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7500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包括有固定在被牵引物上的第一挂钩组件和设置在牵引小车上的第二挂钩组件;第一挂钩组件顶面并列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两导槽后端形成有连通的开口;第一导槽的前端设有钩面,由钩面的顶部朝向其前部形成尺寸渐扩且底面向下倾斜的斜槽;第二导槽的前端槽底位于斜槽一侧槽壁上方,该侧槽壁上方设置的一导出口;第二挂钩组件包括固定于牵引小车上的支座、水平摆动地连接于支座上的水平摆杆和铰接于水平摆杆前部作上下摆动的挂钩,挂钩的前端设有钩头。通过第一挂钩组件上多个斜面和沟槽的引导,由挂钩的自重及牵引小车与被牵引物的相对运动,无需专门的动力装置即可完成挂钩的挂上及脱开动作。
【专利说明】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中一种能自动挂脱钩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生产、工程作业或运输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牵引装置将物体从一处牵引到另一处,例如,在冶金、化工生产设备中,一方面由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人工操作不方便,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经常使用脱挂装置,如移动机械、取样小车等均设有机械式脱挂装置。但是,该类机械式脱挂装置只有进行自动挂靠,当完成作业后,无法实现自动脱钩。例如,取样拖车,在牵引车的碰头位置上分别安装挂钩和钩连部件,通过牵引车的滑行与拖车相对撞击,即可实现挂钩与钩连部件自动连接的效果。可是在需要脱钩时,必须由人工将挂钩打开,才能实现脱钩。
[0003]为此,人们研制了电控的自动脱挂装置,从而实现自动脱钩作业。但是,电控设备的可靠性低,故障点较多,特别是在高温、低温等恶劣工作环境中易发生故障,无法保证正常的生产作业,降低了生产效率。
[0004]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无需专门的动力装置,也不用人工动作,就可完成脱钩、挂钩动作。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以简化结构、方便操作,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并提高生产效率。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所述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包括有固定在被牵引物上的第一挂钩组件和设置在牵引小车上的第二挂钩组件;所述第一挂钩组件顶面并列设有两个导槽,第一导槽的槽底呈前端低后端高的形状;第二导槽的槽底呈前端高后端低的形状;两个导槽的低端向高端均设有过渡斜面;所述第一导槽的后端槽底高于第二导槽的后端槽底,且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的后端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开口 ;所述第一导槽的后端侧壁构成朝向所述开口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槽的前端横向设有垂直的钩面,由钩面的顶部朝向该第一挂钩组件的前部形成横截面尺寸渐扩且底面向下倾斜的斜槽,所述斜槽的底面向其前下方倾斜,斜槽的一侧槽壁向其前侧方倾斜;所述第二导槽的前端槽底位于所述斜槽该一侧槽壁上方,并由第二导槽前端侧壁设置的一第二导向面导引至所述斜槽该一侧槽壁上方设置的一导出口 ;所述第二挂钩组件包括固定于牵引小车上的支座、水平摆动地连接于支座上的水平摆杆和铰接于水平摆杆前部作上下摆动的挂钩,所述挂钩的前端设有钩头。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槽的前端设有容置所述挂钩钩头的第一沟槽,挂钩钩头钩设在第一沟槽前端的钩面上;所述第一导槽的后端设有第二沟槽;所述第二导槽的后端和前端分别设有第三沟槽和第四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与第三沟槽由所述开口连通。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挂钩组件的水平摆杆与支座之间由一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连接;所述挂钩后端与水平摆杆前端由一水平设置的第二转轴连接。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挂钩组件和第二挂钩组件安装在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挂钩上下摆动地设置在该水平面之上。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摆杆与支座转动接触部位设有限制水平摆杆水平摆动角度的约束面。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挂钩后端与水平摆杆前端转动接触部位设有限制挂钩上下摆动角度的约束面。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小车上还设有推动所述被牵引物的推头。
[0014]由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中,向上的斜槽底面及向内的斜槽一侧槽壁能够导引挂钩的钩头进入第一沟槽中,在第一沟槽中,钩面能与挂钩的钩头搭接上,可完成拉动的动作,过渡斜面能够导引挂钩退出第一沟槽进入第二沟槽,在第二沟槽中,在第一导向面的导弓丨下,挂钩由开口落入到第三沟槽中,另一过渡斜面导弓I挂钩退出第三沟槽进入第四沟槽中,在第四沟槽中,第二导向面导引下,挂钩由导出口脱开第一挂钩组件并回到初始位置,以便下次推拉任务;该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中挂钩通过第二转轴、水平摆杆及第一转轴,在水平及上下方向均可摆动,由此,利用挂钩的自重及牵引小车与被牵引物的相对运动,通过第一挂钩组件上多个斜面和多个沟槽的引导,无需专门的动力装置即可完成挂钩的挂上及脱开动作;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无需维护,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牵引小车通过固定安装在自身上的推头能够推动被牵引物前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挂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挂钩沿着斜槽底面上行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挂钩落入第一沟槽的示意图。
[0020]图5A:为挂钩由第一沟槽进入第二沟槽的示意图。
[0021]图5B:为挂钩由第二沟槽落入第三沟槽的示意图。
[0022]图6A:为挂钩从第三沟槽沿着过渡斜面上升的示意图。
[0023]图6B:为图6A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A:为挂钩进入第四沟槽的示意图。
[0025]图7B:为图7A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8A:为挂钩由导出口脱离第一挂钩组件的示意图。[0027]图8B:为图8A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9A:为利用推头推动被牵引物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B:为图9A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 式。
[003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100,所述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100包括有固定在一个需要双向移动的被牵引物(图中未示出)上的第一挂钩组件I和设置在一个牵引小车(图中未示出)上的第二挂钩组件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挂钩组件I为一矩形体,该矩形体顶面并列设有两个导槽,第一导槽11的槽底呈前端低后端闻的形状;第~导槽12的槽底呈如端闻后端低的形状;两个导槽11、12的低端向闻端均设有过渡斜面111和121 ;所述第一导槽11的后端槽底高于第二导槽12的后端槽底,且第一导槽11与第二导槽12的后端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开口 13 ;所述第一导槽11的后端侧壁构成朝向所述开口 13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面114 ;所述第一导槽11的前端横向设有垂直的钩面115,由钩面115的顶部朝向该矩形体的前部形成横截面尺寸渐扩且底面向下倾斜的斜槽16,所述斜槽15的底面151向其前下方倾斜,斜槽15的一侧槽壁152向其前侧方倾斜;所述第二导槽12的前端槽底位于所述斜槽该一侧槽壁152的上方,并由第二导槽12前端侧壁设置的一第二导向面124导引至所述斜槽该一侧槽壁152上方设置的一导出口 14 ;所述该导出口 14朝向该矩形体的前部;所述第二挂钩组件2包括固定于牵引小车上的支座21、水平摆动地连接于支座21上的水平摆杆22和铰接于水平摆杆22前部作上下摆动的挂钩23,所述挂钩23的前端设有钩头231 ;所述钩头231与所述斜槽15相对设置。
[0032]进一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槽11的前端设有容置所述挂钩钩头231的第一沟槽112,挂钩钩头231钩设在第一沟槽112前端的钩面115上;所述第一导槽11的后端设有第二沟槽113,第一沟槽112与第二沟槽113由过渡斜面111连接;所述第二导槽12的后端和前端分别设有第三沟槽122和第四沟槽123,第三沟槽122与第四沟槽123由过渡斜面121连接;所述第二沟槽113与第三沟槽122由所述开口 13连通。
[0033]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挂钩组件的水平摆杆22与支座21之间由一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24连接;所述挂钩23后端与水平摆杆22前端由一水平设置的第二转轴25连接;所述第一挂钩组件I和第二挂钩组件2安装在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挂钩23上下摆动地设置在该水平面之上,从而保证挂钩23前端钩头231的下端不会低于所述斜槽15开口的下端(即:斜槽15底面151的下端);为了方便钩头231进入斜槽15的底面151,所述钩头231的前下侧设有一倾斜的导入面2311,由此,当牵引小车向被牵引物靠近时,钩头231很容易地进入所述斜槽15中。
[003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挂钩23的水平摆动范围限制在斜槽15开口的导引范围(即:斜槽的一侧槽壁152与另一侧槽壁之间的开口范围)内,所述水平摆杆22与支座21转动接触部位设有限制水平摆杆22水平摆动角度的约束面,所述约束面可以由水平摆杆22的后端面构成,也可以由支座21与水平摆杆铰接部位的前端面构成;所述约束面由具有一定约束角度的表面形成;在水平摆杆22的后端面及与之相配合的支座21的前端面的限制下,挂钩23带动水平摆杆22可绕第一转轴24水平摆动,但挂钩的水平摆动范围限制在了斜槽15 —侧槽壁152的导引范围内。
[0035]相应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挂钩23的上下摆动范围限制在斜槽15开口的导引范围内,所述挂钩23后端与水平摆杆22前端转动接触部位设有限制挂钩23上下摆动角度的约束面;所述约束面可以由挂钩23的后端面构成,也可以由水平摆杆22与挂钩23铰接部位的前端面构成;所述约束面由具有一定约束角度的表面形成(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挂钩23铰接部位的前端面可以加工形成,下部为竖直平面221,上部为向后倾斜的斜面222,由此,使挂钩23只能限制在水平面上方摆动);在挂钩23的后端面及与之相配合的水平摆杆22的端面的限制下,挂钩23可绕第二转轴25上下摆动,但挂钩23的上下摆动范围限制在了斜槽15底面151的导引范围内。
[003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牵引小车上还设有推动所述被牵引物的推头26。
[0037]如图1、图2所示,该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中,向上的斜槽底面151及向内的斜槽一侧槽壁152能够导引挂钩23的钩头231进入第一沟槽112中,在第一沟槽112中,钩面115能与挂钩的钩头231搭接上,以完成拉动的动作,过渡斜面111能够导引挂钩23退出第一沟槽112进入第二沟槽113,在第二沟槽113中,在第一导向面114的导引下,挂钩23由开口 13落入到第三沟槽122中,过渡斜面121导引挂钩23退出第三沟槽122进入第四沟槽123中,在第四沟槽123中,第二导向面124导引下,挂钩23由导出口 14脱开第一挂钩组件I并回到初始位置,以便下次推拉任务;该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中挂钩23通过第二转轴25、水平摆杆22及第一转轴24,在水平及上下方向均可摆动,由此,利用挂钩的自重及牵引小车与被牵引物的相对运动,通过第一挂钩组件上多个斜面和多个沟槽的引导,无需专门的动力装置即可完成挂钩的挂上及脱开动作;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无需维护,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牵引小车通过固定安装在自身上的推头能够推动被牵引物前行。
[0038]具体使用过程如下描述:
[0039]如图3所示,牵引小车从停歇位置接近需要被牵引物(被拉动的装置)的前行过程中,第二挂钩组件的挂钩23在第一挂钩组件的斜槽槽壁152的引导下,挂钩钩头231前端的导入面2311会沿斜槽底面151运动,这时挂钩23会绕第二转轴25相应向上摆动。
[0040]如图4所示,牵引小车继续前行,挂钩23的钩头231越过第一挂钩组件的钩面115后,由于挂钩23本身自重的作用,挂钩的钩头231将落下到第一沟槽112中,第二挂钩组件的钩头231与第一挂钩组件的钩面115即可钩上,牵引小车开始反方向运行,即可拉动被牵引物前行。
[0041]如图5A、图5B所示,小车在拉动到位后,开始反向移动一段距离,此过程中,挂钩23先沿着第一挂钩组件的的过渡斜面111上升进入到第二沟槽113中,然后在第一导向面114的引导下,挂钩23由开口 13进入第三沟槽122中,在挂钩23本身自重的作用下,挂钩23将落下到第三沟槽122中。
[0042]如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所示,挂钩23落下到第三沟槽122中后,小车又开始反向运行,此过程中,挂钩23先沿着过渡斜面121上升进入到第四沟槽123中,然后在第二导向面124的引导下,挂钩23将相应水平转动(摆动),最终由导出口 14脱离第一挂钩组件I。之后,在挂钩23本身自重的作用下,挂钩23将由上翘状态落回到水平状态。
[0043]如图9A、图9B所示,如需小车推动被牵引物,小车只需一直前行至推头26顶到第一挂钩组件I的前端面,小车继续前行,即可推动被牵引物。此过程中,挂钩23已落下到第三沟槽122中。
[0044]小车在推动到位后,小车开始反向运行,此过程中,挂钩23先沿着过渡斜面121上升进入到第四沟槽123中,然后在第二导向面124的引导下,挂钩23将相应水平摆动,最终由导出口 14脱离第一挂钩组件。之后,在挂钩23本身自重的作用下,挂钩23将由上翘状态落回到水平状态。
[0045]下一次牵引小车在向第一挂钩组件接近过程中,第二挂钩组件的挂钩23在第一挂钩组件的斜槽槽壁152的引导下,挂钩钩头231前端的导入面2311会沿斜槽底面151运动,开始下一次推拉任务。
[0046]本实用新型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结构非常简单可靠,无需专门的动力装置(如液压缸、电机或人力等),也不用人工动作,就可完成脱钩、挂钩动作。
[00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包括有固定在被牵引物上的第一挂钩组件和设置在牵引小车上的第二挂钩组件;所述第一挂钩组件顶面并列设有两个导槽,第一导槽的槽底呈前端低后端高的形状;第二导槽的槽底呈前端高后端低的形状;两个导槽的低端向高端均设有过渡斜面;所述第一导槽的后端槽底高于第二导槽的后端槽底,且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的后端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开口 ;所述第一导槽的后端侧壁构成朝向所述开口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槽的前端横向设有垂直的钩面,由钩面的顶部朝向该第一挂钩组件的前部形成横截面尺寸渐扩且底面向下倾斜的斜槽,所述斜槽的底面向其前下方倾斜,斜槽的一侧槽壁向其前侧方倾斜;所述第二导槽的前端槽底位于所述斜槽该一侧槽壁上方,并由第二导槽前端侧壁设置的一第二导向面导引至所述斜槽该一侧槽壁上方设置的一导出口 ;所述第二挂钩组件包括固定于牵引小车上的支座、水平摆动地连接于支座上的水平摆杆和铰接于水平摆杆前部作上下摆动的挂钩,所述挂钩的前端设有钩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槽的前端设有容置所述挂钩钩头的第一沟槽,挂钩钩头钩设在第一沟槽前端的钩面上;所述第一导槽的后端设有第二沟槽;所述第二导槽的后端和前端分别设有第三沟槽和第四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与第三沟槽由所述开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挂钩组件的水平摆杆与支座之间由一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连接;所述挂钩后端与水平摆杆前端由一水平设置的第二转轴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组件和第二挂钩组件安装在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挂钩上下摆动地设置在该水平面之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摆杆与支座转动接触部位设有限制水平摆杆水平摆动角度的约束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后端与水平摆杆前端转动接触部位设有限制挂钩上下摆动角度的约束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槽式自重挂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小车上还设有推动所述被牵引物的推头。
【文档编号】B60D1/24GK203543552SQ201320623519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0日
【发明者】徐永华 申请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