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231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包括平衡块(15)和油泵动作机构(7);所述平衡块(15)的中部与两轮车手柄(2)连接;所述平衡块(15)可拨动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另一端设置有拉索(6);当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运动至极限位置静止时,所述平衡块(15)仍可以所述手柄(2)的转轴(1)为中心转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动平稳,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并且操作轻松、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制动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的平衡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两轮车行驶过程中,可能需要前后轮鼓刹同时制动,以使车辆安全停下来,但是由于前后轮制动时间、制动力、前后轮载荷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刹车的过程中具有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现有技术中设置一平衡机构,使前后轮制动的控制机构与平衡机构相连,操作平衡机构,从而同时带动前后轮制动的控制机构,并可根据车况合理分配前后轮的制动力,从而使车辆安全制动。但随着两轮车的发展,前刹采用碟刹,后刹采用鼓刹,以满足前轮较为快速制动,后轮跟随制动。同理,为控制前后轮刹车的时间差,并简化刹车操作,也需要设置一联动制动装置控制带动碟刹的油缸动作,以及带动后刹的拉索动作。CN101537829B即公开了这样一种联动装置,但该装置结构复杂,并且前后轮制动时间间隔较大,因此制动不平稳。同时,为使前后轮制动,油缸动作行程短,而第一拉索的动作行程较大,因此当前轮已经制动到极限位置时,后轮却制动却才刚开始,而进一步握紧手柄使后轮制动,却将导致已经到极限位置的油缸活塞被更大的外力进一步抵靠,从而引起油泵的寿命短,并导致较大的油压冲击,产生安全隐患。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制动平稳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以及两轮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动平稳的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以及两轮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包括平衡块和油泵动作机构;所述平衡块的中部与两轮车手柄连接;所述平衡块可拨动所述油泵动作机构,另一端设置有拉索;当所述油泵动作机构运动至极限位置静止时,所述平衡块仍可以所述手柄的转轴为中心转动。
[0006]较佳的,所述油泵动作机构靠近所述平衡块一端设置有球笼安装室;所述球笼安装室内设置有上球笼和下球笼;所述平衡块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的接触端为球头;所述球头伸入所述球笼安装室并与所述上球笼和下球笼配合。
[0007]较佳的,所述平衡块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的接触端为圆柱;所述油泵动作机构设置有与所述圆柱接触的外凸弧面。
[0008]为简化结构,所述油泵动作机构为可绕所述转轴旋转的摇臂;所述摇臂一端通过所述平衡块带动,另一端可按压所述油泵的活塞。
[0009]所述平衡块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为一体结构;所述转轴的上部设置有圆孔;所述油泵动作机构穿过所述圆孔拨动油泵;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的外径。[0010]较佳的,平衡块内设置有衬套;一螺栓穿过所述衬套后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动平稳,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应用的两轮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图2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图2的C向旋转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图5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7是图2中手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8是图2中D向结构示意图。
[0020]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油泵动作机构处于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是图9的Cl向旋转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是图10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手柄处于握紧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3是图12的C2向旋转结构示意图。
[0025]图14是图13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7是图13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8是图13的E向旋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1]实施例1: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包括平衡块15和油泵动作机构7 ;平衡块15的中部与两轮车手柄2连接;平衡块15可拨动油泵动作机构7,另一端设置有拉索6 ;当油泵动作机构7运动至极限位置静止时,平衡块15仍可以手柄2的转轴I为中心转动。
[0032]如图10和图11所示,平衡块15与油泵动作机构7的接触端为圆柱15a ;油泵动作机构7设置有与圆柱接触的外凸弧面7b。
[0033]油泵动作机构7为可绕转轴I旋转的摇臂;摇臂一端通过平衡块15带动,另一端可按压油泵5的活塞5e。
[0034]平衡块15内设置有衬套8 ;—螺栓9穿过衬套8后与手柄2固定连接。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可将该平衡结构应用于一种前后轮联动制动两轮车,包括用于前轮制动的碟刹100、用于后轮制动的鼓刹200、手制动机构300、联动机构400。碟刹100通过油泵5控制,鼓刹200连接有制动杆10,制动杆10与第一拉索6连接。
[0036]联动机构400包括中部与手柄2固定连接的平衡机构4以及油泵动作机构7。平衡机构4包括平衡块15,平衡块15内设置有衬套8,—螺栓9穿过衬套8后与手柄2固定连接。平衡块15的一端可带动油泵5的油泵动作机构7,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拉索6。鼓刹200连接有制动杆10,制动杆10与第一拉索6连接。
[0037]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台阶螺栓连接平衡块15和手柄2,并省去衬套,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0038]油泵5通过抱箍16固定在手把管3的右侧,第一拉索6通过拉索柱销23设置于平衡块15上。手把管3的右端设置有胶套18,胶套18的操作部18a中心和转轴I中心的距离L2与拉索柱销23几何中心和转轴I中心的距离LI的比值为4.3,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比值也可为4.1-5的其他值,如4.2,4.4,4.5,4.6,4.TA.8,4.9等,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0039]手制动机构300包括可绕转轴I旋转的手柄2,转轴I相对两轮车手把管3固定。
[0040]平衡块15与油泵动作机构7的接触端为圆柱15a,油泵动作机构7设置有与圆柱15a接触的外凸弧面7b。
[0041]油泵动作机构7为可绕转轴I旋转的摇臂,摇臂一端通过平衡机构4带动,另一端可按压油泵5的活塞5e。
[0042]油泵5上一体间隔设置有第一凸缘5a和第二凸缘5b,油泵动作机构7和手柄2设置于第第一凸缘5a和第二凸缘5b之间的间隙。转轴I为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凸缘5a、油泵动作机构7、手柄2和第二凸缘5b后与锁紧螺母11连接。油泵5相对车辆的前部设置有第四凸缘5d,第四凸缘5d上设置有用于第一拉索6a通过的通孔5f。第一拉索6a穿过通过5f后设置于平衡块15内,第一拉索6a通过空心螺栓24导向定位,空心螺栓24与通孔5f螺纹配合。
[0043]该装置还包括限制油泵动作机构7极限位置的限位机构,当油泵动作机构7运动至极限位置静止时,平衡机构4仍可以转轴I为中心转动。
[0044]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螺杆12。油泵5上一体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三凸缘5c,限位螺杆12通过限位螺母13固定在第三凸缘5c上。油泵动作机构7上设置有与限位螺杆12相对的限位部7a,当油泵动作机构7使油泵活塞5e运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螺杆12与限位部7a相接触。限位螺杆12与限位部7a相对的端部设置为圆头,因此,可容许摇臂7出现少许过载。
[0045]根据车辆行驶路况、制动器使用状况等,可通过调整限位螺母13与限位螺杆12的相对位置,让前、后制动器达到最好的同步制动、平稳制动效果。
[0046]两轮车上铰接有后制动踏板19,后制动踏板19相对脚踏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拉索20。制动杆10的下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制动销轴支承部10a、第二制动销轴支承部10b、第三制动销轴支承部IOc和第四制动销轴支承部10d。第一制动销轴支承部10a、第二制动销轴支承部10b、第三制动销轴支承部IOc和第四制动销轴支承部IOd均设置有相对的条形孔21。第一制动销轴支承部IOa和第二制动销轴支承部IOb的条形孔内设置有第一制动销轴22a,第三制动销轴支承部IOc和第四制动销轴支承部IOd的条形孔内设置有第二制动销轴22b,第一制动销轴22a与第一拉索6连接;第二制动销轴22b与第二拉索20连接。第一制动销轴22a和第二制动销轴22b的直径均小于条形孔21的长度。由于第一制动销轴22a和第二制动销轴22b可在对应的条形孔21内自由旋转,因此第一拉索6和第二拉索20不会出现扭曲现象,从而拉索运动更流畅,操作更轻松。
[0047]初始状态下图5、图6和图7所示,联动制动装置工作时,驾驶者操纵手柄2,手柄2绕转轴I旋转,带动平衡块15旋转,从而带动可旋转式安装在平衡块15下半部分的拉索销柱23拉动第一拉索6,第一拉索6拉动鼓刹制动杆10,达到后制动鼓刹200制动的效果。也可用脚踩下后制动踏板19,使后制动踏板19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拉索20拉动制动杆10,使后轮制动。
[0048]在平衡块15旋转的同时,平衡块15上半部分圆柱15a带动摇臂3前端,使摇臂7绕转轴I旋转,从而使摇臂7后端触点推动油缸活塞5e,让油缸5内制动油进入制动泵17内,以此推动制动泵17的活塞夹紧制动盘18,达到碟刹100前制动的效果。
[0049]由于碟刹油缸制动的行程较短,因此在第一拉索6并未完全使制动杆10拉动到位的情况下,摇臂7的后端触点已经使油泵活塞5e运动到极限位置,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因此,设置限位部7a和限位螺杆12以阻止摇臂进一步运动,从而提高油泵5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摇臂7对应平衡块15上部的圆柱15a处设置有外凸的圆弧7b,因此,当进一步握紧手柄2使手柄2继续旋转时,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平衡块15将进一步跟随旋转,从而使第一拉索6拉紧制动杆10,但又使保持摇臂3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0050]制动完毕后,松开手柄2,使手柄2和平衡块15回复到初始状态,同时,摇臂7在碟刹油缸5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
[0051]实施例2: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油泵动作机构7靠近平衡块15 —端设置有球笼安装室7c,球笼安装室7c内设置有上球笼14a和下球笼14b ;平衡块与油泵动作机构7的接触端为球头15b ;球头15b伸入球笼安装室7c并与上球笼14a和下球笼14b配合。
[0052]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0053]实施例3:如图16和17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平衡块15与油泵动作机构7为一体结构。转轴I的上部设置有圆孔25,油泵动作机构7穿过圆孔25后拨动油泵5,圆孔25的直径大于油泵动作机构7的外径。
[0054]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0055]实施例4:油泵动作机构与平衡机构通过十字万向节连接,因此当油泵动作机构运动至极限位置静止时,平衡机构仍可以转轴为中心继续转动。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0056]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包括平衡块(15)和油泵动作机构(7);其特征是: 所述平衡块(15)的中部与两轮车手柄(2)连接;所述平衡块(15)可拨动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另一端设置有拉索(6);当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运动至极限位置静止时,所述平衡块(15 )仍可以所述手柄(2 )的转轴(I)为中心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靠近所述平衡块(15) —端设置有球笼安装室(7c);所述球笼安装室(7c)内设置有上球笼(14a)和下球笼(14b);所述平衡块(15)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的接触端为球头;所述球头伸入所述球笼安装室(7c)并与所述上球笼(14a)和下球笼(14b)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平衡块(15)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的接触端为圆柱(15a);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设置有与所述圆柱接触的外凸弧面(7b)。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为可绕所述转轴(I)旋转的摇臂;所述摇臂一端通过所述平衡块(15)带动,另一端可按压所述油泵(5)的活塞(5e)。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平衡块(15)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为一体结构;所述转轴(I)的上部设置有圆孔(25);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穿过所述圆孔(25)拨动油泵(5);所述圆孔(25)的直径大于所述油泵动作机构(7)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其特征是:平衡块(15)内设置有衬套(8);—螺栓(9)穿过所述衬套(8)后与所述手柄(2)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B60T11/10GK203580927SQ201320484333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8日
【发明者】伍毅, 曾宪富 申请人: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