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独立悬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097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独立悬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独立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后悬架主要以扭力梁半独立悬架为主,其主要优势为成本低廉,但由于其悬架特性决定了其整车不会有高水平的操控性和舒适性。因此,目前某些国内自主品牌开始配备四连杆独立悬架,以取得较好的操控性和舒适性,但其占用空间较大,托架、纵臂等零件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限制了该种悬架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汽车独立悬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汽车独立悬架装置,它包括纵梁,纵梁是管材弯制而成,纵梁的一端焊接连接套管,套管上连接衬套;纵梁的后段焊接连接有用于连接安装轮毂轴承单元的第一支架;用于连接安装上横臂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侧板构成“U”形;用于连接安装下横臂的第三支架;纵梁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安装减振器的第一销轴,用于连接安装稳定杆吊耳的第二销轴;上横臂与第二支架铰接连接,下横臂与第三支架铰接连接,弹簧设在下横臂上;减振器与第一销轴连接,稳定杆与第二销轴连接。所述上横臂,减振器、下横臂依次前后排列;下横臂长于上横臂。横臂为锻件,下横臂为冲焊件;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并且能够具有良好操控性与舒适性的独立悬架装置。

图1本实用新型独立悬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独立悬架纵臂结构示意图I图3本实用新型独立悬架纵臂结构示意图II ;图4受侧向力时前束形成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本独立悬架装置为左右对称结构,为了图示简洁起见,只显示了其左侧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独立纵梁1,下横臂2,上横臂3,减振器4,弹簧5,稳定杆6,稳定杆吊耳7。纵臂1由圆截面的管材Ia弯曲而成。如图2、3所示,其前端焊接有一套管lb,其间压装衬套lh,通过衬套Ih弹性的连接于车身上。在纵臂1的后段焊接有三个支架,分别为支架lc,其下部焊接于纵臂管Ia上,用于安装轮毂轴承单元等轮边装置,承受车轮负载。支架ld,其下部焊接于纵臂管Ia上,侧部焊接于支架Ic上,与支架Ic共同形成一个U型空间,并设计对穿通孔,用于安装上横臂3。支架le,为一 U型板,焊接于纵臂管Ia的后段,并设计对穿通孔,用于安装下横臂 2。轴销lf,粗段穿过纵臂管la,两侧焊接,细段用于安装减振器下端的衬套,并攻有螺纹。类似的,轴销Ig用于安装稳定杆吊耳上端的衬套。再回到图1。下横臂2,为冲压焊接件,外端通过衬套连接与纵臂支架Ie上,内端同样通过衬套与托架连接。类似的,上横臂3为锻件,两端压装衬套;一端与托架连接,另一端插入纵臂1的支架Ic与Id形成的U型空间内,通过长螺栓安装。减振器4与弹簧5分开并行布置。弹簧5安装于下横臂2的弹簧托盘与托架弹簧托盘之间,上下两端各设计有减振垫(图中未显示),以减小噪声传递。且此安装方式使悬架的结构更为紧凑,有利于装车时的后悬架模块化分装。减振器7布置在上横臂3与下横臂2之间,上端通过弹性支架连接于车身;下端为套筒结构,压装衬套,插入于纵臂1的轴销If上,用螺母固定。稳定杆6通过橡胶材料的固定支座(图中未显示)固定在后托架底部,通过稳定杆吊耳7吊挂在纵臂上;稳定杆吊耳7下端连接稳定杆,为球销结构;上端连接纵臂,为衬套结构,插入于纵臂1的轴销Ig上,用螺母固定。由上所述的众多零件,构成了本实例的独立悬架装置。在本实例中,较佳的是从整车竖直方向看,纵臂衬套Ih的轴向大致朝向下横臂2与后托架的连接点方向,运动过程中,悬架绕此轴线上下摆动;同时上横臂的摆动则保证悬架在运动中的外倾角满足较好的变化规律。在整车竖直方向看,下横臂2与纵臂1连接点,比其与托架连接点靠前。就整车横向来看,上横臂3衬套刚度小于下横臂2衬套。纵臂铰接刚度相对较小,从而使传递到车身的振动尽可能的小;且其径向刚度大于轴向刚度。该设计的优点在于如图4所示,在整车竖直方向看;在整车转弯受到侧向力的时候,侧向力通过纵臂支架Ic传递到横臂与纵臂上。如上所述,纵臂衬套Ih刚度最小,因而变形量最大,且向内、 向后变形;而下横臂2衬套刚度最大,因而向内侧变形量最小,且产生向后的微小摆动;从而使车轮产生一个正的前束,导致车辆的转向不足,提高了转向稳定性。类似的,在整车制动的时候,车轮受到地面提供的沿整车向后的制动力,通过纵臂支架Ic传递到纵臂与横臂上。类似的,纵臂铰接Ih产生较小的向内、较大的向后变形量。 此时,两个横臂则绕着各自与托架的连接点相应地向后摆动。上述下横臂2最长,且其与纵臂1连接点较与托架连接点靠前,故该点产生较大的向外的变形量;使车轮产生一个正的
4前束,提高了制动时的稳定性。且在本实例中,前束调节装置为纵臂1的前端衬套Ih与车身安装的孔径大于安装螺栓的外径,;该设计可以方便的横向、纵向调整纵臂前铰接点的位置,从而达到微调前束、轴距的目的。由上述介绍可以看出,本悬架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布置,增加了行李箱、油箱的可用空间,尤其是纵臂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同时本悬架具有较好的操控性与舒适性,同时改善了车辆的NVH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独立悬架装置,它包括纵梁,其特征在于纵梁是管材弯制而成,纵梁的一端焊接连接套管,套管上连接衬套;纵梁的后段焊接连接有用于连接安装轮毂轴承单元的第一支架;用于连接安装上横臂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侧板构成“U”形;用于连接安装下横臂的第三支架;纵梁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安装减振器的第一销轴,用于连接安装稳定杆吊耳的第二销轴;上横臂与第二支架铰接连接,下横臂与第三支架铰接连接,弹簧设在下横臂上;减振器与第一销轴连接,稳定杆与第二销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横臂,减振器、下横臂依次前后排列;下横臂长于上横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独立悬架装置,它包括纵梁,纵梁是管材弯制而成,纵梁的一端焊接连接套管,套管上连接衬套;纵梁的后段焊接连接有用于连接安装轮毂轴承单元的第一支架;用于连接安装上横臂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侧板构成“U”形;用于连接安装下横臂的第三支架;纵梁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安装减振器的第一销轴,用于连接安装稳定杆吊耳的第二销轴;上横臂与第二支架铰接连接,下横臂与第三支架铰接连接,弹簧设在下横臂上;减振器与第一销轴连接,稳定杆与第二销轴连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并且能够具有良好操控性与舒适性的独立悬架装置。
文档编号B60G15/02GK202016380SQ20102068006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张健, 朱永胜, 杨彦鼎, 王坤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