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调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6888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座椅调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座椅调整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齿轮(12)的第一板(1);具有第二齿轮(22)的第二板(2);与第一齿轮(12)及第二齿轮(22)分别啮合的三个行星齿轮(3);将行星齿轮(3)能够沿第一齿轮(12)及第二齿轮(22)的径向移动地保持的行星齿轮保持部件(5);将行星齿轮(3)引导向径向外侧的引导部件(6);将行星齿轮保持部件(5)和引导部件(6)卡止的卡止部件(7);其中,引导部件(6)通过相对于行星齿轮保持部件(5)向特定方向转动,而将行星齿轮(3)引导向径向外侧。由此,能够抑制第一板的第一齿轮及第二板的第二齿轮与行星齿轮之间的晃动。
【专利说明】座椅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等的座椅的座椅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能够使例如汽车等的座椅的靠背相对于座垫倾斜的倾斜装置,已知有具备固定于靠背的第一板、固定于座垫并相对于第一板能够转动的第二板、及多个行星齿轮的装置。该装置中,各板分别具备具有多个内齿的齿轮。各行星齿轮具有多个外齿,且在各板的齿轮的径向内侧,以与这些齿轮的内齿啮合的状态被设置。通过各行星齿轮旋转,第二板相对于第一板而转动。由此,靠背相对于座垫而倾倒。
[0003]该装置中,第一板及第二板各自的齿轮的内齿与行星齿轮的外齿有时会有齿隙。该齿隙会导致第一板和第二板晃动。这导致靠背相对于座垫而晃动。
[0004]为了防止该晃动,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实开平5-1335号中公开了一种使弹簧抵接于各行星齿轮的装置。该装置中,弹簧直接对各行星齿轮施加向径向外侧的作用力,以将各行星齿轮的外齿按压于各板的齿轮的内齿。
[0005]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实开平5-1335号公开的装置中,伴随转动,径向的力施加于行星齿轮时,弹簧会伸缩。这会导致各板的内齿与行星齿轮的外齿之间的晃动。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切实地抑制各板的齿轮的内齿与行星齿轮的外齿之间的晃动的座椅调整装置。
[000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调整装置,其包括:第一板,具备具有多个内齿的第一齿轮;第二板,具备具有多个内齿且与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同心轴上的第二齿轮,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板转动;多个行星齿轮,在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的径向内侧以排列在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周方向上的状态设置,并且分别具备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内齿及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齿啮合的多个外齿;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将所述各行星齿轮能够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移动地保持;引导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转动;卡止部件,将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卡止;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具有齿轮引导部,该齿轮引导部基于所述引导部件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向特定方向转动,而将由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所保持的所述各行星齿轮引导向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外侧,所述卡止部件在所述各行星齿轮被所述弓丨导部件引导向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外侧的状态下,将保持所述各行星齿轮的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卡止。
[0008]根据该装置,通过使引导部件转动,能够容易地将行星齿轮引导向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外侧。而且,通过卡止部件,能够将行星齿轮保持在向所述径向外侧移动后的位置。这样可切实地抑制第一板的第一齿轮的内齿及第二板的第二齿轮的内齿与行星齿轮的外齿之间的晃动。【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作为座椅调整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倾斜装置的汽车用座椅的侧视图。
[0010]图2是图1的倾斜装置的立体图。
[0011]图3是图1的倾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2]图4是图1的倾斜装置的正视图。
[0013]图5是图4的V;线剖视图。
[0014]图6是图5的乂1;1线剖视图。
[0015]图7是图5的线剖视图。
[0016]图8是图5的乂111;111线剖视图。
[0017]图9是图5的以-以线剖视图。
[0018]图10是行星齿轮轴位于齿轮引导部的小径部侧的状态的说明图。
[0019]图11是从图10的状态转动操作行星齿轮保持部件以将行星齿轮轴引导向径向外侧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此处,对本发明的座椅调整装置被用于汽车用座椅100而作为汽车用座椅的倾斜装置10被实施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是汽车用座椅100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倾斜装置10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倾斜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倾斜装置10的正视图。图5是图4的V;线剖视图。图6是图5的乂1;1线剖视图。图7是图5的乂11;11线剖视图。图8是图5的乂111-7111线剖视图。图9是图5的以-以线剖视图。
[0021]倾斜装置10如图2、图3所示,具备第一板1、第二板2、多个行星齿轮3、太阳齿轮
4、行星齿轮保持部件5、引导部件6及卡止部件7。
[0022]第一板1是在中心部具有贯穿表背的孔的圆形的板状部件。即,第一板1为环状,在其中心部具有第一板孔11。在第一板1的中心部,形成有具有多个第一内齿123的第一齿轮12。详细而言,在第一板孔11的内周面,在其整周范围设置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第一内齿12&。第一齿轮12的中心轴与第一板1的中心轴一致。
[0023]在第一板1的表面(图3中的第二板2侧的面)的径向内侧部分,在其整周范围设置有向背侧凹陷的受容凹部13。
[0024]第二板2是在中心部具有贯穿表背的孔的圆形的板状部件。即,第二板2为环状,在其中心部具有第二板孔21。在第二板2的中心部,形成有具有多个第二内齿223的第二齿轮22。详细而言,在第二板孔21的内周面,在其整周范围设置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第二内齿223。第二齿轮的中心轴与第二板2的中心轴一致。第二内齿223的齿数不同于第一内齿12&的齿数。
[0025]在第二板2的表面(图3中的行星齿轮3侧的面)的径向内侧部分,在其整周范围设置有向背侧凹陷的凹部23。详细而言,在第二板2的表面,在其整周范围形成有阶部,第二板2的表面中的径向内侧部分位于比外侧部分更靠背侧。并且,由该第二板2的表面的径向内侧部分23b、及从该径向内侧部分23b的外周缘向表侧竖立的内周壁23a构成凹部23。凹部23的内周壁23a是以第二板孔21甚而第二齿轮22的中心轴作为中心轴的圆柱面。
[0026]在第二板2的背面,在其整周范围设置有向背侧突出的嵌合部24。该嵌合部24能够嵌入第一板I的受容凹部13内。
[0027]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一板I与第二板2以如下方式设置。
[0028]如图5所示,第一板I与第二板2通过将第二板2的嵌合部24嵌入第一板I的受容凹部13内,从而以这些板1、2的中心轴甚而第一齿轮12及第二齿轮22的中心轴一致成为相同的中心轴01的方式设置。在此状态下,嵌合部24在受容凹部13内能够以中心轴01为中心而转动,伴随于此,第二板2相对于第一板I能够以中心轴01为中心而转动。
[0029]以下,有时将该中心轴01称作转动中心轴01。而且,将以该转动中心轴01为中心的圆的径向即第一齿轮12及第二齿轮22的径向简称作径向,将该圆中的周方向即第一齿轮12及第二齿轮22的周方向简称作周方向。而且,将该转动中心轴01方向称作前后方向,将图3中的第一板I侧称作后侧,将第二板2侧称作前侧。
[0030]太阳齿轮4具备太阳齿轮轴42及齿轮部41。太阳齿轮轴42为大致圆柱状,在其内侧,形成有贯穿轴向的轴插通孔43。轴插通孔43的剖面形状为正方形。齿轮部41设置在太阳齿轮轴42的轴向大致中央。齿轮部41从太阳齿轮轴42的外周面,在其整周范围而向太阳齿轮轴42的径向外侧突出。在齿轮部41的外周面,在其整周范围形成有向太阳齿轮轴42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外齿41a。太阳齿轮轴42与齿轮部41的中心轴一致。
[0031]各行星齿轮3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各行星齿轮3具备行星齿轮轴32及齿轮部
31。行星齿轮轴32为圆柱状。齿轮部31设置在行星齿轮轴32的轴向大致中央。齿轮部31从行星齿轮轴32的外周面,在其整周范围向行星齿轮轴32的径向外侧突出。在齿轮部31的外周面,在其整周范围形成有向行星齿轮轴32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外齿31a。行星齿轮轴32与齿轮部31的中心轴一致。另外,行星齿轮轴32的形状并不限于圆柱状。而且,此处所说的圆柱状并不限于完全的圆柱状,包括近似于圆柱状的形状。
[0032]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太阳齿轮4与行星齿轮3以如下方式设置。
[0033]太阳齿轮4如图5所示,在第一齿轮12及第二齿轮22的径向内侧,设置在太阳齿轮轴42及齿轮部41的中心轴与转动中心轴01 —致的位置。
[0034]各行星齿轮3如图5、图8所示,设置在第一齿轮12及第二齿轮22的径向内侧且太阳齿轮4的齿轮部41的径向外侧。在此状态下,行星齿轮3的齿轮部31的外齿31a与太阳齿轮4的齿轮部41的外齿41a彼此啮合。而且,行星齿轮3的齿轮部31的外齿31a与第一齿轮12的内齿12a及第二齿轮22的内齿22a彼此啮合。各行星齿轮3彼此等间隔地排列在以转动中心轴01为中心的圆的周方向、即第一齿轮12及第二齿轮22的周方向上。
[0035]在内侧设置有太阳齿轮4及行星齿轮3的第一板I及第二板2被分别安装于座椅100。具体而言,第一板I直接或经由支架而固定地安装于座椅100的靠背102 (参照图1)。第二板2直接或经由支架而固定地安装于座椅100的座垫101。
[0036]在太阳齿轮4的轴插通孔43内,指定的轴以无法相对转动的方式被插通。在该轴的端部上,操作部件92以无法相对转动的方式被卡合(图1中图示)。当该操作部件92受到转动操作时,太阳齿轮4以转动中心轴01为中心而转动。伴随于此,与太阳齿轮4啮合的三个行星齿轮3 —边与第一齿轮12及第二齿轮22啮合,一边在太阳齿轮4的周围转动。如前所述,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22的齿数不同。因此,当行星齿轮3转动时,第一齿轮12甚而第一板1相对于第二齿轮22甚而第二板2,以转动中心轴01为中心而转动。由此,靠背102相对于座垫101而倾斜。
[0037]另外,如上所述,并不限于使用者转动操作操作部件92的方式,例如也可通过电动机来转动操作插通于太阳齿轮4的轴插通孔43的轴。
[0038]接下来,对行星齿轮3的保持结构进行说明。
[0039]行星齿轮3由行星齿轮保持部件5予以保持。如图3、图5所示,行星齿轮保持部件5包括:第一保持部件53与第二保持部件51限制太阳齿轮4及行星齿轮3朝前后方向的脱离;以及连结部件55,将这些第一保持部件53与第二保持部件56无法相对转动地保持。第一保持部件53设置在比行星齿轮3的齿轮部31及太阳齿轮4的齿轮部41更前侧。第二保持部件56设置在比这些齿轮部31、41更后侧。
[0040]第一保持部件53具备大致正方形的板状的保持部件主体503及第一卡止片53。
[0041]保持部件主体503在太阳齿轮4的太阳齿轮轴42的前侧部分、行星齿轮3的行星齿轮轴32的前侧部分分别插通在贯穿该保持部件主体503的表背的各孔中的情况下,以沿与转动中心轴01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姿势,设置在第二板2的凹部23内。在该设置状态下,保持部件主体503防止太阳齿轮4及各行星齿轮3向前方脱离。
[0042]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保持部件主体503具有设置在其中心部且供太阳齿轮轴42的前侧部分插通的太阳齿轮轴保持孔5如。太阳齿轮轴保持孔5?是以第一保持部件53的中心02为中心的圆孔,其内径与太阳齿轮轴42的外径为同等程度,且小于太阳齿轮4的齿轮部41的外径。因此,在保持部件主体503设置在第二板2的凹部23内且太阳齿轮轴42的前侧部分插通在太阳齿轮轴保持孔5?内的状态下,保持部件主体503限制太阳齿轮4向前方脱离。太阳齿轮轴42转动自如地嵌插在太阳齿轮轴保持孔5?内。在保持部件主体503设置于第二板2的凹部23内的状态下,第一保持部件53及太阳齿轮轴保持孔5?的中心02与转动中心轴01 —致。
[0043]而且,保持部件主体503具有供行星齿轮轴32的前侧部分分别插通的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匕。各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匕的位置是在保持部件主体503设置于第二板2的凹部23内的状态下,与行星齿轮轴32对应的位置。即,各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匕彼此等间隔地排列在以转动中心轴01为中心的圆周上。
[0044]各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匕的孔径大于等于行星齿轮3的行星齿轮轴32,且小于行星齿轮3的齿轮部31的外径。因此,在保持部件主体503设置于第二板2的凹部23内且行星齿轮轴32的前侧部分插通在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匕内的状态下,保持部件主体503限制行星齿轮3向前方脱离。
[0045]各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匕为长孔。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匕如图4、图6所示,其的所述径向的孔长I长于行星齿轮轴32的外径尺寸,其的所述周方向的孔长I被设定为与行星齿轮轴32的外径为同等程度且小 于径向的孔长I。因此,在保持部件主体503设置于第二板2的凹部23内且各行星齿轮轴32插通在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匕内的状态下,各行星齿轮轴32能够绕各行星齿轮轴32的中心轴旋转,且能够沿径向(以转动中心轴01为中心的圆的径向)移动,另一方面,无法沿周方向(以转动中心轴01为中心的圆的周方向)移动。
[0046]而且,保持部件主体50a具有贯穿其表背的三个连结部件保持孔52a。这些连结部件保持孔52a分别为圆孔,后述的连结部件55的铆接加工部55b插通其内侧。这三个连结部件保持孔52a被设置于在周方向上相邻的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1a之间。
[0047]第一^^止片53为板状部件。第一^^止片53如图3、图5所示,在保持部件主体50a设置于第二板2的凹部23内的状态下,从保持部件主体50的外周缘向前方突出。第一卡止片53设置在大致正方形的板状部件即保持部件主体50a的一个边的中央部分。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止片53与保持部件主体50a由相同的板状部件形成,第一^^止片53通过将该板状部件的一部分相对于保持部件主体50a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
[0048]在第一^^止片53的远端部,形成有钩挂部53a。具体而言,在保持部件主体50a设置于第二板2的凹部23内的状态下,成为第一卡止片53的周方向两侧面的部分的一部分向内侧凹陷,该凹陷部分构成钩挂部53a。
[0049]第二保持部件5b具有与第一保持部件5a的保持部件主体50a大致相同的结构。
[0050]具体而言,第二保持部件5b为大致正方形的板状部件。太阳齿轮轴42的后侧部分插通第二保持部件 5b的中心部,且在该第二保持部件5b的中心部,形成有让太阳齿轮轴42转动自如地嵌插的太阳齿轮轴保持孔54b。太阳齿轮轴保持孔54b的结构采用与第一保持部件5a的太阳齿轮轴保持孔54a相同的结构。即,太阳齿轮轴保持孔54b为以第二保持部件5b的中心03为中心的圆孔,其内径小于太阳齿轮4的齿轮部41的外径,且与太阳齿轮轴42的外径为同等程度。在太阳齿轮轴42插通在太阳齿轮轴保持孔54b内且第二保持部件5b设置于第一板的后方的状态下,第二保持部件5b限制太阳齿轮4向后方脱离。在该状态下,第二保持部件5b的中心03与太阳齿轮轴42的中心轴甚而转动中心轴01 —致。
[0051]第二保持部件5b具有供行星齿轮轴32的后侧部分分别插通的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1b。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1b的结构采用与第一保持部件5a的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1a相同的结构。即,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1b彼此等间隔地设置在以转动中心轴01为中心的圆周上,且具有比行星齿轮3的齿轮部31的外径小的内径。而且,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1b为长孔,其孔径被设定成:插通于行星齿轮轴保持孔51b的内侧的行星齿轮轴32在该内侧能够绕各行星齿轮轴32的中心轴旋转,且无法沿周方向(以转动中心轴01为中心的圆的周方向)移动,另一方面,能够沿径向(以转动中心轴01为中心的圆的径向)移动。
[0052]第二保持部件5b具有贯穿其表背的三个连结部件保持孔52b。后述的连结部件55的轴部55a插通在连结部件保持孔52b的内侧。连结部件保持孔52b的孔形状为与该轴部55a对应的形状,不同于第一保持部件5a的连结部件保持孔52a的结构而为长孔。
[0053]各连结部件55为彼此相同的结构。各连结部件55具备沿指定方向延伸的轴部55a、从轴部55a的轴向一端面朝轴向外侧突出的圆柱状的铆接加工部55b、及设置在轴部55a的轴向另一端的头部55c。
[0054]第一保持部件5a的连结部件保持孔52a的内径与连结部件55的铆接加工部55b的外径为同等程度。而且,第二保持部件5b的连结部件保持孔52b为与连结部件55的轴部55a的剖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铆接加工部55b被嵌插至第一保持部件5a的连结部件保持孔52a内,连结部件55的轴部55a被嵌插至第二保持部件5b的连结部件保持孔52b内。第一保持部件5a的各连结部件保持孔52a的内径小于连结部件55的头部55c的外径,这此内沿径向移动。即,行星齿轮3能够相对目对移动。
糾牛6将各行星齿轮3引导向径向外侧(以齿轮12及第二齿轮22的径向外侧。
伏的引导部件主体60与第二卡止片64。引日齿轮轴42、行星齿轮3的行星齿轮轴32、丨勺各孔中的情况下,以在第二板2的凹部23设置。详细而言,引导部件主体60被设置在此设置状态下,引导部件主体60的中心
0具有供太阳齿轮轴42插通的太阳齿轮轴轮轴保持孔62、及供连结部件55插通的三
体60的中心甚而转动中心轴01为中心的轴42的外径为同等程度。
于连结部件55的轴部553的外径。各行星`)]大径部62。而向径向外侧移动。
导向径向外侧,行星齿轮3的齿轮部31的轮22的内齿223。
3所示,在引导部件主体60设置于凹部237'突出。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止片64与引导1 64通过该板状部件的一部分相对于引导
宫部6如。具体而言,在引导部件主体60设司方向两侧面的部分的一部分向内侧凹陷,
部件7在各行星齿轮3被引导部件6的引些行星齿轮3的行星齿轮保持部件5中的
。如图3所示,螺旋弹簧7在其轴向的两端
承,在第一卡止片53与第二卡止片64隔开`而晃动。这样能够防止靠背102相对于座垫101而晃动。尤其,在该装置10中,只要引导部件6不沿从小径部626往大径部62^的方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图10、1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便可维持行星齿轮3的位置。即,即使伴随行星齿轮3的转动而有向径向内侧的力施加于该行星齿轮3,保持部件5仍可切实地保持行星齿轮3的位置。这样,更切实地防止所述晃动。
[0074]另外,本发明的座椅调整装置的适用装置并不限于座椅的倾斜装置。例如,也可适用于使汽车用等的座椅升降的升降机。
[0075]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螺旋弹簧7卡止第一保持部件53与引导部件6的情况,但用于卡止它们的卡止部件7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通过螺栓来卡止第一保持部件5?与引导部件6。
[0076]但是,只要采用使用螺旋弹簧7作为卡止部件7,以对第一保持部件53与引导部件6施加作用力的结构,便能够使引导部件6难以向与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并且即使在因外部负荷导致引导部件克服卡止部件的作用力而向与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基于外部负荷的去除也能够恢复到原本的状态。这样,能够更切实地抑制因行星齿轮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之间的齿隙造成的晃动。而且,利用将螺旋弹簧7的两端卡止于第一保持部件53与引导部件6这一简单方法,便能够通过螺旋弹簧7来连结这些第一保持部件58与引导部件6。另外,也可使用取代螺旋弹簧7的弹簧等弹簧部件。
[0077]而且,用于施加作用力的 结构并不限于弹簧部件。例如也可使用磁铁等。
[0078]而且,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引导部件6以第一齿轮的轴心01为中心而转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该转动轴也可并不完全一致。
[0079]而且,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齿轮引导部623由行星齿轮轴插通孔62的内周面构成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齿轮引导部只要能够通过引导部件6相对于行星齿轮保持部件5沿特定方向转动,从而将行星齿轮3引导向径向外侧即可。例如,也可不设置行星齿轮轴插通孔62,而取而代之,在引导部件6的表面设置与行星齿轮轴插通孔62的内周面同样地沿周方向延伸的壁。
[0080]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调整装置,其包括:第一板,具备具有多个内齿的第一齿轮;第二板,具备具有多个内齿且与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同心轴上的第二齿轮,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板转动;多个行星齿轮,在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的径向内侧以排列在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周方向上的状态设置,并且分别具备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内齿及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齿啮合的多个外齿;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将所述各行星齿轮能够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移动地保持;引导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转动;卡止部件,将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卡止;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具有齿轮引导部,该齿轮引导部基于所述引导部件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向特定方向转动,而将由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所保持的所述各行星齿轮引导向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外侧,所述卡止部件在所述各行星齿轮被所述引导部件引导向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外侧的状态下,将保持所述各行星齿轮的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卡止。
[0081]根据该结构,利用使引导部件相对于行星齿轮保持部件沿特定方向转动这样简单的方法,便能够使行星齿轮向第一齿轮的径向外侧移动,从而使行星齿轮的外齿靠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内齿侧。这样,能够抑制因行星齿轮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之间的齿隙造成的晃动。
[0082]并且,卡止部件在行星齿轮向径向外侧移动后的状态下卡止行星齿轮保持部件与引导部件。因此,能够更切实地将行星齿轮维持在向径向外侧移动后的状态。这样,能够更切实地抑制所述晃动。
[0083]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各行星齿轮分别具备沿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具备供所述行星齿轮轴插通于内侧的行星齿轮轴保持孔,所述行星齿轮轴保持孔具有供所述行星齿轮轴在该行星齿轮轴保持孔的内侧能够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移动的形状,所述齿轮引导部将所述行星齿轮轴在所述行星齿轮轴保持孔的内侧向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外侧引导。
[0084]更为理想的是,所述行星齿轮轴为沿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圆柱状,所述行星齿轮轴保持孔为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延伸的长孔,所述行星齿轮轴保持孔的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的孔长被设定为大于所述行星齿轮轴的外径,所述行星齿轮轴保持孔的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周方向的孔长被设定为与所述行星齿轮轴的外径相同的长度。
[0085]根据该结构,行星齿轮轴通过行星齿轮保持部件而被保持为能够沿径向移动但无法沿周方向移动。这样,能够抑制行星齿轮轴的沿周方向的晃动。
[0086]作为所述引导部件及齿轮引导部,例如可列举以下的结构;所述引导部件以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为中心转动,所述齿轮引导部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周方向延伸,所述齿轮引导部与所述引导部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随着从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周方向的一侧往另一侧而逐渐增大。
[0087]根据该结构,通过使行星齿轮轴沿着齿轮引导部移动,能够容易地使行星齿轮轴向径向外侧移动。
[0088]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卡止部件在所述引导部件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向所述特定方向施加作用力给所述引导部件。
[0089]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引导部件难以向与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并且即使在因外部负荷导致引导部件克服卡止部件的作用力而向与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基于外部负荷的去除也能够恢复到原本的状态。由此,能够更切实地将行星齿轮维持在径向外侧的位置。这样,能够更切实地抑制因行星齿轮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之间的齿隙造成的晃动。
[0090]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卡止部件为弹簧部件,该卡止部件的弹簧轴向一端卡止于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另一端卡止于所述引导部件。
[0091]这样,能够将卡止部件容易地卡止于行星齿轮保持部件与引导部件,从而能够容易地连结行星齿轮保持部件与弓I导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具备具有多个内齿的第一齿轮; 第二板,具备具有多个内齿且与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同心轴上的第二齿轮,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板转动; 多个行星齿轮,在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的径向内侧以排列在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周方向上的状态设置,并且分别具备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内齿及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齿啮合的多个外齿; 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将所述各行星齿轮能够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移动地保持; 引导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转动; 卡止部件,将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卡止;其中,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齿轮引导部,该齿轮引导部基于所述引导部件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向特定方向转动,而将由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所保持的所述各行星齿轮引导向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外侧, 所述卡止部件在所述各行星齿轮被所述引导部件引导向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外侧的状态下,将保持所述各行星齿轮的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卡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行星齿轮分别具备沿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具备供所述行星齿轮轴插通于内侧的行星齿轮轴保持孔,所述行星齿轮轴保持孔具有供所述行星齿轮轴在该行星齿轮轴保持孔的内侧能够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移动的形状, 所述齿轮引导部将所述行星齿轮轴在所述行星齿轮轴保持孔的内侧向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外侧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齿轮轴为沿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圆柱状, 所述行星齿轮轴保持孔为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延伸的长孔, 所述行星齿轮轴保持孔的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径向的孔长被设定为大于所述行星齿轮轴的外径,所述行星齿轮轴保持孔的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周方向的孔长被设定为与所述行星齿轮轴的外径相同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座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以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为中心转动, 所述齿轮引导部沿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周方向延伸, 所述齿轮引导部与所述引导部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随着从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周方向的一侧往另一侧而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件在所述引导部件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向所述特定方向施加作用力给所述引导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部件在所述引导部件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向所述特定方向施加作用力给所述引导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件为弹簧部件,该卡止部件的弹簧轴向一端卡止于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另一端卡止于所述引导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件为弹簧部件,该卡止部件的弹簧轴向一端卡止于所述行星齿轮保持部件,另一端卡止于所述引导部件。
【文档编号】B60N2/225GK103832295SQ201310596196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2日
【发明者】沖靖和 申请人: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