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857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部件,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适于小型汽车的车门防撞杆,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乘用车轻量化、安全性、环保性是现代汽车的重要质量指标,汽车车门防撞杆是在车门发生碰撞时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安全的重要部件,在碰撞过程中通过变形、压溃达到吸能功效,以保护乘员安全。目前,大部分的车门防撞杆都采用高强度钢板结构或高强度钢管结构,提高了汽车侧碰安全性能和车门的抗侵入能力。因钢制产品需要经过卷管、切断、 热处理、校直等工序得到适用的长度和角度,而且为了达到碰撞安全性能要求,防撞杆的直径或料厚相对比较大,无形中增加了车门重量,不仅成本较高,也不符合现代汽车轻量化设计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该防撞杆在满足碰撞吸能要求的基础上,减轻了防撞杆本身的重量,有利于车门减重、 降低成本及实现汽车轻量化指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整体呈弧形结构,安装在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之间,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在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连接有一对加强板,一方形空腔形成于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两加强板之间,所述第一面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门内板上。为符合汽车轻量化设计理念,减轻防撞杆自身重量,本实用新型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采用高强度铝镁合金材料制成,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高强度钢材料,既节省了耗材成本又简化了工艺过程。为达到较佳碰撞吸能要求,本实用新型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的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的厚度Tl为2 3mm,宽度W为35 45mm ;第一面板的外壁与第二面板的外壁之间的距离D为25 30mm。加强板的厚度T2为1 2mm ;两加强板内壁间的距离d为25 30mm。
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
图1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
图1所示车门防撞杆固定安装于车门内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面板;11-安装孔;2-第二面板;3-加强板;4-方形空腔;5-车门内板;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整体呈弧形结构,安装在车门内板5与车门外板(图未示)之间,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在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2之间连接有一对加强板3,一方形空腔4形成于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 2与两加强板3之间。第一面板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安装孔11,通过螺栓6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在车门内板5上。为符合汽车轻量化设计理念,减轻防撞杆自身重量,本实用新型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采用高强度铝镁合金材料制成,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高强度钢材料,既节省了耗材成本又简化了工艺过程。为达到较佳碰撞吸能要求,本实用新型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的第一面板1及第二面板2的厚度Tl为2 3mm,宽度W为35 45mm ;第一面板1的外壁与第二面板2的外壁之间的距离D为25 30mm。加强板3的厚度T2为1 2mm ;两加强板3内壁间的距离d 为 25 30mm。图示实施例中,第一面板1及第二面板2的厚度Tl为2. 5mm,宽度W为40mm ;第一面板1的外壁与第二面板2的外壁之间的距离D为27. 2mm。加强板3的厚度T2为1. 7mm ; 两加强板3内壁间的距离d为26. 3mm。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整体呈弧形结构,安装在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防撞杆采用高强度铝镁合金材料制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在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连接有一对加强板,一方形空腔形成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两加强板之间,所述第一面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门内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的厚度Tl为2 3mm,宽度W为35 45mm,第一面板的外壁与第二面板的外壁之间的距离D 为25 30mm,加强板的厚度T2为1 2mm,两加强板内壁间的距离d为25 3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整体呈弧形结构,安装在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之间,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在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连接有一对加强板,一方形空腔形成于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两加强板之间,所述第一面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门内板上。本实用新型小型汽车车门防撞杆采用高强度铝镁合金材料制成,减轻了防撞杆本身的重量,有利于车门减重、降低成本及实现汽车轻量化指标。
文档编号B60R19/42GK202163387SQ20112025125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刘佳庆 申请人:武汉凌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