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978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I,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包括汽车主体I ’和安装至汽车主体I ’的混凝土搅拌总成2’。所述汽车主体I’包括底盘11’和支撑于底盘上方的车架12’。车架包括主车架(未标示)和固定至主车架之上的用于支撑混凝土搅拌总成的副车架(未图示)。混凝土搅拌总成2’包括搅拌筒24’,位于搅拌筒24’前端的液压传动系统21’、液压系统22’、供水系统23’,以及位于搅拌筒24’后段的支架25’、人梯、进料装置27’和出料装置28’。前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出料装置位于混凝土搅拌总成2’的尾部,实际应用中,也有出料装置设置于混凝土搅拌总成的中部或前部的例子。不论出料装置设置于什么位置,使用过程中,都需对点投料,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转动车身调整方向才能准确对点投料。当道路比较狭窄或投料位置的空间比较狭小时,车身无法自由转向,因此存在应用局限。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较小空间准确投料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包括车主体;混凝土搅拌总成,设置在车主体之上;转动装置,设置于车主体上,并驱动混凝土搅拌总成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车主体转动。其中,车主体包括主车架和副车架,混凝土搅拌总成固定设置在副车架之上,转动装置固定设置在主车架上,并驱动副车架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主车架转动。其中,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至主车架的固定装置以及设置在固定装置上的驱动装置、主动传动件和被动传动件,副车架设置于被动传动件上,驱动装置驱动主动传动件带动被动传动件转动,进而带动副车架和混凝土搅拌总成水平方向上相对主车架转动。其中,主动传动件为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齿轮,被动传动件为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其中,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顶升装置,顶升装置用于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保持啮合状态的情况下顶升第二齿轮,进而相对主车架顶升副车架和混凝土搅拌总成。其中,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位于顶升装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托盘,托盘转动支撑第二齿轮。其中,顶升装置为至少两个且沿所述第二齿轮的周向平均分布。其中,顶升装置为油缸。[0015]其中,顶升装置为螺旋机构。其中,驱动装置是液压马达或电动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通过在车主体上设置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能够驱动混凝土搅拌总成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所述车主体转动,因此,即便投料空间较小,该搅拌运输车也能够利用转动装置驱动混凝土搅拌总成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车主体转动而准确投料。

图I是一种现有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转动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部分主视图;图5是图2所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照图2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包括车主体I、混凝土搅拌总成2和转动装置3。混凝土搅拌总成2设置在车主体I之上。转动装置3亦设置在车主体I之上,驱动混凝土搅拌总成2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车主体转动。请一并参照图4,车主体I包括重叠设置的主车架11和副车架12。当利用转动装置3驱动混凝土搅拌总成2转动前,混凝土搅拌总成2相对于车主体I处于未发生相对转动的初始位置时,主车架11和副车架12完全重叠并通过加固装置(未图示)固定。混凝土搅拌总成2固定设置在副车架12之上,转动装置3固定设置在主车架11上,并驱动副车架11在水平方向上带动混凝土搅拌总成2相对主车架11转动。当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位于狭小的空间内,利用转动装置3驱动混凝土搅拌总成2相对主车架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前,需先打开主车架11和副车架12之间的加固装置。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5,转动装置3包括固定装置31、驱动装置32、主动传动件33、被动传动件34、顶升装置35和托盘36。固定装置31固定至主车架11,驱动装置32、主动传动件33、被动传动件34、顶升装置35和托盘36设置在固定装置31上。副车架12设置于被动传动件34上,驱动装置32驱动主动传动件33带动被动传动件34转动,进而带动副车架12和混凝土搅拌总成2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主车架11 一起转动。本实施例中,主动传动件33为转轴331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齿轮,被动传动件34为转轴34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实际应用中,主动传动件和被动传动件还可以为其他互相配合的结构,例如液压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等等。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直齿轮,第一齿轮的厚度大于第二齿轮的厚度设置。顶升装置35用于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保持啮合状态的情况下顶升第二齿轮,进而相对主车架11顶升副车架12和混凝土搅拌总成2。当利用转动装置3驱动混凝土搅拌总成2转动前,混凝土搅拌总成2相对于车主体I处于未发生相对转动的初始位置时,第二齿轮位于与第一齿轮啮合的较底部的位置。当利用顶升装置35将第二齿轮顶升后,第二齿轮位于与第一齿轮啮合的较高的位置处。第二齿轮的顶升或归位均带动其转轴341 —起上升或归位。为了提高被动传动件34和顶升机构35对副车架12和混凝土搅拌总成2的支撑效果,转轴341上进一步设置在被动传动件34的顶升和初始位置处固定至固定装置31的卡固机构(未标示)。托盘36位于顶升装置35和第二齿轮的齿盘之间,托盘36用于转动支撑第二齿轮。为了减小托盘36和第二齿轮之间的转动摩擦,可在托盘36与第二齿轮接触的表面沿周向凸设从动轮(未图示),当第二 齿轮转动的时候与从动轮接触的底面带动从动轮一起转动。本实施例中,顶升装置35为两个,实际应用中,顶升装置35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当顶升装置35的数目大于两个时,优选地,多个顶升装置35沿第二齿轮的周向平均分布,从而对第二齿轮提供均匀的顶升力,避免顶升过程中第二齿轮受力不均使转轴与齿盘的交接位置处发生应力集中导致第二齿轮从该交接位置处断裂。顶升装置35可以是任何能够提供抬升动力的机构,例如油缸,螺旋机构等。驱动装置32可以是任何动力装置,例如液压马达,电动机等。本实用新型对此均不限制。除前述结构外,车主体I还包括底盘、驾驶室、轮胎等结构。混凝土搅拌总成2包括搅拌筒,液压传动系统、液压系统、供水系统、支架、人梯、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等结构。因这些结构是现有技术且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点关联不大,故不在此重点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通过在车主体上设置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能够驱动混凝土搅拌总成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所述车主体转动,因此,即便在投料空间较小,该搅拌运输车也能够利用转动装置驱动混凝土搅拌总成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车主体转动而准确投料。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包括 车主体; 混凝土搅拌总成,设置在所述车主体之上; 转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主体上,并驱动所述混凝土搅拌总成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所述车主体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主体包括主车架和副车架,所述混凝土搅拌总成固定设置在所述副车架之上,所述转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主车架上,并驱动所述副车架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相对所述主车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至所述主车架的固定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上的驱动装置、主动传动件和被动传动件,所述副车架设置于所述被动传动件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动传动件带动所述被动传动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副车架和所述混凝土搅拌总成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相对所述主车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传动件为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齿轮,所述被动传动件为转轴沿所述竖直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保持啮合状态的情况下顶升所述第二齿轮,进而相对所述主车架顶升所述副车架和所述混凝土搅拌总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顶升装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托盘,所述托盘转动支撑所述第二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装置为至少两个且沿所述第二齿轮的周向平均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装置为油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装置为螺旋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马达或电动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包括车主体;混凝土搅拌总成,设置在车主体之上;转动装置,设置于车主体上,并驱动混凝土搅拌总成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车主体转动。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车主体上设置转动装置,转动装置能够驱动混凝土搅拌总成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所述车主体转动,因此,即便投料空间较小,该搅拌运输车也能够准确投料。
文档编号B60P3/16GK202669591SQ20122022774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张国君, 喻志云, 吴德志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