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锁止构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505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控制锁止构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的转向柱的锁止构件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筒式 锁,该筒式锁具有壳体和容纳在其中的、可围绕轴线旋转的筒状锁芯,其可从起始位置旋转 到另外的、彼此角度错开的位置,如中间位置和末端位置中;控制构件,其与锁止构件机械 耦合,从而当筒状锁芯围绕第一轴线旋转时,锁止构件可被带入到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 间;开关,其相应于筒状锁芯的位置确定机动车的不同工作状态,其中在末端位置中预先实 现机动车发动机的点火之后,机动车发动机在中间位置中激活;以及再起动锁定装置,其在 机动车发动机激活时作用于筒状锁芯,由此阻止了筒状锁芯再次旋转到末端位置中。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筒式锁包括筒式壳体和在其中容纳有其制栓(Zuhaltimg)的筒 状锁芯。筒状锁芯与开关、特别是点火开关作用连接并且可以借助于插入的钥匙从起锁止 作用的起始位置转入另外的、彼此角度错开的位置中。为了能够使得旋转方向彼此区分开, 接下来由于相应的、在开关上完成的功能而应该将从起始位置远离指向的旋转作为结果地 称为“接通方向”,而相反地,将指向于起始位置的旋转视为在“断开方向’’中实施。在筒状锁芯位于起始位置中并且钥匙被拔出时,锁止构件位于锁定位置中。在所 有的其余的旋转位置中并且当钥匙还插在起始位置中时,则锁止构件位于解锁位置中。与 锁定位置(在该位置中转向柱的移动被闭锁)相反,锁止构件在解锁位置中具有相对于转 向柱的限定的间距。控制构件用于使得锁止构件移动,该控制构件与锁止构件作用连接。在DE 42 19 846 C2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再起动锁定装置的方向盘锁。该再起动锁 定装置的作用是,在能够开始新的起动过程之前,钥匙必须在预先的起动尝试之后从末端 位置越过相邻的中间位置再次回转到起始位置中。再起动锁定装置设计为一体制成的、角 形的板簧,其包括两个支腿。其中一个角形支腿在两侧固定在位置固定的支承位置上,其中 一个支承位置在两个支腿之间的顶点区域中起作用。板簧在此具有两个端部。板簧的第一 端部固定在一个支承位置上。板簧的第二端部可以基于弯曲弹性相应地偏转,其中在筒状 锁芯的中间位置中,板簧利用其第二自由的端部这样地作用于筒状锁芯,即当机动车发动 机激活时阻止了筒状锁芯再次旋转到末端位置中。证实为不利的是,这样一种方向盘锁占 用空间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控制锁止构件的装置,其避免了所述的缺点,特 别是提出一种具有再起动锁定装置的装置,其构造紧凑,其中同时在预先的起动尝试之后, 可靠地阻止了筒状锁芯从中间位置移动到末端位置中。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了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装置。在从属权利要 求中提出了优选的改进方案。为此,根据本发明提出,再起动锁定装置包括闭锁件,其中再起动锁定装置相对于第一轴线轴向地布置。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再起动锁定装置连同其闭锁件一起尽可能地轴向地围绕相邻 布置的控制构件延伸,其中可获得更紧凑和更节省空间的整体构造。在接通方向和在断开 方向上,闭锁件进行了很小行程的摆动移动,该闭锁件有利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节省空 间的结构。在此,为了可靠地阻止筒状锁芯在筒状锁芯的中间位置中再次旋转到末端位置 中,即优选弹簧加载的闭锁件仅必须移动很少的角度值就足够了。有利的是,闭锁件围绕与 第一轴线间隔开的第二轴线可摆动地安置。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再起动锁定装置相对于第一轴线同轴地布 置。在此这可以是足够的,即再起动锁定装置仅仅围绕控制构件和围绕筒状锁芯的第一轴 线延伸了限定的角度间距。有利地,闭锁件不仅在接通方向而且在断开方向上始终抵靠在 控制构件上,其中,再起动锁定装置适宜地设计为由多部分构成并且弧形的弹簧件作用于 闭锁件,由此闭锁件始终接触控制构件。也为了确保在该实施例中的紧凑的结构形式,以限 定的力作用于闭锁件的弹簧件弧形地围绕控制构件走向布置。因此,弹簧件同样也轴向地 围绕筒状锁芯的第一轴线延伸。可选地,也可以考虑将闭锁件同时设计为弹簧件,其弧形地围绕控制构件走向。这 意味着,因此可以在整体结构中省去一个部件。同时作为弹簧件起作用的闭锁件可以围绕 其第二轴线相应于筒状锁芯在接通方向和也在断开方向上的旋转而移动,其中优选地,闭 锁件利用其自由的端部在控制构件上接触地沿着滑动并且在中间位置上这样作用于控制 构件,即再起动被排除。一个对本发明加以改进的措施提出,即在筒状锁芯的起始位置中,闭锁件位于静 止位置中,在筒状锁芯的中间位置和/或末端位置中,闭锁件位于锁止位置中,其中,控制 构件设计具有轮廓,该轮廓在筒状锁芯移动到其各自的位置中期间作用于闭锁件,从而使 闭锁件在从静止位置到锁止位置中的方向上移动,该方向基本上指向于筒状锁芯的第一轴 线。与现有技术DE 42 19 846 C2相反,闭锁件从其静止位置出发到锁止位置中而靠近于 筒状锁芯的第一轴线,由此实现了对于阻止再起动的提高的可靠性。在此,作用于闭锁件的 弹簧力促成了,闭锁件可靠地保留在其锁止位置中。根据本发明可以考虑的是,筒状锁芯和控制构件构成一共同的部件。在此,筒状锁 芯同样也设计具有相应的轮廓,该轮廓在筒状锁芯在接通方向或在断开方向上旋转期间作 用于闭锁件,该闭锁件再次在其静止位置与其锁止位置之间移动。对此可替换地,筒状锁芯 可以与控制构件抗扭地连接。一个对本发明加以改进的措施提出,跨接环(Schaltring)可移动地布置在控制 构件上,特别是控制构件在其面向于闭锁件的边缘区域上设计具有空隙,跨接环可移动地 安置在该空隙中。有利地,空隙具有凹槽,跨接环利用根部区域伸入该凹槽中。因此,跨接 环可靠地安置在该空隙中。控制构件的空隙可以具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其中跨接环具有第一端部和 第二端部,其中跨接环的第一端部面向于第一止挡部和跨接环的第二端部面向于第二止挡 部,其中空隙仅部分地由跨接环填满。跨接环基本上填满了空隙的几何轮廓。相应于筒状 锁芯在接通方向上或在断开方向上的旋转,跨接环基本上用于引导闭锁件的移动。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构件具有径向向外走向的凸块,该凸块在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中抵靠在壳体的止挡部上。因此,可靠地阻止了筒状锁芯在接通方 向上和也在断开方向上的过度扭转。凸块例如可以凸出式地径向向外延伸。该凸块的可替 换的几何设计变体当然也是可以考虑的。优选地,控制构件在其边缘区域上具有凹进处,闭锁件在筒状锁芯的中间位置中 延伸进入该凹进处中,特别地,凹进处具有控制曲线(Steuerkurve),该控制曲线在筒状锁 芯从其中间位置移动到起始位置中期间这样地作用于闭锁件,即闭锁件从其锁止位置偏转 进入静止位置中。在此,当筒状锁芯从其起始位置在末端位置的方向上移动时,跨接环可以 利用其第二端部抵靠在第二止挡部上并且同时遮盖住凹进处,其中跨接环的第一端部与第 一止挡部间隔开。有利的是,当筒状锁芯从末端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中时,跨接环的凸出部用作为 用于闭锁件的止挡件,以便使跨接环在控制构件的第一止挡部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同时地, 跨接环利用其第二端部离开凹进处并且闭锁件没入凹进处中。在闭锁件从末端位置返回移 动到中间位置中期间,该闭锁件沿着控制构件的边缘区域滑动,其中闭锁件同时从其锁止 位置返回偏转到静止位置中。在此,控制构件以及筒状锁芯在中间位置的方向上旋转,其中 跨接环同时地在控制构件的空隙的内部一同移动。从控制构件的一个特定的旋转位置开始 起,闭锁件接触跨接环的凸出部。在控制构件继续在中间位置的方向上围绕筒状锁芯的第 一轴线移动期间,抵靠在凸出部上的闭锁件阻止了跨接环与控制构件一起移动。由此,设计 在空隙中的凹进处打开,闭锁件偏转到该凹进处中并且当达到筒状锁芯的中间位置时在那 里占据其锁止位置。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筒状锁芯可以具有钥匙通道,钥匙可插入该 钥匙通道中,其中筒状锁芯具有内置的端面,该内置的端面远离于钥匙可插入在其上的、筒 状锁芯的外置的端面,其中内置的端面与开关作用连接。与DE 42 19 864 C2相反,再起动 锁定装置有利地位于控制构件的内置的端面的区域中。由此,从外部在再起动锁定装置上 的可能的不正当操作尝试几乎可以被排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以作为用于机动车的电的转向锁定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可毫 无问题地与特别的所谓“无钥匙进入系统(Keyless-Entry-Systemen) ”组合在一起。根据 本发明的装置可以从外部例如通过无线电信号或在已经进行的数据交换之后被激活。在此 本发明当然能够如下实现反馈,即所涉及的装置是否可靠地闭锁了那些功能重要的部件, 特别是用于再起动的转向柱或筒状锁芯。这例如可以通过视觉的或听觉的报告装置来显有利地,用于控制锁止构件的装置由电子控制设备来监控,其可以布置在机动车 侧面。出于安全技术方面的原因有利的是,除了确定锁止构件的位置之外也探测了控制构 件的旋转路径。这例如可以由传感器、例如磁场传感器来实现,该磁场传感器探测了安装在 锁止构件或控制构件上的永磁体的磁场。由此,电子控制设备可以识别出整体装置的功能 性以及可能的不正当操控。


由下面的说明书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特征和详细情况,并且在说明书 中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加以详细描述。在此,在权利要求书和在说明书中所提及的特征可以分别自身单独地或以任意的组合而对本发明是必不可少的。图中示出图1以正面的俯视图示出了筒式锁,其具有所属的筒状锁芯的不同的、彼此角度 错开的位置,图2以侧视图示出了方向盘锁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处于相对于转向柱和其壳体 的以点划线标出的安装位置中,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剪切线III-III的横截面图,图4以俯视图示出了筒状锁芯的内置的端面,其中筒状锁芯位于起始位置中,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视图,其中筒状锁芯位于角度错开的位置I中,图6示出了根据图4的视图,其中筒状锁芯位于位置III中,图7示出了根据图4的视图,其中筒状锁芯在中间位置的方向上移动,图8示出了根据图4的视图,其中筒状锁芯位于中间位置II中,图9示出了根据图4的视图,其中筒状锁芯从中间位置向起始位置的方向移动,图10示出了根据图4的视图,其中筒状锁芯在起始位置的方向上移动,图11示出了根据图4的视图,其中筒状锁芯已经到达了其起始位置,和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其中筒状锁芯位于 其起始位置中,以及图13示出了根据图5的剪切线A-A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12示出了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的转向柱2的锁止构件1的根据本发明的 装置的两个实施例。在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是方向盘锁,其具有筒式锁,该筒式锁具有壳 体3,该壳体在图2和图3中示出。在此,壳体3设计为由多部分构成。筒状锁芯4位于壳 体上部部件3. 2中,该筒状锁芯可围绕第一轴线4. 1旋转地安置。在此,根据图1的筒状锁 芯4可从起始位置0移动到另外的、彼此角度错开的位置I,II,III中。筒状锁芯4具有钥 匙通道4. 2以用于容纳未详细示出的钥匙,利用该钥匙,筒状锁芯4可从图1中示出的起始 位置0转入三个已经描述过的位置I,II和III中。其角度错开程度可由图1中可看到的 角度值α,β和Y中得出。在当前的、在机动车上的应用的情况下,在筒状锁芯4的预置位置(Vorstellimg) I中,可通过在图2中示意性示出的开关40利用相应的电压来激活机动车上的各种不同的 用电设备,例如收音机。当在接通方向50上继续旋转到中间位置II中时,机动车处于其功 能“行驶”中,在那里,如果预先在最外面的末端位置III中通过开关40已经实现了发动机 的“点火”,那么发动机就运转。如果使用者希望关闭发动机,则筒状锁芯4从中间位置II 向起始位置0的方向移动,其中筒状锁芯4在断开方向51上移动。在位置I,II和III中 不能将插入的钥匙拔出,这是因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设有钥匙拔出保险装置,然而该保险 装置并未详细示出。如图4中所示出地,设有控制构件10,其与根据图2和图3的锁止构件1机械耦 合。通过筒状锁芯4的相应的旋转实现了控制构件10的移动,其中控制构件10这样地与 锁止构件1作用连接,即锁止构件1可被带入到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在图3中示范 性地示出了解锁位置,锁止构件1在该解锁位置中脱出并且与转向柱2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可实现转向柱2的相应的移动。相反地在未详细示出的锁定位置中,锁止构件1这样 地啮合入转向柱2的成型形状中,即阻止了转向柱2的移动。如在图3中所示,转向柱2由 筒状的转向柱壳体2. 1从外部封锁。锁止构件1同样也在隔开的壳体下部部件3. 1中线性 可移动地引导,该壳体下部部件在图2和图3中示出。在实施例中所示出的方向盘锁具有带有闭锁件21的再起动锁定装置20,该闭锁 件根据图4围绕与第一轴线4. 1间隔开的第二轴线20. 3可摆动地安置。在当前的根据本 发明的装置中重要的是,当筒状锁芯4预先已经为了起动机动车的发动机的目的而被带入 到末端位置III中时,并且当筒状锁芯4由于弹簧力(该弹簧力的作用是使得筒状锁芯4 从末端位置III在断开方向51上自动复位到中间位置II中)的作用而已经返回引导到中 间位置II中时,则随之阻止了在接通方向50上从中间位置II再次旋转进入末端位置III 中。这种目的被称为“再起动锁定”。由此应该还有效地阻止了起动装置以及机动车的与该 起动装置共同作用的部件的损坏。这两个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再起动锁定装置20相对于在方向盘锁的内部的第一 轴线4. 1轴向地布置,由此获得了紧凑的和节省空间的整体装置并且同时确保了可靠的功 能。根据图4,筒状锁芯4位于其起始位置0中。在此,再起动锁定装置20的闭锁件 21位于其静止位置20. 1中。如可明显地看出地,同样也围绕第一旋转轴线4. 1安置的控制 构件10具有轮廓11,该轮廓在筒状锁芯4移动到其各自的位置I,II和III中期间作用于 闭锁件21,从而使闭锁件21从静止位置20. 1移动到锁止位置20. 2中,对此在下面还要详 细描述。在本发明的两个示出的实施例中,筒状锁芯4以及控制构件10是两个不同的部 件,其中筒状锁芯4和控制构件10抗扭地相互连接。在此,当然也可考虑,将筒状锁芯4和 控制构件10设计为共同的部件,然而其未详细示出。在根据图4至图11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再起动锁定装置20设计为由多部分构成。 在此,再起动锁定装置20 —方面包括闭锁件21。另一方面,弧形的弹簧件22利用自由的端 部作用于闭锁件21。与此相反,根据图12的第二个实施例示出了设计为一体制成的再起动 锁定装置20,其中,闭锁件21同时也是弹簧件,该弹簧件弧形地围绕控制构件10延伸。在 图4至11中详细示出的再起动锁定装置20的工作方式和运动学可以100%地转用到根据 图12的再起动锁定装置20的一体制成的实施方式中。这两个实施方式之间的唯一的区别 在于,在根据图4至11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设有设计为弧形的弹簧件22的一个附加的部件, 其在筒状锁芯4在接通方向50以及在断开方向51上移动期间以限定的力施加到闭锁件21 上。如在图4中可看到地,跨接环30可移动地布置在控制构件10上。在此,控制构件 10在其边缘区域12上设计具有空隙13。跨接环30可移动地安置在该空隙13中。如可从 图4中良好地看到的那样,跨接环30仅部分地填满空隙13。根据图5和图13,空隙13具 有凹槽13. 1,跨接环30利用根部区域30. 1伸入该凹槽中。此外,跨接环30设计具有径向 向外延伸的凸出部33。根据所举出的实施例,筒状锁芯4利用未详细示出的压力弹簧来弹 簧加载,从而在筒状锁芯4在起始位置0与各自的位置I,II,III之间移动期间,一力矩作 用于筒状锁芯4,该力矩在起始位置0的方向上起作用。
9
控制构件10的空隙13具有第一止挡部14和第二止挡部15。跨接环30具有第一 端部31以及第二端部32,其中跨接环30的第一端部31面向于第一止挡部14。根据图4, 在跨接环30的第一端部31与空隙13的第一止挡部14之间存在有间距。跨接环30的第 二端部32接触空隙13的第二止挡部15。控制构件10具有径向向外走向的凸块18,该凸块与控制构件10 —体连接。凸块 18在图4中所示的位置中接触壳体3的第一止挡部5. 1。此外,控制构件10设计具有在一 侧打开的自由空间16。当钥匙插入时,筒状锁芯4现在可以在接通方向50上从根据图4的起始位置0转 入其在图5中示出的预置位置I中,其旋转角度α已经在联系图1作了描述。在筒状锁芯 4在接通方向50上旋转期间,控制构件10同时与同轴于筒状锁芯4设置的跨接环30 —起 移动。弹簧件22在第一轴线4. 1的方向上将限定的力施加到闭锁件21的自由的端部上。 在筒状锁芯4移动进入预置位置I中期间,闭锁件21的自由的端部同时在其边缘区域上接 触跨接环30。如果在接通方向50上,筒状锁芯4围绕其轴线4. 1在末端位置III的方向上实现 了进一步旋转,则闭锁件21的自由的端部在跨接环30的凸出部33上辗过(ueberfaehrt), 其中闭锁件21围绕其轴线20. 3逆时针地偏转了很小的角度。同时,弹簧件22被向上压。 在闭锁件21的自由的端部到达凸出部33的上方之后,闭锁件21的自由的端部又接触了控 制构件10的轮廓11,其中在图6中示出的筒状锁芯4的末端位置III中,闭锁件21伸入控 制构件10的、在一侧打开的自由空间16中。弹簧件22同样也以相应的力对闭锁件21施 压,由此根据图6的闭锁件21可靠地保持在其所示出的位置上。在该末端位置III中实现 了发动机的点火。在此,控制构件10的外置的凸块18位于壳体3的止挡部5. 2上,从而高 效地阻止了筒状锁芯4在接通方向50上继续旋转。在筒状锁芯4从其根据图4的起始位置0移动到图6中的末端位置III期间,跨接 环30的第二端部32始终抵靠在控制构件10的第二止挡部15上,其中跨接环30的第一端 部31同时保持与控制构件10的第一止挡部14间隔开。筒状锁芯4在钥匙自身已经拔出之 后,由于作用在其上的开头所述的弹簧力而在根据图6的断开方向51上返回移动。控制构 件10设计具有控制件10. 1,其将闭锁件21从自由空间16中压出离开,由此,闭锁件21从 其根据图6的锁止位置20. 2中移动到其根据图7的初始的静止位置20. 1中。在图7中, 闭锁件21已经位于其静止位置20. 1中,其中闭锁件21的自由的端部在边缘区域上接触控 制件10. 1。如果筒状锁芯4达到根据图7的旋转位置,则闭锁件21的自由的端部接触跨接 环30的凸出部33。在控制构件10与筒状锁芯4继续在断开方向51上在中间位置的方向 上移动期间,凸出部33与闭锁件21碰撞,由此跨接环30保留在根据图7的位置中。由于 控制构件10继续在断开方向51上移动,因此控制构件10的第一止挡部14靠近于跨接环 30的第一端部31。同时,控制构件10的第二止挡部15离开跨接环30的第二端部32。如 在图8中所示出地,闭锁件21移动进入所产生的缝隙中,该缝隙在第二止挡部15与跨接环 30的第二端部32之间产生。在所述的缝隙的区域中,控制构件10在其边缘区域12上设计 具有相应的凹进处17,闭锁件21 (如所述地)在根据图8的中间位置II中容纳在该凹进处 中。在此,凹进处17具有控制曲线17. 1,该控制曲线设计为控制侧面(Steuerf lanke)。从图8中示出的中间位置II出发,排除了筒状锁芯4再次在接通方向50上旋转的情况。凹进处17设计具有闭锁面17. 2,闭锁件21利用其自由的端部在筒状锁芯4的中 间位置II中这样地抵靠在该闭锁面上,即使得筒状锁芯4在接通方向50上的再次移动被 阻止。如果由使用者来实现筒状锁芯4从图8出发在断开方向51上的旋转,那么控制曲 线17. 1这样地作用于闭锁件21,从而使得该闭锁件在筒状锁芯4在起始位置0中移动期间 围绕其轴线20. 3从其锁止位置20. 2偏转进入静止位置20. 1中。在控制构件10继续在断 开方向50中移动期间,闭锁件21的自由的端部将跨接环30固定保持在其凸出部33上,由 此,在跨接环30的第二端部32与控制构件10的第二止挡部15之间的间距增大。在图9中 最终到达了在跨接环30的第一端部31与控制构件10的第一止挡部14之间的止挡部。从 筒状锁芯4的这个旋转角度开始起,控制构件10在断开方向51的方向上带动跨接环30,其 中,凸出部33同时将闭锁件21压到其在图10中示出的静止位置20. 1中。控制曲线17. 1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设计为倾斜的,以便可靠地确保闭锁件21在其各自的位置20. 1,20. 2中 的相应的引导。在图11中最后到达了筒状锁芯4的起始位置0,其中闭锁件21利用其自由 的端部接触跨接环30,其中弹簧件22同时相应地将力施加到闭锁件21的自由的端部上。在根据图12的实施例中,再起动锁定装置20具有闭锁件21,该闭锁件同时也是弹 簧件。闭锁件21的自由的端部21基本上对应于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闭锁件21。这两个实 施例之间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即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闭锁件21围绕轴线20. 1可旋转地安 置。根据图12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闭锁件同时也是弧形的弹簧件,该弹簧件利用其自由 的端部相应地作用在控制构件10上以及跨接环30上。在图4至图11中所述的运动学可 以无区别地转用到根据图12的实施例中。与第一个实施例类似地,闭锁件21的自由的端 部经过了那些与已经在图4至图11中所描述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根据两个实施例,再起动锁定装置20位于控制构件10的内置的端面4. 3的区域 中,由此,在筒状锁芯的外部区域上的可能的不正当操控对再起动锁定装置20的功能干扰 几乎被高效地排除。重要的是,再起动锁定装置20基于其围绕筒状锁芯4以及围绕控制构件30的轴 向的布置而可以获得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非常紧凑的结构。同时仅需要在闭锁件21中非 常小的行程就能够高效地实现筒状锁芯4的已经描述过的位置0,I,II和III。参考标号表
0起始位置
I预置位置
II中间位置
III末端位置
1锁止构件
2转向柱
3壳体
3. 1壳体下部部件
3. 2壳体上部部件
4筒状锁芯
4. 1第一轴线[00664. 2钥匙通道[00674.3内置的端面[00684. 4外置的端面[00695. 1止挡部[00705. 2止挡部[007110控制构件[007210. 1控制件[007311轮廓[007412控制构件的边缘区域[007513空隙[007613. 1凹槽[007714第一止挡部[007815第二止挡部[007916自由空间[008017凹进处[008117. 1控制曲线[008217. 2闭锁面[008318凸块[008420再起动锁定装置[008520. 1静止位置[008620. 2锁止位置[008720. 3第二轴线[008821闭锁件[008922弹簧件[009030跨接环[009130. 1根部区域[009231跨接环的第一-端部[009332跨接环的第二—端部[009433凸出部[009540开关[009650接通方向[009751断开方向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的转向柱(2)的锁止构件(1)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筒式锁,所述筒式锁具有壳体(3)和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可围绕轴线(4.1)旋转的筒状锁芯(4),所述筒状锁芯可从起始位置(0)旋转到另外的、彼此角度错开的位置(I,II,III),如中间位置(II)和末端位置(III)中;控制构件(10),所述控制构件与所述锁止构件(1)机械地耦合,从而当所述筒状锁芯(4)围绕第一轴线(4.1)旋转时,所述锁止构件(1)可被带入到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开关(40),所述开关相应于所述筒状锁芯(4)的位置确定所述机动车的不同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末端位置(III)中预先实现机动车发动机的点火之后,所述机动车发动机在所述中间位置(II)中激活;以及再起动锁定装置(20),所述再起动锁定装置在所述机动车发动机激活时作用于所述筒状锁芯(4),由此阻止了所述筒状锁芯(4)再次旋转到所述末端位置(III)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起动锁定装置(20)包括闭锁件(21),其中所述再起动锁定装置(20)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4.1)轴向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件(21)围绕与所述第一轴线 (4. 1)间隔开的第二轴线(20.3)可摆动地安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起动锁定装置(20)相对于所 述第一轴线(4. 1)同轴地布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状锁芯(4)的所述起始位置(0)中,所述闭锁件(21)位于静止位置(20. 1)中;在所述筒状锁芯(4)的所述中间位置(II)和/或所述末端位置(III)中,所述闭锁件 (21)位于锁止位置(20. 2)中;其中所述控制构件(10)设计具有轮廓(11),所述轮廓在所述筒状锁芯(4)移动到所述筒状 锁芯的各自的位置(0,Ι,ΙΙ,ΙΙΙ)中期间作用于所述闭锁件(21),从而使所述闭锁件(21) 在从所述静止位置(20. 1)到所述锁止位置(20.2)中的方向上移动,所述方向基本上指向 于所述筒状锁芯(4)的所述第一轴线(4. 1)。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锁芯(4)和所述控 制构件(10)形成一共同的部件或所述筒状锁芯(4)与所述控制构件(10)抗扭地连接。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起动锁定装置(20)设 计为由多部分构成,其中弧形的弹簧件(22)作用于所述闭锁件(2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件(21)设计为弹簧件,所述 弹簧件弧形地围绕所述控制构件(10)走向。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跨接环(30)可移动地布置 在所述控制构件(10)上,特别是所述控制构件(10)在所述控制构件的面向于所述闭锁件 (21)的边缘区域(12)上设计具有空隙(13),所述跨接环(30)可移动地安置在所述空隙 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13)具有凹槽(13.1),所述跨 接环(30)利用根部区域(30. 1)伸入所述凹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环(30)具有径向地、向外 延伸的凸出部(33)。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锁芯(4)这样地弹 簧加载,即在所述筒状锁芯(4)在所述起始位置(0)和所述各自的位置(I,II,III)之间移 动期间,一力矩作用于所述筒状锁芯(4),所述力矩在所述起始位置(0)的方向上起作用。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10)的所述 空隙(13)具有第一止挡部(14)和第二止挡部(15),其中所述跨接环(30)具有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其中所述跨接环(30)的所述第一端部(31)面向于所述第一止挡部 (14)和所述跨接环(30)的所述第二端部(32)面向于所述第二止挡部(15),其中所述空隙 (13)仅部分地由所述跨接环(30)填满。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10)具有径 向向外走向的凸块(18),所述凸块在所述起始位置(0)和所述末端位置(III)中抵靠在所 述壳体的止挡部(5. 1,5.2)上。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10)设计 具有在一侧打开的自由空间(16),所述闭锁件(21)在所述筒状锁芯(4)的所述末端位置 (III)中伸入所述自由空间中。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10)在所述 控制构件的边缘区域(12)上具有凹进处(17),所述闭锁件(21)在所述筒状锁芯(4)的 所述中间位置(II)中延伸进入所述凹进处中,特别地,所述凹进处(17)具有控制曲线 (17. 1),所述控制曲线在所述筒状锁芯(4)从所述筒状锁芯的所述中间位置(II)移动到所 述起始位置(0)中期间这样地作用于所述闭锁件(21),即所述闭锁件(21)从所述闭锁件的 所述锁止位置(20. 2)偏转进入所述静止位置(20. 1)中。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筒状锁芯(4)从所述 筒状锁芯的所述起始位置(0)在所述末端位置(III)的方向上移动时,所述跨接环(30)利 用所述跨接环的所述第二端部(32)抵靠在所述第二止挡部(15)上并且同时遮盖住所述凹 进处(17),其中所述跨接环(30)的所述第一端部(31)与所述第一止挡部(14)间隔开。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筒状锁芯(4)从所述 末端位置(III)移动到所述中间位置(II)中时,所述跨接环(30)的所述凸出部(33)作为 用于所述闭锁件(21)的止挡件,以便使所述跨接环(30)在所述控制构件(10)的所述第一 止挡部(14)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同时地,所述跨接环(30)利用所述跨接环的所述第二端部(32)离开所述凹进处(17)并且所述闭锁件(21)没入所述凹进处(17)中。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进处(17)设计具有 闭锁面(17. 2),所述闭锁件(21)在所述筒状锁芯(4)的所述中间位置(II)中这样地抵靠 在所述闭锁面上,即使得所述筒状锁芯(4)在所述末端位置(III)的方向上的再次移动被 阻止。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锁芯(4)具有钥匙 通道(4. 2),钥匙可插入所述钥匙通道中,其中所述筒状锁芯(4)具有内置的端面(4. 3),所 述内置的端面远离于所述钥匙可插入在其上的、所述筒状锁芯(4)的外置的端面(4. 4),其 中所述内置的端面(4. 3)与所述开关(40)作用连接。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起动锁定装置(20) 在所述控制构件(10)的所述内置的端面(4.3)的区域中起作用。
全文摘要
控制机动车的转向柱(2)的锁止构件(1)的装置,具有筒式锁,其具有壳体(3)和容纳在其中的、可围绕轴线(4.1)旋转的筒状锁芯(4),其可从起始位置(O)旋转到另外的、彼此角度错开的位置(I,II,III),如中间位置和末端位置;控制构件(10),其与锁止构件机械耦合,当筒状锁芯围绕第一轴线(4.1)旋转时,锁止构件可被带入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开关(40),其相应于筒状锁芯的位置确定机动车的不同工作状态,在末端位置中预先实现机动车发动机的点火后,发动机在中间位置(II)中激活;和再起动锁定装置(20),其在发动机激活时作用于筒状锁芯,由此阻止其再次旋转到末端位置。根据本发明,再起动锁定装置包括闭锁件(21)。
文档编号B60R25/021GK101890935SQ20101018217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9日
发明者斯特凡·特龙贝伦斯, 英戈·波兰 申请人:霍弗·霍斯贝克及弗斯特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