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939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动力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动力单元,该车辆用动力单元的结构为,曲柄轴、第一及第二主轴、单独的副轴具有相互平行的轴线且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曲轴箱中,在第一主轴及第二主轴与所述副轴之间设置选择性地确立的多个变速级的齿轮系,构成一次减速齿轮机构的一部分的单独的驱动齿轮设在所述曲柄轴上,该一次减速齿轮机构用于从所述曲柄轴向第一及第二主轴传递旋转动力,用于对从所述一次减速齿轮机构向第一及第二主轴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进行断开、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离合器分别配设在第一及第二主轴的一端部。
背景技术
通过专利文献1可知有以下结构的车辆用动力单元,即在相互平行地配置的一对主轴、和具有与这些主轴平行的轴线的副轴之间设有被选择性地确立的多个变速级的齿轮系,将从曲柄轴向一对所述主轴传递的旋转动力断开、连接的一对离合器配设在两主轴的一端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303939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动力单元中,构成为,分别同轴且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第一及第二主轴上的从动齿轮均与设于与副轴同轴配置的曲柄轴上的驱动齿轮啮合,通过驱动齿轮的直径来确定第一及第二主轴之间的轴间距离。然而,如两轮摩托车那样,在具有高速旋转发动机的动力单元中,所需要的一次减速比是必需的,但从动齿轮的小型化也存在极限,若追加其他的减速齿轮,则由于需要对该减速齿轮进行支承的轴等, 不仅构造变得复杂,还会导致动力单元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从曲柄轴向一对主轴传递旋转动力、并且能够成为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的简单构造且避免大型化的车辆用动力单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第一特征在于,曲柄轴、第一及第二主轴、单独的副轴具有相互平行的轴线并通过曲轴箱(1 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承,设有多个变速级的齿轮系,该多个变速级的齿轮系能够在第一主轴及第二主轴与所述副轴之间选择性地确立,构成一次减速齿轮机构的一部分的单独的驱动齿轮设在所述曲柄轴上,该一次减速齿轮机构用于从所述曲柄轴向第一及第二主轴传递旋转动力,对从所述一次减速齿轮机构向第一及第二主轴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进行断开、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离合器分别被配设在第一及第二主轴的一端部,所述一次减速齿轮机构构成为具有所述驱动齿轮;在与第一离合器相邻的位置被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一主轴上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一起旋转的中间驱动齿轮;与该中间驱动齿轮啮合并被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副轴上的空转齿轮;被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二主轴上并与所述空转齿轮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第一离合器设在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主轴之间,第二离合器设在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主轴之间。
4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一从动齿轮及所述中间驱动齿轮一体地形成。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是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一从动齿轮被配置成在通过第一主轴的轴向观察时与所述空转齿轮的一部分重叠。本发明的第四特征是在第一 第三特征中任一项结构的基础上,第一从动齿轮被配置成在从将第一及第二主轴的轴线连结而成的直线方向观察时与第二离合器的一部分重叠。本发明的第五特征是在第一 第四特征中任一项结构的基础上,第一及第二离合器以从将第一及第二主轴的轴线连结而成的直线方向观察时使第一及第二离合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一及第二主轴的一端部,所述空转齿轮被配置成在沿着所述副轴的轴线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的一部分重叠。本发明的第六特征是在第一 第五特征中任一项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副轴以从第一及第二主轴的一端部向轴向内方侧配置所述副轴的一端部的方式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曲轴箱上,在所述副轴的一端部所配设的所述空转齿轮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之间配置第一从动齿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是在第一 第六特征中任一项结构的基础上,在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离合器的输入部件之间夹设弹性部件。本发明的第八特征是在第七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离合器的输入部件之间夹设与所述弹性部件不同的弹性部件。本发明的第九特征是在第一 第八特征中任一项结构的基础上,以第一主轴与变速鼓的轴间距离、和第二主轴与变速鼓的轴间距离相等的方式配置第一主轴、第二主轴以及变速鼓。本发明的第十特征是在第一 第九特征中任一项结构的基础上,在向与第一主轴、第二主轴以及所述副轴的轴线正交的平面进行投影的投影图上,以使连结第一主轴、第二主轴以及所述副轴的轴线而成的直线向后下方倾斜的方式配置第一主轴、第二主轴以及所述副轴,以与所述直线相比位于下方且与第二主轴相比位于前方的方式配置变速鼓。此外,实施方式的第一离合器外部件51、88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离合器的输入部件,实施方式的阻尼橡胶77、112对应于本发明的弹性部件,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外部件 101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第二离合器的输入部件。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与设在曲柄轴上的驱动齿轮的旋转相应地,第一从动齿轮及中间驱动齿轮旋转,中间驱动齿轮的旋转动力通过空转齿轮而被传递到第二从动齿轮,从而能够将来自曲柄轴的旋转动力向第一及第二主轴侧顺畅地传递,并且,空转齿轮被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副轴上,因此不用另外设置空转齿轮专用的轴,所以能够避免零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不需要确保用于配置新轴的空间,所以能够避免动力单元的大型化。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中间驱动齿轮被一体化地形成在第一从动齿轮上, 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零部件数量。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第一从动齿轮在从第一主轴的轴向观察时与空转齿轮的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够使中间驱动齿轮及第二从动齿轮小径化,能够缩短第一主轴、副轴以及第二主轴的相互轴间距离,有助于动力单元的小型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第一从动齿轮在从将第一及第二主轴的轴线连结而成的直线方向观察时与第二离合器的一部分重叠,因此,相较于第二主轴上的第二离合器与第一从动齿轮相比配置在轴向外方的情况,能够缩短第二主轴的轴长,所以能够有助于动力单元的小型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从将第一及第二主轴的轴线连结而成的直线方向观察时第一及第二离合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因此,与将第一及第二离合器在轴向偏离而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轴向的大型化,此外,空转齿轮在从沿副轴的轴线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的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够缩短第一主轴、副轴以及第二主轴的相互轴间距离,有助于动力单元的小型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副轴的一端部与第一及第二主轴的一端部相比配置在轴向内方侧,在曲柄轴的一端部的空转齿轮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之间配置第一从动齿轮,因此将第一从动齿轮及空转齿轮在轴向接近地配置,从而能够使从曲柄轴向第一及第二主轴的动力传递构造紧凑化,并且通过将副轴的一端部从第一及第二主轴的一端部向轴向内方偏置,从而能够有效利用在空转齿轮及第一离合器之间产生的空间并配置第一从动齿轮, 所以,能够实现动力单元的小型化。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通过夹设在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离合器的输入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能够缓和从曲柄轴传递的旋转动力对第一及第二主轴的冲击,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并且缓和从曲柄轴向第一及第二主轴作用的冲击。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由于在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离合器的输入部件之间夹设另一弹性部件,因此能够在由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离合器的输入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所产生的阻尼效果的基础上,通过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离合器的输入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的阻尼效果而更可靠地抑制施加在第二主轴侧的冲击。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由于第一主轴与变速鼓的轴间距离、和第二主轴与上述变速鼓的轴间距离相等,因此,能够使变速鼓与第一主轴之间的换挡拨叉、和变速鼓与第二主轴之间的换挡拨叉为相同的长度,从而提高生产率。再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由于将第一主轴、第二主轴以及副轴的轴线连结而成的直线向后下方倾斜,因此能够实现发动机的低重心化,此外,能够活用第二主轴的前方的闲置空间而配置变速鼓,所以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沿图1的2-2线剖视图。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对应于图2的剖视图。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对应于图2的剖视图。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对应于图2的剖视图。图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对应于图2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2曲轴箱
18曲柄轴19第一主轴20第二主轴21 副轴39变速鼓45—次减速齿轮机构46驱动齿轮47A、47B 第一离合器48A、48B 第二离合器51,88第一离合器的输入部件即第一离合器外部件73第一从动齿轮74中间驱动齿轮75空转齿轮76第二从动齿轮77、112弹性部件即阻尼橡胶101第二离合器的输入部件即第二离合器外部件GAl GA8,GBl GB6, GCl GC8 齿轮系P动力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在图1中,该动力单元P被搭载在车辆即两轮摩托车中,构成该动力单元P的一部分的空冷式单汽缸发动机的发动机主体11具有曲轴箱12、以搭载在两轮摩托车上的状态向前上方倾斜并结合在上述曲轴箱12 上的汽缸体13、与该汽缸体13的上部结合的汽缸盖14、与该汽缸盖14的上部结合的盖罩体15。滑动自如地嵌合于上述汽缸体13内的活塞16通过连杆17而与曲柄轴18连接, 该曲柄轴18具有沿着两轮摩托车的左右方向的轴线,上述曲柄轴18被上述曲轴箱12旋转自如地支承。—并参照图2,在上述曲轴箱12上,除了上述曲柄轴18以外,还旋转自如地支承有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20以及副轴21。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20以及上述副轴21具有与上述曲柄轴18平行的轴线。在第一主轴19及第二主轴20与上述副轴21之间设置选择性地确立的多个变速级例如6速的齿轮系,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主轴19与上述副轴21之间以能够择一确立的方式设置第一、第三以及第五速用齿轮系GA1、GA3、GA5,在第二主轴20与上述副轴 21之间以能够择一确立的方式设置第二、第四以及第六速用齿轮系GA2、GA4、GA6。上述副轴21的旋转动力通过未图示的传动装置传递到两轮摩托车的后轮。第一速用齿轮系GAl具有一体地形成于第一主轴19上的第一速用驱动齿轮22、 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一速用驱动齿轮22啮合的第一速用从动齿轮23,第二速用齿轮系GA2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二速用驱动齿轮对、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二速用驱动齿轮M啮合的第二速用从动齿轮25,第三速用齿轮系GA3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一主轴19 上的第三速用驱动齿轮26、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三速用驱动齿轮沈啮合的第三速用从动齿轮27,第四速用齿轮系GA4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四速用驱动齿轮观、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四速用驱动齿轮观啮合的第四速用从动齿轮四,第五速用齿轮系GA5具有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第一主轴19上的第五速用驱动齿轮30、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30啮合的第五速用从动齿轮31、第六速用齿轮系GA6 具有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六速用驱动齿轮32、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32啮合的第六速用从动齿轮33。在第一主轴19上以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向移动的方式结合有第一换挡机构35, 该第一换挡机构35能够在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30卡合而确立第五速用齿轮系GA5的位置及解除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30的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总与第三速用从动齿轮27啮合的第三速用驱动齿轮26与第一换挡机构35 —体地形成。此外,在第二主轴20上以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向移动的方式结合有第二换挡机构36,该第二换挡机构36能够在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32卡合而确立第六速用齿轮系GA6的位置及解除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32的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总与第四速用从动齿轮四啮合的第四速用驱动齿轮观与第二换挡机构 36 一体地形成。而且,在上述副轴21上以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向移动的方式结合有第三及第四换挡机构37、38,第三换挡机构37能够在与第一速用从动齿轮23啮合而确立第一速用齿轮系GA 1的位置、与第三速用从动齿轮27卡合而确立第三速用齿轮系GA3的位置、以及与第一速用从动齿轮23及第三速用从动齿轮27均不卡合的中立位置之间移动,总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30啮合的第五速用从动齿轮31与第三换挡机构37 —体地形成。第四换挡机构38能够在与第二速用从动齿轮25卡合而确立第二速用齿轮系GA2的位置、与第四速用从动齿轮四卡合而确立第四速用齿轮系GA4的位置、以及与第二速用从动齿轮25及第四速用从动齿轮四均不卡合的中立位置之间移动,总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32啮合的第六速用从动齿轮33与第四换挡机构38 —体地形成。再次观察图1,在上述曲轴箱12上旋转自如地支承有变速鼓39,该变速鼓39具有与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20以及上述副轴21平行的轴线,抱持第一换挡机构35的第一换挡拨叉40、抱持第二换挡机构36的第二换挡拨叉41、抱持第三换挡机构37的第三换挡拨叉42、以及抱持第四换挡机构38的第四换挡拨叉43被卡合在上述变速鼓39的外周,从而根据变速鼓39的转动换挡机构在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20以及上述副轴21的轴向上驱动第一 第四换挡机构35 38。另外,以第一主轴19与变速鼓39的轴间距离Li、和第二主轴20与上述变速鼓39 的轴间距离L2相等的方式配置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20及变速鼓39。此外,在向与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20以及上述副轴21的轴线正交的平面进行投影的投影图上,以使连结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20以及上述副轴21的轴线而成的直线LL 向后下方倾斜的方式配置有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20以及上述副轴21,以与上述直线LL 相比位于下方并且与第二主轴20相比位于前方的方式配置上述变速鼓39。
再次观察图2,在上述曲柄轴18上设置构成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的一部分的单独的驱动齿轮46,其中,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用于从曲柄轴18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传递旋转动力,对从上述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进行断开、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离合器47A、48A分别配置于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一端部。第一离合器47A具有第一离合器外部件49,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一主轴 19的一端部;多张第一摩擦板50、50...,卡合在第一离合器外部件49上;第一离合器内部件51,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一主轴19上;多张第二摩擦板52、52...,与第一摩擦板50、50...交替配置并卡合在第一离合器内部件51上;第一受压板53,与交替配置的第一及第二摩擦板50、50. . .、52、52...中的轴向外方的摩擦板相对并与第一离合器内部件51 —体设置;盘状的第一推压部件54,使外周部与被交替配置的第一及第二摩擦板50、 50. . .、52、52...中的轴向内方的摩擦板相对;第一保持器56,能够向与第一主轴19平行的方向移动,通过螺栓55...而被紧固在多个连结筒部Ma...的前端部上,该多个连结筒部 54a...的基端部一体连接在第一推压部件M上;第一离合器弹簧57,夹装于第一离合器内部件51及第一保持器56之间,以在与第一受压板53之间向压接第一及第二摩擦板50、 50. . .、52、52...的一侧弹压第一推压部件M ;第一换挡机构59,通过第一分离轴承58而连结在第一保持器56的内周部,未图示的驱动器与第一换挡机构59连动地连结,该驱动器能够在轴向驱动第一换挡机构59。在这样的第一离合器47A中,在驱动器的非工作状态下,第一推压部件M被第一离合器弹簧57弹压到卡合一侧,因此第一离合器47A处于动力传递状态。接着,使驱动器工作而使第一换挡机构59在轴向动作,则其驱动力从第一分离轴承58传递到第一保持器 56,第一保持器56 —边压缩第一离合器弹簧M —边向第一及第二摩擦板50、52...的压接力减弱的一侧推压第一推压部件54,从而第一离合器外部件49及第一离合器内部件51之间的动力传递成为被断开的状态。第二离合器48A具有第二离合器外部件61,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二主轴 20的一端部;多张第三摩擦板62、62...,卡合在第二离合器外部件61上;第二离合器内部件63,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二主轴20上;多张第四摩擦板64、64...,与第三摩擦板62、62...交替配置并卡合在第二离合器内部件63上;第二受压板65,与交替配置的第三及第四摩擦板62、62. . .、64、64...中的轴向外方的摩擦板相对并与第二离合器内部件63 —体设置;盘状的第二推压部件66,使外周部与被交替配置的第三及第四摩擦板62、 62. . .、64、64...中的轴向内方的摩擦板相对;第二保持器68,能够向与第一主轴19平行的方向移动、并且通过螺栓67...而被紧固在多个连结筒部66a...的前端部上,该多个连结筒部66a...的基端部一体地连接在第二推压部件66上;第二离合器弹簧69,夹装于第二离合器内部件63及第二保持器68之间,以在与第二受压板65之间向压接第三及第四摩擦板62、62. . .、64、64...的一侧弹压第二推压部件66 ;第二换挡机构71,通过第二分离轴承 70而连结在第二保持器68的内周部,未图示的驱动器与第二换挡机构71连动地连结,该驱动器能够在轴向驱动第二换挡机构71。这样的第二离合器48A与上述第一离合器47A同样地工作,也是在驱动器的非工作状态下第二离合器48A处于动力传递状态,并通过驱动器的工作而将第二离合器外部件 61及第二离合器内部件63之间的动力传递断开。
然而,旋转动力通过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从曲柄轴18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 传递,该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构成为具有设在上述曲柄轴18上的单独的驱动齿轮46 ;在与第一离合器47A相邻的位置被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一主轴19上并且与上述驱动齿轮46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73 ;与第一从动齿轮73 —起旋转的中间驱动齿轮74 ;与该中间驱动齿轮74啮合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的空转齿轮75 ;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第二主轴20上并与上述空转齿轮75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76。第一从动齿轮73通过弹性部件即阻尼橡胶77而连结在夹设于第一从动齿轮73 与第一主轴19之间的作为第一离合器47A的输入部件的第一离合器外部件49上,第二从动齿轮76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在夹设于第二从动齿轮76与第二主轴20之间的作为第二离合器48A的输入部件的第二离合器外部件61上。并且,第一从动齿轮73及上述中间驱动齿轮74 —体地形成。 此外,第一从动齿轮73被配置成,从第一主轴19的轴向观察时与上述空转齿轮75 的一部分重叠,并且从将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轴线连结而成的直线方向观察时与第二离合器48A的一部分重叠。此外,第一及第二离合器47A、48A以从将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轴线连结而成的直线方向观察时、第一及第二离合器47A、48A的至少一部分(该实施方式中为大部分) 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一端部,上述空转齿轮75被配置成,在从沿着上述副轴21的轴线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47A、48A的一部分重叠。并且,副轴21以从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一端部向轴向内方侧配置上述副轴21 的一端部的方式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曲轴箱12上,在配置于上述副轴21的一端部上的上述空转齿轮75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47A、48A之间配置第一从动齿轮73。接着,说明该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用于从曲柄轴18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传递旋转动力的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具有设在曲柄轴18上的单独的驱动齿轮46 ;在与第一离合器47A相邻的位置,能够相对旋转地被支承在第一主轴19上、并且与上述驱动齿轮 46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73 ;与第一从动齿轮73 —起旋转的中间驱动齿轮74 ;与该中间驱动齿轮74啮合的空转齿轮75 ;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第二主轴20上并与上述空转齿轮75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76,第一离合器47A设在第一从动齿轮73与第一主轴19之间,第二离合器48A设在第二从动齿轮76与第二主轴20之间,因此,与驱动齿轮46的旋转相应地,第一从动齿轮73及中间驱动齿轮74旋转,中间驱动齿轮74的旋转动力通过空转齿轮75而被传递到第二从动齿轮76上,所以,能够将来自曲柄轴18的旋转动力顺畅地传递到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侧。并且,空转齿轮75被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副轴21上,因此不必重新设置空转齿轮75专用的轴,能够避免零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不需要确保用于配置新轴的空间,所以,能够避免动力单元P的大型化。此外,第一从动齿轮73及中间驱动齿轮74—体地形成,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零部
件数量。另外,第一从动齿轮73被配置成,在第一主轴19的轴向观察时与上述空转齿轮75 的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够使中间驱动齿轮74及第二从动齿轮76小径化,缩短第一主轴19、 副轴21以及第二主轴20的相互轴间距离,有助于动力单元P的小型化。另外,第一从动齿轮73被配置成,在将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轴线连结而成的
10直线方向观察时,与第二离合器48A的一部分重叠,因此,相较于第二主轴20上的第二离合器48A与第一从动齿轮73相比被配置在轴向外方的情况,能够缩短第二主轴20的轴长,能够有助于动力单元P的小型化。另外,第一及第二离合器47A、48A以从将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轴线连结而成的直线方向观察时、第一及第二离合器47A、48A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一端部,因此,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47A、48A在轴向错位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轴向的大型化,并且,上述空转齿轮75在从沿着上述副轴21的轴线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47A、48A的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够缩短第一主轴19、副轴21以及第二主轴20的相互轴间距离,有助于动力单元P的小型化。另外,上述副轴21以从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一端部向轴向内方侧配置上述副轴21的一端部的方式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曲轴箱12上,在配设于上述副轴21的一端部上的上述空转齿轮75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47A、48A之间配置第一从动齿轮73,因此,在轴向上接近地配置第一从动齿轮73及空转齿轮75,所以能够使从曲柄轴18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动力传递构造紧凑化,并且通过将副轴21的一端部从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 的一端部向轴向内方偏置,能够有效利用在空转齿轮75及第一离合器47A之间产生的空间来配置第一从动齿轮73,从而能够实现动力单元P的小型化。另外,在第一从动齿轮73与第一离合器47A的第一离合器外部件49之间夹设阻尼橡胶77,因此能够利用阻尼橡胶77缓和从曲柄轴18传递来的旋转动力对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冲击,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并且缓和从曲柄轴18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作用的冲击。此外,以第一主轴19及变速鼓39的轴间距离Ll和第二主轴20及上述变速鼓39 的轴间距离L2相等的方式配置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20以及变速鼓39,因此,能够使变速鼓39及第一主轴19之间的第一换挡拨叉40、变速鼓39及第二主轴20之间的第二换挡拨叉41为相同的长度,所以能够提高生产率。再有,在向与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20以及上述副轴21的轴线正交的平面进行投影的投影图上,以使连结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20以及上述副轴21的轴线而成的直线LL 向后下方倾斜的方式配置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20以及上述副轴21,在与上述直线LL相比位于下方并且与第二主轴20相比位于前方的方式配置变速鼓39,所以能够实现发动机的低重心化,并且,由于活用第二主轴20前方的闲置空间而配置变速鼓39,所以能够提高空间效率。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但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仅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主轴19及第二主轴20与上述副轴21之间设置选择性地确立的多个变速级的齿轮系,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主轴19与上述副轴21之间设置能够择一地确立的第一、第三、第五以及第七速用齿轮系GA1、GA3、GA5、GA7,在第二主轴20 与上述副轴21之间设置能够择一地确立的第二、第四、第六以及第八速用齿轮系GA2、GA4、 GA6、GA8。第一速用齿轮系GA 1具有一体地形成于第一主轴19上的第一速用驱动齿轮 22 ;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一速用驱动齿轮22啮合的第一速用从动齿轮23,第二速用齿轮系GA2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二速用驱动齿轮M ;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二速用驱动齿轮M啮合的第二速用从动齿轮25,第三速用齿轮系GA3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一主轴19上的第三速用驱动齿轮沈;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三速用驱动齿轮沈啮合的第三速用从动齿轮27,第四速用齿轮系GA4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四速用驱动齿轮观;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四速用驱动齿轮观啮合的第四速用从动齿轮四,第五速用齿轮系GA5具有被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一主轴19上的第五速用驱动齿轮30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30啮合的第五速用从动齿轮31,第六速用齿轮系GA6具有被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六速用驱动齿轮32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32啮合的第六速用从动齿轮33,第七速用齿轮系GA7具有被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一主轴19上的第七速用驱动齿轮79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七速用驱动齿轮79啮合的第七速用从动齿轮80, 第八速用齿轮系GA8具有被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八速用驱动齿轮81 ;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八速用驱动齿轮81啮合的第八速用从动齿轮82。在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30卡合而确立第五速用齿轮系GA5的位置、与第七速用驱动齿轮79卡合而确立第七速用齿轮系GA7的位置、以及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30及第七速用驱动齿轮79均不卡合的中立位置之间能够移动的第一换挡机构83以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向移动的方式结合在第一主轴19上,总与第三速用从动齿轮27啮合的第三速用驱动齿轮沈与第一换挡机构83 —体地形成。此外,在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32卡合而确立第六速用齿轮系GA6的位置、与第八速用齿轮系81卡合而确立第八速用齿轮系GA8的位置、以及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32及第八速用驱动齿轮81均不卡合的中立位置之间能够移动的第二换挡机构84以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向移动的方式结合在第二主轴20上,总与第四速用从动齿轮四啮合的第四速用驱动齿轮观与第二换挡机构84 —体地形成。再有,在上述副轴21上以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向移动的方式结合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三及第四换挡机构37、38,第三换挡机构37能够在与第一速用从动齿轮23啮合而确立第一速用齿轮系GAl的位置、与第三速用从动齿轮27卡合而确立第三速用齿轮系 GA3的位置、以及与第一速用从动齿轮23及第三速用从动齿轮27均不卡合的中立位置之间移动,总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30啮合的第五速用从动齿轮31 —体地形成在第三换挡机构 37上。第四换挡机构38能够在与第二速用从动齿轮25卡合而确立第二速用齿轮系GA2的位置、与第四速用从动齿轮四卡合而确立第四速用齿轮系GA4的位置、以及与第二速用从动齿轮25及第四速用从动齿轮四均不卡合的中立位置之间移动,总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 32啮合的第六速用从动齿轮33 —体地形成在第四换挡机构38上。通过从曲柄轴18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传递旋转动力的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 旋转动力被传递,但构成该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的驱动齿轮46、第一从动齿轮73、中间驱动齿轮74、空转齿轮75以及第二从动齿轮76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被配设。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但对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对应的部分仅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图示,省略详细说明。在第一主轴19与上述副轴21之间以能够择一确立的方式设置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第三、第五以及第七速用齿轮系GA 1、GA3、GA5、GA7,在第二主轴20与上述副轴 21之间以能够择一确立的方式设置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二、第四、第六以及第八速用齿轮系 GA2、GA4、GA6、GA8。在确立第五速用齿轮系GA5的位置、确立第七速用齿轮系GA7的位置、以及使第五速用齿轮系GA5及第七速用齿轮系GA7均不确立的中立位置之间能够移动的第一换挡机构83以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向移动的方式结合在第一主轴19上,在确立第六速用齿轮系 GA6的位置、确立第八速用齿轮系GA8的位置、以及使第六速用齿轮系GA6及第八速用齿轮系GA8均不确立的中立位置之间能够移动的第二换挡机构84以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向移动的方式结合在第二主轴20上。此外,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副轴21上以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向移动的方式结合有第三换挡机构37和第四换挡机构38,其中,第三换挡机构37能够在确立第一速用齿轮系GAl的位置、确立第三速用齿轮系GA3的位置、以及使第一速用齿轮系GAl及第三速用齿轮系GA3均不确立的中立位置之间移动,第四换挡机构38能够在确立第二速用齿轮系GA2的位置、确立第四速用齿轮系GA4的位置、以及使第二速用齿轮系GA2及第四速用齿轮系GA4均不确立的中立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一端部设置对从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进行断开、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离合器47B、48B,其中,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用于从曲柄轴18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传递旋转动力。第一离合器47B具有第一离合器外部件88,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一主轴 19上;多张第一摩擦板89、89...,卡合在第一离合器外部件88上;第一离合器内部件90,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一主轴19上;多张第二摩擦板91、91...,与第一摩擦板 89,89...交替配置并卡合在第一离合器内部件90上;第一受压板92,与交替配置的第一及第二摩擦板89、89. . .、91、91...中的轴向内方的摩擦板相对并一体地设置在第一离合器内部件90上;第一推压部件93,以能够相对滑动地嵌合在第一离合器内部件90上的方式构成为有底圆筒状、并且以向半径方向外方伸出的方式一体地设置第一推压部93a,该第一推压部93a与交替配置的第一及第二摩擦板89、89. . .、91、91...中的轴向外方的摩擦板相对;第一卡合解除用弹簧94,夹装于第一离合器内部件90及第一推压部件93之间,以向第一推压部93a从第一受压板92离开的一侧弹压第一推压部件93 ;圆板状的第一传递部件 95,为了阻止从第一推压部件93脱离而同轴地被插入在第一推压部件93内;第一推进弹簧 96,发挥将第一传递部件95向第一推压部件93的开口端侧弹压的弹力并设在第一推压部件93与第一传递部件95之间;第一换挡机构98,与第一传递部件95同轴地配置并通过第一分离轴承97连结在第一传递部件95上,第一换挡机构98通过未图示的驱动器而在轴向被驱动。在这样的第一离合器47B中,在驱动器的非工作状态下,第一推压部件93被第一卡合解除用弹簧94向卡合解除侧弹压,因此第一离合器47B处于将动力传递断开的断开状态。接着,使驱动器工作并使第一换挡机构98在轴向动作,则其驱动力从第一分离轴承97 通过第一传递部件95、第一推进弹簧96而被传递到第一推压部件93上,第一推压部件93一边压缩第一卡合解除用弹簧94 一边将第一及第二摩擦板89、89. . .、91、91...向第一受压板92侧推压而使之相互摩擦卡合,从而成为第一离合器外部件88及第一离合器内部件 90被结合的连接状态。然后,根据第一换挡机构98的轴向动作,第一推进弹簧96被压缩,若第一推进弹簧96的弹力超过第一卡合解除用弹簧94的弹力,则通过与第一推进弹簧96的压缩量相应的推力,第一推压部件93被驱动,从而对第一及第二摩擦板89、89. . .、91、91...作用离合器压接力,通过与该离合器压接力相应的离合器容量,第一离合器47B变成连接状态。艮口, 能够使第一换挡机构98的位置与第一离合器47B的转矩传递容量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能够通过驱动器的动作控制高精度地控制第一离合器47B的转矩传递容量。因此,来自上述曲柄轴18的旋转动力通过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及第一离合器47B 而被传递到第一主轴19上,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的第一从动齿轮73通过阻尼橡胶77而被连结在第一离合器47B的第一离合器外部件88上。第二离合器48B具有第二离合器外部件101,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二主轴 20上;多张第三摩擦板102、102...,卡合在第二离合器外部件101上;第二离合器内部件 103,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二主轴20上;多张第四摩擦板104、104...,与第三摩擦板102、102...交替配置并卡合在第二离合器内部件103上;第二受压板105,与交替配置的第三及第四摩擦板102、102. . .、104、104...中的轴向内方的摩擦板相对并一体地设在第二离合器内部件103上;第二推压部件106,为了能够相对滑动地嵌合在第二离合器内部件103上而构成为有底圆筒状、并以向半径方向外方伸出的方式一体地设置第二推压部 106a,该第二推压部106a与交替配置的第三及第四摩擦板102、102. . .、104、104...中的轴向外方的摩擦板相对;第二卡合解除用弹簧107,夹装于第二离合器内部件103与第二推压部件106之间,以向第二推压部106a从第二受压板105离开的一侧弹压第二推压部件106 ; 圆板状的第二传递部件108,为了阻止从第二推压部件106脱离而被同轴地插入在第二推压部件106内;第二推进弹簧109,发挥将第二传递部件108向第二推压部件106的开口端侧弹压的弹力并设在第二推压部件106及第二传递部件108之间;第二换挡机构111,与第二传递部件108同轴地配置并通过第二分离轴承110连结在第二传递部件108上,第二换挡机构111通过未图示的驱动器而在轴向被驱动。这样的第二离合器48B与第一离合器47B相同地进行断开、连接动作,能够使第二换挡机构111的位置与第二离合器48B的转矩传递容量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能够通过驱动器的动作控制来高精度地控制第二离合器48B的转矩传递容量。来自上述曲柄轴18的旋转动力通过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及第二离合器48B而被传递到第二主轴20上,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的第二从动齿轮76通过弹性部件即阻尼橡胶 112而连结在第二离合器48B的第二离合器外部件101上。此外,构成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的驱动齿轮46、第一从动齿轮73、中间驱动齿轮 74、空转齿轮75以及第二从动齿轮76,除了第二离合器48B配置在从第一从动齿轮73向轴向偏离的位置上的部分以外,其他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被配设。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第二离合器48B被配置在从第一从动齿轮73向轴向偏离的位置,因此,第二主轴20的轴长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比变长,但除此以外,能够发挥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在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的第一从动齿轮73及第
14一离合器47B的第一离合器外部件88之间夹设阻尼橡胶77,在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的第二从动齿轮76及第二离合器48B的第二离合器外部件101之间夹设阻尼橡胶112,因此,在由阻尼橡胶77产生的阻尼效果的基础上,通过阻尼橡胶112所产生的阻尼效果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施加在第二主轴20侧的冲击。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但对与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仅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在第一主轴19与上述副轴21之间以能够择一确立的方式设置第一、第三以及第五速用齿轮系GB 1、GB3、GB5,在第二主轴20与上述副轴21之间以能够择一确立的方式设置第二、第四以及第六速用齿轮系GB2、GB4、GB6。第一速用齿轮系GB 1具有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一主轴19上的第一速用驱动齿轮114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一速用驱动齿轮114啮合的第一速用从动齿轮115,第二速用齿轮系GB2具有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二主轴 20上的第二速用驱动齿轮116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二速用驱动齿轮116啮合的第二速用从动齿轮117,第三速用齿轮系GB3具有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一主轴19上的第三速用驱动齿轮118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 上并与第三速用驱动齿轮118啮合的第三速用从动齿轮119,第四速用驱动齿轮系GB4具有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四速用驱动齿轮120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四速用驱动齿轮120啮合的第四速用从动齿轮121,第五速用齿轮系GB5具有被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一主轴19上的第五速用驱动齿轮122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122啮合的第五速用从动齿轮123,第六速用齿轮系GB6具有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24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IM 啮合的第六速用从动齿轮125。在第一主轴19上以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向移动的方式结合换挡机构1 和换挡机构127,其中,换挡机构126能够在与第一速用驱动齿轮114卡合而确立第一速用齿轮系 GBl的位置、以及解除与第一速用驱动齿轮114的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换挡机构127能够在与第三速用驱动齿轮118卡合而确立第三速用齿轮系GB3的位置、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 122卡合而确立第五速用齿轮系GB5的位置、以及与第三速用驱动齿轮118及第五速用驱动齿轮122均不卡合的中立位置之间移动。此外,在第二主轴20上以不能相对旋转但能轴向移动的方式结合换挡机构1 和换挡机构129,其中,换挡机构128能够在与第二速用驱动齿轮116卡合而确立第二速用齿轮系GB2的位置、以及解除与第二速用驱动齿轮116的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换挡机构1 能够在与第四速用驱动齿轮120卡合而确立第四速用齿轮系GB4的位置、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IM卡合而确立第六速用齿轮系GB6的位置、以及与第四速用驱动齿轮120及第六速用驱动齿轮IM均不卡合的中立位置之间移动。因此,从曲柄轴18通过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传递旋转动力,但对从该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进行断开、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离合器47A、48A分别被配设在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一端部。并且,构成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的驱动齿轮46、第一从动齿轮73、中间驱动齿轮 74、空转齿轮75以及第二从动齿轮76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被配设,第一从动齿轮73通过阻尼橡胶77而被连结在第一离合器47A的第一离合器外部件49上。根据该第四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但对与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仅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在第一主轴19及上述副轴21之间以能够择一确立的方式设置第一、第三、第五以及第七速用齿轮系GC 1、GC3、GC5、GC7,在第二主轴20与上述副轴21之间以能够择一确立的方式设置第二、第四、第六以及第八速用齿轮系GC2、GC4、GC6、GCS0第一速用齿轮系GCl具有一体地形成在第一主轴19上的第一速用驱动齿轮 131 ;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一速用驱动齿轮131啮合的第一速用从动齿轮132,第二速用齿轮系GC2具有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二速用驱动齿轮133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二速用驱动齿轮 133啮合的第二速用从动齿轮134,第三速用齿轮系GC3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一主轴19上的第三速用驱动齿轮135 ;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三速用驱动齿轮135啮合的第三速用从动齿轮136,第四速用齿轮系GC4具有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四速用驱动齿轮137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四速用驱动齿轮137啮合的第四速用从动齿轮138,第五速用齿轮系GC5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一主轴19上的第五速用驱动齿轮139 ;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139啮合的第五速用从动齿轮 140,第六速用齿轮系GC6具有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41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41啮合的第六速用从动齿轮142,第七速用齿轮系GC7具有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第一主轴19 上的第七速用驱动齿轮143 ;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七速用驱动齿轮143啮合的第七速用从动齿轮144,第八速用齿轮系GC8具有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二主轴20上的第八速用驱动齿轮145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在上述副轴21上并与第八速用驱动齿轮145啮合的第八速用从动齿轮146。在第二主轴20上以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有一对换挡机构 147、148,一个换挡机构147能够在与第四速用驱动齿轮137卡合而确立第四速用齿轮系 GC4的位置、与第八速用驱动齿轮145卡合而确立第八速用齿轮系GC8的位置、以及与第四速用驱动齿轮137及第八速用驱动齿轮145均不卡合的中立位置之间移动。此外,另一个换挡机构148能够在与第二速用驱动齿轮133卡合而确立第二速用齿轮系GC2的位置、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41卡合而确立第六速用齿轮系GC6的位置、以及与第二速用驱动齿轮 133及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41均不卡合的中立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副轴21上以能够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有一体地形成第四速用从动齿轮138的换挡机构149、和一体地形成有第六速用从动齿轮142的换挡机构 150,一体地具有第四速用从动齿轮138的换挡机构149能够在与第一速用从动齿轮132卡合而确立第一速用齿轮系GCl的位置、与第五速用从动齿轮140卡合而确立第五速用齿轮系GC5的位置、以及与第一速用从动齿轮132及第五速用从动齿轮140均不卡合的中立位置之间移动。此外,一体地具有第六速用从动齿轮142的换挡机构150能够在与第三速用从动齿轮136卡合而确立第三速用齿轮系GC3的位置、与第七速用从动齿轮144卡合而确立第七速用齿轮系GC7的位置、以及与第三速用从动齿轮136及第七速用从动齿轮144均不卡合的中立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构成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的驱动齿轮46、第一从动齿轮73、中间驱动齿轮 74、空转齿轮75以及第二从动齿轮76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被配设,第一从动齿轮73通过阻尼橡胶77而被连结在第一离合器47A的第一离合器外部件49上。根据该第五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情况下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动力单元,其结构为,曲柄轴(18)、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单独的副轴具有相互平行的轴线并通过曲轴箱(1 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承,设有多个变速级的齿轮系(GAl GA6、GAl GA8、GBl GB6、GCl GC8),该多个变速级的齿轮系(GAl GA6、GAl GA8、GBl GB6、GCl GC8)能够在第一主轴(19)及第二主轴(20)与所述副轴之间选择性地确立,构成一次减速齿轮机构0 的一部分的单独的驱动齿轮G6) 设在所述曲柄轴(18)上,该一次减速齿轮机构0 用于从所述曲柄轴(18)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传递旋转动力,对从所述一次减速齿轮机构0 向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 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进行断开、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离合器G7A、48A ;47B、48B)分别被配设在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一端部,所述车辆用动力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减速齿轮机构0 构成为具有所述驱动齿轮G6);第一从动齿轮(73),在与第一离合器(47A、47B)相邻的位置、被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一主轴(19)上并与所述驱动齿轮G6)啮合;中间驱动齿轮(74),与第一从动齿轮(7 —起旋转;空转齿轮(75), 与该中间驱动齿轮(74)啮合并被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副轴上;第二从动齿轮 (76),被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二主轴OO)上且与所述空转齿轮(7 )啮合,第一离合器(47A、47B)设在第一从动齿轮(73)与第一主轴(19)之间,第二离合器(48A、48B)设在第二从动齿轮(76)与第二主轴OO)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从动齿轮(73)及所述中间驱动齿轮(74) —体地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从动齿轮(73)被配置成在从第一主轴(19)的轴向观察时与所述空转齿轮(7 的一部分重叠。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从动齿轮 (73)被配置成在从将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轴线连结而成的直线方向观察时与第二离合器G8A、48B)的一部分重叠。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 (47A.48A ;47B.48B)以从将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轴线连结而成的直线方向观察时使第一及第二离合器G7A、48A ;47B、48B)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一端部,所述空转齿轮(7 被配置成在沿着所述副轴的轴线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G7A、48A ;47B.48B)的一部分重叠。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以从第一及第二主轴(19、20)的一端部向轴向内方侧配置所述副轴的一端部的方式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曲轴箱(1 上,在所述副轴的一端部所配设的所述空转齿轮 (75)与第一及第二离合器G7A、48A ;47B、48B)之间配置第一从动齿轮(73)。
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从动齿轮 (73)与第一离合器G7A、47B)的输入部件(51、88)之间夹设弹性部件(7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从动齿轮(76)与第二离合器(48B)的输入部件(101)之间夹设与所述弹性部件(77)不同的弹性部件(112)。
9.如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以第一主轴(19) 与变速鼓(39)的轴间距离、和第二主轴OO)与变速鼓(39)的轴间距离相等的方式配置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OO)以及变速鼓(39)。
10.如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向与第一主轴 (19)、第二主轴00)以及所述副轴的轴线正交的平面进行投影的投影图上,以使连结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OO)以及所述副轴的轴线而成的直线向后下方倾斜的方式配置第一主轴(19)、第二主轴OO)以及所述副轴(21),以与所述直线相比位于下方且与第二主轴OO)相比位于前方的方式配置变速鼓(39)。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单元,该车辆用动力单元的结构为,对从一次减速齿轮机构向第一及第二主轴的旋转动力的传递进行断开、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离合器分别配设在第一及第二主轴的一端部,选择性地确立的多个变速级的齿轮系设在第一及第二主轴与副轴之间,该车辆用动力单元,能够为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的简单构造且避免大型化。一次减速齿轮机构(45)构成为具有设在曲柄轴(18)上的驱动齿轮(46);在与第一离合器(47A)相邻的位置被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一主轴(19)上并且与驱动齿轮(46)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73);与第一从动齿轮(73)一起旋转的中间驱动齿轮(74);与该中间驱动齿轮(74)啮合且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副轴(21)上的空转齿轮(75);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第二主轴(20)上并与空转齿轮(75)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76)。
文档编号B60K17/02GK102434650SQ20111028512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1日
发明者塚田善昭, 村尾雅也, 水野欣哉, 藤本靖司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