造为用于解锁所述锁定卡爪(14,114,214)的致动元件。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锁定车辆座位的装置(10)包括锁定卡爪(14)和锁定元件(16),锁定卡爪(14)可以围绕第一枢转轴线(20)枢转且在闭合位置与配合件(30)接合和在打开位置被从配合件(30)释放;锁定元件(16)可以围绕第二枢转轴线(34)枢转,所述锁定元件(16)在第一枢转位置与锁定卡爪(14)接触并将所述锁定卡爪夹紧到闭合位置,和在第二枢转位置释放锁定卡爪(14),使得锁定卡爪(14)可以采用它的打开位置。锁定元件(16)另外地是以平移的方式可移动的,并且夹紧元件(18)与锁定元件(16)相关联,夹紧元件(18)移动在第一枢转位置的锁定元件(16),以使得锁定元件抵靠锁定卡爪(14)渐进地平移,直至锁定卡爪(14)被夹紧到闭合位置为止。
文档编号B60N2/433GK101870267SQ20101016675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4日
发明者约翰尼斯·奥布雷赫特 申请人:前进工厂-奥伯基尔希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