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货物分隔底板以及一种车辆后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7525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货物分隔底板以及一种车辆后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行李或货物分隔底板,其包括织物覆盖层,并在所述货物分隔底板之下提供至少一个容纳部,其开口由所述行李分隔底板的盖板封闭。这种折叠行李或货物分隔底板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机动车,例如以在车辆的后备箱或类似位置至少覆盖在备胎和工具上方的区域。本发明还涉及配备有折叠行李或货物分隔底板的机动车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乘用汽车中已知折叠行李或货物分隔底板以及上述类型的相应的车辆后部结构,例如参见DE 44 20 439 A1。在这里,在后备箱内在货物分隔底板的盖板之下提供至少一个容纳部以容纳备胎以及应急工具包。盖板连接至货物分隔底板并由此形成行李或货物分隔底板的折叠部。货物分隔底板或后备箱的整个区域配有织物覆盖层,通常以胶装地毯形式,主要用于吸音和消音用途。

由于对节省重量的要求和同时节约成本的压力,有问题的是,盖板和连接至盖板的周围货物分隔底板对重负载的响应不同,具体地,能够不同地挠曲。甚至由单边静负载导致的容许连续形变能够导致盖板卡住,即盖板不再能够容易地从货物分隔底板抬起和/或叠放回货物分隔底板。此外,由于形变可能妨碍底板表面的均匀和平坦,由于在织物覆盖层额外产生褶皱或类似物,能够加剧底板表面的不平整并尤其引起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对折叠行李或货物分隔底板形式的补救,以及配备有折叠行李或货物分隔底板的车辆后部结构。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其中盖板以类铰链方式连接至货物分隔底板。所述盖板和所述货物分隔底板由此形成类铰链连接的元件,它们具有彼此直接邻接的区域,并且在至少一些位置以与齿组相似的方式彼此接合或彼此相互接合。这样,所述元件之一的上部作为层一直覆盖相应另一所述元件上的下部齿。根据本发明在盖板和货物分隔板的相邻区域之间由此产生相互的、非正的摩擦接合,旨在产生连接。该接合也允许这些部件相互支持,并允许力的静态引入。因此能够使作用在承受相对较高的机械负载的元件上的负载的至少一部分被其他元件吸收。此外在永久形变的情况下,将不再仅限于两个配合元件之一。由此显著减少由于卡住引起的机械损坏。

从属权利要求给出了有利的变型。根据这些权利要求,齿组在齿深度的区域水平地由一平面或层覆盖,该层在垂直方向上与齿组同厚。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元件的上层彼此相邻,形成边界。

此外,一个元件的齿和另一个元件的齿彼此偏移180°,即一个元件的凹部或谷部与另一个元件的凸部或凸齿相符,反之亦然。各元件的上层在齿深区域彼此临接。优选地,在两个元件的相应的上层之间的界限是直线。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齿被实现为实质上矩形。

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元件的上层在凹部或谷部的区域水平上方的部分具有圆角,所述圆角尤其朝向齿组的底面。在打开动作时,下面的齿由此能够沿着该圆角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货物分隔底板上的盖板上被织物覆盖层连续地并且实质上单片地覆盖,尤其以地毯的形式。优选地,该织物覆盖层在其全部面积内胶粘就位;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盖板和相邻的货物分隔板之间作为铰链的区域的带不粘胶。优选地,该无粘胶区域的尺寸实质上相应于齿的区域的尺寸。

有利地,折叠货物分隔底板或货物分隔底板在车辆后部具有至少一个盖板,尤其作为用于备胎的容纳部的大面积盖板,与周围货物分隔底板一起作为整体元件,以能够吸收并传递例如由于单边永久形变引起的力,而不会卡住。在这种连接中,这样的盖板边缘尺寸通常为大约800mm。此外,如此装备的车辆后部结构体现如下优点,即没有需要单独安装的作为独立元件的铰链,由此能够实现节约材料项目和工作时间。如果盖板和货物分隔底板被实现为由复合材料或纤维强化材料制成的模制件的形式,则进一步地,上面描述的盖板和货物分隔底板的端面的相邻区域的特殊成型就能够通过模制来制造,而无需进一步加工步骤。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参考示例性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附图中示例性地示出:

图1示出在安装之前在盖板和周围货物分隔底板之间类铰链连接的实施例,以顶视图示意性示出隐藏的边缘;

图2a和2b示出盖板和货物分隔底板随后形成类铰链连接的端面接触区顶视图;

图3a和3b示出相应于图1的A-A和B-B平面的剖视图;

图4示出根据图1的在盖板和周围货物分隔底板之间类铰链连接的部分顶视图,无织物覆盖;

图5示出图4的C-C平面的剖视图,带有织物覆盖;

图6示出图4的D-D平面的剖视图,同样带有织物覆盖;

图7a及7b示出另一实施例的顶视图和底视图的三维草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底视图。

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保持不变的部分。

元件标号说明

1 类铰链连接

2 盖板

3 货物分隔底板

4 相邻区或端面

5 相邻区或端面

6 齿

7 齿组

8 凹部

9 分割部

10 层/在齿组7之上的平面

11 圆角

12 边界

13 织物覆盖层

14 层10上无胶层15的带

15 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例如在诸如汽车的机动车后部中,在安装之前,在盖板2和周围货物分隔底板3之间类铰链连接1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顶视图。盖板2和货物分隔底板3的在安装后的位置彼此相邻的区域4,5,作为类铰链连接1的元件,组成在顶面上以直线延伸的端面。所示出的货物分隔底板3的端面4的部分具有从其突出的、实质上矩形的齿6,其作为连续的齿组7的一部分,并与其相对地,在盖板2的端面5一侧相应地设置相应的凹部8。在图1中,用虚线示例性描述盖板2和货物分隔底板3中的这些凹部8的隐藏的边缘。

图2a的示意图示出临近货物分隔底板3的端面接触区域或端面4的顶视图。图2b是盖板2的端面接触区域或端面5的顶视图;这些接触区域4,5随后形成类铰链连接1。在这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齿组7包括齿6和凹部8,在齿6和凹部8之间有分隔部9。这些顶视图清楚地示出,每个端面4,5都有位于在齿6和凹部8之间连续交替的齿组7上方的平面或层10。此外,在垂直方向上,层10近似与具有齿组7的层的实施例同厚或同厚重。

由图2a和2b的示意图中清楚的是,在平面10中在端面4,5处,在每个凹部8上方的区域提供相应的圆角11。所述圆角11朝向所述齿组7的底面。

图3a和3b示出相应于图1的A-A和B-B平面的剖视图,旨在示出在齿组7的范围内凹部8的深度。

图4的示意图示出盖板2和周围货物分隔底板3之间的类铰链连接1的部分顶视图;为产生这一连接,图1中所示的元件被推到一起,以使得齿接合,并且齿组7被上层10覆盖。相比即用的折叠货物分隔底板,这里只缺少一个织物覆盖层。在该顶视图中,端面的直接相邻的区域4,5形成延直线延伸的边界12。下面的齿组7被完全覆盖。

图5示出延图4的C-C平面的剖视图,即,贯穿盖板2和货物分隔底板3的具有类铰链连接1的一部分的截面,出于声学和美学的原因,其被织物覆盖层13连续地且实质上单片地覆盖。织物覆盖层13在此被实现为地毯材料的形式,该地毯材料被胶粘至形成连续平面的盖板2和货物分隔底板3上整个区域;在类铰链连接1的区域的带14作为在盖板2和相邻货物分隔底板3之间的铰链不被胶粘,以使得织物覆盖层13能够移动。因此,在织物覆盖层13下的胶层15被示为中断的。在该实施例中,带14的尺寸实质上相应于齿组7的区域的尺寸,但其也可以更小。这样形成带有类铰链连接的一体结构,其中,盖板2能相对于货物区底板3枢转甚至高达约180°,甚至不需要装有任何类型的铰链或连接轴。此外,因为通过织物覆盖层13的固定,这种结构在该位置是稳定的。

图6示出图4的D-D平面的剖视图,并且通过选择交错平面,相对于齿组7现在在货物分隔底板3侧有齿6并在盖板侧有凹部8还是反之的问题,提供了类铰链连接1的结构的对比。在各情况下,凹部8之上的层10总是具有圆角11,以使得下面的齿6可以转动,也就是说,在打开动作期间沿着该圆角转动,出于附图的清楚性原因在层10和齿组之间画有缝隙,实际应用中并不存在该缝隙。在闭合状态,上面描述的齿组7的设计通过相互支持使得力能够在盖板2和货物区底板3之间可靠转移,这极大地消除了单边形变。

图7a及7b示出折叠行李或货物分隔底板的另一实施例的顶视图和底视图的三维草图。这里采用虚线来突出类铰链连接1本身的可见部分。如图7b的顶视图所示,在织物覆盖层13上,类铰链连接1的内部结构是不可见的。直线界限12和该组件的功能提示隐藏的类铰链连接1。

图7a和图8的底视图示出一些变型的示例,在图7a的实施例中的齿6和凹部8实质上是矩形的,这里它们在图8的实施例中有一些梯形化。在这两个实施例中在齿6和凹部8之间相应地都没有分隔部9。

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公开并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折叠行李或货物分隔底板在其用于任意类型的机动车的情况。公开并描述的技术原理可以容易地根据其他应用场合的限制和边缘条件,以覆盖和/或封闭至少一个容纳部或任意其他类型的开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