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8575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翻斗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车辆,尤其是一种翻斗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翻斗车一般由料斗和行走底架组成,料斗装在轮胎行走底架前部,借助斗 内物料的重力或液压缸推力倾翻卸料。但是,现有的这种翻斗车只能在固定的高度倾翻料斗进行卸料,而随着施工环境 的改变,仅仅在固定高度进行卸料的翻斗车无法弹性的应付不同的施工环境,在需要将料 斗在较高高度卸料的情况下,该现有的翻斗车已无法达到要求。故,需要一种新的翻斗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翻斗车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变料斗 高度的翻斗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翻斗车,其有车体及安装于车 体上的料斗,所述料斗与车体之间具有安装有剪刀叉,该剪刀叉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轨道 槽钢及第二轨道槽钢,所述车体上设有与第一轨道槽钢及第二轨道槽钢枢转配合的滚轮, 所述第一轨道槽钢及第二轨道槽钢交叉处设有轴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剪刀叉,使料斗可在剪刀叉的作用下做 升降运动,故可改变料斗的高度,使翻斗车可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


附图是本发明翻斗车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仅 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 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请参阅附图所示,本发明翻斗车100包括用以移动以及供驾驶员驾驶的车体20、 用以承载物料的料斗30及位于车体20及料斗30之间的剪刀叉40。所述剪刀叉40包括相 互交叉的第一轨道槽钢41及第二轨道槽钢42,所述车体20上设有与第一轨道槽钢41及第 二轨道槽钢42枢转配合的滚轮21,所述第一轨道槽钢41及第二轨道槽钢42交叉处设有 轴部43。所述第一轨道槽钢41及第二轨道槽钢42通过滚轮21及轴部43的枢纽作用可 做升降运动,从而带动料斗30做升降运动,使料斗30的高度可随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使翻斗车100可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同时,所述第一轨道槽钢41及第二轨道槽钢42均 为标准A型槽钢,并根据该标准A型槽钢确定滚轮21直径及公差尺寸,因为标准A型槽钢
3与滚轮21的配合可增加剪刀叉40升降的稳定性。而所述料斗30的底部设有剪刀叉支架 31,所述剪刀叉支架31支撑于所述剪刀叉40上,可使料斗30在工作中的稳定性提高。
权利要求
一种翻斗车,其有车体及安装于车体上的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与车体之间具有安装有剪刀叉,该剪刀叉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轨道槽钢及第二轨道槽钢,所述车体上设有与第一轨道槽钢及第二轨道槽钢枢转配合的滚轮,所述第一轨道槽钢及第二轨道槽钢交叉处设有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槽钢及第二轨道槽钢均 为标准A型槽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的底部设有剪刀叉支架, 所述剪刀叉支架支撑于所述剪刀叉上。
全文摘要
一种翻斗车,其有车体及安装于车体上的料斗,所述料斗与车体之间具有安装有剪刀叉,该剪刀叉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轨道槽钢及第二轨道槽钢,所述车体上设有与第一轨道槽钢及第二轨道槽钢枢转配合的滚轮,所述第一轨道槽钢及第二轨道槽钢交叉处设有轴部,本发明通过设置剪刀叉,使料斗可在剪刀叉的作用下做升降运动,故可改变料斗的高度,使翻斗车可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
文档编号B60P1/06GK101905670SQ20101025725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9日
发明者于建平, 张远海, 王斌, 高亦农 申请人:江苏省句容金猴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