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068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装置,特别是涉及不利用来自挡风玻璃的反作用 力而能够自立的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通常搭载有用于在冲撞时及急减速时等紧急时使安全气囊在车 内膨胀展开并吸收对乘员产生的冲击的安全气囊装置。这些安全气囊装置通常具有通常 时折叠而在紧急时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向该安全气囊供给气体的充气机、固定上述安全 气囊及上述充气机的固定器、及覆盖上述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罩。而且,在车辆冲撞时及急减速时,从上述充气机向上述安全气囊供给气体,上述安 全气囊膨胀,上述安全气囊罩开裂并将上述安全气囊放出到车内而膨胀展开。特别是在副 驾驶座席用安全气囊装置的情况下,上述安全气囊在由仪表板、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及 乘员围成的空间内膨胀展开。在该安全气囊装置中,例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述,提案有在安全气囊的内 部配置有内囊及扩散器等的整流单元。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整流单元具备保持为由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和仪表板夹 持的状态的内囊、及促进形成于该内囊的安全气囊的上下方向的展开的吹出孔。因此,在如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能够通过内囊的内压在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和 仪表板之间固定内囊,能够使从气体的吹出孔供给的气流稳定,使安全气囊的展开举动稳定。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整流单元具有形成于越过仪表板的后端且不向车辆后方飞 的程度的小袋的内袋、及形成于该内袋的上侧孔部及下侧孔部,上侧孔部设置于越过开裂 的门末端并向车辆后方膨出的部分,下侧孔部设置于越过仪表板的开口部并膨出的部分。 因此,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能够降低膨胀的内袋与接近仪表板的乘员的 接触的可能性,不会堵塞上侧孔部及下侧孔部,能够使安全气囊优先在上下方向上膨胀展 开。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_203观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233152号公报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安全气囊装置,通常将安全气 囊按压于挡风玻璃,利用其反作用力使安全气囊的位置及展开举动稳定。另一方面,近年来,开发有各种种类的车辆,挡风玻璃的安置角度也在0° 90° 的范围内根据车种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设置。因此,现状是,安全气囊装置的配置位置/构 成、安全气囊的大小/形状/基布的种类、充气机的气压/容量、整流单元的有无/构造等 条件根据车种进行设计。其结果是,存在难以实现安全气囊装置的低成本及零件的通用化 的问题。另外,在使安全气囊小型化的情况下,难以向挡风玻璃按压安全气囊,期待不利用 来自挡风玻璃的反作用力而实现自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利用来自挡风玻 璃的反作用力而自立且能够实现低成本及零件的通用化的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装置。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通常时折叠并内置于仪表板内,在紧急时供给气 体而在挡风玻璃和乘员之间膨胀展开,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于所述安全气囊的内部且控 制所述气体的流动的整流单元,该整流单元具有按照将所述安全气囊的乘员侧的一部分按 压于所述仪表板的方式供给所述气体的第一开口部、按照将所述安全气囊向上方抬起的方 式供给所述气体的第二开口部、及向所述安全气囊的所述挡风玻璃侧的基端部供给所述气 体的第三开口部。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具有通常时折叠而在紧急时膨胀展开 的安全气囊、向该安全气囊供给气体的充气机、固定所述安全气囊及所述充气机的固定器、 及覆盖所述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在通常时折叠并内置于仪 表板内,在紧急时供给气体而在挡风玻璃和乘员之间膨胀展开,并且具有配置于所述安全 气囊的内部且控制所述气体的流动的整流单元,该整流单元具有按照将所述安全气囊的乘 员侧的一部分按压于所述仪表板的方式供给所述气体的第一开口部、按照将所述安全气囊 向上方抬起的方式供给所述气体的第二开口部、及向所述安全气囊的所述挡风玻璃侧的基 端部供给所述气体的第三开口部。所述安全气囊及所述安全气囊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安全气囊按照不与所述挡 风玻璃接触的方式膨胀展开。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开口部形成为在所述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时朝向开裂的所述 仪表板的门部排出所述气体。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及所述第 三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具有第一开口部>第三开口部>第二开口部的关系。优选所述整流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三开口部向内侧折叠。另外,所谓“向内 侧折叠”是指通过折叠的整流单元使所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三开口部处于隐藏的状态。另外,所述整流单元例如由在所述安全气囊内膨胀展开的第一基布、及固定于所 述安全气囊的基端部侧的第二基布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布,所述第二 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布,所述第三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布或所述第二基布。根据所述的本发明的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装置,由于具有规定的整流单元,所以 通过将安全气囊按压于仪表板,能够使安全气囊的位置稳定,通过将安全气囊向上方抬起, 能够使安全气囊向适于束缚乘员的位置膨胀展开,通过向安全气囊的挡风玻璃侧的基端部 供给气体,能够抑制安全气囊的折弯,可以不利用来自挡风玻璃的反作用力而使安全气囊 自立。另外,通过使安全气囊自立,能够与挡风玻璃的安置角度及车种无关系地实现安全气 囊及安全气囊装置的零件的通用化,能够进而实现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装置的低成本。另外,通过不使安全气囊接触挡风玻璃,能够不利用来自挡风玻璃的反作用力而 使安全气囊自立。另外,通过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时向开裂的仪表板的门部排出气体,能够有效 地对安全气囊的挡风玻璃侧的基端部供给气体,能够保持安全气囊的根部分的内压,能够 有效抑制安全气囊的折弯。
另外,由于整流单元的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及第三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满足规 定的关系,从而能够将从充气机产生的气体有效进行分配并供给至安全气囊。另外,通过将整流单元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三开口部向内侧折叠,能够在整流单元 的膨胀展开时不向安全气囊内排出多余的气体,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气体。另外,通过由具有规定的开口部的第一基布及第二基布构成整流单元,只要缝合 其外周就可以简单地构成具有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及第三开口部的整流单元。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图;图2是图1所示的整流单元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整流单元的构成的说明图,(A)表示第一基布、(B)表示第 二基布、(C)表示缝合状态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整流单元的折叠工序的说明图,(A)表示第一工序、(B)表 示第二工序、(C)表示第三工序;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整流单元的变形例的图,(A)是第一变形例、(B)是第二变 形例、(C)是第三变形例。标号说明
1..安全气囊
2..充气机
3..固定器
4..安全气囊罩
5..整流单元
5a 第一基布
5b 第二基布
6..固定部件
11 基端部
12 通风孔
13 头部
31 接合部件
41 板状部
42 内壳
43..门部
51 第一开口部
52 第二开口部
53 第三开口部
54 充气机用开口部
55 插通孔
56 小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图1 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 安全气囊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图。另外,图2是图1所示的整流单元的放大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具有通常时折叠而在紧急 时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1、对安全气囊1供给气体的充气机2、固定安全气囊1及充气机2 的固定器3、覆盖安全气囊1的安全气囊罩4,安全气囊1通常时折叠而内置于仪表板I内, 在紧急时供给气体而在前挡风玻璃F (挡风玻璃)和乘员P之间膨胀展开,并且,具有配置 于安全气囊1的内部并控制气体的流动的整流单元5,整流单元5具有按照将安全气囊1 的乘员P侧的一部分按压于仪表板I的方式供给气体的第一开口部51 ;按照向上方抬起安 全气囊1的方式供给气体的第二开口部52 ;及向安全气囊1的前挡风玻璃F侧的基端部11 供给气体的第三开口部53。图示的安全气囊装置为所谓的副驾驶座席用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1在与由落 座于座位S的乘员P、前挡风玻璃F及仪表板I围成的空间内以不与前挡风玻璃F接触的方 式膨胀展开。即,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1中,膨胀展开后的安全气囊1的形状按照 与前挡风玻璃F具有一定的间隙C的方式构成,按照不利用来自前挡风玻璃F的反作用力 而能够自立的方式构成。另外,在安全气囊1上形成有在乘员P与安全气囊1接触时排出 安全气囊1内的气体而吸收撞击的通风孔12。另外,在图1中图示有使安全气囊1膨胀展开的状态,在安全气囊1的膨胀展开前 的状态下,安全气囊罩4的表面构成仪表板I的一部分。另外,安全气囊罩4具有构成车辆 内装面的板状部41、及配置于板状部41的背面且构成安全气囊1的膨胀展开通路的内壳 42,在板状部41上形成有门部43,所述门部43形成为在安全气囊1的膨胀展开时可开裂。 另外,对于安全气囊罩4的构成,不限定于图示的构成,可适当选择目前沿用的构成使用。上述充气机2构成大致圆柱形状的外形,在内包于安全气囊1的前端部的侧周面 形成有气体喷出口。该充气机2嵌入形成于固定器3上的开口部并被固定。另外,充气机 2与未图示的ECU(电子控制单元)连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等的计测值进行控制。在ECU 感知或预知车辆的冲撞及急减速的紧急时,充气机2通过来自ECU的点火电流点火,使收容 于充气机2的内部的药剂燃烧产生气体,经由整流单元5对安全气囊1供给气体。另外,充 气机的形状及固定方法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可以适当选择目前沿用的构造使用。上述固定器3通过与侧面部连接的卡扣而卡定在形成于内壳42上的卡定孔,并 且,经由接合部件31与固定部件6连结。另外,对于固定器3、接合部件31及固定部件6的 构成,不限定于上述图示的构造,可以适当选择目前沿用的构造使用。如上所述,上述安全气囊1具有整流单元5,该整流单元5具备第一开口部51、第 二开口部52及第三开口部53。该整流单元5有时也称为内囊及扩散器等。如图2所示,整流单元5由在安全气囊1内膨胀展开的第一基布5a、及固定于安 全气囊1的基端部11侧的第二基布恥构成,第一开口部51形成于第二基布恥,第二开口 部52形成于第一基布5a,第三开口部53形成于第二基布恥。在此,图3是表示图1所示 的整流单元的构成的说明图,(A)表示第一基布、(B)表示第二基布、(C)表示缝合状态的平 面图。如图3 (A)所示,第一基布fe在平面展开时,沿从乘员P侧朝向前挡风玻璃F侧的方向(安全气囊1的前后方向)形成横宽的形状,沿外周部的缝合线L与第二基布恥缝合。 而且,在第一基布fe的乘员P侧形成有第二开口部52。通过在该位置上形成有第二开口 部52,如图1及图2所示,在整流单元5膨胀展开时,能够在大致沿前挡风玻璃F的方向上 排出气体,能够按照将安全气囊1的头部13向上方抬起的方式供给气体,能够使安全气囊 1向适合束缚乘员P的位置膨胀展开。 如图3(B)所示,第二基布恥具有在平面展开时比固定器3大的形状,沿从乘员P 侧朝向前挡风玻璃F侧的方向(安全气囊1的前后方向)形成横宽的形状。这是因为,由整 流单元5进行的气体的供给限定于安全气囊1的前后方向,不需要在安全气囊1的左右方 向形成开口部。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安全气囊1的左右方向上形成开口部。而且,在第 二基布恥的乘员侧形成有第一开口部51,在第二基布恥的乘员侧形成有第三开口部53。
通过在该位置上形成第二开口部52,如图1及图2所示,在整流单元5膨胀展开 时,能够开裂并朝向或沿着向乘员P侧转动的门部43的方向排出气体,能够按照将安全气 囊1按压于仪表板I的方式供给气体,能够使安全气囊1的位置稳定。另外,通过在该位置 形成第三开口部53,如图1及图2所示,整流单元5在膨胀展开时,即安全气囊1的膨胀展 开时,能够向前挡风玻璃F侧开裂并朝向转动的门部43排出气体,能够向安全气囊1的前 挡风玻璃F侧的基端部11供给气体,能够抑制安全气囊1的折弯。另外,在第二基布恥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供充气机2插通的充气机用开口部54、 及配置于充气机用开口部M的周围且供充气机2的固定用销插通的多个插通孔55。如图3 (C)所示,通过将第一基布fe和第二基布恥重叠并以缝合线L缝合,形成 具有第一开口部51、第二开口部52及第三开口部53的袋体(整流单元5)。另外,第一开 口部51、第二开口部52及第三开口部53形成为开口面积具有第一开口部51 >第三开口部 53 >第二开口部52的关系。这样,通过设定开口面积的尺寸,能够有效地将安全气囊1按 压于仪表板I,能够有效地抑制安全气囊1的折弯,能够有效地将安全气囊1向上方抬起。特别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1如图1所示,由于在乘员P侧较大地膨胀展 开,因此,由该重量容易使安全气囊1的根部分即基端部11折弯,通过上述的整流单元5,向 安全气囊1的前挡风玻璃F侧的基端部11较多供给气体,由此,能够使安全气囊1的根部 分的内压保持大致一定,能够抑制安全气囊1的折弯。另外,第三开口部53在与安全气囊 1膨胀展开时开裂的仪表板I的门部43覆盖的位置形成,构成为朝向门部43排出气体,能 够将来自充气机2的气体有效地分散到安全气囊1的前挡风玻璃F侧的根部分。另外,具有上述的整流单元5的安全气囊1如图1及图2所示,以不与前挡风玻璃 F接触的方式膨胀展开。即,安全气囊1按照膨胀展开后的形状与前挡风玻璃F具有一定的 间隙C的方式构成。因此,安全气囊1按照不利用来自前挡风玻璃F的反作用力而能够自 立的方式构成。另外,在本发明中,安全气囊1和前挡风玻璃F之间的间隙C不是必要的构 成要素,即使安全气囊1和前挡风玻璃F接触,来自前挡风玻璃F的反作用力较小而不能有 助于安全气囊1的自立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接着,对整流单元5的折叠方法进行说明。在此,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整流单元 5的折叠工序的说明图,(A)表示第一工序、(B)表示第二工序、(C)表示第三工序。另外, 在各图中,安全气囊1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附图。如图4(A)所示的第一工序为在将充气机2连接于整流单元5的充气机用开口部54的状态下在固定器3上平面展开的工序。此时,整流单元5为在固定器3的左右方向上 突出的状态(双点划线的外侧部分)。如图4(B)所示的第二工序为将从整流单元5的固定器3向左右方向突出的部分 向内侧折叠的工序。如图所示,向整流单元5的左右方向突出的部分例如通过向内侧谷折, 折叠成可收容于固定器3的大小。另外,对于突出部分的折叠方法,代替谷折也可以是用波 纹折叠、内折、捲折等其它折叠方法。另外,此时,整流单元5为向固定器3的前后方向突出 的状态。如图4(C)所示的第三工序为将从整流单元5的固定器3向前后方向突出的部分 向内侧折叠的工序。如图所示,向整流单元5的前后方向突出的部分例如通过向内侧辊折 叠,能够折叠为可收容于固定器3的大小。此时,整流单元5按照第一开口部51及第三开 口部53向内侧卷入的方式进行折叠。这样,通过折叠的整流单元5,以第一开口部51及第 三开口部53成为隐藏的状态的方式进行折叠,由此,可以在整流单元5膨胀展开时难以从 第一开口部51及第三开口部53向安全气囊1内排出无用的气体,能够有效地利用气体,能 够早期地使整流单元5膨胀展开。在图4(A) (C)中,省略了安全气囊1的图,但实际上是与安全气囊1 一起在固 定器3上平面展开,与安全气囊1 一起将左右方向的突出部分折叠,最后,与安全气囊1 一 起折叠前后方向的突出部分。另外,在平面展开时,不与整流单元5重合的部分的安全气囊 1例如通过山谷折叠、波纹折叠、内折叠、辊折叠或它们的组合等任意折叠方法进行折叠。最后,对整流单元5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此,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整流单元5 的变形例的图,(A)是第一变形例、(B)是第二变形例、(C)是第三变形例。另外,在各图中, 对与如图1所示的整流单元5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5 (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为在整流单元5的第一基布fe上形成第三开口部53 的变形例。即使在该位置上形成第三开口部53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向安全气囊1的基 端部11供给气体,能够使安全气囊1的根部分的内压保持大致一定。另外,对于第三开口 部53,只要能够向安全气囊1的基端部11供给气体即可,也可以形成于安全气囊1膨胀展 开时从越过开裂的仪表板I的门部43的位置向安全气囊1的根部分排出气体的位置。如图5⑶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由多个小孔56构成第二开口部52。此时,小孔56 的开口面积优选形成为与图1所记载的第二开口部52的开口面积相同的大小。这样,通过 由多个小孔56构成第二开口部52而使其分散,从而在整流单元5膨胀展开时,第一开口部 51及第二开口部52成为气体贯通的状态,能够不浪费地排出气体,能够使整流单元5有效 地膨胀展开。另外,小孔56的个数不限于两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如图5 (C)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为使整流单元5的第一基布fe及第二基布恥形成大 致圆形状的例子。该第三变形例例如在安全气囊1的收容空间在左右方向较长的情况下、 即能够在固定器3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情况下等使用。这样,构成整流单元5的基布的形 状能够根据安全气囊1的收容空间的形状而适当变更。另外,虽然图中未图示,构成整流单元5的基布不限于如图3所示的第一基布如 和第二基布恥的组合,可以形成为使第一基布fe和第二基布恥中任一方比另一方大,也 可以为立体地形成为袋状的一个基布,也可以为分割为三个以上并进行缝合的基布。作为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实施方式,以副驾驶座席用安全气囊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对于利用挡风玻璃(包含前挡风玻璃F及后挡风玻璃)的反作用力使安 全气囊1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装置、例如驾驶席用安全气囊装置及后部座席用安全气囊装 置等也可以适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适宜组合整流单元5的第一变形例 第三变 形例而使用等,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气囊,通常时折叠并内置于仪表板内,在紧急时供给气体而在挡风玻璃和 乘员之间膨胀展开,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于所述安全气囊的内部且控制所述气体的流动的整流单元,该整流单元具有按照将所述安全气囊的乘员侧的一部分按压于所述仪表板的方式供 给所述气体的第一开口部、按照将所述安全气囊向上方抬起的方式供给所述气体的第二开 口部、及向所述安全气囊的所述挡风玻璃侧的基端部供给所述气体的第三开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按照不与所述挡风玻璃接触的方式膨胀展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部形成为在所述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时朝向开裂的所述仪表板的门部 排出所述气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及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具有第一开口部>第 三开口部>第二开口部的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三开口部向内侧折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由在所述安全气囊内膨胀展开的第一基布、及固定于所述安全气囊的基 端部侧的第二基布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布,所述第二开口部形成于所 述第一基布,所述第三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布或所述第二基布。
7.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具有通常时折叠而在紧急时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向该安全气 囊供给气体的充气机、固定所述安全气囊及所述充气机的固定器、及覆盖所述安全气囊的 安全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为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利用来自前挡风玻璃的反作用力而能够自立、能够实现低成本及零件的通用化的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装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1)在通常时折叠并内置于仪表板(I)内,在紧急时供给气体而在前挡风玻璃(F)和乘员(P)之间膨胀展开,并且具有配置于安全气囊(1)的内部并控制气体的流动的整流单元(5),整流单元(5)具有按照将安全气囊(1)的乘员(P)侧的一部分按压于仪表板(I)的方式供给气体的第一开口部(51)、按照将安全气囊(1)向上方抬起的方式供给气体的第二开口部(52)、及向安全气囊(1)的前挡风玻璃F侧的基端部(11)供给气体的第三开口部(53)。
文档编号B60R21/205GK102107643SQ20101060347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3日
发明者辻本庆 申请人:高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