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防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506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防撞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防撞杆。
背景技术
现今车辆为提高安全性均附加许多安全性的配备,举例而言,安装保险杆(防撞杆)为最基本且最普遍的安全配备。一般常见的汽车的车体的前、后方设有防撞杆,车体在不小心擦撞或撞击时,其防撞杆可缓冲擦撞或撞击的力量,而达到防护的功效。然而一般常用的防撞杆以树脂、玻璃纤维网层及树脂所组合而成,其生产工艺是将树脂、玻璃纤维网层及树脂依序涂布于模具的模穴内,并在模具的模穴中干燥成形而组构而成,但由于树脂的硬度太高而缺乏韧性,所以容易于撞击时很容易立即产生裂痕甚至直接碎裂,而无缓冲的能力,使其无法减缓撞击力。也有防撞杆以塑料直接一体压模成型后再于表面烤漆,但由于塑料质地较软且容易变形,而往往再撞击后则会产生明显的变形,也无法达到良好的防撞击力,更由于塑料材质表面较为光滑,其表面毛细孔较为细小,如遇擦撞时,表面的烤漆容易裂开或整片剥落, 故不仅容易变形、无良好的耐撞击力亦影响车体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容易碎裂、变形,整体简单,成本较低的车用防撞杆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包含一基板;一第一气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一第二气囊,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的外侧;多个节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及所述第二气囊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及第二气囊的内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其中,所述基板呈长矩形。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其中,所述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皆呈圆管形。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其中,所述节气阀的数量为二个,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气囊及所述第二气囊连接处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其中,所述节气阀具有进气阀门,所述进气阀门朝向所
述第一气囊开启。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包含一基板;一第一气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表面;一第二气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另一表面;多个节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及所述第二气囊之间,并连通所述基板、第一气囊的内部及第二气囊的内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其中,所述基板呈长矩形。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其中,所述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皆呈圆管形。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其中,所述节气阀的数量为二个,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气囊及所述第二气囊连接处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其中,所述节气阀具有进气阀门,所述进气阀门朝向所
述第一气囊开启。相较于传统车用防撞杆,本实用新型的的车用防撞杆主要利用二个气囊提升缓冲力及抵消撞击力,如此能解决传统的车用防撞杆容易碎裂及变形等问题,并且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整体的实用性得到较大提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的一种实施例的节气阀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的一种实施例的节气阀的空气流动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的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车用防撞杆,包含一基板;一第一气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一第二气囊,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的外侧;多个节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及所述第二气囊之间, 并连通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及第二气囊的内部。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的车用防撞杆1包含一基板10、一第一气囊11、 一第二气囊12以及多个节气阀13。第一气囊11设置于基板10的表面;第二气囊12设置于第一气囊11的外侧;多个节气阀13设置于第一气囊11及第二气囊12之间,并连通第一气囊11的内部及第二气囊 12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呈长矩形。第一气囊11及第二气囊12皆呈圆管形。节气阀13的数量为二个,分别设在第一气囊11及第二气囊12连接处的左右两侧。结合图3及图4所示,节气阀13具有进气阀门130,当第二气囊12受撞击时,空气会朝向进气阀门130移动,此时进气阀门130将朝向第一气囊11开启。结合图5所示,第二气囊12位于外侧,当受到撞击时,第二气囊12会被挤压变扁, 第二气囊12内部的空气则会透过节气阀13进入到第一气囊11内,使第一气囊11膨胀而产生反作用力抵消正向的撞击力,而能减缓撞击力。并且基板10能提供第一气囊11的防护,并与第二气囊12、第一气囊11形成三层的防护,以提升防护力。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1适用汽车及机车,当安装于汽车上时,可直接设置在汽车的前后方,当直接使用时,可在基板10、第一气囊11以及第二气囊12表面烤漆形成不同颜色。另外,亦可搭配其它外壳使用。当安装于机车时,第一气囊11及第二气囊可为圆形,则可以设置在机车的前车壳内部。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的车用防撞杆1的基板1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气囊11 及第二气囊12之间,同样的,基板10呈长矩形。第一气囊11及第二气囊12皆呈圆管形。 节气阀13的数量为二个,分别设在第一气囊11及第二气囊12连接处的左右两侧且贯穿基板10。节气阀13具有进气阀门,进气阀门朝向第一气囊11开启。当受到撞击时,第二气囊12会被挤压变扁,第二气囊12内部的空气则会透过节气阀13进入到第一气囊11内,使第一气囊11膨胀而产生反作用力抵消正向的撞击力,而能减缓撞击力。并且基板10—样能提供第一气囊11的防护,并与第二气囊12、第一气囊11 形成三层的防护,以提升防护力。相较于传统车用防撞杆,本实用新型的的车用防撞杆主要利用二个气囊提升缓冲力及抵消撞击力,如此能解决传统的车用防撞杆容易碎裂及变形等问题,并且整体单纯,能降低制造成本,更能提升整体的实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一第一气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表面; 一第二气囊,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的外侧;多个节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及所述第二气囊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及第二气囊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呈长矩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皆呈圆管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阀的数量为二个,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气囊及所述第二气囊连接处的左右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阀具有进气阀门,所述进气阀门朝向所述第一气囊开启。
6.一种车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一第一气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表面; 一第二气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另一表面;多个节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及所述第二气囊之间,并连通所述基板、第一气囊的内部及所述第二气囊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呈长矩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及所述第二气囊皆呈圆管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阀的数量为二个,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气囊及所述第二气囊连接处的左右两侧。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阀具有进气阀门,所述进气阀门朝向所述第一气囊开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撞杆,包含一基板;一第一气囊,设置于基板的表面;一第二气囊,设置于第一气囊的外侧;多个节气阀,设置于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之间,并连通第一气囊的内部及第二气囊的内部。相较于传统车用防撞杆,本实用新型的的车用防撞杆主要利用二个气囊提升缓冲力及抵消撞击力,如此能解决传统的车用防撞杆容易碎裂及变形等问题,并且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整体的实用性得到较大提升。
文档编号B60R19/20GK202046283SQ20112011767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0日
发明者游阿龙 申请人:游阿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