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078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安全方便的水陆两用脚踏车,包括脚踏车,位于脚踏车前轮上的两个前塑料空壳,位于脚踏车后轮上的后塑料空壳,所述后塑料空壳的前面设有前槽,所述前槽位于脚蹬的下方;脚踏车后轮上设有两个推进器,所述推进器包括与后轮相连的两个水轮和所述水轮相连的螺旋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给娱乐活动带来了方便,为人们带来了健康的活动项目,如果遇到洪水,还可以逃生用,不用电和油,为人们带来安全,方便,节约能源;所述的前后塑料空壳均可摘下,摘下后即可作为普通自行车使用;在现有的自行车不用加以改装即可。
【专利说明】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自行车只能在陆地上行使,如果遇到洪水或是积水的路面便不能行使,使用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安全方便的水陆两用脚踏车。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脚踏车,位于脚踏车前轮上的两个前塑料空壳,位于脚踏车后轮上的后塑料空壳,所述后塑料空壳的前面设有前槽,所述前槽位于脚蹬的下方;脚踏车后轮上设有两个推进器,所述推进器包括与后轮相连的两个水轮和所述水轮相连的螺旋桨。
[0005]两个所述推进器上的螺旋桨前后错开设置。
[0006]所述前槽与后塑料空壳之间合页连接。
[0007]所述脚踏车为自行车;所述后塑料空壳为两个,分别位于后轮的两侧;所述前塑料空壳和后塑料空壳均能向上折叠。
[0008]所述脚踏车为三轮车;所述后塑料空槽为一个,所述后塑料空槽位于两个后轮之间;所述前塑料空壳能向上折叠。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给娱乐活动带来了方便,为人们带来了健康的活动项目,如果遇到洪水,还可以逃生用,不用电和油,为人们带来安全,方便,节约能源;所述的前后塑料空壳均可摘下,摘下后即可作为普通自行车使用;在现有的自行车不用加以改装即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包括自行车1,位于自行车I的前轮上的两个前塑料空壳2,位于自行车I后轮上的两个后塑料空壳3,所述后塑料空壳3的前面设有前槽4,所述前槽4位于脚蹬的下方;自行车I后轮上设有两个推进器5,所述推进器5包括与后轮相连的两个水轮和所述水轮相连的螺旋桨6。所述前塑料空壳2和后塑料空壳3均能向上折叠。[0015]两个所述推进器5上的螺旋桨6前后错开设置。所述前槽4与后塑料空壳3之间 合页连接。[0016]实施例2[0017]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基本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1相 同,不同的是:包括三轮车1,后塑料空槽7为一个,后塑料空槽7位于两个后轮之间;所述 前塑料空壳2能向上折叠。[001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的工作原理如下:[0019]设置两个推进器,双螺旋桨,后车轮转一圈,一个水轮转25圈,双水轮共转50圈, 脚蹬一圈车轮转两圈,那么脚蹬一圈,双水轮共转一百圈。[0020]前塑料空壳2个,后塑料空壳2个,前槽能保护脚不湿,前槽能向后折叠。[0021]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 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脚踏车,位于脚踏车前轮上的两个前塑料 空壳,位于脚踏车后轮上的后塑料空壳,所述后塑料空壳的前面设有前槽,所述前槽位于脚 蹬的下方;脚踏车后轮上设有两个推进器,所述推进器包括与后轮相连的两个水轮和所述 水轮相连的螺旋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推进器上的螺 旋桨前后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槽与后塑料空壳 之间合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车为 自行车;所述后塑料空壳为两个,分别位于后轮的两侧;所述前塑料空壳和后塑料空壳均 能向上折叠。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车为 三轮车;所述后塑料空槽为一个,所述后塑料空槽位于两个后轮之间;所述前塑料空壳能 向上折叠。
【文档编号】B60F3/00GK203381462SQ201320323645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6日
【发明者】董建优 申请人:董建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