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空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80159阅读:92来源:国知局
车辆空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车辆空调装置(1)具有除霜通路(R4)、供风通路(R5)、暖风通路(R6)以及后排座用通路(R7),还具有打开、关闭除霜通路(R4)的除霜风阀(24)和打开、关闭后排座用通路(R7)的后排座用风阀(57)。将除霜风阀(24)和后排座用风阀(57)连结起来。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仅将空调风供往车辆的前排座,还将空调风供往后排座的车辆 空调装置。 车辆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般情况下,车辆空调装置被安装在驾驶室内的仪表板内,且具有将在空气混合 空间内生成的空调风供向前窗玻璃内表面的除霜通路、将在空气混合空间内生成的空调风 供向前排座乘坐人员的主要上半身的供风通路、以及将在空气混合空间内生成的空调风供 到脚下的暖风通路。通过独立地打开、关闭这些通路来切换为各种吹风模式。
[0003] 还有一种空调装置也为众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为提高车辆后排座 的舒适性而设置后排座用空调风通路,也向后排座乘坐人员送去空调风。
[0004]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空调装置中,设置有打开、关闭后排座用空调风通路 的后排座用风阀和延伸到后排座的后排座用管道(duct)。后排座用风阀由控制装置控制它 的打开和关闭,当乘坐人员选择了后排座送风模式时,后排座用风阀就打开,空调风被送往 后排座。
[0005] 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6-921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一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
[0007] 然而,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设置了后排座用风阀的情况下,如何驱动该后排座用 风阀就是问题。例如,在设置后排座用风阀专用的执行部件的情况下,则存在成本上涨这样 的问题。
[0008] 于是,可以考虑将后排座用管道与前排座用供风通路连接起来,让前排座用供风 通路内的空调风流向后排座用管道内。这样一来,因为后排座用管道也能够利用前排座用 供风风阀(vent damp)打开、关闭,所以可以省去后排座用风阀,而能够降低成本。然而,因 为只有在处于供风模式时才能够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乘坐人员,所以后排座乘坐人员的舒 适性降低。
[0009] 虽然能够想到通过将后排座用风阀与打开、关闭前排座用供风通路的风阀连结起 来以省去后排座用风阀专用执行部件,但是在该情况下,也是如果前排座供风风阀不打开, 就无法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乘坐人员,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乘坐人员的机会受到限制,舒 适性降低。
[0010] 如果能够做到在使后排座用管道与空气混合空间连通的状态下省去后排座用风 阀,而能够总是将空气混合空间内的空调风流向后排座管道,那么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乘 坐人员的机会就不会再受限制了。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在冬季想让附着在前窗玻璃 上的霜溶化时温风也会流向后排座管道,所以无法充分地确保供给除霜通路的温风量,而 出现除霜性能不良的结果。 toon]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将空调风供往后排座的情 况下,省去专用的执行部件而谋求低成本化,并且能够在不降低除霜性能的情况下增加将 空调风向供到后排座的机会,后排座乘坐人员的舒适性提高。
[0012]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
[0013] 为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让后排座用风阀与除霜风阀连动。
[0014]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具有用于将空调风供到车辆的前窗玻璃内表面上的 除霜通路、用于将空调风供向前排座乘坐人员的供风通路、用于将空调风供到脚下的暖风 通路、用于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后排座用通路,同时还具有将所述除霜通路打开、关闭的 除霜风阀和将所述后排座用通路打开、关闭的后排座用风阀的车辆空调装置中包括连结部 件。该连结部件将所述除霜风阀和所述后排座用风阀连结起来而让该后排座用风阀与该除 霜风阀连动。
[0015] 根据该结构,在利用例如执行部件等打开、关闭除霜风阀之际能够利用该执行部 件的驱动力让后排座用风阀打开、关闭,因此不需要设置后排座用风阀专用执行部件。
[0016] 通过在除霜风阀处于关闭状态时使后排座用风阀成为打开状态,那么在例如供风 通路打开的吹风模式下或暖风通路打开的吹风模式下,能够让空调风流向后排座用通路, 因此能够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机会增多。
[0017] 通过在除霜风阀处于打开状态时使后排座用风阀成为关闭状态,能够充分地确保 对除霜通路的温风量。
[0018]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包括形成后排座用通路的后排 座用管道,所述后排座用风阀设置在所述后排座用管道的内部。
[0019] 根据该结构,例如在无需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情况下,则不安装后排座用管道, 从而也就可以不安装后排座用风阀了。因此不再需要在构造上对空调装置的安装热交换器 等的本体部分做较大的变更,而能够针对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情况和不将空调风供向后 排座的情况分开制造空调装置,成本低。
[0020]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包括安装所述除霜风阀 的机壳、向所述除霜风阀传递驱动力的除霜风阀动力传递部件、以及向所述后排座用风阀 传递驱动力的后排座用风阀动力传递部件。所述除霜风阀动力传递部件布置在所述机壳的 车宽方向的一侧,所述后排座用风阀动力传递部件和所述连结部件布置在所述机壳的车宽 方向的另一侧。
[0021] 根据该结构,因为将除霜风阀动力传递部件、后排座用风阀动力传递部件与连结 部件分开着布置在机壳的车宽方向上,所以能够防止制造时相互干涉。
[0022] -发明的效果一
[0023]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因为做到了让除霜风阀和后排座用风阀连动,所以能够谋 求低成本化,并且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机会增多而能够提高后排座乘坐人员的舒适性且 能够充分地确保除霜性能。
[0024]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因为将后排座用风阀设置在形成后排座用通路的后排座用 管道的内部,所以能够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空调装置和不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空调装 置分开来制造,成本低。
[0025]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因为将除霜风阀动力传递部件、后排座用风阀动力传递部 件与连结部件分开着布置在机壳的车宽方向上,所以能够防止制造时相互干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空调装置的立体图。
[0027] 图2是车辆空调装置的左侧视图。
[0028] 图3是车辆空调装置的右侧视图。
[0029] 图4是车辆空调装置的后视图。
[0030] 图5是车辆空调装置的剖视图。
[0031] 图6是示出卸下后排座用管道后之状态的相当于图1的图。
[0032] 图7是后排座用管道的立体图。
[0033] 图8是后排座用管道的主视图。
[0034] 图9是后排座用管道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以下实施方式只是本 质上优选的示例而已,并没有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加以限制的意 图。
[0036] 图1是从后侧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空调装置1的立体图。装载 车辆空调装置1的车辆是所谓的轿车,作为前排座的驾驶座位、副驾驶座位以及后排座都 设置在驾驶室内。而且该车辆是方向盘(驾驶座位)设在左侧的左方驾驶汽车。
[0037]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车辆前侧简单地称为"前",将车辆后侧简单地称 为"后",车辆右侧简单地称为"右",将车辆左侧简单地称为"左"。
[0038] 在汽车的驾驶室前端部设置有仪表板(未图示)内,该车辆空调装置1被装载在 该仪表板内。
[0039] 车辆空调装置1包括未图示的送风单元、空调单元20以及未图示的空调控制装 置。送风单元设置在车辆的副驾驶座一侧(右侧),空调单元20设置在车宽方向(左右方 向)中央部位。送风单元和空调单元20相连接。送风单元和空调单元20被固定在车辆的 前围板和仪表板加强件等(皆未示出)上。
[0040] 送风单元内置有包括西洛可(Scirocco)风扇的送风机,且包括内外空气切换部。 内外空气切换部用于选择并引入驾驶室内的空气和驾驶室外的空气二者中之一。送风单元 能够将驾驶室内的空气或驾驶室外的空气送给空调单元20。
[0041] 如图5所示的内部构造那样,空调单元20包括:作为冷却用热交换器的蒸发器 21、作为加热用热交换器的放热器22、空气混合风阀23、除霜风阀24、供风风阀25、暖风风 阀26以及安装它们的树脂制机壳27。
[0042] 如图2?图4所示,机壳27包括在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作了分割的前侧机壳构成 部件27a和后侧机壳构成部件27b。如图5所示,蒸发器21安装在前侧机壳构成部件27a 内,另一方面,放热器22、空气混合风阀23、除霜风阀24、供风风阀25以及暖风风阀26安装 在后侧机壳构成部件27b内。
[0043] 图6中也示出,后侧机壳构成部件27b包括在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作了分割的左 侧机壳构成部件27c和右侧机壳构成部件27d。也就是说,机壳27为四分割构造。后侧机 壳构成部件27b的分割面W(图4中用假想线示出)是一个大致铅直延伸的假想面。
[0044] 左侧机壳构成部件27c中的与右侧机壳构成部件27d相结合的结合侧端部(右端 部)全面敞开口;右侧机壳构成部件27d中的与左侧机壳构成部件27c相结合的结合侧端 部(左端部)也全面敞开口。
[0045] 如图4、图6所示,多个机壳紧固用凸缘5相互保持着间隔地形成在右侧机壳构成 部件27d的左端部,螺钉B1会上紧在该机壳紧固用凸缘5内。各机壳紧固用凸缘5形成为 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柱状。在各机壳紧固用凸缘5的内部形成有螺钉上紧孔(未图示),螺 钉上紧孔的口朝着该机壳紧固用凸缘5的左端面敞开且朝右侧延伸。因此,螺钉B1是从左 侧上紧在机壳紧固用凸缘5上。
[0046] 在左侧机壳构成部件27c的右端部且与右侧机壳构成部件27d上的机壳紧固用凸 缘5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螺钉穿通孔(未图示)。该螺钉穿通孔在位于机壳紧固用凸缘5 的螺钉上紧孔的左侧的状态下,其中心线与螺钉上紧孔的中心线完全对齐。让螺钉B1穿过 螺钉穿通孔并将该螺钉B1拧入机壳紧固用凸缘5的螺钉上紧孔内,左侧机壳构成部件27c 和右侧机壳构成部件27d由此被相互紧固在一起而一体化。
[0047] 前侧机壳构成部件27a和后侧机壳构成部件27b也同样用螺钉(未图不)相互紧 固固定在一起。
[0048] 如图5所示,在机壳27的内部形成有供空调用空气流通的空气通路R。蒸发器21 安装在前侧机壳构成部件27a的内部且空气通路R内。
[0049] 制冷剂和空调用空气借助在构成空气通路R的一部分的冷却通路R1内流动的空 调用空气通过蒸发器21而进行热交换,空调用空气被冷却。此时,已在蒸发器21的表面结 露的结露水顺着管(tube)、翅片(fin)等流向下方。
[0050] 如图2所示,在机壳27的底壁部设置有排水部D,用以收集并排出在蒸发器21结 露并流下来的结露水。用以将结露水排到驾驶室外的排水管Η连接在排水部D。
[0051] 如图5所示,在机壳27的空气混合空间R3的上方形成有除霜通路R4。除霜通路 R4与空气混合空间R3连通。除霜通路R4的下游端是开在机壳27的上壁部且前后方向中央 部位附近的除霜吹风口 32。虽未图示,延伸到仪表板上的除霜器出风口(defrost nozzle) 的除霜管道连接在该除霜吹风口 32上。除霜器出风口将空调风供到前窗玻璃的内表面上。
[0052] 在机壳27的空气混合空间R3的上方且比该除霜通路R4还靠后侧的位置形成有 供风通路R5。供风通路R5也与空气混合空间R3连通。供风通路R5的下游端是开在机壳 27的上壁部且比该除霜吹风口 32还靠后侧的位置处的供风吹出口 34。虽未图示,延伸到 仪表板上的供风出风口(vent nozzle)的供风管道与该供风吹出口 34相连接。供风出风 口用于将空调风供向乘坐人员的主要是上半身,且分别设置在仪表板的左右两端部和左右 方向中央部位。
[0053] 在机壳27内部的后侧形成有暖风通路R6。暖风通路R6也与空气混合空间R3连 通。暖风通路R6朝着机壳27下侧延伸。形成在机壳27后部的前排座用暖风吹出口 35和 后排座用暖风吹出口 36与暖风通路R6的下游端连通。延伸到前排座乘坐人员的脚下附近 的前排座用暖风管道(未图示)与前排座用暖风吹出口 35相连接。延伸到后排座乘坐人 员的脚下附近的后排座用暖风管道(未图示)与后排座用暖风吹出口 36相连接。
[0054] 如图5、图6所示,在机壳27的后壁部形成有吹出供向车辆后排座的空调风的后排 座用空调风吹出口 37。后排座用空调风吹出口 37开在机壳27的后壁部的上部附近,与空 气混合空间R3连通。后排座用空调风吹出口 37呈左右方向细长的形状,从左侧机壳构成 部件27c -直延伸到右侧机壳构成部件27d。在机壳27后壁部的后排座用空调风吹出口 37周围,以包围后排座用空调风吹出口 37的方式形成有环状延伸的凹条部37a。
[0055] 在机壳27的后壁部且后排座用空调风吹出口 37外该吹出口 37的左端部和右端 部附近分别形成有左侧、右侧卡合孔31a、31b。后述的后排座用管道50的左侧、右侧卡合爪 (卡合部)55a、55b分别与左侧、右侧卡合孔31a、31b卡合。左侧、右侧卡合孔31a、31b由位 于比凹条部37a还外的位置处且贯通前后方向的通孔构成。左侧、右侧卡合孔31a、31b呈 上下方向细长的近似矩形形状。
[0056] 如图6所示,用于紧固并固定后述后排座用管道50的管道紧固用凸缘6分别形成 在机壳27的后壁部的上侧和下侧。与机壳紧固用凸缘5 -样,各管道紧固用凸缘6形成为 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柱状,具有开在该管道紧固用凸缘6的左端面上且朝右侧延伸的螺钉上 紧孔6a。各管道紧固用凸缘6位于左侧机壳构成部件27c和右侧机壳构成部件27d的分割 面W的右侧。也就是说,管道紧固用凸缘6设置在左右方向上偏离该分割面W的位置处。
[0057] 如图5所示,空气通路R的冷却通路R1的下游部在后侧机壳构成部件27b内分成 上下两支通路,分别与形成在后侧机壳构成部件27b内的隔壁38上侧的上侧开口部29和 形成在后侧机壳构成部件27b内的隔壁38下侧的下侧开口部28连通。
[0058] 将空调用空气加热的加热通路R2与下侧开口部28连接。该加热通路R2也构成空 气通路R的一部分。构成空气通路R的一部分的空气混合空间R3与上侧开口部29连接。 加热通路R2的下游侧与空气混合空间R3连接。
[0059] 空气混合风阀23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摆动轴23a。摆动轴23a的两端部穿过机 壳27的左右两侧壁,被机壳27支撑能够摆动。
[0060] 空气混合风阀23构成为:绕摆动轴23a摆动而将上侧开口部29和下侧开口部28 打开、关闭,并且也将加热通路R2的下游端开口 30打开、关闭。在将上侧开口部29完全打 开的状态下让下侧开口部28和加热通路R2的下游端开口 30完全关闭。另一方面,在将上 侧开口部29完全关闭的状态下让下侧开口部28和加热通路R2的下游端开口 30完全打开。
[0061] 如图1、图2所示,连杆40固定在空气混合风阀23的摆动轴23a的左端部,该连杆 40沿摆动轴23a的径向延伸。
[0062] 用于驱动空气混合风阀23的空气混合用执行部件41安装在机壳27的左侧壁部。 臂(arm)(未图示)固定在空气混合用执行部件41的输出轴上,该臂卡合在空气混合风阀 23的连杆40上。
[0063] 因此,空气混合用执行部件41的输出经臂传递给连杆40,起到让空气混合风阀23 摆动的作用。空气混合用执行部件41连接在空调控制装置上,由空调控制装置控制,能够 利用空气混合风阀23任意地改变各开口部28、29、30的开度。
[0064] 如图5所示,除霜风阀24将除霜通路R4打开、关闭,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摆动 轴24a。摆动轴24a的两端部穿过机壳27的左右两侧壁,被该机壳27支撑能够摆动。 [0065] 如图3所示,连杆(除霜风阀动力传递部件)42固定在除霜风阀24的摆动轴24a 的右端部。连杆42是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除霜风阀24的部件。
[0066] 该连杆42沿着摆动轴24a的径向延伸。除霜风阀24绕摆动轴24a摆动而将除霜 通路R4切换为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从左侧观看时(图2所示),除霜风阀24打开的方向 为顺时针方向;除霜风阀24关闭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0067] 如图2所示,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后述的后排座用风阀57的连结连杆(后排座用 风阀动力传递部件)44固定在除霜风阀24的摆动轴24a的左端部。
[0068] 该连结连杆44也和右侧的连杆42 -样沿摆动轴24a的径向延伸。在连结连杆44 的顶端部形成有卡合孔44a。除霜风阀24只要在其摆动范围内,不管在哪一个摆动位置,连 结连杆44都朝下方延伸。
[0069] 如图5所示,供风风阀25将供风通路R5打开、关闭,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摆动 轴25a。摆动轴25a的两端部穿过机壳27的左右两侧壁,被该机壳27支撑能够摆动。连杆 (未图示)固定在供风风阀25的摆动轴25a的右端部。该连杆沿摆动轴25a的径向延伸。 供风风阀25绕摆动轴25a摆动而将供风通路R5切换为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
[0070] 暖风风阀26将暖风通路R6打开、关闭,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摆动轴26a。摆动 轴26a的两端部穿过机壳27的左右两侧壁,被该机壳27支撑能够摆动。连杆(未图示) 固定在暖风风阀26的摆动轴26a的右端部。该连杆沿摆动轴26a的径向延伸。暖风风阀 26绕摆动轴26a摆动而将暖风通路R6切换为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
[0071] 如图3所示,在机壳27的右侧壁部设置有吹风模式切换用主连杆47。主连杆47 由形状近似圆形的板材制成,可摆动地安装在机壳27的右侧壁部。主连杆47上具有与除 霜风阀24、供风风阀25以及暖风风阀26的连杆42卡合的槽47a。
[0072] 在机壳27的右侧壁部安装有吹风模式切换用执行部件48。吹风模式切换用执行 部件48与空调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主连杆47固定在吹风模式切换用执行部件48的输 出轴上。因此,吹风模式切换用执行部件48的输出经主连杆47传递给除霜风阀24、供风风 阀25以及暖风风阀26的连杆42,起到让除霜风阀24、供风风阀25以及暖风风阀26摆动 的作用。
[0073] 根据主连杆47上的槽47a的形状设定除霜风阀24、供风风阀25以及暖风风阀26 的摆动角度、摆动时刻等。
[0074] 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将除霜风阀24打开将供风风阀25和暖风风阀26关闭的 除霜模式、将供风风阀25打开将除霜风阀24和暖风风阀26关闭的供风模式、将暖风风阀 26打开将除霜风阀24和供风风阀25关闭的暖风模式、将除霜风阀24和暖风风阀26打开 将供风风阀25关闭的除霜暖风模式、将供风风阀25和暖风风阀26打开将除霜风阀24关 闭的双位模式等吹风模式之间进行切换。除了能够通过乘坐人员对空调控制板的操作来进 行吹风模式的切换以外,还能够由空调控制装置根据室温、设定温度等等来进行吹风模式 的切换。
[0075] 如图5所示,放热器22布置在加热通路R2中。发动机冷却水在放热器22内部循 环。空调用空气通过该发动机冷却水和在加热通路R2内流动的空调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 被加热。
[0076] 如图1所示,后排座用管道50连接在后排座用空调风吹出口 37上。如图7?图 9所示,后排座用管道50整体近似上下方向地延伸,如图5所示,内部的通路为后排座用供 风通路(后排座用通路)R7。该后排座用供风通路R7经后排座用空调风吹出口 37与空气 混合空间R3连通。
[0077] 如图8所示,后排座用管道50的上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最长,越靠近下侧左右 方向上的尺寸越短,下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最短。而且,如图9所示,后排座用管道50被 设定成为:上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最短,下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最长。
[0078] 如图8所示,在后排座用管道50的前壁部的上部形成有与后排座用空调风吹出口 37连接的上侧开口部53。上侧开口部53与后排座用空调风吹出口 37相对应呈左右方向 细长的形状。在上侧开口部53的周围形成有突条部53a,该突条部53a朝前方突出且环状 延伸以便将上侧开口部53围起来。该突条部53a嵌入所述机壳27的凹条部37a。借助突 条部53a嵌入凹条部37a中来抑制空调风泄漏。
[0079] 在后排座用管道50的前壁部的上部且左右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朝前方突出的左 侦I右侧卡合爪55a、55b。左侧卡合爪55a突向左侧的突出量大于突条部53a的左缘部突 向左侧的突出量,且以与机壳27的左侧卡合孔31a相对应的方式设置。右侧卡合爪55b突 向右侧的突出量大于突条部53a的右缘部突向右侧的突出量,且以与机壳27的右侧卡合孔 31b相对应的方式设置。
[0080] 左侧、右侧卡合爪55a、55b在从后侧插入左侧、右侧卡合孔31a、31b中的状态下与 左侧、右侧卡合孔31a、31b的周缘部卡合。这样一来,后排座用管道50就被暂时保持住。
[0081] 如图9所示,后排座用管道50的下部朝后方折弯,具有开口朝向后侧的下侧开口 部54(图7等中示出)。未图示的地板管道的上流端部与下侧开口部54相连接。该地板管 道顺着地板的上表面延伸到后排座附近,敞开口。
[0082] 如图7、图8所示,后排座用管道50和后侧机壳构成部件27b -样,在左右方向的 中间部位被分割成左侧管道构成部件51和右侧管道构成部件52。
[0083] 多个卡合爪52a相互保持间隔地设置在右侧管道构成部件52的左端部。另一方 面,供右侧管道构成部件52的卡合爪52a卡合的多个卡合孔51a形成在左侧管道构成部件 51的右端部。
[0084] 在右侧管道构成部件5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被紧固在机壳27上的右侧 紧固板52b。右侧紧固板52b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着后排座用管道50外延伸。在右侧紧固 板52b上形成有贯通左右方向的螺钉穿通孔52c。该螺钉穿通孔52c的中心线与管道紧固 用凸缘6的螺钉上紧孔6a的中心线完全对齐。
[0085] 如图7所示,在左侧管道构成部件5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有被紧固在机壳 27上的左侧紧固板51b。左侧紧固板51b沿着右侧管道构成部件52的右侧紧固板52b延 伸。在左侧紧固板51b上,贯通左右方向的螺钉穿通孔51c的中心线与右侧管道构成部件 52的螺钉穿通孔52c的中心线完全对齐。
[0086] 右侧管道构成部件52的右侧紧固板52b和左侧管道构成部件51的左侧紧固板 51b利用螺钉B2紧固在管道紧固用凸缘6上。
[0087] 如图5所示,后排座用风阀57安装在后排座用管道50内部。后排座用风阀57设 置在后排座用管道50的上侧开口部53和下侧开口部54之间靠上侧开口部53近的部位, 且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摆动轴57a、和朝着摆动轴57a的径向两侧延伸的两块堵塞板部 57b、57b。摆动轴57a在穿过后排座用管道50的左右两侧壁部的状态下被该两侧壁部支撑 能够摆动。
[0088] 在堵塞板部57b、57b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时(图5所示),后排座用风阀 57将后排座用供风通路R7打开,而在堵塞板部57b、57b成为沿与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 的状态时,后排座用风阀57则将后排座用供风通路R7关闭。
[0089] 如图1、图2所示,连杆60固定在后排座用风阀57的摆动轴57a的左端部。连杆 60沿摆动轴57a的径向延伸。在连杆60的顶端部形成有卡合孔60a。后排座用风阀57只 要在其摆动范围内,不管处于哪一个摆动位置,连杆60都是朝下方延伸。
[0090] 后排座用风阀57的摆动方向与除霜风阀24的摆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从左侧 观看时(图2所示),后排座用风阀57打开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后排座用风阀57关闭的 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0091] 如图1、图2所示,该空调装置1上设置有杆(rod)(连结部件)61。该杆61将后 排座用风阀57的连杆60和除霜风阀24的连结连杆44连结起来,将除霜风阀24的开关力 传递给后排座用风阀57而让后排座用风阀57与除霜风阀24连动。
[0092] 杆61是金属制部件,其所具有的刚性大小要能够保证不轻易地因除霜风阀24的 开关力而变形且大致直线状延伸。杆61的一端部插入除霜风阀24的连结连杆44上的卡 合孔44a内并与该卡合孔44a卡合,不会从该卡合孔44a中脱出。另一方面,杆61的另一 端部插入后排座用风阀57的连杆60上的卡合孔60a内并与该卡合孔60a卡合,不会从该 卡合孔60a中脱出。
[0093] 杆61的长度被设定成:在除霜风阀24处于打开状态时使后排座用风阀57成为关 闭状态,并且在除霜风阀24处于关闭状态时使后排座用风阀57成为打开状态那么长。这 样一来,在不设置后排座用风阀专用的执行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吹风模式切换用执行 部件48将后排座用风阀57打开、关闭。
[0094] 接下来,对按以上所述构成的车辆空调装置1的工作情况做说明。
[0095] 从送风单元送来的空调用空气流入机壳27内的空气通路R中的冷却通路R1,通过 蒸发器21。而且,根据空气混合风阀23的摆动位置决定流入加热通路R2的空气量。流入 加热通路R2的空气通过放热器22而被加热后,流入空气混合空间R3。另一方面,没有流入 加热通路R2的空气从冷却通路R1直接流入空气混合空间R3。
[0096] 在空气混合空间R3内生成的空调风朝着除霜通路R4、供风通路R5、暖风通路R6 以及后排座用供风通路R7流动。此时,根据除霜风阀24、供风风阀25和暖风风阀26的打 开关闭状态被设定为吹风模式,调和空气就被根据该吹风模式供向驾驶室内的各个部分。
[0097] 例如,在除霜模式的情况下,除霜风阀24打开,后排座用风阀57与该除霜风阀24 连动而关闭。这样一来,空气混合空间R3的空调风就不会再流向后排座用供风通路R7,故 能够确保供向除霜吹风口 32的空调风的量较多。结果是,能够向前窗玻璃的内表面提供足 够多的空调风,从而获得较高的除霜性能。
[0098] 另一方面,在供风模式、暖风模式、双位模式下除霜风阀24关闭,但此时后排座用 风阀57与该除霜风阀24连动而打开。这样一来,因为在多个吹风模式下都能够将空调风 供向后排座,所以能够提高后排座乘坐人员的舒适性。
[0099]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空调装置1,因为在利用吹风模式切换用 执行部件48打开、关闭除霜风阀24之际,能够利用该执行部件48的驱动力打开、关闭后排 座用风阀57,所以后排座用风阀专用的执行部件就不需要了;通过在除霜风阀24处于关闭 状态时使后排座用风阀57成为打开状态,那么在多个吹风模式下都能够将空调风供向后 排座,因此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机会增多;通过在除霜风阀24处于打开状态时使后排座 用风阀57成为关闭状态,则能够充分地确保对除霜通路R4的温风量。
[0100] 因此,能够谋求车辆空调装置1的低成本化,并且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机会增 多而能够提高后排座乘坐人员的舒适性,还能够充分地确保除霜性能。
[0101] 在不需要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车辆空调装置1的情况下,不安装后排座用管道 50,也就可以不安装后排座用风阀57 了。在该情况下,机壳27的后排座用空调风吹出口 37 不需要了,只要不在机壳27的成形模中设置模具镶块来成型后排座用空调风吹出口 37即 可。因此就不需要在结构上对空调装置1的安装蒸发器21、放热器22等的机壳27做较大 的改变,可以分开制作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车辆空调装置1和不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 车辆空调装置1,成本低。
[0102] 将除霜风阀24的连杆42布置在机壳27的右侧,将连结连杆44和杆61布置在机 壳27的左侧。因为这样将除霜风阀24的连杆42、连结连杆44和杆61分开着布置在车宽 方向上,所以能够防止制造时相互干涉。
[0103]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利用金属制杆61让后排座用风阀57与除霜风阀24 连动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利用树脂制连杆、推拉金属线等让后排座用风阀57与除霜风 阀24连动也是可以的。
[0104] 既可以将除霜风阀24的连杆42布置在机壳27的左侧,将连结连杆44和杆61布 置在机壳27的右侧,也可以将连杆42、连结连杆44以及杆61集中布置在机壳27的左侧或 者集中布置在机壳27的右侧。
[010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车辆为左方驾驶汽车的情况。在右方驾驶汽车的情 况下,只要使车辆空调装置1构成为左右对称即可。在该情况下,通过事先将后排座用管道 50成型为左右对称,那么,无论是用在左方驾驶汽车上的车辆空调装置1,还是用在右方驾 驶汽车上的车辆空调装置1,它们都能够使用一样的后排座用管道50,从而能够谋求低成 本化。
[010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后排座用管道50成为左右二分割构造,但并不限于此,使 后排座用管道成为一体成形品也是可以的。
[0107] 本发明对于将另为一体的管道安装在送风机、热交换器被集中布置在车宽方向中 央部位的全部中心(full center)型车辆空调装置上的情况也适用。
[010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吹风模式切换用执行部件48对除霜风阀24进行驱动,但 并不限于此,例如通过用金属线等传递乘坐人员的操作力来进行驱动也是可以的。
[0109] 一产业实用性一
[0110]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空调装置对于例如包括将空调风供向汽车后排座 的管道的车辆空调装置适用。
[0111] -符号说明一
[0112] 1 车辆空调装置
[0113] 21蒸发器(冷却用热交换器)
[0114] 22 放热器(加热用热交换器)
[0115] 24 除霜风阀
[0116] 25 供风风阀
[0117] 26 暖风风阀
[0118] 27 机壳
[0119] 42 连杆(除霜风阀动力传递部件)
[0120] 44 连结连杆(后排座用风阀动力传递部件)
[0121] 48 吹风模式切换用执行部件
[0122] 50 后排座用管道
[0123] 57 后排座用风阀
[0124] 61 杆(连结部件)
[0125] R3 空气混合空间
[0126] R4 除霜通路
[0127] R5 供风通路
[0128] R6 暖风通路
[0129] R7 后排座用供风通路(后排座用通路)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辆空调装置,其具有用于将空调风供到车辆的前窗玻璃内表面上的除霜通 路、用于将空调风供向前排座乘坐人员的供风通路、用于将空调风供到脚下的暖风通路、以 及用于将空调风供向后排座的后排座用通路,还具有将所述除霜通路打开、关闭的除霜风 阀、以及将所述后排座用通路打开、关闭的后排座用风阀,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空调装置包括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将所述除霜风阀和所述后排座用风阀连结 起来而让该后排座用风阀与该除霜风阀连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空调装置包括形成后排座用通路的后排座用管道, 所述后排座用风阀设置在所述后排座用管道的内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空调装置包括安装所述除霜风阀的机壳、向所述除霜风阀传递驱动力的除霜风 阀动力传递部件、以及向所述后排座用风阀传递驱动力的后排座用风阀动力传递部件, 所述除霜风阀动力传递部件布置在所述机壳的车宽方向的一侧,所述后排座用风阀动 力传递部件和所述连结部件布置在所述机壳的车宽方向的另一侧。
【文档编号】B60H1/00GK104114389SQ201380009004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4日
【发明者】永冈修治, 永田博道 申请人: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