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892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 及一种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尤其涉及在包含混合动力汽车 (HEV)、燃料电池车(FCHEV)等的广义上的电动汽车(EV)所装载的高压能量系统中,以连接 在蓄电池和发电机·驱动电机的方式、或连接在蓄电池和逆变器之间的方式使用的车辆的 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
背景技术
在包含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车(FCHEV)等的广义上的电动汽车(EV)(以 下称为“车辆”)中,如图6所示,在车辆101的后部同时装载蓄电池(电池)125和燃料箱 126,而且,在该燃料箱126的车辆后方且货室105的后底板的上方配置蓄电池125,并以与 蓄电池125连接向车辆前部延设的方式设置高压电缆132。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发动机室103内所配置的逆变器131和后座127的后方的 蓄电池125的高压电缆132的配置中,为了存在有燃料箱126,进行这样的布局在燃料箱 126的前方附近暂时经过车辆外侧(室外干线R2),之后,贯穿金属孔眼137向驾驶室104 内(室内干线R1)进行配置。日本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148850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3838505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车辆用蓄电池的配管构造是通过保持单元沿电源线保 持排气管,并将排气管和电源线进行一体化并从贯穿孔向驾驶室外延设的构造。日本专利文献2所涉及的车辆的电源线的配设构造是不以小曲率弯曲连接在行 驶用电机和蓄电池之间的电源线,而沿纵梁(side member)配设的构造。不过,目前,在图6所涉及的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中,如图7所示,由于高压 电缆132通过车辆外侧,所以在从侧方作用外力时,存在有高压电缆132因车身变形P而损 伤的危险。此外,由于高压电缆132通过燃料箱126附近,所以因由外力作用时的车身变形P 导致燃料箱126和高压电缆132进行接触而存在有高压电缆132损伤的危险,从而期待着 有所改进。此外,目前,电动汽车的性能较大地依存于蓄电池的开发进展,很多的电动汽车 (EV)为了确保续驶距离,需要装载电容和体积重量都大型的蓄电池(组件)。想要确保与所谓的汽油车、柴油车所匹敌的车辆性能(例如,一次能连续行驶的 续驶距离),无论车辆的大小,蓄电池种类都倾向于大型化。在电动汽车(EV)中,为了装载这样大型的蓄电池,最初以与车身的底板下方的地 面之间的空间较大的车辆作为基础。当在其车辆的后部下方设置燃料箱时,蓄电池装载在 燃料箱的前方的底板的下方或燃料箱上方的底板的上方。通过在该位置装载蓄电池,如是 较大的车辆,则可将作为重载的蓄电池安设在车辆中心附近,不仅能够较高地确保车辆的 行驶稳定性及舒适感,也不缩小车辆后部的货室空间,从而在可用性方面,具有能确保车辆的适销的优点。此外,在能够使高压能量系统某种程度集中在车辆中央附近的底板下方的同时, 由于配设高压电缆的范围狭窄,所以对于来自向车辆的前后左右的外力,变得容易保护高 压能量系统,从而具有能够减少受防护制约的优点。不过,可以采用的基础车辆要在局限于比较大的车辆或需要专门设计的车身中来 选择,总之,有难以提供紧凑型车辆且低成本车辆的缺点。此外,这样的车辆在堵车等启动·停车频繁、且一辆车所承载人数少、一次出行距 离短的市区的利用中,从燃油经济性的观点来看,这样的车辆与受欢迎的紧凑型车辆存在矛盾。作为装载在紧凑型车辆中的例子,例如,有上述的日本专利文献1等公开的技术。 这是一般在将发动机作为动力部件的汽油车中附加设置电动发电机及蓄电池等以可辅助 驱动、再生发电的方式改造了的混合动力车。作为改造车,虽然极少限制车身的改变,但如关注高压电缆的话,则需要这样配设 高压电缆,从车辆后部所装载的蓄电池及逆变器到车辆前部的发动机,要在燃料箱的下方 及底板的下方露出外部来配设。 尤其经过燃料箱的设置范围的高压电缆的配设位置虽在车宽方向中央,但是是通 过燃料箱下方的配设。也有是车辆前后极长的应称为短通勤的小型车辆,虽直线地简单处 理,但要确保在安全上所需的性能。此外,当将紧凑型车辆作为基础构成电动汽车(EV)时,车辆中央附近确保乘客空 间、确保舒适性所花费的比例变高。因此,在装载大型的蓄电池中,要牺牲货室等的装载性、便利性等的附加值,才能 够在车辆后部装载电容及体积重量都大型的蓄电池。不过,当电动汽车(EV)是混合动力车辆,并装载挥发性高的燃料(尤其汽油或轻 油、酒精混合燃料等的液体燃料)的燃料箱及向其动力部件的供给系统等时,需要充分考 虑这些燃料和电力的相互关系,尤其需要努力尽量不引起象剧烈燃烧那样的相互影响,以 确保在通常使用的范围内的安全性。而且,当在车辆后部同时装载电容和体积重量都大型的蓄电池及燃料箱时,即使 在车辆因外力受到损伤时,也需要尽量避免燃料和电力的彼此相互影响。即,将电力与燃料 隔离,并使漏电的可能性极低。此外,在上述的日本专利文献1等中,由于在货室中也收纳有逆变器,所以可以说 即使考虑电流的流动,也最好尽量不通过驾驶室内,即使是在室外的配置,当然也通过设置 保护部件,确保需要的性能,以使不破损。但是,期望采用谋求更进一步提高保护性的的构造。而且,另一方面,当在蓄电池上附设了对其进行充电的充电器时,使用该充电器进 行充电时的发热变大,需要有进行冷却用的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其 在车辆因外力而受到较大地变形的损伤时,也能够尽量避免对高压电缆的影响、避免燃料和电力的相互影响,能够较少保持用于保护高压电缆等的装配部件,能够利用与蓄电池连接的高压电缆的铺设且能温度调节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的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在车辆后部同时装载蓄电池 和燃料箱,而且,在所述燃料箱的车辆后方且底板的上方配置所述蓄电池,并以与所述蓄电 池连接并向车辆前部延设的方式设置高压电缆,其中,将所述高压电缆以在与所述燃料箱 上下重叠的所述底板的上方位置且在车宽方向中央部沿车辆的前后中心轴的方式进行配 置,而且,在与所述燃料箱重叠的位置的前侧位置上,由所述底板的标准面进入到驾驶室 内,并在其前方以通过所述底板的标准面的下方的方式进行配置。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通过将高压电缆配置在车辆中央,即 使在作用外力时车身变形,也能够避免高压电缆的损伤。


图1是配设高压电缆的车辆的概略构成图。(实施例)图2是车辆的俯视图。(实施例)图3是在车辆的驾驶室内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实施例)图4是从车辆的底板的下方观察的仰视图。(实施例)图5是在车辆的后部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实施例)图6是目前已配设了高压电缆的车辆的概略构成图。(现有例)图7是表示目前在已配设了高压电缆的车辆中从侧方作用有外力而发生了车身 变形的状态的说明图。(现有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高压电缆配置在车辆中央,实现即使在外力作 用时车身变形的情况下也能避免高压电缆的损伤的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且具体地进行说明。图1至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在图1及图2中,1是包含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车(FCHEV)等的广义上 的电动汽车(EV)(以下称为“车辆”)、2是车身、3是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4是车辆中央部 的驾驶室、5是车辆后部的货室、6 · 6是前轮、7 · 7是后轮、8 · 8是前灯、9 · 9是侧架、10是 车身2的底板、11是仪表板。发动机室3配设有构成装载单元(发动机ASSY) 12的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3和驱 动电机齿轮箱单元14。此外,发动机室3的前部配设有内燃机用冷却系统的散热器或发电机·驱动电机 用冷却系统的散热器、空调系统用的电容器等的设备。发动机室3的下部配设有空调系统 用的电动压缩机、发电机·驱动电机用冷却系统的水泵等设备。上述的发电机·驱动电机 用冷却系统分别对后述的发电机16、驱动电机17、逆变器31进行冷却。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3 —体化在车辆1的行驶中且任意的定时中可切换驱动/停 止的发动机15和与该发动机15机械地驱动连结的发电机16而构成,并不产生直接的车辆 推动力,而产生用于对驱动电机齿轮箱单元14进行驱动的电力。S卩,车辆1是串联型混合动力驱动型,如省略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3,则成为狭义上的电动汽车。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3当满足后述的蓄电池25的充电量已减少等的特定条件时, 开始驱动发动机15,并旋转发电机16进行发电,其长边方向定向在车宽方向上,其左右的 两端部通 过固定件固定在车身2的侧架9 · 9上。发动机15的曲轴及发电机16的旋转轴 的高度比后述的驱动电机17的旋转轴低,从而有助于保持低重心。驱动电机齿轮箱单元14是真正推动车辆1的单元,并一体化产生车辆推动力的驱 动电机17和伴随该驱动电机17传递动力的齿轮箱18而构成,以便产生车辆推动力并传递 驱动力。该驱动电机齿轮箱单元14隔着通过弹性部件进行防振的后固定件,固定在车身2 的副车架(悬架)19的上表面侧,并从齿轮箱18向半轴传递驱动力,此外,考虑向左右的驱 动轮的平衡、振动等,根据需要通过中间轴传递驱动力。齿轮箱18在上部具有与驱动电机17的旋转轴同轴的输入轴,在下部具有与轮轴 (axle)连接的输出轴,在内部收纳减速齿轮及动作装置。该齿轮箱18的外形可以在车辆的 上下方向上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短地形成。另外,在驱动电机17的下方配设有中间轴。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3和驱动电机齿轮箱单元14在相互最靠近的部位以机械一体 的方式连结之后,通过三个固定件(左右的固定件和后固定件)装载在车身2上。通常,通 过该三个固定件,被稳定地支撑,另一方面,当施加有来自前方的外力的负荷时,一体化发 动机发电机单元13和驱动电机齿轮箱单元14而成的装载单元12可向车辆后方大致水平 地移动。驱动电机17的旋转轴被配设在比发动机15的曲轴及发电机16的旋转轴高的位 置上。通过这样,在俯视(或仰视)下,以在上下方向上重叠有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发电机16 的外壳和驱动电机17的外壳,使装载单元12在车辆前后方向X上的长度小型的同时,能够 较大地采用对于车身2的装载空间的移动尺寸,尤其确保仪表板11和驱动电机17的外壳 之间的尺寸。车身2的底板10由车辆前部的前底板20和车辆后部的后底板21构成。该后底 板21的标准面比前底板20的标准面设置得高。前底板20在车宽方向Y的中央部位向车 辆前后方向定向形成有中心隧道22,而且,在前部形成有转向(Steering)安装部23。构成发动机15的排气系统的排气管24通过发动机15的下方,形成两级的曲柄状 的曲部,并通过前底板20的中心隧道22的内部空间,向车辆后部延设。在通过该排气管24 的两级的曲柄状的曲部,呈迂回齿轮箱18那样的框形状的同时,能够通过加大与发动机15 的距离,从而降低辐射热的影响。在车辆后部,在位于后底板21的上方的货室5中,同时装载有蓄电池(组件)25 和燃料箱26。如图3及图4所示,前底板20的标准面Fl和后底板21的标准面F2的高度差H 与燃料箱26的高度被设定得相同。燃料箱26在后底板21的下方且后轮的悬架装置或车 轴的前方,被固定支撑在后底板21上。蓄电池25配置在燃料箱26的车辆后方且后底板21的上方。燃料箱26外形的形状在上下方向及车辆前后方向X上为扁平状,其长边方向与车 宽方向Y —致。燃料箱26的内部存积有具有挥发性并在室温下成液状的燃料。
燃料箱26的上方隔着后底板21在上方设置有作为座椅的后座27。在燃料箱26的车辆后方的后底板21上、实质上在后轮车轴的后方,形成有凹部29,所述凹部29设置具有与前底板20的标准面Fl和后底板21的标准面F2之间的高度差 H相同程度的高度的内部空间28。此外,车辆1装载有高压能量系统30。该高压能量系统30在发动机室3的上部配设有与蓄电池25连接并控制驱动电机 17的逆变器31。该逆变器31以覆盖前侧的发电机16和后侧的驱动电机17两者的上方的 方式配设。此外,由于在发动机15的上部配设有进气系统的辅机,所以在向车辆1装载时将 逆变器31与装载单元12 —起全部进行装配并总括地装载在车辆1中。在蓄电池25的端部连接有整体大致向车辆前部延设并与逆变器31连接的高压电 缆32 ο即,高压能量系统30包括发电机16、驱动电机17、蓄电池25、逆变器31及高压电
缆32 。高压电缆32由保护管覆盖,并主要连接在蓄电池25和逆变器31之间,所以能够 流动有大致恒压的直流电流,从而电磁的影响极少。如图1及图2所示,高压电缆32 —部分被配设在驾驶室4内,并在后底板21的上 方从蓄电池25的一端向前方延设后,以沿蓄电池25的周围的方式向车辆中央方向弯曲,并 当到达车宽方向Y的中央附近时,再向车辆前方延设。高压电缆32在从前底板20立起有后底板21的附近,从后底板21的上方向下方 贯穿前底板20,而且,沿前底板20的底部在车辆前后方向X上向车辆前部延设。也就是说,如图1及图2所示,高压电缆32以在与燃料箱26上下重叠的后底板21 的上方位置、且在车宽方向Y的中央部沿车辆1的前后中心轴IC的方式被配设,而且,在与 燃料箱26重叠的位置的前侧位置上,由后底板21的标准面F2进入到驾驶室4内(室内干 线R2),而且,其前方在车辆1的前后中心轴IC的车宽方向Y的右侧,以通过前底板20的 标准面Fl的下方的方式被配设。此外,高压电缆32在前底板20的底部(室外干线R1),以在侧架9 · 9及中心隧 道22之间并沿着其间的方式向车辆前后方向X延设。如图3及图4所示,在前底板20与 仪表板11连接的位置上,高压电缆32在部分地进入到中心隧道22的端部空间内之后,沿 着与齿轮箱18的背面对置的仪表板11的表面延设。在仪表板11的下方位置,设置有副车 架19,并也是设置发动机发电机单元13的后固定件的位置。高压电缆32在中心隧道22的前端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在也包含夹着副车架19的 空间的空间中,避开与撕裂架的干扰而配置。而且,高压电缆32与排气管24在车宽方向Y上互相向相反一侧分离配置,从而避 免在狭窄有限的空间内的热影响及干扰。与此同时,高压电缆32通过从位于中心隧道22 的内部空间的上部的高位置,向仪表板11的前面的前方延设,在使夹在仪表板11和装载单 元12之间的长度范围变小,并通过变形来缩小在仪表板11和装载单元12之间的空间时, 在仪表板11和装载单元12的两者中防止夹挤高压电缆32。此外,如图5所示,后底板21在凹部29的内部空间28中,收纳有蓄电池所随带的充电器33。凹部29设置有包含横梁34的辅助架,并具有对于来自后方或侧方的外力产生 抗力并抑制变形的构造。而且,高压电缆32在俯视图中在从蓄电池25的一端向前方延设之后,以沿蓄电池 25的周围的方式向车辆中央方向弯曲,并当到达车宽方向Y的中央附近时,再向车辆前方 延设。此外,该部分的高压电缆32在上下方向上进入到具有内部空间28的凹部29内,并 以通过充电器33的周围空间的方式被配置。在后底板21从前底板20立起的位置的前侧附近位置上,前底板20的下方所配置 的前侧的高压电缆32以成为后底板21的上方所配置的后侧的高压电缆的方式被配置,以 使由后底板21的标准面F2进入到驾驶室4内。如图3所示,在同一位置上,在与燃料箱26 的前面之间夹挤有后底板21的立起部35。该高压电缆32贯穿前底板20的贯穿部36位于避开前底板20的中心隧道22,并 由车辆1的中心部IC向车宽方向Y稍偏移的位置。

此外,高压电缆32在后底板21的上方且在车宽方向Y的中央向车辆前方延设的 部位中,以横穿前后的方式与燃料箱26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如图4所示,在高压电缆32贯穿前底板20的部位,设置有金属孔眼37。此外,该金属孔眼37及驾驶室4侧的车内干线Rl的高压电缆32通过第一罩部件 (金属板制罩)38被覆盖。该第一罩部件38覆盖高压电缆32在配置上从后底板21的标准面进入到驾驶室 4内的贯穿部36、后底板21的立起部35及与后座27对应的对应部39。如图5所示,以与高压电缆32并行设置有通过冷却风的通风管40以调节充电器 33的温度。该通风管40是树脂制的,与高压电缆32同样,在后底板21的上方且在车宽方向 Y的中央向车辆前方延设的部位,以横穿前后的方式与燃料箱26上下重叠。该通风管40在驱动具有内部空间28的凹部29所收纳的充电器33时,通过用于 冷却温度上升的充电器33的送风。第一罩部件38以前端部沿后底板21的立起部35的方式弯曲。该第一罩部件38 的前端面(纵壁部)形成有开口,可联通室内空气和通风管40内。另一方面,高压电缆32成为以离开开口的方式通过并不单纯露出在驾驶室4内的 构造。通过这样,虽然以稍减少后座27的脚空间的方式进行突出,但是相对于座椅位于下 挖的范围,使得对居住性等未显出实质的影响。通过与后座27对应的位置的底板10表面 的周围的框架构造,能够比原始刚性更进一步提高,从而可以抑制变形。高压电缆32、通风管40及第一罩部件38由于可大致同时地进行安设,所以可与罩 部件一体共同化并共用安装地方,从而方便制造。也就是,将充电器33的温度调节用的通风管40与高压电缆32排列设置,使高压 电缆32和通风管40进入并通过第一罩部件38。此外,为了在后座27的下方固定座垫,有 向车宽方向Y延设的构造部件(横梁和座位铰链等),从而夹在其间通过。在燃料箱26的车辆后方的位置、且后底板21的上方且实质上在充电器33的上 方,配置蓄电池25。此外,蓄电池25是被支撑在蓄电池架上并将在上下方向上扁平地排列 的蓄电池列进行上下层层设置的蓄电池组,此外,将高压蓄电池的长边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被装载,并收纳在左右一对的侧架9 · 9所夹挤的范围内。与蓄电池25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邻接的位置,利用与车轮罩(Wheel house)之间的 空间,配置工具及辅助蓄电池(低压蓄电池)。在蓄电池25的上部安装装载DC/DC转换器。此外,在蓄电池25的后侧以覆盖背 面的方式设置金刚石的保护部件。蓄电池25及充电器33具有用于控制温度的空气冷却风扇,并同时具有导入室内 空气等的低温度的空气,用于主要冷却各个蓄电池(单体蓄电池)和充电器33的控制器 (底座)的温度调节的通风管构造。另外,通过第一罩部件38中的通风管40也可以视为与蓄电池25直接地连接的通风管。此外,如图4所示,在车外干线R2中,高压电缆32通过前底板20的下面所安装的 第二罩部件(保护罩)41被覆盖。

而且,高压电缆32的车外干线R2的前部通过第三罩部件(保护罩)42被覆盖,而 且,通过转向安装部23附近向车辆前部延设。其结果,在根据权利要求1所涉及的发明中,高压电缆32在与燃料箱26上下重叠 的后底板21的上方位置且在车宽方向Y的中央部以沿车辆1的前后中心轴IC的方式被配 置,而且,在与燃料箱26重叠的位置的前侧位置上,由后底板21的标准面F2进入到驾驶室 4内,并在其前方以通过前底板20的标准面Fl的下方的方式被配置。通过这样,能够将高压电缆32的配置视为充分离开车辆侧面及后面的位置上,如 图1所示,能够使因外力及基于其的车身变形P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极低。与此同时,也能够 与燃料箱26隔离,并可使招致二次损害的可能性极低。而且,高压电缆32在底板10的下 方外部露出长度短,从而也能够减少在正常行驶中的直接破损。即,如图1所示,从燃料箱 26跟前进入到驾驶室4内,在后座27的下方,向车辆中央附近纵向配置高压电缆32。通过这样,因在车辆中央配置,所以从侧方作用外力时,避免高压电缆32的损伤, 此外,由于不通过燃料箱26附近,所以能够降低高压电缆32的接触。此外,在根据权利要求2所涉及的发明中,高压电缆32与装载在车辆前部的逆变 器31连接,并设置覆盖高压电缆32的驾驶室4侧的第二罩部件41,该第二罩部件41覆盖 高压电缆在配置上从后部底部21的标准面进入到驾驶室4内的贯穿部36、后底板21的立 起部35、与座椅对应的对应部39。通过这样,在保持乘客的占有空间及居住性的同时,隔离高压电缆32,从而能够同 时保护乘客和高压电缆32。此外,由于是大致恒电压的直流电流,所以向驾驶室4内的电磁 的影响少。而且,在根据权利要求3所涉及的发明中,将充电器33的温度调节用的通风管40 与高压电缆32排列设置,且高压电缆32和通风管40进入并通过第二罩部件41。通过这样,通过将高压电缆32、通风管40及罩部件41共同化,不仅减少部件件数, 还能够大致同时设置。并容易制造。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只要在后座下使高压电缆和充电器冷却用树脂管在车辆中 央并行,并用一个金属罩从后座保护高压电缆和通风管两个部件,则无需各个设定覆盖高 压电缆和充电器的冷却用树脂管的金属罩,从而能够谋求减少部件件数。
此外,能够通过将发动机发电机单元和驱动电机齿轮箱单元一体化从而装载成小型,但由于不传递驱动力,所以不一定需要机械地连结,从而可由驱动电机和齿轮箱构成装 载单元。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在本发明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中,虽然例示了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但是如产 生车辆的推动力的驱动电机外壳和由减速齿轮构成的齿轮箱为同样地装载在仪表板的前 方空间的配置,则也可以应用于纯电动汽车或其他驱动方式(并行方式、分体方式等)的混 合动力汽车。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2车身3发动机室4驾驶室5货室10底板11仪表板12装载单元13发动机发电机单元 14驱动电机齿轮单元15发动机16发电机17驱动电机18齿轮箱20前底板21后底板22中心隧道24排气管25蓄电池26燃料箱27 后座29 部30高压能量系统31逆变器32高压电缆33充电器35起部36贯穿部37金属孔眼38第一罩部件39对应部40通风管41第二罩部件42第三罩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在车辆后部同时装载蓄电池和燃料箱,而且,与所 述燃料箱相比在车辆后方且底板的上方配置所述蓄电池,并以与所述蓄电池连接且向车辆 前部延设的方式设置高压电缆,所述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高压电缆以在与所述燃料箱上下重叠的所述底板的上方位置且在车宽方向中 央部沿车辆的前后中心轴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在与所述燃料箱重叠的位置的前侧位置 上,由所述底板的标准面进入到驾驶室内,并在其前方以通过所述底板的标准面的下方的 方式进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缆与装载在车辆前部的逆变器连接,并设置覆盖所述高压电缆的驾驶室侧 的罩部件,该罩部件覆盖所述高压电缆在配置上由所述底板的标准面进入到所述驾驶室 内的贯穿部、所述底板的立起部及与座椅对应的对应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具有随带设置的充电器,并将该充电器的温度调节用的通风管与所述高压 电缆排列设置,将所述高压电缆和所述通风管放入并通过所述罩部件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高压电缆的配设构造,其将高压电缆配置在车辆中央,即使在外力作用时车身变形的情况下,也能避免高压电缆的损伤,高压电缆(32)以在与燃料箱(26)上下重叠的后底板(21)的上方位置且在车宽方向Y的中央部沿车辆(1)的前后中心轴(1C)的方式被配置,而且,在与燃料箱(26)重叠的位置的前侧位置由后底板(21)的标准面进入到驾驶室(4)内,并在其前方以通过前底板(20)的标准面的下方的方式被配置。
文档编号B60R16/02GK102029954SQ20101028353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
发明者岩崎纯香, 池野正行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