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565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I中所公开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专利文献I中称作“座椅安全带卷收器”)设置于具有所谓的卷收机构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在该安全带卷取装置中,用于在车辆急减速时使锁止机构工作的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壳体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框架等转动。
缆线的一端经由轮卡止于该传感器壳体,通过缆线沿其长度方向移动而使传感器壳体转动。缆线的另一端卡止于齿条,当因座椅靠背的倾转而小齿轮与座椅靠背一体地旋转时,齿条滑动,由此,缆线朝其长度方向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移动。由此,根据座椅靠背的倾转角度而将传感器壳体保持在大致水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 52921号公报
在该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结构中,由于齿条直线滑动,因此收纳齿条的壳体必须形成为考虑了齿条的活动(滑动)范围的大小,壳体大型化。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考虑到上述事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使与座椅靠背的倾转联动的机构以及收纳这种机构的部件小型化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卷取装置主体,该卷取装置主体设置于能够相对于构成车辆用座椅的坐垫绕以座椅宽度方向作为轴向的轴倾转的座椅靠背,具有通过朝卷取方向旋转而卷取安全带的带轴,并且具有锁止机构,通过该锁止机构工作而限制上述带轴朝与上述卷取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的旋转;加速度传感器,在该加速度传感器载置有通过惯性移动而使上述锁止机构工作的惯性质量体,并且,上述加速度传感器具有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卷取装置主体绕规定的转动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卷取装置主体的壳体;长条状的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的长度方向前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于上述加速度传感器的上述壳体,通过沿长度方向变位而使上述加速度传感器的上述壳体相对于上述卷取装置主体转动;倾转检测单元,该倾转检测单元构成为包括旋转体,该旋转体与上述座椅靠背的倾转一体地旋转、或与上述座椅靠背的倾转联动地旋转,并且,上述连结部件的长边方向基端侧卡止于上述旋转体,通过上述旋转体朝一方旋转,上述旋转体从上述连结部件的长边方向基端侧开始卷取上述连结部件,并将上述连结部件朝其长边方向基端侧牵拉而使上述连结部件移动;以及连结部件调整单元,上述连结部件的前端卡止于该连结部件调整单元,并且,上述连结部件调整单元以能够沿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切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旋转体。
根据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当座椅靠背相对于坐垫绕以座椅宽度方向作为轴向的轴倾转时,与倾转检测单71:的旋转体与座椅靠背一体地旋转、或者与座椅靠背的倾转联动地旋转。连结部件的长边方向基端卡止于旋转体,当座椅靠背朝其倾转方向一方(例如座椅靠背朝座椅后方倾倒的方向)倾转而旋转体朝其旋转方向一方旋转时,连结部件从其长边方向基端侧起被卷取于旋转体。这样,通过连结部件被卷取于旋转体,连结部件被朝其长边方向基端侧牵拉,连结部件的长边方向前端侧朝基端侧移动。
连结部件的长边方向前端侧直接地或者经由齿轮、轮等传递单元间接地连接于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卷取装置主体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壳体,通过连结部件的长边方向前端侧朝基端侧移动,加速度传感器的壳体相对于卷取装置主体转动。卷取装置主体设置于上述的座椅靠背,并与座椅靠背一起倾转,但是,当座椅靠背倾转时,利用连结部件使加速度传感器的壳体相对于卷取装置主体转动,由此来抑制加速度传感器的壳体的倾转。由此,即便座椅靠背倾转,也能够以与座椅靠背并未倾转的状态同样的方式使加速度传感器工作。
此处,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通过倾转检测单元的旋转体从连结部件的长边方向基端侧起卷取连结部件来进行连结部件的牵拉(连结部件朝长边方向基端侧的移动)。旋转体仅绕其旋转中心旋转,而不在与其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旋转半径方向)移动。即,对于该旋转体,只要具有其设置空间就能够动作。因此,能够使倾转检测单元小型化。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连结部件调整单元以能够沿旋转体的旋转切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旋转体,连结部件的前端卡止于该连结部件调整单元。当使该连结部件调整单元朝上述的旋转切线方向的一方移动时,连结部件被朝长边方向基端侧牵拉而移动。与此相对,当使连结部件调整单元朝旋转切线方向的另一方移动时,连结部件被朝长边方向前端侧推回而移动。由此,能够进行旋转体相对于座椅靠背的旋转位置、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壳体相对于卷取装置主体的转动位置的初始调整。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形成为,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本发明中,具备:管,上述管的前端侧卡止于上述卷取装置主体,并且,上述连结部件通过上述管的内侧;以及旋转体支承部件,该旋转体支承部件对上述旋转体进行支承,使得上述旋转体能够旋转,并且,上述管的基端卡止于上述旋转体支承部件,此外,在隔着上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与上述管的基端的卡止位置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操作部,能够在上述旋转体位于与上述操作部对应的旋转位置的状态下对上述连结部件调整单元进行操作。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连结部件在其内侧通过的管的前端侧卡止于卷取装置主体,基端卡止于旋转体支承部件。该旋转体支承部件对旋转体进行支承而使得旋转体能够旋转,并且,在旋转体支承部件的隔着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与管的卡止位置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操作部,能够在旋转体位于与该操作部对应的旋转位置的状态下从操作部对连结部件调整单元进行操作,从而使连结部件调整单元沿旋转体的切线方向移动。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形成为,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中,上述旋转体支承部件构成为包括支承部件主体,该支承部件主体形成为朝上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的一方开口的有底形状,将上述旋转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上述支承部件主体的内侧,在上述支承部件主体形成有管卡止部,上述管卡止部以沿着上述管的长边方向的方式在外周一部分开口,并对配置在内侧的上述管的基端侧进行卡止,此外,在上述管卡止部形成有管装配口,该管装配口在与上述管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向开口。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旋转体支承部件构成为包括支承部件主体。该支承部件主体形成为朝旋转体的旋转轴向的一方开口的有底形状,旋转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该支承部件主体的内侧。
在该支承部件主体形成有对管的基端侧进行卡止的管卡止部。该管卡止部在管的长边方向开口,配置于管卡止部的内侧的管的前端侧从管卡止部的开口朝管卡止部的外侧延伸。此处,管卡止部除了形成有在管的长边方向开口的开口之外还另外形成有管装配口。该管装配口在与管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旋转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向开口,当将管装配于支承部件主体时,管被从该管装配口配置于管卡止部内。
因此,为了使管的基端侧从管卡止部脱离,必须使管朝管装配口的开口侧移动。因而,若在该状态下将连结部件的基端连接于设置在旋转体的连结部件调整单元的话,则管难以朝管装配口的开口侧移动,因此,在将旋转体支承部件临时组装于座椅靠背等时,管难以从旋转体支承部件脱离。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形成为,在技术方案2或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本发明中,在上述旋转体支承部件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在上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与上述旋转体对置,通过与上述旋转体抵接来限制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并且,在隔着上述旋转体的抵接位置与上述旋转体相反侧的位置,贯通有将上述旋转体支承部件固定于上述座椅的规定部位的固定单元。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旋转体支承部件设置有在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与旋转体对置的限制部,当旋转体朝旋转方向一方或者另一方旋转而与限制部抵接时,利用限制部来限制旋转体朝该旋转方向的进一步旋转。
此处,在该限制部的隔着与旋转体抵接的抵接位置而与旋转体相反侧的位置,固定单元贯通限制部,该固定单元被固定于座椅的规定部位,由此,旋转体支承单元被安装于座椅。这种固定单元在限制部的隔着与旋转体抵接的抵接位置而与旋转体相反侧的位置贯通限制部,由此,限制部的刚性提高。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形成为,在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4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本发明中,上述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旋转传递部件,该旋转传递部件以在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周方向上与上述旋转体卡合的状态与上述旋转体同轴设置、且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旋转体相对旋转,上述旋转传递部件与上述座椅靠背的倾转一体地旋转、或者与上述座椅靠背的倾转联动地旋转,并将该旋转传递到上述旋转体而使上述旋转体旋转,并且,在上述旋转体朝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另一方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上述旋转传递部件能够相对于上述旋转体朝上述旋转方向的另一方相对旋转。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与旋转体同轴、且能够相对于旋转体相对旋转的旋转传递部件。该旋转传递部件在旋转体的旋转周方向上与旋转体卡合,并且与座椅靠背的倾转一体的旋转、或者与座椅靠背的倾转联动地旋转。当因座椅靠背倾转而旋转传递部件旋转时,该旋转传递部件的旋转被传递至旋转体,由此,旋转体旋转,从而连结部件被操作。
此处,当旋转体朝向旋转方向另一方(例如朝后方倾倒的座椅靠背返回的方向)的旋转被限制时,在该状态下,旋转传递部件能够进一步朝旋转方向另一方旋转。因此,即便座椅靠背朝与朝向旋转方向另一方的方向对应的倾转方向进一步倾转,旋转体也不会朝旋转方向另一方旋转,不会使加速度传感器的壳体转动。
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能够使与座椅靠背的倾转联动的机构以及收纳该机构的部件小型化。


图1是简要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倾转检测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座椅靠背处于初始状态的倾转检测单元的主视图。
图3是座椅靠背朝后方倾转后的状态下的倾转检测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座椅靠背朝前方倾转后的状态下的倾转检测单元的主视图。
图5是在旋转体支承部件中将对管的长度方向基端部进行卡止的部分放大后的侧视图。
图6是在旋转体支承部件中将对管的长边方向基端部进行卡止的部分放大后的俯视图。
图7是简要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卷取装置主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简要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卷取装置主体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卷取装置主体与座椅靠背一起倾转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简要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卷取装置主体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1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座椅的简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1中利用侧视图示出作为搭载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16。如该图所示,在构成座椅16的坐垫18的后方设置有构成座椅16的靠背的座椅靠背20。在该座椅靠背20的下端侧设置有座椅16的轴向沿着宽度方向的座椅靠背20,座椅16能够绕该座椅靠背20以上端侧朝后方或前方倾倒的方式倾转。在座椅16的上端侧的宽度方向一端侧(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是在座椅16的内侧设置有构成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卷取装置主体12。
(卷取装置主体12的整体结构的概要)
图7中利用简要分解立体图示出卷取装置主体12的结构。如该图所示,卷取装置主体12具备框架14。框架14利用螺栓等一体地紧固固定于上述的座椅靠背12的框架(座椅靠背的骨架)等。
该框架14具备一对脚板32、34。脚板32、34分别形成为厚度方向沿着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的板状,且在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相互对置。在该脚板32与脚板34之间设置有带轴36。带轴36形成为轴向沿着脚板32与脚板34的对置方向的中空的轴部件。
安全带38的长度方向基端侧卡止于上述带轴36。安全带38形成为宽度方向沿着带轴36的轴向的长条带状,当带轴36朝绕其中心轴线的一方亦即卷取方向旋转时,安全带38从其长边方向基端侧起被卷取于带轴36的外周部而被收纳,当将安全带38朝其前端侧牵拉时,卷绕于带轴36的安全带38被拉出,并且带轴36朝与卷取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旋转。
在带轴36的内侧例如设置有被称作扭转轴等的杆状的能量吸收单元。该能量吸收单元在带轴36的脚板34侧以相对于带轴36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与带轴36相连。此外,该能量吸收单元的脚板34侧穿过形成于脚板34的透孔44而突出至脚板34的外侧(脚板34的与脚板32相反侧)。
在该脚板34的外侧,在脚板34安装有弹簧壳体46。在弹簧壳体46的内侧收纳有作为带轴施力单元的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的螺旋方向外侧端卡止于弹簧壳体46,且螺旋方向内侧端直接或间接地卡止于上述的能量吸收单元。当能量吸收单元与带轴36 —起朝拉出方向旋转时,螺旋弹簧被卷紧,从而经由能量吸收单元对带轴36朝卷取方向施力。
在带轴36的脚板32侧设置有构成锁止机构52的锁止基座54。锁止基座54以与带轴36同轴且能够相对于带轴36相对旋转的方式装配于带轴36的靠脚板32侧的端部。但是,锁止机构54以相对于能量吸收单元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与能量吸收单元的靠脚板32侧的部分相连。因而,锁止基座54经由能量吸收单元以相对于带轴36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与带轴36相连。
在该锁止基座54形成有在外周面开口的爪收纳部56。在该爪收纳部56的内侧设置有锁止爪58。并且,锁止基座54贯通形成于脚板32的棘轮孔60,当锁止爪58的一部分从爪收纳部56脱出时,形成于锁止爪58的前端侧的棘齿与棘轮孔60的棘齿啮合。在该状态下,锁止基座54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从而间接地限制带轴36朝拉出方向的旋转。
另一方面,在脚板32的外侧(脚板32的与脚板34相反侧)、在脚板32安装有传感器座62。传感器座62形成为一部分朝脚板32侧开口的有底形状,且在其内侧设置有V齿轮64。与V齿轮64对应地从上述能量吸收单元朝传感器座62侧延伸出有轴部66。轴部66相对于带轴36同轴设置,V齿轮64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该轴部66。
在V齿轮64设置有未图示的弹簧。该弹簧的一部分与锁止基座54卡合,当锁止基座54朝拉出方向旋转时,弹簧被锁止基座54推压,进而该弹簧将V齿轮64朝拉出方向推压。因此,V齿轮64能够追随于锁止基座54而朝拉出方向旋转。但是,能够通过使弹簧弹性变形而使锁止基座54相对于V齿轮64相对地朝拉出方向旋转。并且,上述锁止爪58的一部分与V齿轮64卡合,与锁止基座54相对于V齿轮64朝拉出方向的相对旋转联动,锁止爪58朝从爪收纳部56脱出的方向移动而与棘轮孔60的棘齿啮合。
在传感器座62的与脚板32相反侧设置有传感器罩78。传感器罩78形成为朝脚板32侧开口的有底形状,且被安装于脚板32。在该传感器罩78的内侧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82。加速度传感器82具备悬吊装置84。悬吊装置84具备支承壁86、87。支承壁86和支承壁87形成为在与带轴36的轴向相同的方向、或者是相对于带轴36的轴向而绕以座椅前后方向为轴向的轴朝座椅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相互对置的板状。
在上述支承壁86、87之间形成有周壁88。周壁88沿着支承壁86、87的外周的一部分形成。因此,吊挂装置84形成为在未形成有周壁88的部分开口的中空箱形状,支承壁87被固定于脚板32,由此,吊挂装置84被安装于框架14。
在吊挂装置84的支承壁86与支承壁87之间设置有例如整体通过对合成树脂材料进行成形而形成的作为壳体的传感器壳体102。传感器壳体102具备载置部104。载置部104在厚度方向上侧形成有俯视观察呈大致圆形且以朝上方开口的方式弯曲的凹形状的弯曲面106,在该弯曲面106上载置有作为惯性质量体的球体110。
并且,从载置部104的靠支承壁87侧的端部朝上方立起设置有纵壁114。与此相对,在载置部104的靠支承壁86侧设置有支承壁116。支承壁116具备纵壁118。纵壁118从载置部104的靠支承壁86侧的端部朝上方立起设置,且在支承壁86、87的对置方向上与纵壁114对置。
从纵壁118的宽度方向一端朝纵壁114侧延伸出有横壁120,从纵壁118的宽度方向另一端朝纵壁114侧延伸出有横壁122。因此,支承壁116形成为俯视观察朝纵壁114侧开口的凹形状。在支承壁116的上端部附近设置有支承轴124。支承轴124是轴向沿着横壁120与横壁122的对置方向的轴部件,其一端由横壁120支承,另一端由支承轴124支承。
并且,在横壁120与横壁122之间设置有传感器杆130。传感器杆130具备基部132,上述的支承轴124贯通该基部132。由此,传感器杆130被支承为能够绕支承轴124转动。并且,传感器杆130具备伞状部134。伞状部134形成为外观扁平的圆锥形状。该伞状部134的底面形成为朝与圆锥的顶部相反侧开口的凹形状的弯曲面或者斜面,该底面覆盖被载置于载置部140的弯曲面106上的球体110。
因此,当球体110朝弯曲面106的边缘部在弯曲面106上上升时,伞状部134绕支承轴124以上升的方式转动。在该伞状部134,朝大致上方(即伞状部134的与底面相反侧)突出形成有推压突起136,当伞状部134绕支承轴124以上升的方式转动时,推压突起136将后述的V爪180朝上方推起。
另一方面,在支承壁116的纵壁118的上端部附近形成有转动轴142。转动轴142从纵壁118的与纵壁114相反侧的面沿与带轴36的轴向相同的方向突出形成,并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形成在吊挂装置84的支承壁86的轴承孔144。在纵壁118的相比转动轴142的形成位置靠下侧的位置,从纵壁118突出形成有引导销146。引导销146从纵壁118突出的突出方向是与转动轴142从纵壁118突出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式,且进入形成于吊挂装置84的支承壁86的引导孔148。
引导孔148形成为以轴承孔144作为曲率的中心而弯曲的长孔。通过引导销146进入该引导孔148的内侧,传感器壳体102的绕转动轴142的转动范围被限定在从引导销146与引导孔148的长度方向一端抵接的位置到引导销146与引导孔148的长度方向另一端抵接的位置之间。
并且,如图10所示,在纵壁114形成有转动轴150。转动轴150从纵壁114的与纵壁118相反侧的面以与上述的转动轴142同轴的方式突出形成。该转动轴150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形成在吊挂装置84的支承壁87的轴承孔152。此处,支承壁116的纵壁118上的转动轴142的形成位置、以及纵壁114上的转动轴150的形成位置设定成:相比当将传感器杆130装配于支承壁116、并将球体110载置于载置部104的弯曲面106上的状态下的传感器壳体102的重心位置靠上方。
另一方面,从传感器座62朝与脚板32相反侧突出形成有支承轴178。支承轴178设定成其轴向与带轴36的轴向相同,V爪180的基部182被支承为绕支承轴178转动自如。该V爪180具备板状的受压板184该受压板184位于传感器杆130的推压突起136的上侧,并且,推压突起136的大小设定成:在从引导销146与引导孔148的一端抵接的状态到引导销146与引导孔148的另一端抵接的状态之间的、传感器壳体102的绕转动轴142的转动范围内,受压板184的下侧的面与推压突起136对置。
并且,V爪180具备卡合爪186。与该卡合爪186对应而在传感器座62形成有未图示的开口,在传感器座62中收纳V齿轮64的部分与传感器座62的外侧经由该开口连通。当传感器杆130绕支承轴124以上升的方式转动从而推压突起136将受压板184朝上方推压时,卡合爪186与形成在V齿轮64的外周部的棘齿啮合。当这样卡合爪186与V齿轮64的棘齿啮合时,V齿轮64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
(倾斜传感器210的结构)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与卷取装置主体12 —起构成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作为倾转检测单元的倾斜传感器210。如该图所示,倾斜传感器210在座椅靠背20的下端侧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设置于座椅靠背20的内侧。
图1中利用分解立体图示出倾斜传感器210的结构的概要。如该图所示,倾斜传感器210作为支承部件主体具备构成旋转体支承部件的壳体212。壳体212具备厚度方向沿着座椅16的宽度方向的板状的底壁214。从该底壁214的外周部朝底壁214的厚度方向一侧立起设置有周壁216,壳体212整体形成为朝底壁214的厚度方向一侧开口的有底箱形状。
在该壳体212的底壁214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圆孔218,上述的轴22穿过该圆孔218。在壳体212的内侧设置有圆筒形状的筒状部220。筒状部220具备大径筒部222。大径筒部222形成为内径尺寸与上述的圆孔218的内径尺寸大致相等的圆筒形状,且以与圆孔218同轴的方式从底壁214朝与周壁216的立起设置方向相同的方向立起设置。并且,筒状部220具备小径筒部224。小径筒部224形成为内径尺寸与圆孔218、大径筒部220的内径尺寸大致相等、且外径尺寸小于大径筒部222的外径尺寸的圆筒形状,且以与圆孔218、大径筒部222同轴的方式从大径筒部222的前端(大径筒部222的与底壁214相反侧的端部)连续地形成。
在壳体212的内侧设置有作为旋转体的轮232。轮232形成为厚度方向沿着底壁214的厚度方向(即轴22的轴向)的板状。在轮232形成有圆孔234。圆孔234形成为内径尺寸稍大于筒状部220的大径筒部222的外径尺寸的圆形,且贯通轮232。轮232以大径筒部222贯通圆孔234的状态配置在壳体212内,轮232能够以大径筒部222为中心旋转。
在该轮232形成有调整片收纳部236。在该调整片收纳部236形成有调整片收纳孔237。调整片收纳孔237形成为朝周壁216从底壁214立起设置的方向开口的有底孔。该调整片收纳孔237的开口形状形成为圆孔234的长边方向沿着圆孔234的切线方向的长方形状,且在其内侧收纳有作为连结部件调整单元的调整片238。调整片238形成为宽度尺寸稍小于调整片收纳孔237的内宽尺寸的块状。但是,调整片238的沿着调整片收纳孔237的长边方向的尺寸短于调整片收纳孔237的长边尺寸,因此,调整片238能够沿调整片收纳孔237的长边方向滑动,直到与调整片收纳孔237的长边方向两侧的内壁抵接。
在该调整片238形成有卡止片收纳部240。卡止片收纳部240形成为在调整片238被收纳于调整片收纳孔237的状态下朝调整片收纳孔237的开口方向开口的有底孔,且在其内侧收纳有卡止片244。
作为连结部件的线242的长边方向基端部卡止于该卡止片244。与该线242的长边方向基端侧对应而在调整片238形成有通过槽246,在调整片238被收纳于调整片收纳孔237的状态下,线242通过通过槽246的内侧。并且,在调整片收纳部236形成有通过槽248,通过了通过槽246后的线242通过通过槽248。
轮232的隔着通过槽248与调整片收纳孔237的形成位置的相反侧的轮232的外周部形成为卷绕部250,能够将通过了通过槽246、248后的线242卷绕于卷绕部250。在该卷绕部250的轮232的旋转轴方向两侧,朝轮232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出有脱落防止片252。卷绕于卷绕部250的线242从轮232的轴向两侧与脱落防止片252干涉,由此来限制线242在轮232的轴向的变位,由此来防止线242从卷绕部252脱落。
另一方面,线242通过管254。该管254形成为具有挠性的长条带状,且形成为沿着其中心轴线的两端开口的筒形状。在管254的长边方向基端部安装有卡止件256。与该卡止件256对应地在壳体212形成有管卡止部258。
如从图1的箭头A方向观察壳体212的放大图亦即图5所示,与管卡止部258对应地在壳体212的周壁216形成有切口部260。切口部260形成为狭窄的狭缝状,其内宽尺寸在管254的外径尺寸以上、且小于卡止件256的外径尺寸。并且,如从图1的箭头B方向观察壳体212的放大图亦即图6所示,与管卡止部258对应地在壳体212的周壁216形成有开口槽部262。
开口槽部262的开口宽度尺寸在卡止件256的外径尺寸以上、且开口槽部262的沿着卡止件256的轴向的两侧开口。因此,能够从该开口槽部262将卡止件256配置在管卡止部258的内侧,并且,在将卡止件256配置于管卡止部258的内侧的状态下,设置于管卡止部258内的未图示的卡合部与卡止件256卡合,限制卡止件256的沿长度方向的变位,进而限制管254的长度方向基端部的沿长度方向的变位。
这样的管254的长度方向前端的下端部卡止于图10所示的传感器壳体操作部272,通过了管254的线242的前端侧进入传感器壳体操作部272的内侧。在传感器壳体操作部272的内部,未图示的齿条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框架14沿传感器壳体102的旋转半径方向滑动,线242的前端卡止于该齿条。设置于传感器壳体操作部272内的小齿轮与该齿条啮合。小齿轮被支承为能够绕以与传感器壳体102相对于框架14的旋转轴线相同的方向作为轴向的轴旋转,该小齿轮直接与上述的传感器壳体102连结、或者经由其他的齿轮等与上述的传感器壳体102连结。
当因线242的前端侧朝其长边方向基端侧移动而齿条朝线242的长度方向基端侧滑动时,与齿条啮合的小齿轮旋转,该小齿轮的旋转传递至传感器壳体102,从而传感器壳体102相对于框架14旋转。
并且,在传感器壳体操作部272的内侧设置有由压缩螺旋弹簧等构成的未图示的线施力单元,该线施力单元对线242的前端侧直接地或者经由上述的齿条等其他部件间接地朝线242的长边方向前端侧施力。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座椅靠背20并未倾斜、且未被朝座椅16的前方倾转而折叠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作座椅靠背初始状态)下,如图2所示,轮232的调整片收纳部236大致位于隔着轮232的旋转中心与管卡止部258相反侧的位置。与该状态下的调整片收纳孔237对应地在壳体121的周壁216形成有调整片操作窗282。
该调整片操作窗282形成在相对于座椅靠背初始状态下的调整片收纳孔237的位置而沿调整片收纳孔237的长边方向延长的延长线上,能够从该调整片操作窗282将螺丝刀等调整片操作单元插入壳体212的内侧。在调整片收纳部236的调整片收纳孔237的内壁中的、与沿着调整片收纳孔237的长边方向形成有通过槽248的部分相反侧的部分贯通有透孔284,外螺纹螺钉286贯通该透孔284。外螺纹螺钉286的前端侧进入调整片收纳孔237内,并与形成于上述的调整片238的内螺纹孔螺合。
与此相对,外螺纹螺钉286的头部292在调整片收纳部236的外侧与调整片收纳部236的外周部抵接。因此,当使贯通了调整片操作窗282的螺丝刀等调整片操作单元与头部292卡合,对外螺纹螺钉286进行操作而使之绕其中心轴线旋转时,调整片238在调整片收纳孔237的内侧沿调整片收纳孔237的长边方向滑动。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壳体212的开口侧设置有盖302。该盖302形成为厚度方向沿着底壁214的厚度方向的板状,利用该盖302封闭壳体212的开口端。在该盖302形成有透孔304,通过了壳体212的筒状部220后的轴22通过该透孔304。
并且,与上述透孔304对应地在壳体212形成有三处凸台312、314、316。在上述凸台312 316形成有沿底壁214的厚度方向贯通的透孔,利用贯通凸台312 316的透孔以及盖302的透孔306的螺钉、螺栓等紧固部件322将盖302 —体地紧固固定于壳体212。
此处,三处凸台312 316中的凸台316以其外周一部分朝壳体212的内侧伸出的方式进入壳体212的内侧。这样,凸台316中进入壳体212的内侧的部分形成为限制部326。该限制部326在轮232的旋转方向上与在轮232中伸出至相比卷绕部250靠轮232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的调整片收纳部236对置。当因轮232旋转而调整片收纳部236与限制部326抵接时,限制轮232的进一步旋转。
另一方面,在盖302与轮232之间设置有作为旋转传递部件的操作板342的操作部344。操作部344形成为厚度方向沿着底壁214的厚度方向的板状。在该操作部344形成有圆孔346,通过了大径筒部222后的轴22通过圆孔346。
从该操作部344的外周一部分伸出有固定片348,该固定片348的前端侧一体地结合在上述的坐垫18的规定部位(例如坐垫18的框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座椅靠背20相对于坐垫18倾转时,壳体212相对于操作板342转动。
并且,在卡止片244的外周一部分形成有推压片350。推压片350朝壳体212的底壁214侧伸出。与该推压片350对应地在带轮232形成有狭缝孔352。狭缝孔352形成为以轮232的旋转中心作为曲率中心弯曲的狭缝状,推压片350的前端侧进入狭缝孔352的内侧。
如上所述,线242由设置于传感器壳体操作部272的线施力单元的作用力始终朝其长边方向前端侧施力。因此,轮232始终被朝图1的箭头C方向施力,脱落防止片252的长边方向箭头D侧的端部354与推压片350压接。因而,当与座椅靠背20 —体的壳体212朝图1的箭头C方向旋转,而带轮232欲与壳体212 —起朝箭头C方向旋转时,形成于与坐垫18 —体的操作板342的推压片350与狭缝孔352的端部354抵接,从而限制轮232朝箭头C方向的旋转。由此,当壳体212相对于轮232朝箭头C方向相对旋转时,线242的长边方向基端由轮232牵拉而移动。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当在调整片收纳部236与限制部326抵接的状态下壳体212伴随着轮232朝图1的箭头D方向旋转时,操作板342的推压片350以从端部354离开而接近与端部354相反侧的0356的方式在狭缝孔352内相对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当车辆急减速时,球体110在加速度传感器82中的形成于传感器壳体102的载置部104的弯曲面106上朝弯曲面106的边缘部侧滚动并上升。以这种方式滚动的球体110将伞状部134的底面朝上方推压,使传感器杆130绕支承轴124朝上方转动。
当传感器杆130以这种方式转动时,形成于伞部134的推压突起136将V爪180的受压板184的下表面朝上方推压,使V爪180绕支承轴178转动。对于以这种方式转动的V爪180,卡合爪186上升而与形成在V齿轮64的外周部的棘齿啮合。由此,限制V齿轮64朝拉出方向的旋转。
另一方面,当因车辆急减速而佩戴有安全带38的乘员朝车辆前方惯性移动时,安全带38被牵拉。当安全带38被牵拉时,带轴36朝拉出方向旋转。在带轴36经由上述的能量吸收单元连接有锁止基座54。锁止基座54相对于带轴36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因此,通过带轴36朝拉出方向旋转,锁止基座54朝拉出方向旋转。
此处,在通过如上所述V爪180的卡合爪186与V齿轮64的棘齿啮合而V齿轮64朝向拉出方向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当锁止基座54与带轴36 —起朝拉出方向旋转时,产生锁止基座54相对于V齿轮64朝拉出方向的相对旋转。当在V齿轮64与锁止基座54之间产生有这种相对旋转时,爪收纳部56以该爪收纳部56的一部分从形成于锁止基座54的锁止爪58突出的方式移动,由此,爪收纳部56的前端侧的棘齿与形成于脚板32的棘轮孔60的棘齿啮合。
通过这样爪收纳部56的棘齿与棘轮孔60的棘齿啮合,锁止基座54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进而带轴36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由此,安全带38从带轴36的拉出被限制,能够有效地利用安全带38约束朝车辆前方惯性移动的乘员的身体。
然而,构成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卷取装置主体12如上所述内置于座椅16的坐垫20。座椅16设置有座椅靠背20相对于坐垫18绕轴22倾转的所谓“倾斜机构”。当座椅靠背20相对于坐垫18倾转时,内置于座椅靠背20的卷取装置主体12绕轴22转动而倾斜。
此处,在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当座椅靠背20以该座椅靠背20的上端侧朝座椅16的后方倾倒的方式倾转时,从图2所示的状态起,固定于座椅靠背20的框架的壳体212朝图1以及图2的箭头C方向旋转。与此相对,倾斜传感器210的操作板342的固定片348被固定于坐垫18的框架,因此,即便座椅靠背20倾转,操作板342也不转动。因此,在该状态下,壳体212相对于操作板342朝图1以及图2的箭头C方向相对旋转。
在该状态下,当轮232欲与壳体212 —起转动时,操作板342的推压片350与狭缝孔352的端部354干涉,从而限制轮232朝箭头C方向的旋转。因此,在该状态下,壳体212相对于轮232朝图2的箭头C方向相对旋转。当产生有这种相对旋转时,如图3所示,轮232的调整片收纳部236相对于壳体212的管卡止部258朝箭头D方向(即与壳体212相对于轮232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离开。
设置于管254的长边方向基端部的卡止件256卡止于壳体212的管卡止部258,设置于线242的长边方向基端部的卡止片244经由调整片238卡止于轮232的调整片收纳部236。因此,当轮232的调整片收纳部236从壳体212的管卡止部258朝图1以及图2的箭头D方向离开时,线242克服传感器壳体操作部272内的线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在管254的内侧朝其长边方向基端侧移动。
由此,在传感器壳体操作部272内,线242的长边方向前端朝基端侧移动,线242的前端所卡止的齿条滑动,从而使与齿条啮合的小齿轮旋转。由此,从图8所示的状态起,如图9所示,加速度传感器82的传感器壳体102相对于框架14以抵消框架14的倾转的方式转动。这样,通过传感器壳体102相对于框架14转动,传感器壳体102维持原来的姿态(载置部104的上表面朝向铅垂上方的姿态)。由此,即便卷取装置主体12与座椅靠背20 —起倾斜,也能够防止球体不经意地(车辆并未急减速)滚动。
此处,在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倾斜传感器210中,当如上所述壳体212相对于轮232朝图1以及图2的箭头C方向旋转时(换言之,当产生有轮232相对于壳体212朝箭头D方向的相对旋转时),被从管254的长边方向基端部拉出的线242卷绕于轮232的卷绕部250。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线242沿其长边方向牵拉的单元形成为以筒状部220的大径筒部222为中心旋转的结构,因此,壳体212内侧的空间只要是能够收纳轮232的程度的大小即可。因此,能够使壳体212、进而使倾斜传感器210小型化。
另一方面,在使座椅靠背20的上端侧朝座椅16的前方倾倒而将座椅16折叠的情况下,壳体212与座椅靠背20 —起朝图2的箭头D方向旋转。当壳体212以这种方式旋转时,调整片收纳部236被调整片收纳部236推压,轮232与壳体212 —起朝箭头D方向旋转。当在壳体212产生有这种旋转的情况下,轮232的调整片收纳部236与9212的管卡止部258之间的间隔不会变化,因此不会使传感器壳体102转动。
并且,在这样轮232与壳体212 —起朝图2的箭头D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操作板342的推压片350相对于狭缝孔352相对地从端部354离开。因而,即便在壳体212、轮232产生有这种旋转,轮232也不会不经意地与被固定于坐垫18的操作板342干涉,能够顺畅地使座椅靠背20朝座椅16的前方倾转。
并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轮232的调整片收纳部236相对于壳体212的管卡止部258接近/离开,轮232的调整片收纳部236相对于壳体212的限制部326接近/离开。通过轮232的调整片收纳部236接近壳体212的管卡止部258,调整片收纳部236与限制部326碰撞,但限制部326是紧固部件322所贯通的凸台316的一部分,相对于限制部326从调整片收纳部236承受的冲击,等同于限制部326 (即凸台316)相对于紧固部件322被加强。因此,即便不将限制部326形成得特别大,限制部326相对于从调整片收纳部236承受的冲击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机械强度以及刚性。
另一方面,如上所户,倾斜传感器210的盖302利用紧固部件322 —体地安装于壳体212。此处,在座椅靠背初始状态(图2所示的状态)下,调整片操作窗282位于调整片收纳部236的调整片收纳孔237的长边方向的延长线上。因此,当在该状态下将螺丝刀等调整片操作单元从壳体212的外侧通过调整片操作窗282插入时,能够使该调整片操作单元3与外螺纹螺钉286的头部292卡合。
当在使调整片操作单元与头部292卡合的状态下使调整片操作单元绕外螺纹螺钉286的中心轴线旋转从而使外螺纹螺钉286旋转时,调整片238在调整片收纳孔237的长边方向移动。通过这样使卡止片244与调整片238 —起移动,能够对座椅靠背初始状态下的传感器壳体102的转动位置进行调整。并且,如上所述,能够将调整片操作单元从形成于壳体212的周壁216的调整片操作窗282插入,因此无需将盖302从壳体212卸下。因此,能够提高对座椅靠背初始状态下的传感器壳体102的转动位置进行调整的作业效率。
并且,对于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倾斜传感器210,对于用于对卡止件256 (即管254的长边方向基端)进行卡止的管卡止部258,用于将卡止件256配置在管卡止部258内的开口槽部262与管卡止部258内的管254的长边方向正交,并且朝轮232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开口。因此,当使设置于线242的长边方向基端的卡止片244卡止于调整片238,并进一步在将该调整片238配置在9236的调整片收纳孔237内的状态下将卡止件256从开口槽部262配置在管卡止部258内时,卡止件256难以从管卡止部258脱出。由此,在将盖302紧固固定于壳体212的作业等中,卡止件256、进而管254难以从管卡止部258脱离。
标号说明
10:安全带卷取装置;12:卷取装置主体;16:座椅(车辆用座椅);18:坐垫;20:座椅靠背;22:轴;36:带轴;38:安全带;52:锁止机构;82:加速度传感器;102:传感器壳体(壳体);110:球体(惯性质量体);210:倾斜传感器(倾转检测单元);212:壳体(支承部件主体、旋转体支承部件);232:轮(旋转体);238:调整片(连结部件调整单元);242:线(连结部件);254:管;258:管卡止部;326:限制部;342:操作板(旋转传递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 卷取装置主体,该卷取装置主体设置于能够相对于构成车辆用座椅的坐垫绕以座椅宽度方向作为轴向的轴倾转的座椅靠背,具有通过朝卷取方向旋转而卷取安全带的带轴,并且具有锁止机构,通过该锁止机构工作而限制所述带轴朝与所述卷取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旋转; 加速度传感器,在该加速度传感器载置有通过惯性移动而使所述锁止机构工作的惯性质量体,并且,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具有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卷取装置主体绕规定的转动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卷取装置主体的壳体; 长条状的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的长度方向前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所述壳体,通过沿长度方向变位而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卷取装置主体转动; 倾转检测单元,该倾转检测单元构成为包括旋转体,该旋转体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倾转一体地旋转、或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倾转联动地旋转,并且,所述连结部件的长边方向基端侧卡止于所述旋转体,通过所述旋转体朝一方旋转,所述旋转体从所述连结部件的长边方向基端侧开始卷取所述连结部件,并将所述连结部件朝其长边方向基端侧牵拉而使所述连结部件移动;以及 连结部件调整单元,所述连结部件的前端卡止于该连结部件调整单元,并且,所述连结部件调整单元以能够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切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旋转体。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 管,所述管的前端侧卡止于所述卷取装置主体,并且,所述连结部件通过所述管的内侧;以及 旋转体支承部件,该旋转体支承部件对所述旋转体进行支承,使得所述旋转体能够旋转,并且,所述管的基端卡止于所述旋转体支承部件,此外,在隔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与所述管的基端的卡止位置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操作部,能够在所述旋转体位于与所述操作部对应的旋转位置的状态下对所述连结部件调整单元进行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支承部件构成为包括支承部件主体,该支承部件主体形成为朝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的一方开口的有底形状,将所述旋转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支承部件主体的内侧,在所述支承部件主体形成有管卡止部,所述管卡止部以沿着所述管的长边方向的方式在外周一部分开口,并对配置在内侧的所述管的基端侧进行卡止,此外,在所述管卡止部形成有管装配口,该管装配口在与所述管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向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体支承部件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与所述旋转体对置,通过与所述旋转体抵接来限制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并且,在隔着所述旋转体的抵接位置与所述旋转体相反侧的位置,贯通有将所述旋转体支承部件固定于所述座椅的规定部位的固定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旋转传递部件,该旋转传递部件以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周方向上与所述旋转体卡合的状态与所述旋转体同轴设置、且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体相对旋转,所述旋转传递部件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倾转一体地旋转、或者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倾转联动地旋转,并将该旋转传递到所述旋转体而使所述旋转体旋转,并且,在所述旋转体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另一方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所述旋转传递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体朝所述旋转 方向的另一方相对旋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安全带卷取装置,能使与座椅靠背的倾转联动的机构及收纳该机构的部件小型化。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倾斜传感器(210)为当壳体(212)与朝座椅后方倾转的座椅靠背一起转动时,轮(232)的旋转被操作板(342)的推压片(350)限制。当在轮(232)产生相对壳体(212)的相对旋转时,线(242)从管(254)的另一端被拉出而使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壳体转动。这样从管(254)的另一端被拉出的线(242)卷绕于旋转的轮(232)的外周部即卷绕部(250)。这样,牵拉线(242)的轮(232)仅绕旋转中心旋转,在壳体(212)内侧确保轮(232)的旋转范围即可,能使壳体(212)小型化。
文档编号B60R22/34GK103183001SQ20121053627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大野贵史, 秦靖德, 角屋敷晃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