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卡死的座椅滑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665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卡死的座椅滑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调节座椅前后位置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防卡死的座椅滑轨。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中,驾驶位大多可以根据驾乘者的需要设置有前后方向移动的座椅,以增强座椅的舒适性。大部分采用滚轮在导轨上滑动来实现,但驾乘者常因为左右导轨上的滚轮调节不同步,造成座椅调节过程出现卡死现象,反而降低了座椅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座椅滑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椅滑轨,包括对称布置的两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上导轨,与上导轨滑动配合的下导轨,于所述上导轨、所述下导轨之间设有同步杆,所述同步杆分别连接于所述上导轨、所述下导轨,垂直于所述上导轨、所述下导轨的内侧端面。作为本发明创造的限定,所述下导轨设有凹槽,所述上导轨设有凸起。作为本发·明创造的限定,所述凹槽上设有圆弧,所述凸起上设有圆弧。
·[0008]作为本发明创造的限定,所述下导轨的两端设有限位块。使用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在上导轨、下导轨之间设有同步杆,分别连接于上导轨、下导轨,并垂直于上导轨、下导轨的内侧端面上,驾乘者通过调节手柄,将作用力施加在同步杆上,进而使左右导轨调节同步,避免座椅调节过程中卡死现象的发生。(2)下导轨设有凹槽,上导轨设有凸起,比导轨与滚轮配合,使座椅调节更稳定。(3)下导轨的两端设有限位块,对座椅调节进行位置限定。

图1是本发明创造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创造导轨配合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导轨;11、凹槽;2、上导轨;21、凸起;3、同步杆;4、限位块;5、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座椅滑轨,包括对称布置的两组导轨,该导轨包括上导轨1,与上导轨滑动配合的下导轨2,于该上导轨、该下导轨之间设有同步杆3,同步杆分别连接于上导轨、下导轨,垂直于上导轨、下导轨的内侧端面。该上导轨、下导轨为凸起21与凹槽11的滑动配合,其中,该下导轨设有凹槽11,上导轨设有凸起21 ;当然,该上导轨也可以设有凹槽,但对应的下导轨上应设有凸起。该凹槽上设有圆弧5,该凸起上设有圆弧,使它们之间的配合更紧密。在该下导轨 的两端设有限位块4,对座椅调节位置进行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防卡死的座椅滑轨,包括对称布置的两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上导轨,与上导轨滑动配合的下导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上导轨、所述下导轨之间设有同步杆,所述同步杆分别连接于所述上导轨、所述下导轨,垂直于所述上导轨、所述下导轨的内侧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轨设有凹槽,所述上导轨设有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上设有圆弧,所述凸起上设有圆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滑轨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轨的两端设有限位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卡死的座椅滑轨,包括对称布置的两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上导轨,与上导轨滑动配合的下导轨,于所述上导轨、所述下导轨之间设有同步杆,所述同步杆分别连接于所述上导轨、所述下导轨,垂直于所述上导轨、所述下导轨的内侧端面;在上导轨、下导轨之间设有同步杆,分别连接于上导轨、下导轨,并垂直于上导轨、下导轨的内侧端面上,驾乘者通过调节手柄,将作用力施加在同步杆上,进而使左右导轨调节同步,避免座椅调节过程中卡死现象的发生。
文档编号B60N2/07GK203142432SQ20132012064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徐雁军 申请人:天津正展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