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308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险杠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较好吸能溃缩的汽车前保险杠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行人在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大部分的碰撞首先发生在腿部与车辆前保险杠处,特别是行人的大腿部极易受到撞伤。在碰撞中,如果保险杠安装结构的硬度过大,不发生或极少发生形变吸能,那么行人的大腿部位将承受巨大的冲力,这会对行人造成巨大的伤害,但是如果一味降低前保险杠安装结构的结构强度,那么前保险杠也就失去了对车辆应有的保护作用,会对车辆本身造成巨大的伤害,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保险杠安装结构在这方面往往只追求自身结构强度的提升,忽略了对行人的保护,在事故中,往往会对行人造成较大的伤害,所以一个具有适度结构强度的同时在碰撞中能较好吸能溃缩、保护行人保险杠安装结构能大大提高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保障。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U91822Y,公告日2009年08月19日,公开了一种前保险杠支架,其包括一个支架本体、一个连接所述支架本体中部的中央加强支架、多个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正面的格栅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背面的格栅导流板和美观盖板。此技术方案中前保险杠支架为整体结构,结构强度很大但是在碰撞中吸能不佳,在事故中和行人碰撞时容易对行人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对行人的保护不够,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存在安 ^^^ 急 ^^ 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保险杠安装支架在碰撞中吸能效果不佳,容易对行人造成伤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在碰撞中能较好吸能溃缩的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包括前横梁和保险杠安装横梁,前横梁上以前横梁上连接有两个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与保险杠安装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的安装支架均包括支架顶面、朝向前横梁中心侧的内向支板,朝向另一侧的外向支板,所述的安装支架呈“几”字形,所述的内向支板上开设有溃缩孔。内向支板上开设有溃缩孔可以降低内向支板的结构强度,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由于内向支板的结构强度较低,内向支板朝向前横梁中心侧折弯吸能溃缩,大大降低了行人受到的冲击力,提高了对行人的安全保护;同时,当本实用新型与大型物体碰撞时,外向支架起到主要支撑作用,提供了较好的结构强度,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保护了车辆。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向支板呈矩形,所述的溃缩孔呈矩形,所述的溃缩孔的面积大于所述内向支板面积的四分之一。溃缩孔的形状与内向支板的形状相似,且面积大于所述内向支板面积的四分之一,能够进一步降低内向支板的结构强度,使得内向支板更容易溃缩吸能。[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向支板呈矩形,所述外向支板的长度、宽度均与所述内向支板的长度、宽度相等。这样设置使得外向支板的结构强度大于内向支板,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更好地保护了车辆。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向支板与所述的支架顶面形成夹角a,所述的夹角a为钝角。 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最容易与行人发生碰撞的前保险杠能较好地向前横梁中心侧溃缩吸能。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向支板与所述的支架顶面形成夹角b,所述的夹角b为钝角。 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最容易与行人发生碰撞的前保险杠能较好地向前横梁中心侧溃缩吸能。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支架还包括有内连接板和外连接板,所述的内连接板与内向支板连接,内连接板朝向前横梁中心侧呈矩形状,所述的外连接板与外向支板连接,外连接板朝向外侧呈矩形状。这样设置,增加了焊接时的施焊面积,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一定的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顶面与内向支板连接处设为圆角,所述的支架顶面与外向支板连接处设为圆角。采用圆角过渡,使得安装支架的整体更易产生溃缩吸能,而不是直接产生断裂。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支架与所述的保险杠安装横梁螺接。安装支架与保险杠安装横梁螺接,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的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在碰撞中容易对行人造成巨大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碰撞过程中,安装支架能向内侧溃缩吸能,降低对行人的冲力,提高对行人的安全保护。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支架,2、前横梁,3、保险杠安装横梁,11、螺孔,12、支架顶面,13、内向支板,14、外向支板,15、溃缩孔,16、内连接板,17、外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一种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参见附图1、附图2),包括前横梁2,前横梁2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一个安装支架1,安装支架1包括支架顶面12,支架顶面12呈矩形, 支架顶面12的中心处开设有螺孔11,通过螺孔11安装支架1与保险杠安装横梁3螺接,支架顶面12的左右两侧其中一侧连接内向支板13,另一侧连接外向支板14,其中安装在前横梁2左侧的安装支架1的内向支板13与支架顶面12的右侧连接,安装在前横梁2右侧的安装支架1的内向支板13与支架顶面12的左侧连接,内向支板13、外向支板14均呈矩形, 内向支板13与支架顶面12形成夹角a,夹角a为120°的钝角,外向支板14与支架顶面12形成夹角b,夹角b与夹角a相等,内向支板13与支架顶面12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内向支板14与支架顶面12的连接处也为圆角过渡,内向支板13上开设有矩形的溃缩孔15,溃缩孔15的面积为内向支板13面积的三分之一,内向支板13上连接有内连接板16,内连接板 16由内向支板13向外折弯形成,外向支板14上连接有外连接板17,外连接板17由外向支板14向外折弯形成,内连接板16、外连接板17均与支架顶面12平行,内连接板16、外连接板17与前横梁2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车辆的前端,保险杠安装横梁上安装前保险杠,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的时候,由于安装支架上的内向支板结构较软,所以,碰撞时,内向支板溃缩,内向支板与支架顶面的夹角变大,前保险杠内凹,吸收大量的撞击能量,极大地减轻了对行人的伤害;如果撞击的是较大的物体,例如其他车辆,只要撞击时承受的撞击面大于安装支架间的间距,则由安装支架的外向支板来承受主要撞击力,此时,外向支板的结构强度远比内向支板的强,能够较好的保护车辆。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1.一种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包括前横梁和保险杠安装横梁,前横梁上以前横梁上连接有两个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与保险杠安装横梁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支架均包括支架顶面、朝向前横梁中心侧的内向支板,朝向另一侧的外向支板,所述的安装支架呈“几”字形,所述的内向支板上开设有溃缩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向支板呈矩形,所述的溃缩孔呈矩形,所述的溃缩孔的面积大于所述内向支板面积的四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向支板呈矩形,所述外向支板的长度、宽度均与所述内向支板的长度、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向支板与所述的支架顶面形成夹角a,所述的夹角a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向支板与所述的支架顶面形成夹角b,所述的夹角b为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安装支架还包括有内连接板和外连接板,所述的内连接板与内向支板连接,内连接板朝向前横梁中心侧呈矩形状,所述的外连接板与外向支板连接,外连接板朝向外侧呈矩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顶面与内向支板连接处设为圆角,所述的支架顶面与外向支板连接处设为圆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安装支架与所述的保险杠安装横梁螺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较好吸能溃缩的汽车前保险杠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保险杠安装支架在碰撞中结构吸能效果不佳容易对行人造成伤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吸能式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包括前横梁和保险杠安装横梁,前横梁上以前横梁上连接有两个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与保险杠安装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的安装支架均包括支架顶面、朝向前横梁中心侧的内向支板,朝向另一侧的外向支板,所述的安装支架呈“几”字形,所述的内向支板上开设有溃缩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碰撞过程中,安装支架能向内侧溃缩吸能,降低对行人的冲力,提高对行人的安全保护。
文档编号B60R19/34GK202029794SQ20112003981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6日
发明者刘卫国, 吕晓江, 吕铖玮, 吴佳, 吴成明, 王纯,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