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的双摆臂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5863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车的双摆臂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的双摆臂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能源不断紧张,全球范围内空气污染加重,人们越来越重视再生资源、绿色资源的开发应用,以期解决传统用油汽车带来的各种问题。电能是一种绿色环保、可再生的资源,现有技术中,人们已经研发出方便实用的电动车,如游览观光车等;特别是在一些自然景区、保护区、校园等,对空气环境、噪声有较高的要求,往往不允许传统油耗车的使用,为满足游客方便欣赏风景的需求,电动观光车等成了首选。所谓电动车的悬架结构,是指连接电动车的车架和轮胎之间的结构,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为了得到更好的电动 车操作性,电动车的悬架形式已从原来的左右整体式变化为目前广泛采用的左右断开式。然而目前的电动车悬架,特别是前悬架较为简单,目前市场上普遍的断开式悬架结构仍然不能很好满足电动车驾驶者对于操作舒适性的要求。一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市场普遍采用的断开式悬架形式,摆臂20将车架10和减震器30下端连接在一起,减震器30的上端直接安装在车架10,摆臂20、车架10和减震器30之间形成了类似“三角形”的结构。装好轮胎50的转向节40直接安装在减震器30下端。这样形成了现有技术中悬架的支撑结构,支撑起车架10的重量。轮胎50因为路面的凹凸不平而沿着减震器30方向跳动,跳动过程中摆臂20也会绕着车架吊耳片安装孔60旋转,以适应减震长度方向的变化。上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1)整车转弯时,减震器30本身受到来自轮胎50侧面的侧向力作用,减震器容易损坏影响其寿命;2)只有一条摆臂20,没有独立的减震器30的安装点,减震器30的下端直接和摆臂20连接,结构简单,结构简单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操纵性能参数的调整范围小,操作性不能得到很好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双摆臂悬架结构。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包括上摆臂和下摆臂,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的一端与电动车的车架在垂直方向上转动连接,上摆臂和下摆臂的另一端与车轮的换向节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连接;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上端与电动车的车架连接,减震器的下端与上摆臂连接。所述上摆臂通过至少两个设于车架上的上摆臂安装耳与车架间接转动连接,所述下摆臂通过至少两个设于车架上的下摆臂安装耳与车架间接转动连接。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平行。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至少为两组,分别对应电动车两侧的车轮。所述减震器至少包括两个,分别设于车架的两侧。[0012]所述减震器上端与车架为转动连接,减震器下端与上摆臂为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器下端与上摆臂连接的位置为上摆臂与换向节连接的一端。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和驱动半轴,所述电机设于车架上,电机与驱动半轴连接,驱动半轴与车轮的换向节连接。所述车架包括主车架和副车架,所述电机设于副车架上,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与副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器上端与副车架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I)本实用新型在原来悬架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摆臂,形成上下摆臂结构,且分别和转向节连接。这样形成一个四边形框架,并设计独立的减震上、下安装点,可以抵御电动车转向时带来的轮胎侧向力,从而减轻减震本身的负担,延长减震使用寿命;因为增加了一条摆臂,通过合理的上下摆臂及转向节本身尺寸的配合,悬架可以得到更好的设计参数,从而提高电动车操纵性。2)因为采用了上、下两条摆臂,与副车架本事形成的四边形结构,四边形结构悬架可以抵御车身倾斜(如转弯)时由于车身惯性带来的轮胎侧向力,从而减轻减震负担(侧向力不传递到减震上),延长减震寿命。3)双摆臂式悬架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摆臂长度及转向节高度匹配,得到较好的悬架设计参数,比如转向主销倾角。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动车的单摆臂悬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动车的单摆臂悬架结构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摆臂悬架结构的正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双摆臂悬架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主车架和副车架的结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驱动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摆臂的结构安装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减震器和转向节的结构安装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带有转向盘的悬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安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一种双摆臂悬架结构,用于电动车的结构上。包括用于与车轮5连接、调节车轮5方向的换向节4,换向节4有两个,分别用于安装电动车两侧的车轮5。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摆臂22和下摆臂21,上摆臂22和下摆臂21的一端与换向节4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安装耳6和销钉的结构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摆臂22靠近换向节4的一端设有减震器安装耳32。所述减震器3的两端设有轴孔,其一端的轴孔用于通过销钉与上摆臂22的减震器安装耳32转动连接;其另一端的轴孔用于通过销钉与设于车架上的安装耳31转动连接。换向节4、上摆臂22、下摆臂21以及部分车架,形成了类似“四边形”的框架结构。所述车架包括主车架I和副车架11,主车架I和副车架11可以是一体连接的结构,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二,一种双摆臂悬架结构的分解图。其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较于实施例一,增加了驱动结构的设计。与实施例一同样的是,本实施例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包括用于与车轮5连接、调节车轮5方向的换向节4,换向节4有两个,分别用于安装电动车两侧的车轮5。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摆臂22和下摆臂21,上摆臂22和下摆臂21的一端与换向节4连接。所述减震器3的两端设有轴孔,其一端的轴孔用于通过销钉与上摆臂22转动连接;其另一端的轴孔用于与车架转动连接。换向节4、上摆臂22、下摆臂21以及部分车架,形成了类似“四边形”的框架结构。所述车架包括主车架I和副车架11,主车架I和副车架11可以是一体连接的结构,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的结构。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二还包括驱动结构,其具体为包括电机8和驱动半轴7,电机8和驱动半轴7驱动连接,驱动半轴7末端与车轮5连接。电机8驱动驱动半轴7转动,驱动半轴7带动车轮5前进。下面参照图5至图10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安装顺序和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将焊接好摆臂安装耳6的副车架11安装到主车架I上,摆臂安装耳6包括上摆臂安装耳62和下摆臂安装耳61,每一个摆臂通过两个安装耳6与车架连接。上摆臂安装耳62位于下摆臂安装耳61的上方。图中还可以看到,副车架11上还设有减震器安装耳31,具体为在槽状结构的两端各设有对穿的安装孔,减震器3的轴孔通过销钉与安装孔转动连接。如图6所示,将包括电机8和驱动半轴7的驱动结构装配到副车架11上,两根驱动半轴7分别对应电车两侧的车轮5。如图7所示,将上摆臂22和下摆臂21安装到副车架11上,副车架11的两侧各有一个上摆臂22和一个下摆臂21,分别对应副车架11两侧的车轮5。所述下摆臂21呈A字形,下摆臂21的A字形结构的敞口端与下摆臂安装耳61转动连接,其尖端设有用于与换向节连接的安装键211。所述上摆臂22呈类Y字形,类Y字形的敞口端与上摆臂安装耳62转动连接,类Y字形的细口端设有用于与换向节连接的安装键221,以及用于与减震器3转动连接的安装耳222。对于上摆臂22和下摆臂21的结构来说,其变化是多样的,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即可:摆臂与副车架11连接的一端具有足够的宽度,以便能同时与两个安装耳6连接;摆臂与换向节4连接的一端最好是细口状的,从而不会影响换向节4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上摆臂的安装键221连接于换向节4的上侧,下摆臂的安装键211连接于换向节4的下侧,换向节4与上摆臂的安装键221和下摆臂的安装键211为转动连接,沿安装键221,211的连线为转轴线。所述转动半轴7穿过上下摆臂之间的空间,与换向节4连接,并驱动车轮5转动前进。如图8所示,将副车架11两侧车轮5对应的转向节4与上下摆臂连接,并安装好副车架11两侧的减震器3。减震器3的两端设有轴孔,分别与设于副车架11上的安装耳31和设于上摆臂22上的安装耳32转动连接。图中可以看出,通过设置两个安装耳31、32的位置,使减震器向内倾斜,更符合受力的原理。如图9所示,还包括转动操作盘12,用于控制换向节转向,从而控制电动车的转向。如图10所示,分别装上副车架两侧的车轮5,完成整个悬架结构的安装。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摆臂和下摆臂,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的一端与电动车的车架在垂直方向上转动连接,上摆臂和下摆臂的另一端与车轮的换向节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连接;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上端与电动车的车架连接,减震器的下端与上摆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通过至少两个设于车架上的上摆臂安装耳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下摆臂通过至少两个设于车架上的下摆臂安装耳与车架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至少为两组,分别对应电动车两侧的车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至少包括两个,分别设于车架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上端与车架为转动连接,减震器下端与上摆臂为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下端与上摆臂连接的位置为上摆臂与换向节连接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和驱动半轴,所述电机设于车架上,电机与驱动半轴连接,驱动半轴与车轮的换向节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主车架和副车架,所述电机设于副车架上,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与副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器上端与副车架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的双摆臂悬架结构,包括相对上下设置的上摆臂和下摆臂;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的一端与电动车的车架垂直转动连接,上摆臂和下摆臂的另一端与车轮的换向节水平转动连接;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上端与电动车的车架连接,减震器的下端与上摆臂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原来悬架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摆臂,形成上下摆臂结构,且分别和转向节连接。这样形成一个四边形框架,并设计独立的减震上、下安装点,可以抵御电动车转向时带来的轮胎侧向力,从而减轻减震本身的负担,延长减震使用寿命;因为增加了一条摆臂,通过合理的上下摆臂及转向节本身尺寸的配合,悬架可以得到更好的设计参数,从而提高电动车操纵性。
文档编号B60G3/20GK203046785SQ20132007165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7日
发明者王帅, 冯川, 刘健, 邓恒华 申请人:珠海亿威电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