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525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胎面部(T)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主沟槽(13)和相对所述主沟槽(13)平行延伸的至少一条细沟槽(31、32),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条纹(23a、22a)位于所述主沟槽(13)与所述细沟槽(31、32)之间,粗条纹(23b、22b)位于所述细沟槽(31、32)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细条纹(23a、22a)相反的一侧,配置与所述细沟槽邻接并沿轮胎周向排列的多个切口部(51、52),所述各切口部(51、52)的形状为,该各切口部的轮胎周向上,其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宽,另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窄。本发明可确保刚性且散热性优异。
【专利说明】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胎面部具备条形花纹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在胎面部具备条形花纹的充气轮胎(以下记述为轮胎),已提出各种胎面花 纹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胎面花纹结构。
[0003] 所述胎面花纹结构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在位于比轮胎赤道靠外的车辆外侧 的条纹中的一条上,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沟槽(该文献图1上的附图标记"12")和 从所述细沟槽向轮胎赤道侧延伸,并在轮胎周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的多条倾斜沟槽(该文 献图1上的附图标记"16a")。
[0004] 可是,轮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在触地时与路面间的摩擦而发生变形,若从路 面远离,则形状恢复。通过所述变形与形状恢复的反复,构成轮胎的组织(橡胶等)发热。 如果该热量在所述组织中不断蓄积,不久,所述组织软化而变得不能承受外力及轮胎气压, 有时会导致轮胎破坏(爆胎)。
[0005] 根据专利文献1的记述,在该文献的发明中,通过形成所述细沟槽和倾斜沟槽,给 予形成有所述各沟槽的条纹排水性和周向的刚性。但是,没有特别采取对所述发热的对策。
[0006] 为了限制热量在轮胎的组织内不断蓄积,考虑在胎面上形成宽度大的沟槽,或者 增大沟槽的形成密度。但是,如果沟槽的宽度大,则条纹相互间的空间会增大宽度大的那部 分,并且,条纹自身变小(变细)。这样一来,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条纹容易弯曲,因此担心 轮胎的刚性降低。在增大沟槽的形成密度的情况下也同样,因形成间隔小的沟槽导致各个 条纹变小(变细),因此担心轮胎的刚性降低。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2012-1314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1]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确保刚性且散热性优异的充气轮胎。
[0012] (二)技术方案
[0013] 本发明是在胎面部具备条形花纹的充气轮胎,所述胎面部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 至少一条主沟槽和相对所述主沟槽平行延伸的至少一条细沟槽,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条纹 位于所述主沟槽与所述细沟槽之间,粗条纹位于所述细沟槽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细 条纹相反的一侧,通过切除所述粗条纹的所述细沟槽侧的角部,配置与所述细沟槽邻接并 沿轮胎周向排列的多个切口部,所述各切口部的形状为,在该各切口部的轮胎周向上,其一 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宽,另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窄。
[0014] 根据该结构,所述各切口部的形状为,在轮胎周向上,其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 向上宽度宽,另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窄。因此,能够通过所述宽度窄的部分的 边缘挡住受到外力要变形的细条纹,因此能够通过该部分确保刚性。而且,由于从切口部的 内面进行散热,因此与不形成切口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散热面积,而且,由于通过所述 宽度宽的部分能够进一步增大散热面积,因此能够有效地限制热量在构成轮胎的组织中不 断蓄积。
[0015] 此外,所述各切口部可以具有连结该各切口部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远离了所述细 沟槽的一侧的边缘与靠近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的斜面,所述斜面的远离了所述细沟槽 的一侧的边缘位于比靠近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要靠近径向向外的位置。根据该结构, 与各切口部形成为固定深度的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所述粗条纹的所述细沟槽侧的角 部的切口。因此,能够限制特别是所述粗条纹的刚性降低。因此,刚性与散热性间的平衡良 好。
[0016] 此外,可以使所述多个切口部位于在轮胎安装在车辆上时比轮胎赤道靠外的车辆 外侧。根据该结构,在轮胎安装在车辆上的情况下,对于转弯时承受来自路面的外力最大的 胎面的外侧区域,尤其能够在确保刚性的同时给与散热性。
[0017] 此外,所述粗条纹可以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的多条刀槽花纹,在所 述粗条纹上,与各切口部连接的沟槽可以仅为所述刀槽花纹。根据该结构,与沟槽宽度大于 刀槽花纹的沟槽与所述各切口部连接的情况相比,由于连接的沟槽所具有的空间小,因此 能够缩小条纹的变形余量。因此,能够限制由于与各切口部连接的沟槽导致的刚性降低及 伴随条纹变形产生的发热量增大。
[0018] 此外,所述刀槽花纹与所述各切口部可以在远离了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的所 述轮胎周向上的端部进行连接,在该连接部分上,所述刀槽花纹相对于所述边缘,沿与轮胎 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或沿轮胎宽度方向且轮胎周向上的一端侧的倾斜方向延伸。根据该 结构,细条纹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所述连接部分支撑要变形的细条纹,其结果, 能够确保轮胎的刚性。
[0019] 此外,在所述连接部分上,所述边缘与所述刀槽花纹可以呈钝角相交。根据该结 构,能够通过钝角的角部支撑要变形的细条纹,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确保轮胎的刚性。
[0020] 此外,所述粗条纹可以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的多条刀槽花纹,所述 各切口部可以经过相当于所述多条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上的形成间隔的两倍以上的长度 而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大一个切口部上的散热面积,能够有助于散热性的提高。
[0021] 此外,所述刀槽花纹与所述各切口部可以在远离了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的所 述轮胎周向上的端部进行连接,在该连接部分上,所述边缘与所述刀槽花纹成锐角关系。根 据该结构,与成为所述锐角的部分相对应地形成两个面。由于这两个面对于所述粗条纹的 变形成为阻力,因此能够确保轮胎的刚性。
[0022] (三)有益效果
[0023] 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所述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通过所述各切口部上的宽度窄 的部分的边缘挡住所述细条纹,来确保刚性,并且通过从所述各切口部(特别是宽度宽的 部分)的内面进行散热,由此在确保刚性的同时散热性优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从径向外侧 方向观察的图。
[0025]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6] 图3㈧?(C)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实施例1?3)的充气轮胎的外侧切 口部或内侧切口部的将一部分以径向截面切断的立体示意图。图3(D)?(F)是表示比较 例1?3的将一部分以径向截面切断的立体示意图。图3(G)是表示本申请的发明人对所 述(A)?(F)的方式进行散热性和刚性评价的结果的表。
[0027] 图4是将外侧切口部周边沿径向切断的情况下的端面放大图,图4(A)表示宽度窄 的部分,图4(B)表不宽度宽的部分。
[0028] 图5(A)?⑶均是表示外侧切口部或内侧切口部的其他实施方式从径向外侧方 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各凹部形状的示意图。
[0029] 图6表示用于评价的比较例4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图。
[0030] 图7表示用于评价的比较例5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图。
[0031] 图8表示用于评价的实施例4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图。
[0032] 图9表示用于评价的实施例5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列举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另外,在下述方向的表示 中,关于"内外",将轮胎在安装在车辆上时靠近车辆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一侧作为内侧,将远 的一侧作为外侧。此外,将图1、图2、图6?图9的上方侧作为轮胎周向一侧(或一端侧), 将同图的下方侧作为轮胎周向另一侧(或另一端侧)。
[0034]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该 轮胎的胎面花纹以图1所示轮胎赤道E为基准,在轮胎宽度方向行为非对称。如图1所示, 图示右侧是安装在车辆上时的外侧,图示左侧为内侧。
[0035] 在该轮胎上,形成有三条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沟槽1(11?13),通过由该三条主 沟槽11?13分割胎面部T,形成有四条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作为着地部的条纹2(21?24)。 所述三条主沟槽1形成为比形成在轮胎上的其他沟槽更粗的沟槽。本实施方式的条纹2是 中央内侧条纹21、中央外侧条纹22、最外侧条纹23、最内侧条纹24。
[0036] 在所述形成的三条主沟槽11?13中,在比轮胎赤道E靠外的车辆外侧,且位于最 外侧的外侧主沟槽13的内外方向上,形成有与该外侧主沟槽13平行延伸的外侧细沟槽31 和内侧细沟槽32。而且,位于外侧主沟槽13的外方的最外侧条纹23中,在位于外侧区域 的外侧粗条纹23b上,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的多条刀槽花纹4。各刀槽花纹 4从最外侧条纹23的外边缘开始向内方且轮胎周向另一侧的倾斜方向延伸,使其在弯曲部 41的内方,向轮胎周向另一侧的倾斜加剧,与外侧细沟槽31及外侧切口部51连接。此外, 在位于比外侧主沟槽13靠里的内方的中央外侧条纹22中,在位于内侧区域的内侧粗条纹 22b上也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的多条刀槽花纹6。各刀槽花纹6从中央外侧 条纹22的内边缘开始向外方且轮胎周向一侧的倾斜方向延伸,与内侧细沟槽32及内侧切 口部52连接。
[0037] 外侧细沟槽31是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沟槽,是比外侧主沟槽13沟槽宽度小的 沟槽,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刀槽花纹。通过该外侧细沟槽31,最外侧条纹23在内外方向上被 分割,在最外侧条纹23中的内侧区域上形成外侧细条纹23a,在外侧区域上形成外侧粗条 纹23b。如图1及图2所示,该外侧细条纹23a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与外侧主沟槽13 大致同宽的条纹。
[0038] 而且,内侧细沟槽32也与外侧细沟槽31相同,是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沟槽,是 比外侧主沟槽13沟槽宽度小的沟槽,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刀槽花纹。通过该内侧细沟槽32, 中央外侧条纹22在内外方向上被分割,在中央外侧条纹22中的外侧区域上形成内侧细条 纹22a,在内侧区域上形成内侧粗条纹22b。该内侧细条纹22a与外侧细条纹23a大致同宽。
[0039] 另外,在中央内侧条纹21及最内侧条纹24上,也通过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刀槽 花纹211、241,各条纹21、24在内外方向上被分割,在各条纹21、24中的外侧区域上形成细 条纹21a、24a,在内侧区域上形成粗条纹21b、24b。
[0040] 这样,隔着外侧主沟槽13,内外对称地形成有内侧细条纹22a和外侧细条纹23a。
[0041] 接着,通过切除外侧粗条纹23b内侧的角部,配置有多个外侧切口部51,该多个外 侧切口部51与外侧细沟槽31以共有边缘311、511的方式相邻接,并在轮胎周向上排列。换 句话说,所述"以共有边缘的方式相邻接"是指使外侧细沟槽31所具有的空间在轮胎宽度 方向上扩大地邻接。相同地,通过切除内侧粗条纹22b的外侧的角部,配置有多个内侧切口 部52,该多个内侧切口部52与内侧细沟槽32的内方以共有边缘321、521的方式相邻接,并 在轮胎周向上排列。首先,对外侧切口部51进行说明。
[0042] 使外侧切口部51在图2所示的下端侧(在外侧切口部51的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端 部)的宽度宽,上端侧(在外侧切口部51的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端部)的宽度窄。即,在从 径向外侧方向观察该外侧切口部51 (若假定无视胎面部T的表面上的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 方向的弯曲)的情况下,是由直线的三条边缘(内侧边缘511、外侧边缘512、周向边缘513) 规定的向直径内侧方向凹陷的凹部。所述三条边缘中,在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内侧边缘511 的情况下,其与外侧细沟槽31上的作为外侧角部的外侧边缘311 -致(S卩,外侧切口部51 与外侧细沟槽31共有边缘)。而且,该内侧边缘511如图3(A)所示,其轮胎周向一端部高 (在径向外侧),其轮胎周向另一端部低(在径向内侧)。另外,为了图示方便,图3(A)所示 的外侧切口部51的形状相对图2所示形状为镜像。这样,内侧边缘511是随着从轮胎周向 一端部朝向另一端侧变低的直线状的边缘。此外,如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侧边缘 511位于比外侧细沟槽31的底面高一段的(径向外侧的)位置上。
[0043] 而且,外侧边缘512在外侧切口部51上的轮胎周向一端部上与内侧边缘511 - 致,并随着朝向另一端侧从内侧边缘511向外方远离(使距离变大)地延伸。该外侧边缘 512与所述内侧边缘511不同,如图3(A)所示,其在外侧切口部51上的轮胎周向一端部与 轮胎周向另一端部位于相同高度,并沿着最外侧条纹23的表面置位。
[0044] 此外,周向边缘513将内侧边缘511的轮胎周向另一端部与外侧边缘512的轮胎 周向另一端部连接而延伸。通过上述三条边缘511?513,在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情况 下,形成作为呈三角形开口的凹部的外侧切口部51。
[0045] 如前所述,内侧边缘511随着从外侧切口部51上的轮胎周向一端部朝向轮胎周向 另一端侧变低(朝向直径内侧方向),外侧边缘512在外侧切口部51上的轮胎周向一端部 与轮胎周向另一端部位于相同高度。因此,外侧边缘512位于比内侧边缘511高的位置上。 因此,如图3(A)所示,形成有主散热面514,该主散热面514是从外侧边缘512朝向内侧边 缘511的平坦斜面。根据所述边缘511、512的高低关系,主散热面514的外侧边缘512侧 高(在径向外侧),内侧边缘511侧低(在径向内侧)。并且,主散热面514的轮胎周向一 端部高,轮胎周向另一端部低。因此,主散热面514是朝向图2上的左斜下的倾斜面。
[0046] 可以从这样形成的主散热面514,向轮胎周围的外部空气进行散热。另外,也可以 从外侧细沟槽31的内侧内面及与外侧切口部51邻接的斜面232 (后述)进行散热(S卩,这 些面作为辅助散热面而发挥作用)。在外侧切口部51上,由于能够通过所述主散热面514 等来确保散热面积,因此能够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组织中产生的热量适当地向轮胎周 围扩散。因此,能够取得蓄热与散热间的平衡,由此,能够限制在轮胎组织中热量不断蓄积 导致轮胎破坏(爆胎)。
[0047] 这样,不但能够确保散热面积,而且所述外侧切口部51也起到确保最外侧条纹23 的刚性的作用。即,与例如如图3(E) (F)所示的在轮胎周向上具备固定宽度的沟槽的结构 相比,外侧细条纹23a在受到触地或转弯产生的外力,使该外侧细条纹23a要向外方弯曲地 发生变形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外侧切口部51上与轮胎周向一端部附近的宽度窄的部分上, 外侧切口部51的内侧边缘511如图4(A)中虚线所示,与向外方变形的外侧细条纹23a相 接触,由此,能够限制外侧细条纹23a向外方更大的变形(歪斜)。这样,由于其结构是通 过所述宽度窄的部分支撑外侧细条纹23a,因此能够限制最外侧条纹23的刚性降低。其结 果,能够限制特别是在干燥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的降低。
[0048] 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外侧切口部51在外侧边缘512与内侧边缘511之间具有 斜面(主散热面514),与假设外侧切口部51为固定深度的凹部的情况相比,由于相当于所 述凹部的外侧切口部51所具有的空间变小,因此能够限制刚性降低。因此,本实施方式的 外侧切口部51的刚性与散热性间的平衡良好。
[0049] 接着,关于内侧切口部52,其形状相对于外侧切口部51以径向观察为180度点对 称的关系。因此,在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外侧切口部51的外侧边缘512与内侧 切口部52的内侧边缘522平行。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给予观察轮胎(胎面部)的人设计 上的统一感。
[0050] 外侧切口部51的内侧边缘511、外侧边缘512、周向边缘513、主散热面514分别与 内侧切口部52的外侧边缘521、内侧边缘522、周向边缘523、主散热面524相对应,各部分 的作用也相同地对应。
[0051] 如前所述构成的多个外侧切口部51,所述宽度宽侧的部分与所述宽度窄侧的部分 隔着刀槽花纹4相邻地排列。另外同样地,多个内侧切口部52,宽度宽侧的部分与宽度窄侧 的部分隔着刀槽花纹6相邻地排列。即,在各切口部51、52上连接有所述刀槽花纹4、6。
[0052] 关于所述连接,在各粗条纹23b、22b上,与各切口部51、52连接的沟槽仅为所述刀 槽花纹4、6,未连接其他沟槽。在这里,若假设连接有沟槽宽度大于刀槽花纹的沟槽,则在各 粗条纹23b、22b内,在夹着所述沟槽的部分上,在受到外力时,沟槽所具有的空间部分能够 成为各粗条纹23b、22b的变形余量,因此成为伴随变形产生的发热量变大的原因。与此相 对,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连接有刀槽花纹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相对地缩小所述空间,能够限 制所述变形量,因此能够限制发热量。
[0053] 接着,在各切口部51、52上远离了外侧主沟槽13的一侧的边缘512、522,在外侧 切口部51上的一端部512a、内侧切口部52上的另一端部522a,与刀槽花纹4、6呈钝角相 交。通过这样呈钝角相交,在与所述端部512a、522a邻接的各粗条纹23b、22b上,也通过边 缘512、522与刀槽花纹4、6形成钝角部分233、223。因此,各粗条纹23b、22b通过该钝角部 分233、223,组织(橡胶等)在内外方向上相对较大的距离上不发生中断。若假设该部分 为锐角,则由于在内外方向上各切口部51、52的边缘512、522与刀槽花纹4、6间的距离小, 因此组织(橡胶等)通过刀槽花纹4、6以相对较小的距离中断。因此,钝角能够较好地发 挥限制前述各细条纹23a、22a的变形(歪斜)的效果。因此,能够确保特别是最外侧条纹 23、中央外侧条纹22的刚性。另外,各切口部51、52与刀槽花纹4、6间的连接不限于所述 呈钝角相交,可以在刀槽花纹4、6与各切口部51、52的连接部分上,使该刀槽花纹4、6相对 于所述边缘512、522沿与轮胎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图示水平方向)、或沿轮胎宽度方向且 向轮胎周向上的一端侧的倾斜方向(图示斜上方向)延伸。
[0054] 以上,各切口部51、52通过宽度宽侧的部分主要发挥散热性,通过宽度窄侧的部 分主能够确保刚性。这样,各切口部51、52根据部分不同而起到不同的作用。
[0055] 此外,外侧切口部51的周向边缘513通过与从刀槽花纹4的弯曲部41向内方且 轮胎周向另一侧的倾斜方向延伸的条纹边缘231和刀槽花纹4,在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 情况下,形成三角形的斜面232。因此,该斜面232在比弯曲部41靠里的内方与刀槽花纹4 的轮胎周向一侧邻接。另外,也可以称该斜面232为刀槽花纹4的一部分(刀槽花纹4所 具有的空间扩大的部分)。而且,外侧边缘512在另一端部512b上,与条纹边缘231呈锐角 交差。此外,斜面232与主散热面514相邻,周向边缘513位于所述两个面232、514之间。
[0056] 即使在内侧切口部52也同样,周向边缘523通过与相对刀槽花纹6平行延伸的条 纹边缘221和刀槽花纹6,在从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形成梯形的斜面222。因此,该 斜面222与刀槽花纹6的轮胎周向另一侧邻接。外侧边缘522与条纹边缘221呈锐角交差。 该斜面222与主散热面524相邻,周向边缘523位于所述两个面222、524之间。
[0057] S卩,刀槽花纹4、6与各切口部51、52在各自远离了细沟槽31、32的一侧的边缘 512、522的端部512b、522b进行连接,在该连接部分上,所述边缘512、522与所述刀槽花 纹4、6成锐角关系。根据该结构,与所述成为锐角关系的部分相对应,形成两个面232、 514/222、524。
[0058] 另外,在中央内侧条纹21上的细条纹21a上,在所述斜面222的延长位置上,在从 径向外侧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形成有顶点位于内侧的三角形的切口沟槽212。该切口沟槽 212起到以下作用:给予相对于所述斜面222设计上的统一感,以及,通过使中央主沟槽12 所具有的空间在切口沟槽212的位置上沿轮胎宽度方向扩大,来限制中央主沟槽12上的气 柱共振现象,由此限制行驶噪声。
[0059] 如上所述,周向边缘513、523位于两个面之间。因此,对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 于轮胎所承受的外力导致最外侧条纹23的外侧粗条纹23b或中央外侧条纹22的内侧粗条 纹22b主要要在轮胎周向上变形的动作,由于由所述两个面与周向边缘513、523形成的成 为锐角的角部进行支撑,能够限制所述各条纹23、22的变形。即,由于所述两个面对所述粗 条纹23b、22b的变形成为阻力,因此能够确保轮胎的刚性。因此,特别是在最外侧条纹23 中包含另一端部512b的锐角部分234及中央外侧条纹22中包含一端部522b的锐角部分 224上,能够确保所述条纹22、23的刚性。因此,由于能够使触地压力在轮胎周向上均匀化, 因此能够限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及胎面花纹噪声的产生。
[0060] 此外,各切口部51、52经过相当于刀槽花纹4、6在轮胎周向上的形成间隔的两倍 以上的长度而置位。因此,能够确保各个切口部51、52上的散热面积大。
[0061] 另外,关于在各主散热面514、524的周向大致中央成交差的位置关系的刀槽花纹 4、6,如图2所示,没有贯通各主散热面514、524。因此、各主散热面514、524在周向大致中 央不会由刀槽花纹4、6分割,而成为一个一细长的三角形。因此,能够给予观察各切口部 51、52的人设计上的统一感。
[0062] 如上所述形成的各切口部51、52如图1所示,在轮胎安装在车辆上时,位于比轮胎 赤道E靠外的车辆外侧。这里,关于在轮胎安装在车辆上的情况下,位于车辆外侧的条纹, 与轮胎的其他部分的条纹相比,由于承受的触地负荷大,因此变形量增大,因此所述发热显 著。因此,通过使各切口部51、52位于比轮胎赤道E靠外的车辆外侧,能够对胎面的外侧区 域确保刚性并给与散热性。
[0063] 关于外侧切口部51及内侧切口部52的方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关于主散 热面514、524,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平面,也可以如图3(B)所示,做成比连结边缘511、521 与边缘512、522的平面(假想)向图示斜上方鼓起的凸面这样的弯曲面(除了凸面,也可 以为凹面、同时具有凹凸的面(起伏面)等)。这样,通过将主散热面514、524做成弯曲面, 与作为平面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更大的散热面积。但是,由于从确保刚性的观点考虑,缩 小各切口部51、52所具有的空间更好,因此与凹面相比,优选凸面。
[0064] 此外,如图3(C)所示,主散热面514、524也可以由从外侧边缘512、522朝向直 径内侧方向的垂直面514a、524a和从垂直面514a、524a的底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水平面 514b、524b构成。另外,在该图3(C)所示的方式中,由于各切口部51、52与各细沟槽31、32 没有边界地连续,因此不会清楚地显示内侧边缘511及外侧边缘521。
[0065] 这里,本申请的发明人以散热性及刚性的观点,对以下情况进行相对性地评价:如 图3(D)所示的沿轮胎周向连续形成细沟槽Xl的情况(比较例1),如图3(E)所示的沿轮胎 周向连续形成宽度宽的沟槽X2的情况(比较例2),如图3(F)所示的沿轮胎周向形成底面 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倾斜的沟槽X3的情况(比较例3),还有图3(A)所示的实施例1、图 3(B)所示的实施例2、图3(C)所示的实施例3。
[0066] 耐热性的评价通过耐久力的评价来进行。耐久力依据欧州经济委员会法规第30 号(规则第30号关于批准机动车及其挂车充气轮胎的统一规定(Regulation No30Uniform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Pneumatic Tires for Motor Vehicles and Their Trailers))的附则7中,关于作为负荷/速度性能试验步骤而确定的速度符号 H(210km/h)的轮胎的条件,进行了测试。接着,使行驶速度从100km/h开始,以每10分 增量10km/h的方式,通过转鼓试验机进行高速行驶,直至轮胎发生故障,由此进行耐久力 的评价。因此,轮胎故障时的速度越大,表示耐久力越优异。用于评价的轮胎的尺寸为 215/55R17,轮辋为17X77J,气压为230kPa。此外,通过进行所述测试,轮胎在旋转的同 时,挠曲反复,内部发热,会导致胎体帘线快速疲劳而破坏的漏出>夕''),或者 胎面橡胶、带束层、帘布层之间发生剥离的分离。因此,耐久力评价高的轮胎,即可以认为是 散热性高的(难以蓄热)轮胎。
[0067] 此外,关于刚性的评价,与上述相同,将尺寸为215/55R17,轮辋为17X77J、气压 为230kPa的轮胎安装在日本产2500cc的轿车上,并在弯曲干燥道路上行驶,进行测试驾驶 员的感官评价。
[0068] 各评价表示在图3(G)中。评价结果以评价良好的顺序为"◎"、"〇"、"Λ"、"Χ"。 其结果,通过实施例1?3的形状,可以确认到虽然实施例3中刚性的评价略差,但取得了 散热性与刚性间的平衡。
[0069] 接着,本申请的发明人试做图6 (比较例4)、图7 (比较例5)、图8 (实施例4)、图 9 (实施例5)、图1 (实施例1)所示的胎面花纹的轮胎,进行了评价,对该评价进行说明。另 夕卜,关于图6?图9,基本上仅对说明所需的部分附上附图标记。
[0070] 关于图6所示的比较例4,与所述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不同点是:没有形成相 当于各切口部51、52的部分,并且,在最外侧条纹23上形成了与刀槽花纹4相对应的沟槽 宽度大于刀槽花纹的沟槽4'。此外,由于没有形成相当于内侧切口部52的部分,因此中央 外侧条纹22上每隔一条刀槽花纹6而形成的斜面222'的形状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斜面222 的形状不同。
[0071] 此外,关于图7所示的比较例5,与所述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不同点是:在最外 侧条纹23上形成了与刀槽花纹4相对应的沟槽宽度大于刀槽花纹的沟槽4'。中央外侧条 纹22上每隔一条刀槽花纹6而形成的斜面222 '的形状与图6所示的比较例4相同。而且, 在最外侧条纹23的内侧区域形成有外侧切口部51,在中央外侧条纹22的外侧区域形成有 内侧切口部52。各切口部51、52经过刀槽花纹4、6在轮胎周向上的一个形成间隔的长度而 置位。而且,各切口部51、52均为图示下端侧宽度宽,图示上端侧宽度窄。即,外侧切口部 51与内侧切口部52隔着外侧主沟槽13呈内外大致对称。此外,各切口部51、52的形状与 所述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各切口部51、52的形状不同,关于外侧切口部51,在图示下端 侧不通过相当于所述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斜面232的面而与沟槽4'邻接。关于内侧切 口部52在图示下端侧与刀槽花纹6邻接。
[0072] 接着,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实施例4)的结构与图7所示的比较例5大致相同, 但取代沟槽4',形成与所述实施方式(实施例1)相同的刀槽花纹4,每隔一条刀槽花纹4, 形成与所述实施方式(实施例1)相同的斜面232。
[0073] 此外,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实施例5)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4大致相同, 但内侧切口部52的宽度宽的部分与宽度窄的部分在图示中上下相反,斜面222的形状与所 述实施方式(实施例1)相同。
[0074] 耐久力的评价与上述的评价相同,转向性能的评价与上述的刚性评价相同。
[0075] 将所述各评价汇总,表示在表1中。数字越大评价越高。
[0076] 表 1
[0077]

【权利要求】
1. 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备条形花纹,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主沟槽和相对所述主沟槽平行延伸的至 少一条细沟槽; 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条纹位于所述主沟槽与所述细沟槽之间; 粗条纹位于所述细沟槽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细条纹相反的一侧; 通过切除所述粗条纹的所述细沟槽侧的角部,配置与所述细沟槽邻接并沿轮胎周向排 列的多个切口部; 所述各切口部的形状为,在该各切口部的轮胎周向上,其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 上宽度宽,另一方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宽度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切口部具有连结该各切口部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远离了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 边缘与靠近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的斜面; 所述斜面的远离了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位于比靠近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要 靠近径向向外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切口部位于在轮胎安装 在车辆上时比轮胎赤道靠外的车辆外侧。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条纹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的多条刀槽花纹; 在所述粗条纹上,与各切口部连接的沟槽仅为所述刀槽花纹。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槽花纹与所述各切口部在远离了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的所述轮胎周向上 的端部进行连接,在该连接部分上,所述刀槽花纹相对于所述边缘,沿与轮胎宽度方向平行 的方向,或沿轮胎宽度方向且轮胎周向上的一端侧的倾斜方向延伸。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分上,所述边缘与所述 刀槽花纹呈钝角相交。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条纹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的多条刀槽花纹; 所述各切口部经过相当于所述多条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上的形成间隔的两倍以上的 长度而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槽花纹与所述各切口部在远离了所述细沟槽的一侧的边缘的所述轮胎周向上 的端部进行连接,在该连接部分上,所述边缘与所述刀槽花纹成锐角关系。
【文档编号】B60C11/13GK104417282SQ201410333240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日
【发明者】佐藤芳树 申请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