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防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501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辆防盗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防盗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防盗方式主要分为发动机防盗,车身防盗与车内超生波防盗。发动机防盗主要是通过防盗钥匙上芯片编码与防盗模块编码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发动机模块工作与否的控制;车身防盗主要实现对车身门锁控制与相关非法进入报警;车内超生波防盗主要针对破窗入侵等进行报警。然而上述的传统防盗方式相互独立,防护效果无法满足车辆防盗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防盗系统,提高防盗系统的灵活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防盗系统,包括多个防盗检测模块;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防盗检测模块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报警模块报警的报警控制器,与所述多个防盗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连接;用于根据从所述报警控制器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发动机停止工作的发动机控制器,与所述报警控制器和车辆发动机连接。上述的车辆防盗系统,其中,所述多个防盗检测模块为如下模块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与车辆发动机连接的用于检测发动机工作与否的发动机检测模块;设置于车身,用于检测车辆运动状态的车身运动传感器;与设置于车门的锁具连接的用于检测门锁开关状态的门锁检测模块;设置于车身内部,用于发射超声波,并检测接收到的超声波回波的超声检测模块。上述的车辆防盗系统,其中,所述车身运动传感器包括安装于车身的位移传感器;和安装于车身的倾角传感器。上述的车辆防盗系统,其中,所述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通过集成控制器与所述报警控制器连接。上述的车辆防盗系统,其中,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安装于车身的车身报警模块,与所述报警控制器连接;和用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的远程报警模块,与所述报警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防盗系统中,多种防盗措施(发动机防盗、车身移动防盗、报警等)通过报警控制器结合在一起,使得车辆智能防盗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保护范围广。

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防盗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防盗系统中,各个防盗子模块通过整车网络整合,可在检测到异常后迅速甚至提前做出处理,提高了防盗处理的灵活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防盗系统如图I所示,包括多个防盗检测模块;图I中以发动机检测模块、车身运动传感器和门锁检测模块为例,但应当理解的是,图I中的检测模块仅仅是举例,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必须要使用图I中的3个检测模块;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防盗检测模块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报警模块报警的报警控制器,与所述多个防盗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连接。用于根据从所述报警控制器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发动机停止工作的发动机控制器,与所述报警控制器和发动机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防盗系统中,多种防盗措施(发动机防盗、车身移动防盗、报警等)通过报警控制器结合在一起,使得车辆智能防盗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保护范围广。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防盗检测模块可以是如下各种防盗模块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与车辆发动机连接的用于检测发动机工作与否的发动机检测模块;设置于车身,用于检测车辆运动状态的车身运动传感器;与设置于车门的锁具连接的用于检测门锁开关状态的门锁检测模块;设置于车身内部,用于发射超声波,并检测接收到的超声波回波的超声检测模块。 超声检测模块可以布置在车内顶灯部位,通过以恒定频率向车内发送超声波并接收反射波,对回传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进而检测车内状态。一旦超声波回传数据与初始值不符,即可判定车辆被入侵。当然,以上的模块仅仅是举例说明,其他的检测模块也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盗系统举例说明如下。< 场景一 >防盗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盗贼打开车门,此时设置于车门锁具的门锁检测模块向报警控制器发送的信号发生改变,报警控制器检测到信号改变时判断出车门被打开,车辆存在被盗的风险,此时控制器一方面会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同时会通过发动机控制器控制发动机停止工作。这种情况下,即使盗贼打开车门,也无法启动汽车逃走,大大降低了给车主带来的损害。< 场景二 >防盗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盗贼不打开车门,而通过推动方式推走车辆,此时车身运动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会发生改变,报警控制器检测到信号改变时判断出车辆移动,车辆存在被盗的风险,此时控制器一方面会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同时还会通过发动机控制器控制发动机停止工作,以避免盗贼打开车门后启动汽车逃走。<场景三>防盗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盗贼打开车门并启动汽车,此时发动机工作模块检测到的信号会发生改变,报警控制器检测到信号改变时判断出车辆被启动,车辆存在被盗的风险,此时控制器一方面会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同时还会通过发动机控制器控制发动机停止工作,使得汽车熄火,盗贼无法继续开走车辆。当然,以上场景仅仅是举例说明,其他的场景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防盗系统将多种防盗检测手段综合在一起,依托整车网络构架,通过模块化方式进行整合,将传统的各自独立的多种防盗方式整合为一套防盗系统,提高了防盗处理的灵活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报警模块包括安装于车身的车身报警模块,如报警喇叭、报警灯,与所述报警控制器连接;和用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的远程报警模块,与所述报警控制器连接。上述两种报警手段结合,提高了报警系统的效率,不但使得车身周围的人能够知道车辆报警,还使得远离车身的用户也能及时知道车辆状况。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车身运动传感器可以是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分别说明如下。某些情况下,盗贼可能不会打开车门或车窗,而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进行盗窃,如将车辆吊装到卡车上,此时,发动机检测、车身内部超声检测、门锁检测模块等都会失去作用,而通过位移传感器则可以检测到上述的情况,报警控制器发现位移传感器检测到信号改变超过一门限时判断车辆存在被盗的风险,此时控制器就会触发报警。又如在某些情况下,盗贼可能并不会整体盗走车辆,而仅仅是盗走车辆的部件,如轮胎,这种情况下,位移传感器无法起作用。但盗贼盗走轮胎会导致车辆失去平衡,向一个方向倾斜,此时倾角传感器就能够检测到倾角发生变化,报警控制器发现倾角传感器检测到信号改变超过一门限时(以避免误判,如强风导致车身摇晃)判断车辆存在被盗的风险, 此时控制器就会触发报警。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多个防盗检测模块都与报警控制器通过总线连接,如发动机检测模块通过CAN总线与报警控制器连接,车身运动传感器通过LIN总线与报警控制器连接。而报警控制器与远程报警模块也可以通过CAN总线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车身运动传感器包括如前所述的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时,可以通过集成控制器进行统一处理后发送到报警控制器。一旦任意一个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发射变化,都由集成控制器通过LIN总线发送报文给报警控制器。[0057]与传统防盗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防盗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保护范围广。各级防盗方式经整车网络整合后,可在检测到异常后迅速甚至提前做出处理,如报警后,发动机控制器将进行反应,在进一步被破坏前即进行保护。倾角传感器的加入,使车辆被非正常移动时立即触发报警,对于轮胎盗窃等一系列外部盗窃有极强的防护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防盗系统与Telematics结合,使人车交互进一步加强,车主可以实时掌控车辆信息,即使有暴力破坏也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报警。同时车辆被拖吊,被动碰撞等意外情况与事故均可第一时间通知车主,为事件解决提供了极大便利。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防盗检测模块;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防盗检测模块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报警模块报警的报警控制器, 与所述多个防盗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连接;用于根据从所述报警控制器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车辆发动机停止工作的发动机控制器,与所述报警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防盗检测模块为如下模块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与车辆发动机连接的用于检测发动机工作与否的发动机检测模块;设置于车身,用于检测车辆运动状态的车身运动传感器;与设置于车门的锁具连接的用于检测门锁开关状态的门锁检测模块;设置于车身内部,用于发射超声波,并检测接收到的超声波回波的超声检测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运动传感器包括安装于车身的位移传感器;和安装于车身的倾角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通过集成控制器与所述报警控制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安装于车身的车身报警模块,与所述报警控制器连接;和用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的远程报警模块,与所述报警控制器连接。
专利摘要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报警处理不灵活,无法适用报警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车辆防盗系统,包括多个防盗检测模块;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防盗检测模块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报警模块报警的报警控制器,与所述多个防盗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连接;用于根据从所述报警控制器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发动机停止工作的发动机控制器,与所述报警控制器和车辆发动机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防盗系统中,多种防盗措施(发动机防盗、车身移动防盗、报警等)通过报警控制器结合在一起,使得车辆智能防盗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保护范围广。
文档编号B60R25/04GK202345626SQ20112050626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
发明者孙灿, 席玉岭, 曲秀兰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