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159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包括格栅主体、装饰胶条、左、右装饰盖。包含该组件的汽车还包含前挡风玻璃、翼子板、前挡风玻璃胶条、车身,装饰胶条通过齿状结构与黏胶连接格栅主体与前挡风玻璃。左、右装饰盖通过卡脚与卡爪卡合格栅主体,该装饰盖具有的L支撑、卡合于翼子板翻边上,条状凸起嵌入前挡风玻璃胶条凹槽中、支撑筋条紧密抵靠前挡风玻璃。格栅主体通过自攻螺钉与卡扣紧固于车身。格栅主体与左、右装饰盖在选材上进行了优化,且将传统的一体式设计改为三段式分块设计,解决了传统技术制造成本高、零件装配困难、零件划伤、整体外观不美观等缺陷。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结构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汽车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选用一体式结构设计,且选用价格昂贵的材料,增加了制造成本,一体式结构的设计方式难以很好处理进气格栅组件与前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胶条、翼子板的配合关系。导致与周边零件配合不够好,影响美观。传统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及包含该传统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的汽车还有以下不足之处:传统零件在材料选择上很难兼顾成本和质量;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的装配效率不高;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两端受发罩铰链限制导致装配困难;装配过程中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易被发罩或者翼子板划伤;装饰胶条胶水容易溢出表面影响外观;装饰胶条与主体装配不牢固、容易松动;装饰胶条与主体的间隙大、间隙不均匀;装饰胶条与前挡风玻璃的间隙不均;装饰胶条由于收缩导致的不美观的问题;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螺钉外露影响外观;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与前挡风玻璃胶条配合不好;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两端与翼子板间隙大;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两端由于刚性不足容易下陷。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包括格栅主体、左装饰盖、右装饰盖、装饰胶条,所述装饰胶条围绕所述格栅主体的边沿连接所述格栅主体,所述格栅主体卡连所述左装饰盖和所述右装饰盖。
[000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饰胶条通过胶水胶粘所述格栅主体,所述胶水是涂在所述格栅主体的非外观面上,所述格栅主体的非涂胶面与所述装饰胶条配合面之间有0.1mm至0.3mm缝隙,所述装饰胶条与所述格栅主体上端面有0.1mm至0.3mm过盈量缝隙。
[000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格栅主体与所述装饰胶条连接端有相互卡合的齿状结构。
[000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格栅主体内端面有若干卡扣,所述格栅主体左右末端各有一枚自攻螺钉,所述自攻螺钉隐藏于所述左装饰盖和所述右装饰盖的非可视面。
[00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装饰盖和所述右装饰盖背面横向并排设置若干根支撑筋条,所述支撑筋条为超薄型的,所述左装饰盖和所述右装饰盖外沿有条状凸起,所述左装饰盖和所述右装饰盖背面均有数个L型支撑,所述L型支撑位于该装饰盖横向上下边沿上,所述上下边沿每边均有数个所述L型支撑。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装饰盖和所述右装饰盖连接所述格栅主体的边缘设置0.5_过盈量间隙,所述左装饰盖和所述右装饰盖均有一个钩状卡脚和弯折成钩状的两个卡爪,所述格栅主体左右两端均有一方形孔,所述钩状卡脚卡入所述方形孔中,所述卡爪咬合所述格栅主体的末梢端,所述格栅主体制作材料为改性聚丙烯材料,所述改性聚丙烯材料是纯聚丙烯混合30%滑石粉制成,30%是质量比,所述左装饰和所述右装饰盖制作材料为软质热塑性聚烯烃材料,所述热塑性聚烯烃材料是软链段大于20%的橡胶和硬链段的聚烯烃构成的共聚物。
[0009]一种包含上述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的汽车,该汽车还包含前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胶条、翼子板、车身,所述前挡风玻璃通过所述装饰胶条连接所述格栅主体,所述格栅主体紧固连接所述车身。
[00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挡风玻璃胶条设置凹槽,所述左装饰盖和所述右装饰盖的条状凸起嵌入所述前挡风玻璃胶条的凹糟中,所述左装饰盖和右装饰盖的L型支撑卡入所述翼子板的翻边上,所述左装饰盖和右装饰盖的支撑筋条紧密抵靠所述前挡风玻璃。
[00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饰胶条连接所述前挡风玻璃的部位有一弧形槽,所述装饰胶条连接所述格栅主体与前挡风玻璃的方式为过盈连接,其过盈量为1.5mm。
[00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格栅主体通过卡扣和自攻螺钉紧密连接所述车身。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格栅主体选用改性聚丙烯材料,左、右装饰盖选用软质的热塑性聚烯烃,改性聚丙烯材料是纯聚丙烯混合30%滑石粉制成,30%是质量t匕,热塑性聚烯烃材料是软链段大于20%的橡胶和硬链段的聚烯烃构成的共聚物。材料选择上更合理,制造成本低。
[0014]进气格栅、左、右装饰盖三段式分块设计,提高了零件装配效率。解决了前挡风玻璃进气格栅组件两端受发罩铰链限制导致装配困难和被发罩或翼子板划伤的问题。装饰胶条与格栅主体非涂胶面设有适当间隙,且两者之间由齿轮结构和黏胶连接,使得黏贴两者时溢出的胶水流到缝隙中,避免了胶水流出表面而影响美观。两者之间装配更牢固。装饰胶条与格栅主体设置了一定过盈量,能自动补偿格栅主体因形变而产生的间隙,使得两者贴合更紧密。装饰胶条与前挡风玻璃过盈配合,且装饰胶条设计了一个弧形槽,能使装饰胶条紧密贴合前挡风玻璃。采用壁厚均匀的装饰胶条,不容易产生缩水现象,装饰胶条外观更美观。格栅主体通过隐藏的自攻螺钉和卡扣连接车身,避免了螺钉外漏影响外观的情况。左、右装饰盖通过钩状卡爪、卡脚、条状凸起、L型支撑卡接格栅主体、前挡风玻璃胶条、翼子板。解决了前挡风进气格栅组件与前挡风玻璃胶条配合不好、与翼子板间隙过大、左、右装饰盖与格栅主体配合质量差的问题。左、右装饰盖的超薄筋条解决了因装饰盖刚性不足而导致零件下陷、零件表面缩痕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汽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格栅主体与前挡风玻璃配合截面图;
图3是装饰胶条与前挡风玻璃和格栅主体配合结构;
图4是格栅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自攻螺钉位置示意图;图6是左、右装饰盖条状凸起示意图;
图7是左、又装饰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左、右装饰盖与前挡风玻璃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格栅主体与左、右装饰盖卡脚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格栅主体与左、右装饰盖卡爪咬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I格栅主体,2右装饰盖,3左装饰盖,4前挡风玻璃,5装饰胶条,6前挡风玻璃胶条,7齿状结构,8弧形槽,9格栅主体非涂胶面,10装饰胶条与格栅主体的过盈量缝隙,11自攻螺钉,12卡扣,13L型支撑,14支撑筋条,15卡爪,16卡脚,17格栅主体与左右装饰盖过盈间隙,18条状凸起,19方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种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汽车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包括格栅主体1、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装饰胶条5、包含该组件的汽车还包括前挡风玻璃4、前挡风玻璃胶条6、翼子板、车身。本发明采用三段式分块设计,即格栅主体1、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不再是一体式构造。在选材方面,格栅主体I选用制造成本低、足够刚性的改性聚丙烯,左装饰盖3和右装饰盖2选用热塑性聚烯烃,改性聚丙烯材料是纯聚丙烯混合30%滑石粉制成,30%是质量比,热塑性聚烯烃材料是软链段大于20%的橡胶和硬链段的聚烯烃构成的共聚物。
`[0017]装饰胶条5与格栅主体I使用胶水进行粘贴,涂胶面设计在非外观面上。装饰胶条5与格栅主体I非涂胶的配合面在设计上放开适当的间隙,使得粘贴时过多的胶水可流到设计好的间隙里,避免了胶水溢出表面。装饰胶条5与格栅主体I设计了齿状结构7配合,保证了装饰胶条5在格栅主体I不会出现过多的滑动而松脱,提高了零件的可靠性。在装饰胶条5与格栅主体I配合的上端面,装饰胶条5与格栅主体I设计了 0.2mm的过盈量,能自动补偿因格栅主体I变形而产生的间隙。
[0018]格栅主体I与前挡风玻璃4间使用装饰胶条5进行过盈配合,过盈量为1.5_。而且在装饰胶条5上设计一个弧形槽8,使得装饰胶条5更容易弯曲变形,使装饰胶条5能紧密的与前挡风玻璃4贴合,不会产生间隙。同时装饰胶条5壁厚均匀,不容易产生缩水。
[0019]格栅主体I与车身的装配同时采用卡扣12与自攻螺钉11。格栅主体I两端的自攻螺钉11结构能纠正因格栅主体I在注塑成型以及冷却收缩时两端产生翘起变形量,使得格栅主体I配合更加牢固可靠。同时自攻螺钉11采取了隐藏式设计,即自攻螺钉11分别隐藏在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下面,自攻螺钉11不可见,美观大方。
[0020]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与前挡风玻璃胶条6设计上贴合,并设计了一个条状凸起的结构,该结构卡在前挡风玻璃胶条6的凹槽里,有效的防止了左装饰盖3和右装饰盖2滑动。左装饰盖3和右装饰盖2的背面设计了 4个L型支撑13,左装饰盖3和右装饰盖2通过该L型支撑13结构紧紧地卡入翼子板翻边上,限制了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的左右方向移动。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背面设计了六个并排的支撑筋条14,支撑筋条14与前挡风玻璃4接触,起到支撑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的作用,解决了因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刚性不足导致零件下陷,同时支撑筋条13厚度只有0.6mm,支撑筋条受力过大会自行弯曲,避免了支撑筋条13将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顶出的风险,也解决了零件表面缩痕的外观问题。
[0021]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之间设计卡脚16,卡脚16卡入格栅主体I的方孔19之中,同时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边缘与格栅主体I设计0.5mm的过盈量,能够消除因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变形而产生的间隙不均匀、零件翘曲等问题。左右装饰盖上设计两个卡爪15,使之与格栅主体I之间形成咬合。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能随着格栅主体I 一起上下运动,能够更好地弥补偏差,不会出现间隙大的问题。
[002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包括格栅主体(I)、左装饰盖(3)、右装饰盖(2)、装饰胶条(5),所述装饰胶条(5)围绕所述格栅主体(I)的边沿连接所述格栅主体(I),所述格栅主体(I)卡连所述左装饰盖(3 )和所述右装饰盖(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胶条(5)通过胶水胶粘所述格栅主体(I),所述胶水是涂在所述格栅主体(I)的非外观面上,所述格栅主体(I)的非涂胶面(9)与所述装饰胶条(5)配合面之间有0.1mm至0.3mm缝隙,所述装饰胶条(5)与所述格栅主体(I)上端面有0.1mm至0.3_过盈量缝隙(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主体(I)与所述装饰胶条(5)连接端有相互卡合的齿状结构(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主体(I)内端面有若干卡扣(12),所述格栅主体(I)左右末端各有一枚自攻螺钉(11),所述自攻螺钉(11)隐藏于所述左装饰盖(3)和所述右装饰盖(2)的非可视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装饰盖(3)和所述右装饰盖(2 )背面横向并排设置若干根支撑筋条(14),所述支撑筋条(14 )为超薄型的,所述左装饰盖(3)和所述右装饰盖(2)外沿有条状凸起(18),所述左装饰盖(3)和所述右装饰盖(2)背面均有数个L型支撑(13),所述L型支撑(13)位于该装饰盖横向上下边沿上,所述上下边沿每边均有数个所述L型支撑(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装饰盖(3)和所述右装饰盖(2)连接所述格栅主体(I)的边缘设置0.5_过盈量间隙(17),所述左装饰盖(3)和所述右装饰盖(2)均有一个钩状卡脚(16)和弯折成钩状的两个卡爪(15),所述格栅主体(I)左右两端均有一方形孔(19),所述钩状卡脚(16)卡入所述方形孔(19)中,所述卡爪(15 )咬合所述格栅主体(I)的末梢端,所述格栅主体(I)制作材料为改性聚丙烯材料,所述改性聚丙烯材料是纯聚丙烯混合30%滑石粉制成,30%是质量比,所述左装饰(3)和所述右装饰盖(2)制作材料为软质热塑性聚烯烃材料,所述热塑性聚烯烃材料是软链段大于20%的橡胶和硬链段的聚烯烃构成的共聚物。
7.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还包含前挡风玻璃(4)、前挡风玻璃胶条(6)、翼子板、车身,所述前挡风玻璃(4)通过所述装饰胶条(5 )连接所述格栅主体(I),所述格栅主体(I)紧固连接所述车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含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风玻璃胶条(6)设置凹槽,所述左装饰盖(3)和所述右装饰盖(2)的条状凸起(18)嵌入所述前挡风玻璃胶条(6)的凹糟中,所述左装饰盖(3)和右装饰盖(2)的L型支撑(13)卡入所述翼子板的翻边上,所述左装饰盖(3 )和右装饰盖(2 )的支撑筋条(14)紧密抵靠所述前挡风玻璃(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含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胶条(5)连接所述前挡风玻璃(4)的部位有一弧形槽(8),所述装饰胶条连接所述格栅主体Cl)与前挡风玻璃(4)的方式为过盈连接,其过盈量为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含前风挡进气格栅组件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主体(I)通过卡扣(12)和自攻螺钉(11)紧密连接所述车身。
【文档编号】B60R19/52GK103847666SQ201210510980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江磊, 陈旭, 陈晓玲, 丘昌州, 陆云峰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