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0633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包括带有手刹安装孔的副仪表板和手刹主体,所述手刹主体的根部设置有与所述副仪表板相配合的配合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通过手刹主体的根部上设置的配合部与副仪表板相配合,免除了使用遮丑皮部件,不但提高了整车内饰的美观性,而且提高了使用舒适感,简化了安装工序。
【专利说明】一种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副仪表板是汽车内饰中比较重要的装饰件,其与手刹之间的配合不仅影响到整车内饰的美观性,同时也影响到手刹使用的便利性。如图1所示,现有的副仪表板r上装设有一块PVC材质的遮丑皮3',手刹2'穿过遮丑皮3'后与副仪表板I'间隙配合,当手刹2/呈放下状态时,容易产生看穿遮丑皮3'的问题,当手刹2'呈拉起状态时,遮丑皮3'容易随着手刹2'的运动而翘起,影响美观,而且遮丑皮3'需要用螺钉安装在副仪表板Ii上,增加了副仪表板P的装配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美观性好,使用方便的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包括带有手刹安装孔的副仪表板和手刹主体,所述手刹主体的根部设置有与所述副仪表板相配合的配合部。
[0005]优选地,所述手刹安装孔的边缘设置有朝向所述副仪表板的背面的第一翻边。
[0006]优选地,所述配合部为位于所述手刹主体的根部上的第二翻边。
[0007]更优选地,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副仪表板的水平投影重叠量大于15mm。
[0008]优选地,所述手刹主体与所述手刹安装孔之间的间隙量大于5_,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副仪表板之间的间隙量大于5_。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通过手刹主体的根部上设置的配合部与副仪表板相配合,免除了使用遮丑皮部件,不但提高了整车内饰的美观性,而且提高了使用舒适感,简化了安装工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现有的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
[0012]图中标示如下:
[0013]副仪表板-1',手刹-2',遮丑皮-3',副仪表板-1,手刹安装孔-11,第一翻边_12,手刹主体-2,第二翻边-21。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001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包括带有手刹安装孔11的副仪表板I和手刹主体2,所述手刹主体2的根部设置有与所述副仪表板I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在保证手刹主体2可灵活地在手刹安装孔11内转动的同时,还可起到防止驾乘人员通过手刹安装孔11看穿副仪表板I。配合部可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在制备手刹主体2时使手刹主体2的根部的直径大于手刹安装孔11的直径,或是在手刹主体2的根部上设置凸起等结构。
[0017]为了保证手刹主体2具有更大的转动空间,所述手刹安装孔11的边缘可设置有朝向所述副仪表板I的背面的第一翻边12,上述副仪表板I的背面是指与驾乘人员能看到的副仪表板I的正表面相对的另一面。
[0018]为了便于手刹主体2的生产制备,所述配合部优选地为位于所述手刹主体2的根部上的第二翻边21,第二翻边21可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形成。为了更好地防止副仪表板I被看穿的问题,所述第二翻边21与所述副仪表板I的水平投影重叠量d大于15mm,即当第二翻边21与副仪表板I同时在水平面上投影时,第二翻边21的投影至少有15mm的长度与副仪表板I的投影重叠。在图2中,由于第二翻边21与手刹主体2的轴垂直,且第二翻边21与副仪表板I相平行,因此自手刹安装孔11的边缘在第二翻边21的投影至第二翻边21的自由端的长度d至少为15mm。
[0019]为了方便手刹主体2与副仪表板I的装配,保证手刹主体2在手刹安装孔11内的灵活性,所述手刹主体2与所述手刹安装孔11之间的间隙量LI大于5mm,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副仪表板I之间的间隙量L2大于5_。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2与副仪表板I相垂直,第二翻边21与手刹主体2相垂直,LI为手刹主体2的表面至第一翻边12朝向手刹主体2的一面的水平距离,L2为第一翻边12的自由端至第二翻边21朝向手刹安装孔11的一面的垂直距离。
[0020]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手刹安装孔的副仪表板和手刹主体,所述手刹主体的根部设置有与所述副仪表板相配合的配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刹安装孔的边缘设置有朝向所述副仪表板的背面的第一翻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为位于所述手刹主体的根部上的第二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副仪表板的水平投影重叠量大于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与手刹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刹主体与所述手刹安装孔之间的间隙量大于5_,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副仪表板之间的间隙量大于5mm ο
【文档编号】B60T7/10GK203713582SQ201420065226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3日
【发明者】李书栓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