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状态改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861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状态改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状态改变装置,该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在收置状态与可坐状态 之间改变包括座垫和靠背的座椅的状态。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辆尺寸已增大,且对厢式车辆的需求已增大。一些类型的厢式车辆在车 厢中包括三排座椅。该三排座椅包括第一排座椅、第二排座椅及第三排座椅。一般而言,第 一排座椅对应于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第二排座椅对应于布置在第一排座椅后面的 座椅。第三排座椅对应于最后部的座椅。当乘员数量大时,第三排座椅能够用作乘坐空间。为了确保车厢后部处的更大的 行李空间,第三排座椅向下折叠。将第三排座椅用作乘坐空间和行李空间的已知技术在JP 2008-207636A(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辆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在乘员占据座椅的状态下该座垫 充当乘坐部,而在乘员占据座椅的状态下该靠背充当靠背部。当乘员占据座椅时车辆座椅 被保持于可用位置,而当想要确保车厢容积时车辆座椅被保持于收置位置。在可用位置,座 垫被保持于乘员能够乘坐在其上的位置,且靠背被保持于直立位置,在该直立位置靠背支 撑乘员的后背。另一方面,在收置位置,座垫被保持于收置位置,该收置位置定位于座垫的 可用位置的后底部处。在收置位置,靠背被保持于向前折叠位置,在该向前折叠位置,靠背 被布置于移动至收置位置的座垫的前方,使得靠背和座垫布置成一个位于另一个前面。一般而言,头靠设置在车辆座椅的靠背的顶部处,该头靠保护乘坐于座椅上的乘 员的头部免受沿车辆的向后方向施加的载荷。在将座垫、靠背及头靠的位置状态从可坐状 态改变至收置状态的情况下,方便的是,使用马达自动改变位置状态。一般而言,马达设置 于每一个座垫和靠背,使得座垫和靠背被单独地操作。另外,头靠的位置状态可通过在检测 到座垫移动至预定位置时相对于靠背折叠头靠来改变至收置状态。座垫移动至预定位置的 检测可使用设置在座垫的移动路径上的操作杠杆来实现。即,当向收置位置移动座垫时,座 垫启动操作杠杆,从而移动头靠至其收置位置。另外,在自动改变座垫和靠背的位置状态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包括夹住检测器以 便防止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夹在座垫与靠背之间。夹住检测器基于检测到的载荷与用 于判断的预定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判断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是否被夹住。考虑到头靠 以与座垫的运动联动的方式移动至收置位置的情况,当座垫启动操作杠杆时产生的载荷有 可能会被误判为因夹住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而产生的载荷。另外,当头靠折叠至靠背时 靠背所承受的载荷可能会被误判为因夹住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而产生的载荷。JPH 05-96371U(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检测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在 车辆窗玻璃处夹住的系统。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用于电动窗的系统基于车窗的打开或关闭 状态来检测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夹在窗玻璃与窗框之间。根据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系统,受检区域根据窗的打开或关闭状态被分成五个区域。用作用于检测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的夹住的判断基准的、马达的绝对速度和相对速 度的基准值,针对被分成五个的每一个检测区域确定。在将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系统应用 于改变座椅状态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复杂的控制,所以需要高性能算 数处理单元,这增加了制造成本。若应用低性能算数处理单元,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系统应 用于其中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可能会错误地检测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的夹住。因此,存在对这样一种座椅状态改变装置的需求,该座椅状态改变装置防止物体 或乘员身体一部分的夹住的误检测。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情况,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状态改变装置,所述座椅状态 改变装置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座椅状态,所述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包括致动器, 所述致动器使座椅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变化检测部,所述变化检测 部在改变座椅状态时检测与施加至所述座椅的载荷相关的变化;确定部,当依据与施加至 所述座椅的载荷相关的变化的变化量大于预定的确定阈值时,所述确定部确定所述座椅处 于预定状态;以及确定阈值改变部,在所述座椅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移动 期间,当构造成与所述座椅接合的接合构件与所述座椅接合时,所述确定阈值改变部改变 所述预定的确定阈值。根据本发明,当接合构件与座椅接合时,确定阈值改变部改变预定的阈值。因此, 在预定状态在接合构件与座椅接合时建立的情况下,由于座椅承受载荷而建立预定状态的 误检测得到避免。另外,由于载荷的检测并非完全中断,因此即便在座椅的状态改变期间物 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座椅夹住,座椅的运动也可通过控制致动器而得到适当地停止。根据本发明,所述座椅包括多个座椅块体,并且通过所述致动器来操作所述多个 座椅块体中的至少一个,由此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座椅状态。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座椅的座椅状态得到适当地改变。根据本发明,所述接合构件与联动构件联动,所述联动构件以与所述座椅的状态 改变相联动的方式改变其状态。根据本发明的构造,联动构件的状态得到适当地改变。根据本发明,所述座椅状态改变装置还包括状态变化检测部,所述状态变化检测 部检测所述联动构件处于改变状态的过程中。根据本发明的构造,联动构件的状态得到适当地改变。根据本发明,在所述联动构件的状态改变过程期间,改变所述预定的确定阈值。根据本发明的构造,避免了夹住的误检测,该误检测基于响应于联动构件的状态 改变而检测到的载荷。根据本发明,所述变化检测部基于与所述致动器的操作相关联的信息来检测与施 加至所述座椅的载荷相关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座椅承受载荷得到适当地检测。根据本发明,所述多个座椅块体包括座垫和靠背。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包括座垫和靠背的座椅的座椅状态得到适当地改变。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状态对应于收置状态,在所述收置状态中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处于各自的收置位置;所述第二状态对应于可坐状态,在所述可坐状态中所述座垫和 所述靠背处于各自的可坐位置;并且所述致动器包括用于在所述收置位置与所述可坐位置 之间移动所述座垫的座垫致动器以及用于在所述收置位置与所述可坐位置之间移动所述 靠背的靠背致动器。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座椅的座椅状态被适当地从可坐状态改变至收置状态。根据本发明,所述座椅的预定状态对应于所述座椅夹住乘员身体一部分或物体的 状态。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夹住得到适当地检测。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状态改变装置,所述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在收置状态与 可坐状态之间改变包括座垫和靠背的座椅的状态,所述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包括座垫致动 器,所述座垫致动器在所述收置状态与所述可坐状态之间移动所述座垫;靠背致动器,所述 靠背致动器在所述收置状态与所述可坐状态之间移动所述靠背;变化检测部,所述变化检 测部在改变座椅状态时检测与施加至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中的至少一个的载荷相关的变 化;夹住确定部,当依据与施加至所述座椅的载荷相关的变化的变化量大于预定的确定阈 值时,所述夹住确定部确定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中的该至少一个夹住乘员身体一部分或物 体;到达检测部,所述到达检测部在改变座椅状态时检测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中的该至少 一个到达预定部位;以及确定阈值改变部,从当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中的该至少一个到达 预定位置时起直至联动构件开始移动为止,所述确定阈值改变部临时改变用于检测所述座 垫和所述靠背中的该至少一个是否夹住乘员身体一部分或物体的所述预定的确定阈值,其 中上述的联动构件以与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中的该至少一个相联动的方式改变其状态。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当以与座垫的运动联动的方式改变其状态的联动构件开始移 动时,预定的确定阈值被确定阈值改变部改变。因此,即便响应于联动构件的运动而检测到 载荷,也可避免载荷对应于因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的夹住而施加的载荷的误检测。另外, 由于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的夹住的检测并非完全中断,因此即便座垫夹住物体或乘员身 体一部分,也可通过控制座垫致动器和靠背致动器来适当地停止座椅的运动。根据本发明,从当检测到所述座垫至少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起直至所述联动构件 的状态改变完成为止,所述确定阈值改变部临时改变所述预定的确定阈值。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即便靠背和座垫在联动构件正移动之时或在联动构件的运动 完成时承受载荷,也可避免基于所承受的载荷的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夹住的误检测。根据本发明,所述确定阈值改变部在所述联动构件的状态改变完成之后将确定阈 值重新改变至所述预定的确定阈值。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由于在联动构件完成其状态改变之后并不响应于联动构件的 运动而检测载荷,故提高夹住检测的灵敏度。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本发明的前述及附加的特征和 特点将变得更清楚,在所述附图中图1为根据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设置有座椅状态改变装置的车辆的斜后视 图2A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处于可坐状态下的座椅的侧视图;图2B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处于收置状态下的座椅的侧视图;图3为示出座椅状态改变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方块图;图4为示出改变座椅状态时的干涉区域的视图;图5为示出由座椅状态改变装置执行的座椅状态改变的转换的视图;以及图6示出由座椅状态改变装置执行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考附图的图示解释一个实施方式如下。根据实施方式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将解释如下。如图1所示,座椅状态改变装 置1构造成改变座椅2的状态至收置状态和可坐状态,座椅2包括座垫23和靠背22。根据 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每一个座垫23和靠背22的位置单独地改变。收置状态对应于适合于 容置大载荷的座椅状态。可坐状态对应于适合于使乘员乘坐的座椅状态。图1所示的车辆100示出了设置在车辆100左侧部处的滑动门51以及设置在车 辆100尾部处的后舱门52打开的状态。车辆100为厢式车辆,其车厢内包括三排座椅。该 三排座椅包括第一排座椅31、第二排座椅32及第三排座椅33。第一排座椅31对应于驾驶 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第二排座椅32对应于定位于第一排座椅31后面的座椅。第三排 座椅33对应于设置于车辆100最后部的座椅。出于解释的目的,将解释座椅状态改变装置 1改变第三排座椅33的情况。如上所述,座椅2包括靠背22和座垫23。另外,如图2A及2B所示,座椅2包括头 靠21。头靠21构造成在座椅2的可坐状态下保护占据座椅2的乘员的头部免受车辆的后 向上施加的载荷。靠背22构造成使得乘员能够向后倚靠在其上。座垫23构造成支撑座椅 2的乘员的臀部。在如图2A所示的可坐状态下,靠背22和头靠21被布置成相对于座垫23处于直 立位置。因此,在可坐状态下,乘员能够乘坐在座垫23上并向后倚靠在靠背22及头靠21 上。另一方面,在如图2B所示的收置状态下,头靠21被折叠至靠背22,座垫23向后滑动, 且靠背22被向前且向下折叠至可坐状态下座垫23的位置。因而,靠背22和座垫23被布 置成处于基本平坦状态以确保用于装载大载荷或行李的空间。座椅2的第三排座椅33是通过操作操作开关11来执行至可坐状态或至收置状态 的操作的。操作开关11设置在车厢中第三排座椅33的后部,即,如图1所示的行李厢中的 支柱处(即图1中的行李厢中的左部)。由想要改变座椅2的状态的用户操作操作开关11。如图3所示,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包括操作开关11,马达控制部12,靠背马达13, 座垫马达14,位置检测部15,变化检测部16,到达检测部17,夹住检测部(即确定部)19以 及确定阈值改变部20。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的用于利用CPU作为主要构件而执行用于改变 座椅2状态的前述各个处理过程的系统由硬件或软件或者硬件和软件两者构成。如前所述,操作开关11被安装在车辆100的行李厢内。通过操作操作开关11,用 户能够在收置状态和可坐状态之间改变座椅2的状态。用户操作操作开关11后,指示移动 座椅2至收置状态或可坐状态的操作的信号即被传输至马达控制部12,这方面在下文将作 详细解释。
座垫马达(即充当用于座垫的致动器)14使座垫23在收置位置和可坐位置之间 移动。座垫23的可坐位置对应于乘员能够乘坐于其上的位置,并且对应于如图2A所示的 座垫23的位置。座垫23的收置位置对应于图2B中以实线指出的位置,该位置相对于图2B 中以虚线指示的、座垫23的可坐位置位于下后位置。座垫马达14使座垫23在如上所限定 的收置位置和可坐位置之间移动。靠背马达(即充当用于靠背的致动器)13使靠背22在收置位置和可坐位置之间 移动。靠背22的可坐位置是乘员保持在靠背22处以向后倚靠至其上的位置,并且对应于 图2A中指示的靠背22的位置。靠背22的收置状态对应于图2B所示的靠背22的位置。靠 背马达13使靠背22在如上所限定的收置位置和可坐位置之间移动。位置检测部15包括靠背位置检测部15a和座垫位置检测部(即充当状态变化检 测部)15b。在那些情形下,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不包括检测靠背22和座垫23的位置的位 置检测传感器。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基于根据靠背马达13和座垫马达14的旋转而输出的 脉冲信号来确认靠背22和座垫23的位置,其中靠背马达13和座垫马达14分别改变靠背 22和座垫23的位置。因而,靠背位置检测部15a基于靠背马达13的操作来检测靠背22的 当前位置。另外,座垫位置检测部15b基于座垫马达14的操作来检测座垫23的当前位置。靠背位置检测部15a和座垫检测部分15b计算根据靠背马达13和座垫马达14的 旋转而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因此,靠背22和座垫23从起始位置的位移量能够被确 认。在靠背22和座垫23到达对应的机械端部(即靠背22和座垫23不可移动超出的可移 动范围内的点,或端部)的状态下从每一个靠背马达13和座垫马达14传输高电平脉冲信 号的时段被确定成比在靠背22和座垫23尚未到达对应的机械端部的状态下从每一个靠背 马达13和座垫马达14传输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段长。因而,除了计算脉冲信号数,靠背位 置检测部15a和座垫位置检测部15b还计算从每一个靠背马达13和座垫马达14传输高电 平脉冲信号的时段。由靠背位置检测部15a和座垫位置检测部15b计算的从每一个靠背马 达13和座垫马达14传输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段和脉冲数被传输至马达控制部12。如图2B所示,靠背22的收置位置(即以实线指示)和座垫23的可坐位置(即以 虚线指示)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叠。因而,在移动靠背22和座垫23的情况下,靠背22和座 垫23彼此干涉。靠背22和座垫23的运动干涉产生在干涉区域中,该干涉区域基于靠背22 和座垫23之间的位置关系来限定(参见图4)。图4示出了干涉区域以及在将座椅2的状态从可坐状态改变至收置状态时的控制 的移动路径。在将座椅2的状态从收置状态改变至可坐状态的情况下也限定有干涉区域。 然而,由于在当将座椅状态从可坐状态改变至收置状态时与当将座椅状态从收置状态改变 至可坐状态时之间并无实质区别,出于解释的目的,下面将解释座椅2从可坐状态移动至 收置状态的情况。图4中,纵轴表示靠背22的位置,而横轴表示座垫23的位置。因而,图 4中的坐标对应于座椅2的状态。可坐姿态端点和收置姿态端点指示在每一个纵轴和横轴 上。可坐姿态端点对应于当靠背22或座垫23沿可坐位置的方向移动时的端点。收置姿态 端点对应于当靠背22或座垫23沿收置位置方向移动时的端点。在座椅2处于可坐状态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靠背22和座垫23定位于可坐姿态 端点处。在座椅2从可坐状态被改变至收置状态的情况下,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使座椅2 移动至中继点(中转点)CO,使得靠背22和座垫23的移动路径不会进入干涉区域,之后,再使之移动至收置姿态端点。座椅2的座椅状态,即,座垫23和靠背22的状态,分别通过单独地操作靠背马达 13和座垫马达14而自动改变。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构造成在座垫23和靠背22的自动位 置改变的转换期间不会夹住(entrap)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当在改变座椅2的座椅状态时座垫23和靠背22中的至少一个承受载荷时,变化 检测部16检测根据所施加的载荷的脉冲信号的变化。座垫23和靠背22中的至少一个所 承受的载荷为由于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座垫23或靠背22夹住而检测到的载荷。根据 所施加载荷的脉冲信号的变化对应于施加至座垫23和靠背22的载荷水平的变化。变化检 测部16分开地检测施加至座垫23和靠背22的载荷中的每一个。变化检测部16基于由位置检测部15检测的脉冲信号来检测施加至座垫23和靠 背22的载荷水平的变化。当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座垫23或靠背22夹住时保持高电 平脉冲信号的时间(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长)将会长于当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未夹住时 保持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长)。另外,与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夹 住相关联的马达的马达旋转速度降低。变化检测部16对前述变化进行检测。由变化检测 部16检测的变化被传输至下文详细解释的夹住确定部19。当根据变化(例如,所施加载荷的变化)的变化量(例如,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长 的变化量)大于预定的确定阈值时,夹住确定部19确定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夹住。根 据变化的变化量对应于由变化检测部16检测的变化的变化量。预定的确定阈值对应于用 于确定是否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夹住的确定阈值,并且用于检测因靠背22的夹住的 确定阈值和用于检测因座垫23的夹住的确定阈值预存在夹住确定部19中。当变化量大于 确定阈值时,夹住确定部19确定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夹住。另一方面,当变化量等于 或小于确定阈值时,夹住确定部19确定没有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夹住。在那些情形 下,在从变化检测部16传输的变化中,因靠背22的运动而产生的变化和因座垫23的运动 而产生的变化被分开地传输。因而,夹住确定部19确认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靠背22 和座垫23中的任一个或全部两个夹住或卡住。靠背22的顶部上设置有头靠21。根据实施方式,未设置改变头靠21的状态的马 达,并且头靠21的状态响应于座垫23的运动而改变。即,当座椅2的座椅状态从可坐状态 改变至收置状态时,头靠21构造成在座垫23到达第一预定位置(即触发位置)时以与座 垫23联动的方式开始移动向收置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座椅2的座椅状态从收置状态 改变至可坐状态的情况下,头靠21并不以与座垫23联动的方式移动,而是必须手动地将头 靠21向后移动至可坐位置。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包括触发位置到达检测部(即,也充当接合构件;操作杠 杆)18,其检测座垫23到达第一预定位置(即触发位置),如图5所示。触发位置到达检测 部18检测座垫23到达触发位置,该触发位置充当开始使联动构件移动的触发部,该联动构 件以与座垫23联动的方式改变其状态。根据实施方式,以与座垫23联动的方式改变其状 态的联动构件对应于头靠21。充当开始使头靠21移动的触发点的触发位置设置在座垫23 的移动路径上,并对应于当座垫23到达第一预定位置时头靠21开始移动的位置。更具体 地,例如,设置在座垫23的移动路径上的操作杠杆可充当触发位置到达检测部18。应用操 作杠杆作为触发位置到达检测部18,在座垫23推压操作杠杆18的情况下,头靠21开始移动(即座垫23推压操作杠杆18以触发头靠21开始折叠)。在座垫23推压操作杠杆的情况下,可能的是,载荷施加至座垫23。另外,在头靠 21被折叠至靠背22的情况下,载荷可能会施加至靠背22。施加至座垫23或靠背22的载 荷由变化检测部16检测,且当检测到的载荷的水平大于预定的确定阈值时,夹住检测部分 19可确定座垫23或靠背22夹住或卡住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在那些情形下,座椅状态 改变装置1中断座垫23和靠背22的运动。即,前述检测为误检测。根据实施方式的座椅 状态改变装置1构造成防止前述的误检测或误确定。到达检测部17在座椅状态改变时检测座垫23到达第二预定位置。座椅状态的变 化对应于座椅2的座椅状态的变化过程。第二预定位置被限定为相对于触发位置的至少上 游位置,该触发位置由座垫23的移动路径上的触发位置到达检测部18检测。到达检测部 17检测座垫23到达触发位置上游处的位置。检测到的结果被传输至确定阈值改变部20。 到达检测部17基于从座垫位置检测部15b传输的脉冲信号来检测座垫23到达第二预定位 置。即,用于将座垫23从可坐位置移动至第二预定位置的输出脉冲信号的脉冲数是预定 的,且到达检测部17通过计算在座垫23从可坐位置向收置位置实际移动时获得的脉冲信 号来检测座垫23到达第二预定位置。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构造,针对于座垫23到达第二 预定位置的检测,载荷并未产生。因而,避免了夹住的误确定或误检测。在到达检测部17 检测到座垫23到达第二预定位置的情况下,指示座垫23到达第二预定位置的信号被传输 至确定阈值改变部20。从当座垫23到达第二预定位置时直至头靠21至少开始移动,确定阈值改变部20 临时改变用于座垫23和靠背22的检测的预定的确定阈值。到达检测部17检测座垫23到 达第二预定位置。第二预定位置设置在定位于头靠21开始移动的触发位置(即第一预定 位置)上游的移动路径上。用于检测座垫23和靠背22的夹住的确定阈值被预存在夹住确 定部19中。预定的确定阈值的临时改变表示至少从由到达检测部17检测到座垫23到达 第二预定位置直至座垫23到达触发位置(即第一预定位置)的检测结果被传输,确定阈值 改变部20临时改变预定的确定阈值。因而,至少从由到达检测部17检测到座垫23到达第 二预定位置直至由触发位置到达检测部18检测到座垫23到达触发位置,确定阈值改变部 20临时改变预存在夹住确定部19中的确定阈值。确定阈值的临时改变可被限定,直至头靠21被收置。即,至少从检测到座垫23到 达第二预定位置直至头靠21的状态改变完成,确定阈值改变部20可临时改变确定阈值。在 那些情形下,如上所述,头靠21不包括操作以改变头靠21的位置或状态的马达。因而,直 至头靠21的状态改变完成的时段由头靠21开始移动之后获得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等预先 限定,或由头靠21开始移动之后所经过的时间预先限定。另外,在完成头靠21的运动之后,确定阈值改变部20将临时改变的阈值重新改变 至预定的确定阈值。即,在头靠21的运动完成之后,座垫23不会推压操作杠杆或者头靠21 不会折叠向靠背22。因而,确定阈值改变部20将临时改变的阈值重新改变至预存在夹住确 定部19中的预定的确定阈值,使得将可检测正常的夹住。根据前述构造,座椅状态改变装 置1在改变座椅2的座椅状态的同时检测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的夹住,且在无误检测的 情况下适当地改变头靠21的位置状态。座椅2从可坐状态到收置状态的转换将参考图5来解释。在座椅2处于可坐状态的情况下,靠背22和座垫23均定位于如图5中以状态A示出的可坐姿态端点。同时,图5 示出了确定阈值,该确定阈值根据座垫23的位置而改变,且应用于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 的夹住的检测。在那些情形下,预存在夹住确定部19中的确定阈值被限定为确定阈值ThO。 确定阈值ThO可对于靠背22处的夹住的检测和座垫23处的夹住的检测分开地确定。然而, 出于解释的目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相同的确定阈值ThO应用于靠背22处的夹住的检测和 座垫23处的夹住的检测两者。首先,仅座椅2的靠背22从图5中以状态A示出的状态移动,从而成为图5中以 状态B示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应用确定阈值ThO,因为座垫23尚未移动。之后,座垫23 与靠背22 —起从图5中以状态B示出的状态移动,并且座垫23到达第二预定位置由到达 检测部17检测到,如图5中以状态C示出。由到达检测部17检测到座垫23到达第二预定位置后,确定阈值改变部20即把预 存在夹住确定部19中的确定阈值ThO临时改变至比确定阈值ThO大的确定阈值Thl。之 后,确定阈值Thl应用于夹住的检测。然后,座垫23移动,并且座垫到达使头靠21折叠的 位置由触发位置到达检测部18(例如,操作杠杆)检测到。因而,头靠21开始向内折叠,如 图5中以状态D示出。之后,当头靠21至收置位置的运动完成时,如图5中以状态E示出,确定阈值改变 部20将确定阈值Thl重新改变至预存在夹住确定部19中的确定阈值ThO。故此后,确定阈 值ThO应用于夹住的检测。座垫23移动至收置姿态端点,如图5中以状态F示出,然后靠 背22移动至收置姿态端点,如图5以状态G示出。如上所述,确定阈值根据座椅2的状态 改变而改变。通过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进行的用于改变座椅2的座椅状态的处理过程将参照图 6所示的流程图解释。首先,根据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当操作开关11被操作时,马达控制 部12开始控制靠背马达13和座垫马达14(步骤#01)。在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的操作期间,由夹住确定部19确定是否物体或乘员 身体一部分被夹住。当确定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夹住于座垫23和靠背22中的至少一 个(步骤#02中为“是”)时,马达控制部12控制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以停机(步骤 #13)并结束处理过程。在步骤#02,当没有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座垫23和/或靠背22夹住(即步骤 #02中为“否”)时且当座垫23尚未到达第二预定位置(即步骤#03中为“否”)时,处理过 程返回到步骤#02以继续进一步的处理过程。另一方面,当检测到座垫23到达第二预定位 置(即步骤#03中为“是”)时,确定阈值改变部20将预定在夹住确定部19中的确定阈值 ThO改变至确定阈值Thl (步骤#04)。在那些状态下,马达控制部12继续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的操作。在夹住确 定部19在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的所述的继续操作中检测到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 的夹住(即步骤#05中为“是”)的情况下,马达控制部12停止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 的操作(步骤#13)以结束处理过程。当夹住确定部19如前所述地检测物体或乘员身体一 部分的夹住时,应用的是由确定阈值改变部20改变的确定阈值Thl。另一方面,在夹住确定部19在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的继续操作中没有检 测到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的夹住(即步骤#05中为“否”)的情况下,由触发位置到达检测部18检测座垫23是否到达触发位置。在座垫23没有到达触发位置(即步骤#06中为 “否”)的情况下,处理过程返回到步骤#05以继续进一步的处理过程。另一方面,在座垫23 到达触发位置(即步骤#06中为“是”)的情况下,头靠21开始折叠(步骤#07)。在那些状态下,马达控制部12继续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的操作。在夹住确 定部19在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的所述的继续操作中检测到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 的夹住(即步骤#08中为“是”)的情况下,马达控制部12停止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 的操作(步骤#13)以结束处理过程。当夹住确定部19如前所述地检测物体或乘员身体一 部分的夹住时,应用的是由确定阈值改变部20改变的确定阈值Thl。另一方面,当夹住确定部19在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的继续操作中没有检测 到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的夹住(即步骤#08中为“否”)时,则检测而确认头靠21的折叠 操作是否完成。通过检测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或是否检测到预定的脉冲信号等来确认头靠 21的折叠操作的完成。在头靠21的折叠操作未完成(即步骤#09中为“否”)的情况下, 处理过程返回到步骤#08以继续进一步的处理过程。另一方面,在头靠21的折叠操作完成 (即步骤#09中为“是”)的情况下,确定阈值改变部20将用于由夹住确定部19进行的夹 住确定的确定阈值Thl重新改变至预存在夹住确定部19中的确定阈值ThO (步骤#10)。因 而,预存在夹住确定部19中的确定阈值ThO在此后应用于夹住确定。在那些状态下,马达控制部12继续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的操作。在夹住确 定部19在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的所述的继续操作中检测到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 的夹住(即步骤#11中为“是”)的情况下,马达控制部12停止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 的操作(步骤#13)以结束处理过程。另一方面,当夹住确定部19在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的继续操作中没有检测 到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的夹住(即步骤#11中为“否”)时,则检测而确认座垫23和靠背 22是否完成至收置状态的位置状态改变。在座垫23和靠背22至收置状态的位置状态改 变完成(即步骤#12中为“是”)的情况下,马达控制部12停止座垫马达14和靠背马达13 的操作(步骤#13)以结束处理过程。另一方面,在座垫23和靠背22至收置状态的位置状 态改变未完成(即步骤#12中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过程返回到步骤#11以继续进一步 的处理过程。根据实施方式,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在依据上述过程改变座椅2的状态的同 时检测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是否被夹住。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将在下文作解释。根据实施方式,以与座垫23联动的方式改 变其位置状态的联动构件对应于头靠21。然而,联动构件的构造并不局限于头靠21。例如, 在座椅2设置有脚蹬(即乘员将其脚和/或腿放置在其上的台架)的情况下,脚蹬充当与 座垫23联动的联动构件。可替代地,脚蹬和座垫23均可充当与座垫23联动的联动构件。根据实施方式,出于解释的目的,公开了座椅2的位置状态从可坐状态改变至收 置状态的情况。然而,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的构造和操作并不局限于前述情况。这里公开 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同样可应用于座椅2的状态从收置状态改变至可坐状态的情况。根据实施方式,确定阈值改变部20构造成至少在检测到座垫23到达第二预定位 置至后直至头靠21状态改变完成临时改变确定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定位置定位于座垫 23的移动路径上的触发位置(即第一预定位置)的上游。然而,这里公开的座椅状态改变 装置1的构造并不局限于前述构造。即,确定阈值改变部20可构造成在座垫23到达触发位置时改变确定阈值。根据实施方式,到达检测部17在座椅2的状态改变期间检测座垫23到达第二预 定位置,且确定阈值改变部20至少从当座垫23到达第二预定位置时直至至少联动构件 (例如,头靠构件21)开始移动临时改变预定的阈值。然而,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的构造并 不局限于前述构造。例如,到达检测部17在座椅2的状态改变期间可检测座垫23和靠背 22中的至少一个到达第二预定位置,且确定阈值改变部20可从当座垫23和靠背22中的至 少一个到达第二预定位置时直至至少联动构件(例如,头靠构件21)开始移动临时改变预 定的确定阈值,其中,所述预定的确定阈值用于检测座垫23和/或靠背22是否夹住物体或 乘员身体一部分,而所述联动构件以与座垫23和靠背22中的至少一个联动的方式改变其 状态。根据实施方式,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将座椅2的位置状态从收置状态改变至可坐 状态。然而,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的构造并不局限于前述构造。例如,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 可构造成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座椅2的位置状态。在那些情形下,可设置致动 器,用于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座椅2。另外,变化检测部16可在位置状态改变期 间当载荷施加至座椅2时检测根据所施加载荷的脉冲信号的变化。另外,座椅状态改变装 置1可包括确定部19,其在与根据所施加载荷的变化相关的变化量大于预定的确定阈值时 确定座椅2处于预定状态。在那些情形下,在座椅2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移动期间, 当接合构件18与座椅2接合时,确定阈值改变部20可改变确定阈值。通过基于从致动器 输出的脉冲信号检测座椅2的位置来确定(识别)接合构件18与座椅2的接合。另外,座椅2可包括多个座椅块体,且可通过由致动器致动多个座椅块体中的至 少一个而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座椅2的位置状态。接合构件(例如,操作杠杆)18可与联动构件(例如,头靠21)联动,后者以与座 椅2联动的方式改变其位置状态。另外,座椅状态改变装置1可包括状态变化检测部15b, 其检测接合构件(例如,操作杠杆)18改变其状态。在那些情形下,在接合构件(例如,操 作杠杆)18正改变其位置状态之时,确定阈值可被改变。可通过基于从致动器输出的脉冲 信号检测每一个座椅块体的位置来确定(识别)接合构件(例如,操作杠杆)18已改变其 状态或接合构件18 (例如,操作杠杆)正改变其状态。另外,根据实施方式,基于响应于致动器的致动的信息,变化检测部16检测根据 施加至座椅2的载荷的变化。多个座椅块体可包括座椅23和靠背22。在那些情形下,第一位置(第一状态)可对应于收置位置,在该收置位置即垫23 和靠背22均于收置状态,第二位置(第二状态)可对应于可坐状态,在该可坐状态座垫23 和靠背22处于可坐状态,并且致动器可包括使座垫23在收置位置与可坐位置之间移动的 座垫致动器14以及使靠背22在收置位置与可坐位置之间移动的靠背致动器13。另外,上 述的预定状态可为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夹住的状态。作为前述构造的示例,根据实施方式,座椅2包括充当多个座椅块体的座垫23和 靠背22,且座椅2在收置状态(即第一状态)与可坐状态(即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其状态, 其中在收置状态中座垫23和靠背22处于收置位置,而在可坐状态中座垫23和靠背22处 于可坐位置。座垫23通过座垫致动器14可在收置位置与可坐位置之间移动。靠背22通 过靠背致动器13可在收置位置与可坐位置之间移动。
当座垫23和靠背22中的至少一个在改变座椅2的位置状态时承受载荷时,变化 检测部16检测根据所施加载荷的变化。座垫23和靠背22中的至少一个所承受的载荷为 由于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座垫23或靠背22夹住而检测到的载荷。根据所施加载荷的 变化对应于施加至座垫23和靠背22的载荷水平的变化。变化检测部16单独地检测施加 至座垫23和靠背22的载荷中的每一个。基于由位置检测部15检测的脉冲信号,变化检测部16检测施加至座垫23和靠背 22的载荷水平的变化。当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座垫23或靠背22夹住时保持高电平脉 冲信号的时间(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长)将会长于当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未夹住时保持 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间(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时长)。另外,与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夹住相 关联的马达的马达旋转速度降低。变化检测部16检测前述变化。由变化检测部16检测的 变化被传输至下文详细解释的夹住确定部19。当根据变化的变化量大于预定的确定阈值时,夹住确定部19确定物体或乘员身 体一部分被夹住。根据变化的变化量对应于由变化检测部16检测的变化的变化量。预定 的确定阈值对应于用于确定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是否被夹住的确定阈值,且用于检测因 靠背22的夹住的确定阈值和用于检测因座垫23的夹住的确定阈值预存在夹住确定部19 中。当变化量大于确定阈值时,夹住确定部19确定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夹住。另一方 面,当变化量等于或小于确定阈值时,夹住确定部19确定没有物体或乘员身体一部分被夹 住。在那些情形下,在从变化检测部16传输的变化中,因靠背22的运动而产生的变化和因 座垫23的运动而产生的变化被分开地传输。因而,夹住确定部19确定物体或乘员身体一 部分被靠背22和座垫23中的任一个或全部两个夹住。构造成与座垫23接合的操作杠杆18 (即充当接合构件)设置成与与座椅2的运 动相关联,即,与座垫23和靠背22在收置状态与可坐状态之间的运动相关联。通过基于从 座垫致动器14输出的脉冲信号检测座垫23的位置来确定(识别)操作杠杆18和座垫23 是否接合。当座垫23和操作杠杆18接合时,确定阈值改变部20将夹住确定部19的确定 阈值从确定阈值ThO改变至确定阈值Thl。
权利要求
一种座椅状态改变装置,所述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座椅状态,所述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包括致动器(13,14),所述致动器使座椅(2)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变化检测部(16),所述变化检测部在改变座椅状态时检测与施加至所述座椅(2)的载荷相关的变化;确定部(19),当依据与施加至所述座椅(2)的载荷相关的变化的变化量大于预定的确定阈值时,所述确定部(19)确定所述座椅(2)处于预定状态;以及确定阈值改变部(20),在所述座椅(2)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移动期间,当构造成与所述座椅(2)接合的接合构件(18)与所述座椅(2)接合时,所述确定阈值改变部(20)改变所述预定的确定阈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其中所述座椅(2)包括多个座椅块体(22,23);并且通过所述致动器(13,14)来操作所述多个座椅块体(22,23)中的至少一个,由此在所 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座椅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其中,所述接合构件(18)与联动构件 (21)联动,所述联动构件(21)以与所述座椅(2)的状态改变相联动的方式改变其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还包括状态变化检测部(15b),所述状态变 化检测部(15b)检测所述联动构件(21)处于改变状态的过程中。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其中,在所述联动构件(21)的状态改 变过程期间,改变所述预定的确定阈值。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其中,所述变化检测部(16) 基于与所述致动器(13,14)的操作相关联的信息来检测与施加至所述座椅(2)的载荷相关 的变化。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座椅块体包括座垫(23)和 靠背(2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状态对应于收置状态,在所述收置状态中所述座垫(23)和所述靠背(22)处 于各自的收置位置;所述第二状态对应于可坐状态,在所述可坐状态中所述座垫(23)和所述靠背(22)处 于各自的可坐位置;并且所述致动器包括用于在所述收置位置与所述可坐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垫(23)的座垫 致动器(14)以及用于在所述收置位置与所述可坐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靠背(22)的靠背致动 器(13)。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其中,所述座椅(2)的预定状 态对应于所述座椅(2)夹住乘员身体一部分或物体的状态。
10.一种座椅状态改变装置,所述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在收置状态与可坐状态之间改变 包括座垫(23)和靠背(22)的座椅(2)的状态,所述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包括座垫致动器(14),所述座垫致动器在所述收置状态与所述可坐状态之间移动所述座垫 (23);靠背致动器(13),所述靠背致动器在所述收置状态与所述可坐状态之间移动所述靠背 (22);变化检测部(16),所述变化检测部在改变座椅状态时检测与施加至所述座垫(23)和 所述靠背(22)中的至少一个的载荷相关的变化;夹住确定部(19),当依据与施加至所述座椅的载荷相关的变化的变化量大于预定的确 定阈值时,所述夹住确定部(19)确定所述座垫(23)和所述靠背(22)中的该至少一个夹住 乘员身体一部分或物体;到达检测部(17),所述到达检测部在改变座椅状态时检测所述座垫(23)和所述靠背 (22)中的该至少一个到达预定部位;以及确定阈值改变部(20),从当所述座垫(23)和所述靠背(22)中的该至少一个到达预定 位置时起直至联动构件(21)开始移动为止,所述确定阈值改变部(20)临时改变用于检测 所述座垫(23)和所述靠背(22)中的该至少一个是否夹住乘员身体一部分或物体的所述预 定的确定阈值,其中上述的联动构件(21)以与所述座垫(23)和所述靠背(22)中的该至少 一个相联动的方式改变其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其中,从当检测到所述座垫(23)至少到 达所述预定位置时起直至所述联动构件(21)的状态改变完成为止,所述确定阈值改变部 (20)临时改变所述预定的确定阈值。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其中,所述确定阈值改变部(20)在 所述联动构件(21)的状态改变完成之后将确定阈值重新改变至所述预定的确定阈值。
全文摘要
一种座椅状态改变装置,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座椅状态,并包括致动器(13,14),所述致动器使座椅(2)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变化检测部(16),所述变化检测部在改变座椅状态时检测与施加至所述座椅(2)的载荷相关的变化;确定部(19),当依据与施加至所述座椅(2)的载荷相关的变化的变化量大于预定的确定阈值时,所述确定部(19)确定所述座椅(2)处于预定状态;以及确定阈值改变部(20),在所述座椅(2)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移动期间,当构造成与所述座椅(2)接合的接合构件(18)与所述座椅(2)接合时,所述确定阈值改变部改变所述预定的确定阈值。
文档编号B60N2/22GK101992708SQ20101026037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1日
发明者前田美里, 柏原和幸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