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914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儿童安全座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儿童行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汽车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家庭汽车数量不断翻番,我国的交通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当乘用车上载有小孩时,法规要求儿童必须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儿童安全座椅就是一种专为不同体重(或年龄段)的儿童设计,将孩子束缚在安全座椅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的座椅。根据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8000多名儿童死于交通事故,发生车祸时,汽车内未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婴童死亡率是安装了儿童安全座椅的8倍,受伤率是3倍。该数据表明,研究发明一款更具安全性的儿童安全座椅是很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最近几年,由于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对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儿童安全座椅,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标准与人们的产品需求。

传统的安全座椅只是一种普通的座椅,通过与汽车后座暗槽内的挂钩相扣定位,使得儿童需要受到座椅安全带的束缚,且座椅本身姿态不能进行调节。对传统儿童安全座椅分析可知:座椅本身姿态无法进行调节、固定式头枕会严重影响座椅的舒适性,不符合人性化的设计,是为功能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以优化儿童安全座椅中姿态调整装置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骨 架、头枕、底座、isofix接口装置和姿态调整装置,所述姿态调整装置包括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用于与座椅骨架固定,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连杆机构;其中,所述锁定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实现与所述底座的锁定或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开设有档位孔,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档位杆和操作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档位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档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档位孔配合;

其中,拉动所述操作机构能带动所述连杆机构将位于所述档位孔中的档位杆拉出,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底座之间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空腔;

所述第一壳体用于与所述座椅骨架固定,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档位杆伸出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侧壁,所述操作机构伸出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邻。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操作机构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档位杆通过长圆孔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都为两根,所述第二连杆各自与一所述档位杆通过长圆孔铰接,两根所述档位杆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伸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与所述操作机构连接,用于将被拉出的所述操作机构复位至所述档位杆插入到所述档位孔中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操作机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有安装凹腔,所述锁定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凹腔中,所述安装凹腔的侧壁设有弧形导槽,所述弧形导槽内设有 所述档位孔;

其中,当所述档位杆弹出所述档位孔后,继续拉动所述锁定装置能带动所述档位杆能在所述弧形导槽中滑移。

进一步地,所述档位孔至少为两个,各所述档位孔的排列方式与所述档位杆的移动轨迹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骨架和所述底座两者其中之一设有内弧形滑槽,其中另一设有弧形滑轨,所述弧形滑轨设在所述内弧形滑槽中;

其中,所述座椅骨架和所述底座其中之一上还设有弧形槽,其中另一设有轴杆,所述弧形槽的结构与所述内弧形滑槽的结构匹配,以使得所述轴杆能相对于所述内弧形滑槽滑移。

进一步地,还包括头枕调节装置,所述头枕沿着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座椅骨架上,所述头枕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连接于座椅骨架上的头枕相对于所述座椅骨架的高度,所述头枕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头枕和所述座椅骨架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锁合部和活动联接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锁合部用于与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头枕和座椅骨架中的另一个上的多个第二锁合部中的任意一个配合,所述活动联接机构包括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具有第一联动端和与所述第一联动端相对的第二联动端,所述第二联动端使所述第一联动端围绕位于所述第一联动端和所述第二联动端之间的第一轴线摆动,且所述第一联动端绕所述第一轴线的摆动带动所述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锁合部与所述第二锁合部配合以实现所述头枕与所述座椅骨架的锁定,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第一锁合部与所述第二锁合部解除配合以解除所述头枕与所述座椅骨架的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且相对于所述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所述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联接机构还包括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联动端运动以使所述第一联动端产生绕所述第一轴线的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动件为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端铰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动件能够围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联动端与所述第二联动件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且相对于所述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所述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动件上设有围绕所述第二轴线设置的螺旋槽,所述第二联动端与所述螺旋槽滑动配合;或者,所述第二联动件为凸轮,所述第二联动端与所述凸轮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头枕调节装置还包括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驱动所述第二联动件产生带动所述第二联动端运动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联动件连接的纵向操作部,所述纵向操作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所述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且所述纵向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移动驱动所述第二联动件产生带动所述第二联动端运动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动件为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端铰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纵向操作部连接并随着所述纵向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移动而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动件能够围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联动端与所述第二联动件滑动配合;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中间传动件,所述中间传动件用于将所述纵向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移动转化为所述第二联动件的绕所述第二轴线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传动件包括扳手,所述扳手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件与所述纵向操作部之间,所述纵向操作部能够带动所述扳手转动且所述扳手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联动件围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操作部包括拉动部和握持部,所述握持部通过拉动部与所述第二联动件连接,所述拉动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头枕的上方,且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拉动部相对于所 述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所述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沿着上下方向可移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头枕调节装置包括两个所述锁止机构,所述操作机构与两个所述第二联动件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联接机构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锁合部由所述解锁位置运动至所述锁定位置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合部的远离所述第二锁合部的一端并对所述第一锁合部施加使所述第一锁合部靠近所述第二锁合部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合部为定位块,所述第二锁合部为定位孔,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孔卡合以实现所述头枕与所述座椅骨架的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头枕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锁止机构一一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所述第二锁合部所在的一个连接的连接部,其中,所述多个第二锁合部位于所述配合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头枕调节装置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相对于所述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所述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锁合部在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一锁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导向条,所述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一锁合部中的另一个具有与所述导向条滑动配合的导向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合部上设有第一齿形部,所述第一联动端设有第二齿形部,所述第一齿形部与所述第二齿形部形成齿轮副,所述第一联动端的摆动通过所述齿轮副带动所述第一锁合部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头枕和座椅骨架中所述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 上设有容腔,所述头枕调节装置的锁止机构设置于所述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isofix接口装置包括isofix接口、插销结构、滑块、凸轮盘和至少一个伸缩杆,所述插销结构、滑块和凸轮盘设在所述底座内,至少一个所述伸缩杆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底座内,所述isofix接口设在所述伸缩杆伸出所述底座外的一端,所述插销结构与所述滑块连接,用于对每个所述伸缩杆进行位置锁定,所述凸轮盘的工作面与所述滑块配合,所述凸轮盘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来驱动所述滑块移动,以对所述插销结构产生拔销力,从而实现所述插销结构对所述伸缩杆的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isofix接口装置还包括张紧部件,能够在所述滑块运动时产生张紧力作为对所述插销结构的拔销力,从而实现所述插销结构对所述伸缩杆的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为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杆分别设在所述底座内的左右两侧,所述张紧部件为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滑块且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插销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与所述伸缩杆的滑动方向平行,且与所述插销结构的拔销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isofix接口装置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底座上设有滑块槽,所述滑块设在所述滑块槽内,所述滑块的一端与所述凸轮盘配合,所述第一弹簧设在所述滑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插销结构包括:卡位块和沿着所述伸缩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槽,所述卡位块的一端能够在嵌入所述定位槽时实现对所述伸缩杆锁定,并在脱离所述定位槽时实现对所述伸缩杆的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isofix接口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卡块槽,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卡位块上,且被限位在所述卡位块与所述卡块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isofix接口装置还包括滑块卡位盘,所述滑块卡位盘同轴设在所述凸轮盘的一侧,所述滑块卡位盘的外周上均布有 滑块卡位槽,能够在所述伸缩杆处于锁定状态时对所述滑块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卡位盘和所述凸轮盘可相对转动,所述isofix接口装置还包括铰接在所述凸轮盘上的棘齿,所述棘齿能够卡合在所述滑块卡位槽内,以在所述伸缩杆锁定的过程中使所述凸轮盘带动所述滑块卡位盘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isofix接口装置还包括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连接在所述棘齿与所述凸轮盘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盘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滑块卡位盘的最大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isofix接口装置还包括把手杆,所述把手杆设在所述凸轮盘上且自由端伸出所述底座外。

进一步地,所述isofix接口装置还包括滑槽,所述伸缩杆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滑槽在邻近所述定位槽的侧壁上设有引导槽,所述卡位块的一端穿过所述引导槽后与所述定位槽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滑槽在所述伸缩杆的极限行程位置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阻挡对所述伸缩杆限位。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儿童安全座椅中,座椅骨架与姿态调整装置固定,姿态调整装置与底座锁定,则座椅骨架与底座固定;姿态调整装置与底座解锁,则座椅骨架与底座解锁。通过连杆机构实现姿态调整装置和底座之间的锁定或解锁,操作简单,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姿态调节装置与座椅骨架、底座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姿态调节装置组装于座椅骨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姿态调节装置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姿态调节装置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头枕调节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头枕调节装置与座椅骨架的分解图;

图12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头枕调节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isofix接口装置装配于下盖上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isofix接口装置装配后与下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一个实施例中isofix接口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

1-座椅骨架;2-头枕;3-头枕调节装置;4-底座;5-锁定装置;11-安装凹槽;13-弧形滑轨;14-弧形槽;20-安装板;21-容腔;22-限位槽,23-通孔;25-安装端盖;26-导向条;30-转轴;31-定位孔组;311- 定位孔;32-定位块;321-第一齿形部;322-导向槽;33-转动轮;331-螺旋槽;34-扳手;35-扇形齿轮;351-凸柱;352-第二齿形部;36-复位弹簧;37-定位卡条;38-拉带;39-拉环;

51-操作机构;52-第一连杆;53-第二连杆;54-档位杆;55-档位孔;56-壳体;561-第一壳体;562-第二壳体;563-凸台;564-开口;565-锁柱;566-导向孔;567-弹簧柱;57-复位弹簧;43-凸台;431-弧形导槽;44-内弧形滑槽;45-轴杆;46-安装凹腔;511-把手槽;512-铰接轴;513-型腔;

61-伸缩杆;62-卡位块;63-钢丝绳;64-滑块;65-凸轮盘;651-把手杆;652-棘齿;653-第三弹簧;66-滑块卡位盘;661-滑块卡位槽;67-第一弹簧;68-伸缩杆支架;681-行程槽;682-引导槽;683-第二限位部;41-上盖;42-下盖;421-卡块槽;422-滑块槽;424-凸台;10-第二弹簧;611-定位槽;612-isofix接口;613-第一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骨架1、头枕2、底座4、isofix接口装置和锁定装置5;座椅 骨架1与锁定装置5固定,锁定装置5包括连杆机构;其中,锁定装置5通过连杆机构实现与底座4的锁定或解锁。

上述儿童安全座椅,设置了底座4,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到车上之后,由底座4承载座椅骨架1的重量,承载能力好;座椅骨架1与锁定装置5固定,锁定装置5与底座4锁定,则座椅骨架1与底座4固定;锁定装置5与底座4解锁,则座椅骨架1与底座4解锁。通过连杆机构实现锁定装置5和底座4之间的锁定或解锁,操作简单,结构简单。

参见图3,底座4开设有档位孔55,锁定装置5还包括档位杆54和操作机构51;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操作机构51连接,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与档位杆54的一端连接;档位杆54的另一端与档位孔55配合。其中,拉动操作机构51能带动连杆机构将位于档位孔55中的档位杆54拉出,锁定装置5与底座4之间解锁。

为便于设置连杆机构,锁定装置5还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561和第二壳体562,第一壳体561和第二壳体562之间形成空腔。第一壳体561与座椅骨架1固定,连杆机构位于空腔中,档位杆54伸出第二壳体562的第一侧壁,操作机构51伸出第二壳体562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邻。以车辆向前行驶方向作为参照,第二侧壁为前面,第一侧壁为左或右面。通过向前拉动操作机构51,改变档位杆54在左右方向的位置,以实现解锁。在复位弹簧57的作用下或回推操作机构51,使档位杆54回位则实现锁定。

下面介绍连杆机构的具体结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52和第二连杆53,第一连杆52的第一端与操作机构51铰接,第一连杆5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53的中部铰接,第二连杆53的第一端与档位杆54通过长圆孔铰接,第二连杆53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562铰接。

为使得锁定装置5锁定稳固,第一连杆52和第二连杆53都为两根,第二连杆53各自与一档位杆54通过长圆孔铰接,两根档位杆54从第二壳体562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伸出。

对于每一根档位杆54而言,能与其匹配的档位孔55至少为两个, 各档位孔55的排列方式与档位杆54的移动轨迹匹配。

参见图5,儿童安全座椅的锁定装置5还包括复位机构,复位机构与操作机构51连接,用于将被拉出的操作机构51复位至档位杆54插入到档位孔55中的位置。

进一步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弹簧57,复位弹簧57的一端与第二壳体562固定,复位弹簧57的第二端与操作机构51固定。这种结构不会过于增加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的重量。

参见图4,座椅骨架1和底座4两者其中之一设有内弧形滑槽44,其中另一设有弧形滑轨13,弧形滑轨13设在内弧形滑槽44中。其中,座椅骨架1和底座4其中之一上还设有弧形槽14,其中另一设有轴杆45,弧形槽14的结构与内弧形滑槽44的结构匹配,以使得轴杆45能相对于内弧形滑槽44滑移。

解锁后,弧形滑轨13沿着弧形槽14滑移,以实现座椅骨架1姿态的调整。设置轴杆45可以在座椅骨架1和底座4之间形成支撑,保证了姿态调整的稳固性,提高了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性。

参见图3,底座4设有安装凹腔46,锁定装置5安装在安装凹腔46中,安装凹腔46的侧壁设有弧形导槽,弧形导槽内设有档位孔55。其中,当档位杆54弹出档位孔55,档位杆54能在外力作用下沿着弧形导槽滑移。

下面介绍一个具体实施例,以将该姿态调整装置应用在儿童安全座椅上为例。

如图1~9所示,儿童安全座椅具有座椅骨架1和底座4,该底座4位于座椅骨架1的下方。座椅骨架1与底座4之间设有锁定装置5。如图5和图6所示,锁定装置5包括操作机构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及档位杆54,还包括设置在底座4上的档位孔55。

操作机构51可以前后移动地安装在座椅骨架1底部,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在该操作机构51上设置一个把手槽511。

第一连杆52一端铰接在操作机构51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3铰接在一起。

第二连杆53一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座椅骨架1上,该第二连杆53还与档位杆54连动。

档位杆54端部与档位孔55的其中一个配合卡固。座椅骨架1底部设置有弧形滑轨13,底座4上设置有与该弧形滑轨13同轴并可相对滑移的内弧形滑槽44;该座椅骨架1底部还设有弧形槽14,轴杆45穿过该弧形槽14。弧形槽14可以开设在弧形滑轨13上。再者,档位孔55的各档位孔圆心绕一弧形线排布,且其弧形和弧形槽的弧形均与弧形滑轨13的弧形同轴。

优选地,为了使档位杆54自动复位,可以进一步在操作机构51及座椅骨架1之间设置一复位弹簧57。

为了增加平稳性及牢固性,档位杆54可以设置左右对称地两个,相应地,档位孔55设置左右对称的两组。具体地,在底座4上方前侧,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凸台43,两组档位孔55设置在两凸台43相对的内侧面。

适应两个档位杆54,第一连杆52及第二连杆53也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组,而两个第一连杆52的一端可以铰接在操作机构51上同一个铰接轴512上。为了方便铰接轴512的加工,铰接轴512与操作机构51可以分体制造,如图5所示。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凸台43内侧面相对档位孔55位置设置有弧形导槽431,这样,档位杆54在回缩调节时,可以在该弧形导槽431内滑行以方便调节操作。

参见图4,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固定操作机构51以及各杆件,可以设置一个壳体56,该壳体56与座椅骨架1固定在一起,操作机构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及档位杆54安装在该壳体56内,该壳体56侧壁设有开口564以供操作机构51具有往前移动的自由度,进而实现其操纵作用。该壳体56的侧壁还设有导向孔566以供档位杆54的一端伸出壳体56之外。

具体地,该壳体56可以主要由第一壳体561及第二壳体562组合而成。参见图7,第二壳体562内设有一凸台563,其侧壁设有一开 口564。操作机构51上设有可以与该凸台563相配合滑移的型腔513,该操作机构51安装在该第二壳体562内,其一端即把手槽511从开口564伸出壳体56之外。

该第二壳体562内还设置有锁柱565,第二连杆53的一端铰接在该锁柱565上,从而将该第二连杆53间接铰接在座椅骨架1上。第二壳体562侧壁还设有导向孔566,档位杆54从该导向孔566内穿出。第一壳体561与第二壳体562通过止口、卡勾等进行初步固定,从而将操作机构51及各杆件隐藏在该壳体51之内,并成为一个整体安装在座椅骨架1底部。固定座椅骨架1与第一壳体561的螺钉同时与第二壳体562进行连接固定,进一步对上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加强。进一步设置复位弹簧57,优选地,如图9所示,该复位弹簧57一端可以套在第一连杆52与操作机构51的铰接轴512上,其另一端则套在设置于第二壳体562内的弹簧柱567上。

参见图4,此外,座椅骨架1底部设置有弧形滑轨13,底座4上设置有与该弧形滑轨13同轴并可相对滑移的内弧形滑槽44。弧形滑轨13上开设有弧形槽14,底座4上设置轴杆45穿过该弧形槽14。再者,档位孔55的各档位孔圆心绕一弧形线排布,且其弧形和弧形槽14的弧形均与弧形滑轨13的弧形同轴。

座椅骨架1进行姿态调节时,一只手以大拇指按住座椅骨架1底部边缘,以其余四指伸入操作机构51的把手槽511内,拉动操作机构51,从而带动第一连杆52运动,第一连杆52带动第二连杆53旋转,第二连杆53则带动档位杆54移动,使档位杆54脱离档位孔55的相应档位孔,这样就解除了座椅骨架1与底座4的锁定状态。这时再拖动座椅骨架1,使其弧形滑轨13在底座4弧形滑槽44上滑移,在滑移过程中,轴杆45在弧形槽14内移动,档位杆54在弧形导槽431内移动;当调节到所需位置且档位杆54与另外的档位孔相对时,回推操作机构51或者在复位弹簧57的作用下,使档位杆54回位,卡入到另一个档位孔内,完成换档动作,进而达到座椅姿态调节的目的。

采用上述姿态调节装置后,本发明的儿童座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 效果:

1.由于座椅骨架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完全匹配的弧形滑轨及内弧形滑槽,而且弧形滑轨与内弧形滑槽为同轴设置,这样弧形滑轨与内弧形滑槽始终接触,因此,座椅骨架在任何一个姿态以及在姿态调节的过程中,均由整个弧形滑轨面支撑,安全可靠。

2.在座椅骨架与底座之间设置了轴杆与弧形槽,轴杆与弧形槽的配合,加上档位杆与档位孔的配合,限制了座椅骨架的旋转自由度,这样无论是整个儿童安全座椅具有向前或向后翻转的趋势,均会被两点所限制,使座椅的使用更安全。且轴杆采用与座椅骨架上长条状的弧形槽配合,达到限制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姿态的调节。

3.锁定装置中采用的各零件,如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档位杆以及复位弹簧等,均可以采用市面上可以直接购买到的零件,其他的零件(如操作机构和壳体)可以采用简单的注塑件,因此制造简单,可降低成本。

图10-1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头枕调节装置3与头枕2的装配结构图和立体分解图。参照图10-11,本发明所提供的头枕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连接于座椅骨架1上的头枕2相对于座椅骨架1的高度,其包括至少一个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设置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锁合部和活动联接机构,其中,第一锁合部用于与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的另一个上的多个第二锁合部中的任意一个配合,活动联接机构包括第一联动件,第一联动件具有第一联动端和与第一联动端相对的第二联动端,第二联动端使第一联动端围绕位于第一联动端和第二联动端之间的第一轴线摆动,且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能够带动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在锁定位置,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配合以实现头枕2与座椅骨架1的锁定,在解锁位置,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解除配合以解除头枕2与座椅骨架1的锁定。

本发明所提供的头枕调节装置3,包括设置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锁合部和第一联动件,其中,第一锁合部用于与沿 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的另一个上的多个第二锁合部中的任意一个配合,而第一联动件包括能够绕着第一轴线相对摆动的第一联动端和第二联动端,且通过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能够带动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使第一锁合部与第二锁合部配合或解除配合,这样当需要调节头枕2的高度时,只需作用于第二联动端使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摆动,带动第一锁合部运动至解锁位置,使头枕2与座椅骨架1解除锁定,然后上下移动头枕2至处于合适高度的第二锁合部所在位置后,再作用于第二联动端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反向摆动,带动第一锁合部运动至锁定位置,将头枕2锁定于需要的高度位置,实现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

可见,基于本发明的头枕调节装置3,通过控制第一联动端绕着第一轴线摆动即可方便地实现对头枕2的高度的调节,可以满足座椅乘坐者的差异化需求,改善座椅的舒适性,使座椅的设计更加符合人性化需求。

在本发明中,对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的控制方式有多种,例如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拨动第二联动端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从而控制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进而实现对头枕2的高度调节。但为了使用户操作更加方便,本发明的活动联接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联动件,该第二联动件设置为能够带动第二联动端运动以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这样当需要调节头枕2的高度时,可以通过对第二联动件的作用来控制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进而控制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作为第二联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联动件可以为连杆,其中,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联动端铰接,连杆的第二端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例如,当连杆的第二端沿着上下方向移动时,与连杆的第一端铰接的第一联动端即能够产生左右方向的位移,从而第一联动端即能够产生绕着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轴线的摆动,控制第一锁合部在锁定 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进而实现调节头枕2高度的目的。可见,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联动件通过其上下方向的移动来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因此,基于该实施方式,用户通过上下移动作为第二联动件的连杆的第二端,即可方便地实现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

作为第二联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二联动件能够围绕第二轴线转动,并且第二联动端与第二联动件滑动配合。例如,第二轴线可以沿左右方向设置且相对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而第二联动件上设有围绕第二轴线设置的螺旋槽331,第二联动端与螺旋槽331滑动配合,这样当第二联动件围绕第二轴线转动时,螺旋槽331能够推动与之滑动配合的第二联动端产生左右方向的位移,第二联动端左右方向的位移带动第一联动端产生绕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轴线的摆动,控制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实现调节头枕2高度的目的。再例如,第二轴线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且相对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固定,第二联动件为凸轮,且第二联动端与凸轮滑动配合,这样当凸轮绕第二轴线转动时,凸轮能够推动第二联动端产生左右方向的位移,进而带动第一联动端绕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轴线摆动。可见,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联动件通过其绕第二轴线的转动来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因此,基于该实施方式,用户通过使第二联动件绕第二轴线转动,即可方便地实现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

类似地,在本发明中,使第二联动件产生所需运动的方式(如前所述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或者绕第二轴线的转动)也有很多种,当然也可以由用户直接拉动或转动第二联动件来实现,但更优选地,本发明的头枕调节装置3还包括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设置为能够驱动第二联动件产生带动第二联动端运动的运动,这样用户可以通过作用于操作机构来控制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以进一步方便用户操作,改善用户体验。

当头枕调节装置3包括两个锁止机构时,操作机构可以设置于两 个锁止机构的两个第二联动件之间且与两个第二联动件均连接,这样不仅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而且由于两个锁止机构均在同一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动作,也更便于实现两个锁止机构动作的同步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头枕调节装置3的工作可靠性,使得对头枕2的高度的调节更加方便快捷。

而且,考虑到座椅上下方向的空间相对于其他方向的空间更加宽敞,且在进行头枕高度调节时用户更习惯于施加上下方向的作用力,因此,本发明的操作机构可以包括与第二联动件连接的纵向操作部,该纵向操作部能够相对于头枕2和座椅骨架1中活动联接机构所在的一个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且该纵向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移动能够驱动第二联动件产生带动第二联动端运动的运动。基于该设置,用户只需沿上下方向移动纵向操作部,即可带动第二联动件产生所需运动,实现对头枕2的高度调节,调节更加方便,也更加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例如,当采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联动件时,作为第二联动件的连杆的第二端可以直接与纵向操作部连接,这样当纵向操作部沿上下方向移动时,连杆的第二端也随之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连杆的第一端能够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二联动端产生左右方向的位移,进而带动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控制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实现对头枕2的高度调节。

再例如,当采用前述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二联动件时,由于纵向操作部的运动方式为上下方向的移动,而第二联动件的运动方式为绕第二轴线的转动,因此,操作机构中还可以设置一个用于将纵向操作部件的上下移动转化为第二联动件的转动的中间传动件,例如,该中间传动件可以为扳手34,该扳手34连接于第二联动件与纵向操作部之间,纵向操作部能够带动扳手34转动且扳手34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联动件围绕第二轴线转动,这样当纵向操作部沿上下方向移动时,扳手34转动,带动第二联动件绕第二轴线转动,从而能够使得与第二联动件滑动配合的第二联动端产生左右方向的位移,进而带动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控制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 之间运动,实现对头枕2的高度调节。

此外,本发明的活动联接机构还可以包括复位装置,该复位装置用于提供使第一锁合部由解锁位置运动至锁定位置的作用力,这样在对头枕2的高度进行调节时,用户只需在需要解除头枕2与座椅骨架1的锁定时施加作用力,而在头枕2调节到合适高度后需要将头枕2与座椅骨架1进行锁定时,则无需再施加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第一锁合部可以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到锁定位置。可见,通过设置复位装置,使得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更加方便、省力。

为了更清楚地示出本发明,接下来结合图10-11所示的实施例来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如图10-1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头枕调节装置3包括两个锁止机构、一个操作机构以及两个配合结构,其中,两个锁止机构的结构相同,且用于对称设置于头枕2的竖直中分面的左右两侧;操作机构设置于两个锁止机构之间;两个配合结构则与两个锁止机构一一对应,每个配合结构均包括用于与座椅骨架1连接的连接部,且多个第二锁合部沿着上下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于该配合结构上。

由于两个锁止机构的结构相同,且两个配合结构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以其中一个锁止机构和一个与之对应的配合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配合结构包括定位卡条37,定位卡条37上设有作为第二锁合部的定位孔311,多个定位孔311沿上下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定位卡条37上,形成定位孔组31。在使用时,该定位卡条37固定连接于座椅骨架1上,这样定位孔组31位于座椅骨架1上,且多个定位孔311沿着座椅骨架1的高度方向呈上下方向依次排列,从而通过将头枕2锁定在不同高度位置处的定位孔311处,即可实现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当然,定位孔组31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座椅骨架1上,也即可以在座椅骨架1上直接打孔,而该实施例设置定位卡条37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大结构强度,且便于加工、制造和组装。

如图10和1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锁止机构包括作为第一锁合部的定位块32和活动联接机构,其中活动联接机构又包括作为第一联动件的扇形齿轮35和作为第二联动件的转动轮33,定位块32、扇形齿轮35和转动轮33均设置于与头枕2上。

其中,定位块32用于与定位孔组31中的任意一个定位孔311卡合,定位块32沿左右方向运动时能够与定位孔311卡合或脱开,定位块32上设有第一齿形部321,具体为齿条,这就使得定位块32与第一联动端接触的上表面上设有齿条结构;扇形齿轮35具有第一联动端(在图11中即为扇形齿轮的下端)和与第一联动端相对的第二联动端(在图11中即为扇形齿轮的上端),第一联动端上设有与第一齿形部321配合的第二齿形部352,第二联动端上设有凸柱351,且扇形齿轮35的第一联动端和第二联动端之间的部分上设有沿着前后方向设置且相对于头枕2固定的第一轴线,这样通过作用于第二联动端即可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该第一轴线的摆动,也即第一联动端产生沿着左右方向的摆动;转动轮33围绕沿左右方向设置且相对于头枕2固定的第二轴线转动,且该转动轮33上设有绕该第二轴线形成的与凸柱351配合的螺旋槽33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齿形部321与第二齿形部352相互啮合,凸柱351嵌入螺旋槽331中并能够沿着螺旋槽331滑动,这样扇形齿轮35与定位块32之间形成齿轮副(齿轮齿条传动),且扇形齿轮35与转动轮33之间形成滑动配合。

基于该锁止机构,当转动轮33绕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二轴线转动时,转动轮33上的螺旋槽331会推动凸柱351产生左右方向的移动,也即会推动第二联动端左右移动,而由于第一联动端与第二联动端之间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轴线,因此,第二联动端的左右移动会带动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则位于第一联动端的第二齿形部352会通过与位于定位块32上的第一齿形部321的啮合而带动定位块32产生左右方向的位移,即产生靠近或远离定位孔311的运动,当定位块32运动至与定位孔311卡合的位置,则定位块32运动至锁定位置,可以实现头枕2与座椅骨架1的锁定,而当定位块32反方向 运动至与定位孔311脱开的位置,则定位孔32运动至解锁位置,可以实现头枕2与座椅骨架1的解锁。

可见,该实施例的活动联接机构能够通过第二联动件(转动轮33)绕第二轴线的转动带动第一联动端(扇形齿轮35的下端)绕第一轴线摆动并通过第一联动端与第一锁合部(定位块33)之间的齿轮副带动第一锁合部(定位块33)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采用齿轮副将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转化为定位块32沿左右方向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运动,传动精度更高,承载力更大,从而能够使得本发明的头枕调节装置3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意外解锁的可能性,而且能够使用户在操作时更加省时省力。

但需要说明的是,使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的摆动带动第一锁合部沿左右方向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所示的齿轮副,例如,第一联动端与第一锁合部可以设置为类似于拨叉与拨块的形式,这样当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摆动时,第一联动端能够拨动第一锁合部左右移动,实现第一锁合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运动。

如图1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操作机构包括竖向操作部和扳手34,且活动联接机构还包括作为复位装置的复位弹簧36,其中,扳手34设在两个转动轮33之间且与两个转动轮33均连接,扳手34转动能够带动两个转动轮33绕第二轴线转动,具体地,如图10所示,扳手34通过转轴30与位于扳手34两侧的两个转动轮33同轴连接,这样当扳手34转动时,其能通过转轴30带动转动轮33转动;竖向操作部包括作为拉动部的拉带38和作为握持部的拉环39,拉环39通过拉带38与扳手34连接,拉带38沿着头枕2的高度方向延伸,拉环39位于头枕2上方,且拉环39和拉带38相对于头枕2沿着上下方向可移动设置,这样只需向上拉动拉环39,拉带38即可以带动扳手34转动,使定位块32由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复位弹簧36一端与定位块32的远离定位孔31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则用于固定于头枕2上,这样复位弹簧36可以在定位块32由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的 过程中蓄力,并在头枕2移动至合适高度后将所蓄之力释放出来作用于定位块32上,也即对定位块32施加使定位块32靠近定位孔311的作用力,使定位块32自动由解锁位置运动至锁定位置。

基于该实施例对头枕2的高度进行调节的过程为:当需要对头枕2的高度进行调节时,用户只需向上拉动拉环39,拉环39通过拉带38带动扳手34转动,扳手34的转动通过转轴30带动转动轮33绕第二轴线转动,转动轮33在转动时,转动轮33上的螺旋槽331会推动扇形齿轮35的第二联动端产生移动,从而使扇形齿轮35的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位于第一联动端的第二齿形部352与位于定位块32上的第一齿形部321啮合,带动定位块32产生远离定位孔311的运动,当定位块32运动至解锁位置时,定位块32与定位孔311脱开,头枕2与座椅骨架1解锁,进而使得头枕2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在该过程中,复位弹簧36被压缩蓄力;而当头枕2调节到合适高度位置时,松开拉环39,复位弹簧36释放所蓄之力,使定位块32靠近定位孔311运动,并带动扇形齿轮35、转动轮33、扳手34、拉带38和拉环39反向运动,直至各部件复位,定位块32由解锁位置回复至锁定位置,重新与定位孔311卡合,将头枕2固定在合适高度,至此即完成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

该实施例的头枕调节装置3,可以通过拉动拉环39,方便地解除头枕2与座椅骨架1的锁定,并且在将头枕2移动至合适高度后,只需松开拉环39,定位块32即可在复位弹簧36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到锁定位置,将头枕2锁定在合适高度位置,而用户无需再施加反向作用力,因此,该实施例的头枕调节装置3对头枕2的调节更加方便省力。而且,复位弹簧36还能够起到对定位块32的辅助定位作用,使得该实施例的头枕调节装置3的工作可靠性更高。

该实施例设置拉带38和拉环39的好处在于,从头枕2上方伸出而位于头枕2上的拉环39,更便于用户的使用,且相对于直接通过扳动扳手34进行操作的情况,拉动拉环39更加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受操作空间的限制更少,而且还能够防止因碰触产生的误操作,进一 步降低意外解锁的可能性。

但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竖向操作部的拉动部和操作部并不局限于拉带38和拉环39的形式,例如,拉动部还可以为拉板,当拉动部为拉板时,可以不设置复位弹簧36,而在将头枕2移动至合适高度后,直接通过向下压动拉环39来实现对头枕2的重新锁定。

而且,该实施例还可以不设置纵向操作部,而直接通过扳动扳手34来实现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复位弹簧36。当该实施例中不设置竖向操作部和复位弹簧36时,对头枕2的高度进行调节的过程如下:扳动扳手34,扳手34的转动带动转动轮33绕第二轴线转动,转动轮33在转动时,转动轮33上的螺旋槽331会带动扇形齿轮35绕第一轴线转动,也即使第一联动端产生绕第一轴线的摆动,第一联动端的摆动通过第二齿形部352与第一齿形部321的啮合带动定位块32产生远离定位孔311的运动,当定位块32运动至解锁位置时,定位块32与定位孔311脱开,头枕2与座椅骨架1解锁,进而使得头枕2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当头枕2移动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后,反向扳动扳手34,扳手34的反向转动则带动转动轮33绕着第二轴线反向转动,转动轮33的反向转动又带动扇形齿轮35反向转动,使得第一联动端反向摆动,第二齿形部352与第一齿形部321反向啮合,从而定位块32产生靠近定位孔311的运动,当定位块32运动至锁定位置时,则定位块32与定位孔311卡合,头枕2与座椅骨架1锁定,从而将头枕2锁定在合适高度,至此即完成对头枕2高度的调节。

此外,本发明的头枕调节装置3还包括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相对于头枕2固定设置,第一锁合部在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这样在导向结构的作用下,第一锁合部可以更准确地实现与第二锁合部的锁定或解锁,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头枕调节装置3的工作可靠性。具体地,在图10-11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条26,该导向条26与头枕2固定连接,同时,定位块32上设有导向槽322,导向槽322套设在导向条26上并与导向条 26形成滑动配合,这样当第一联动端绕第一轴线摆动时,在导向条26的作用下定位块32只能沿着左右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定位块32能够更准确地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保证头枕2高度调节过程更顺利地进行。当然,导向结构的实现方式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所示的,例如,导向结构上设有导向槽322而定位块上设有导向条26也能实现导向作用,也即只需导向结构和第一锁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导向条26而另一个具有与导向条26滑动配合的导向槽322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仅以定位孔311(第二锁合部)固定于座椅骨架1上且锁止机构设置于头枕2上为例进行说明,但实际上,定位孔311(第二锁合部)固定于头枕2上而锁止机构设置于座椅骨架1上也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其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座椅骨架1上设有安装凹槽11,头枕2上设有与安装凹槽11配合的安装板20,安装板20插入安装凹槽11中并可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头枕2沿着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座椅骨架1上。定位卡条37装配于安装凹槽11的侧壁上,其上设有作为第二锁合部的定位孔311,这样定位孔311设置于座椅骨架1上。如图10所示,头枕2上的安装板20上设有容腔21,头枕调节装置3的锁止机构设置于容腔21内,这样能够使得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更加紧凑,且有利于保持头枕2的前端面的平整性。由图10可知,在该实施例中,容腔21的侧壁上设有通孔23,以供定位块32伸出与定位孔311卡合;而且,容腔21内还设有限位槽22,定位块21设置于该限位槽22内,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定位块21只能作水平运动。

此外,由图12可知,在该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安装端盖25,该安装端盖25盖合在对容腔21的开口端面上,这样可以对锁止机构进行隐蔽,从而进一步保证头枕2的前端面的平整性,使得座椅主体的整体结构更加美观,也使得乘坐者能够更加舒适地倚靠。当然,当头枕调节装置3的操作机构需要通过扳动扳手34来实现对头枕2的高度的调节时,还可以在安装端25上设置能够使扳手34露出的操作孔。

在图13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isofix接口装置,用于将儿童安全座椅(后续为了描述方便简称“座椅”)安装在汽车后座上,如图13至图15所示,isofix接口装置可以安装在座椅的底座4内,只将isofix接口612伸出底座4外。在图1所示的儿童安全座椅中,底座4可以由上下相互扣合的上盖41和下盖42组成,针对这种结构,本发明的isofix接口装置可以设于底座4的下盖42内。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3至图15,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的isofix接口装置,包括:isofix接口612、插销结构、滑块64、凸轮盘65和至少一个伸缩杆61,isofix接口612设在伸缩杆61伸出底座4外的一端,伸缩杆61可以按照图15的方式与isofix接口612一体构造,也可分体构造,再通过连接结构相互连接在一起。插销结构、滑块64和凸轮盘65设在座椅的底座4内,至少一个伸缩杆61可前后滑动地设在底座4内,一般地,座椅包括两个分别设在底座4左右两侧的伸缩杆61。插销结构与滑块64连接,用于对每个伸缩杆61进行位置锁定,凸轮盘65的工作面与滑块64配合,凸轮盘65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来驱动滑块64移动,以对插销结构产生拔销力,从而实现插销结构对伸缩杆61的解锁。

现有技术的isofix接口装置通过棘爪嵌入到棘齿中实现锁定,只能实现单向锁定,使得座椅在一个方向上无需解锁就可进行移动,这样座椅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滑动而造成安全隐患。而本发明的isofix接口装置,通过采用插销结构对可滑动设置的伸缩杆进行锁定,能够在伸缩杆的滑动方向上对座椅实现双向锁定,这样无论要将座椅向哪个方向调整均需要事先进行解锁,在汽车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座椅不容易发生窜动,可以提高座椅固定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从而为儿童的人身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另外,通过凸轮盘的转动驱动滑块移动以对插销结构产生拔销力的解锁方式,使得操作者只需控制凸轮盘转动即能控制左右两侧的伸缩杆同时解锁,无需单独对每一个伸缩杆进行解锁,使得解锁操作较为方便,而且凸轮盘的使用能够 使此种拔销机构在沿座椅前后方向上较为节省空间,整体结构较为紧凑。

为了使下面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较为方便,此处先给出一种插销结构可采用的结构,当然实现方式不仅限于此。如图15所示的分解示意图,伸缩杆61可以采用截面为矩形的管状结构,插销结构包括:卡位块62和沿着伸缩杆6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槽611,卡位块62的一端能够在嵌入定位槽611时实现对伸缩杆61的锁定,并在脱离定位槽611时实现对伸缩杆61的解锁。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伸缩杆61的滑动,isofix接口装置还包括滑槽,伸缩杆61能够在滑槽内滑动,滑槽在邻近定位槽611的侧壁上设有引导槽682,卡位块62的一端穿过引导槽682后与定位槽611配合。例如,卡位块62上实现插销功能的一端、定位槽611和引导槽682均设计为矩形结构,使得定位槽611和引导槽682能够约束卡位块62的旋转自由度。当然,根据设计需求也可以选择其它类型的配合结构。该实施例中的滑槽是从功能上表述的结构,在具体的结构中,滑槽可以直接加工在下盖42上,也可以设置一个伸缩杆支架68(如图15所示),伸缩杆支架68为开设有行程槽681的框架形结构,行程槽681作为滑槽,再将该伸缩杆支架68安装在下盖42内。另外,两个伸缩杆支架68之间可以安装一根横梁,以起到加固作用,还能保证两个伸缩杆支架68的间距,使伸缩杆61在滑槽内的滑动更加灵活。

为了限制isofix接口612伸缩的行程,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伸缩杆61上设置第一限位部613,例如第一限位部613为设在伸缩杆61外表面上的凸起结构,滑槽在伸缩杆61的极限行程位置设有第二限位部683,第一限位部613能够通过第二限位部683的阻挡对伸缩杆61限位。优选地,在伸缩杆61运动的前后极限位置处均设定第二限位部683,例如第二限位部683为设在伸缩杆支架68开口面的横梁结构。

在上述插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isofix接口装置还可包括张紧部件,插销结构中的卡位块62与滑块64通过张紧部件连接,滑 块64在运动时对张紧部件进行牵拉,使张紧部件产生张紧力作为对插销结构的拔销力,从而实现插销结构对伸缩杆61的解锁。

优选地,张紧部件为钢丝绳63,钢丝绳63穿过滑块64且两端分别与两侧插销结构中的卡位块62连接,在插销结构处于锁定状态时,钢丝绳63处于松弛状态。为了实现钢丝绳63的连接,可以在滑块64相应的位置开设第一孔,并在卡位块62靠近滑块64的一端开设第二孔,钢丝绳63穿过第一孔后,两个端头分别穿过第二孔并经过缠绕后即可实现固定。为了尽量避免钢丝绳63在第一孔内窜动,还可以在钢丝绳63上位于滑块64左右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限位结构。由此,该实施例形成一个由凸轮盘65-滑块64-钢丝绳63-卡位块62组成的联动解锁机构。

在一种左右对称布置的联动解锁机构中,滑块64的移动方向与伸缩杆61的滑动方向平行,且与插销结构的拔销方向垂直,即卡位块62、钢丝绳63和滑块64共同形成t形结构,在控制凸轮盘65转动使滑块64沿着座椅前后方向移动时,会使钢丝绳63张紧,从而通过钢丝绳63的张紧力使两个卡位块62产生向内的相对运动,进而同步实现两侧插销结构的拔销动作。该实施例可以充分利用底座4内的空间,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而且在实现解锁时能够使左右两侧受力比较均衡,从而使解锁机构的工作稳定性更高。除此之外,滑块64以其它角度布置的实施例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上述实施例,在通过外力使凸轮盘65的转动实现插销结构的解锁后,就可以控制伸缩杆61滑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再通过反向转动凸轮盘65,再使滑块64随着凸轮盘65的转动反向移动。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如图13所示,isofix接口装置还可包括第一弹簧67,在底座4上设有滑块槽422,滑块64设在滑块槽422内,滑块槽422能够对滑块64的运动轨迹进行引导,滑块64的一端与凸轮盘65配合,第一弹簧67设在滑块64的另一端与滑块槽422之间。例如,第一弹簧67为压簧,第一弹簧67抵接在滑块64的另一端与滑块槽422之间,当凸轮盘65反向运动时,滑块64在第一弹簧67的作用力下复位,以 保证滑块64的一端抵靠在凸轮盘65的工作面上;或者第一弹簧67也可设置在与凸轮盘65相同的一侧,这时就需要将第一弹簧67设置为拉簧。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凸轮盘65和滑块64均设计为磁性结构,通过二者之间的吸力来实现相互接触。

接着,在滑块64随着凸轮盘65的转动反向移动之后,张紧部件(例如钢丝绳63)逐渐恢复至松弛状态,这时有可能通过张紧部件释放时产生的力使卡位块62插入到对应的定位槽611中实现锁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使卡位块62顺利地插入到定位槽611中从而更加可靠地实现锁定,如图13所示,isofix接口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弹簧10,在底座4上还设有卡块槽421,第二弹簧10套设在卡位块62上,且被限位在卡位块62与卡块槽421之间。例如,第二弹簧10为压簧,具体地,可将卡位块62设计为三段结构,依次为插销段、限位段和弹簧连接段,第二弹簧10套设在弹簧连接段上,限位段既可以对卡位块62实现锁定时的运动行程进行限制,又可以对第二弹簧10进行限位,当钢丝绳63的张紧力消除后,卡位块62在第二弹簧10的作用下使插销段伸入到对应的定位槽611中。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为了固定凸轮盘65,可以在底座4的下盖42内设置凸台424,并通过在凸轮盘65的轴线处开设孔以将其安装在凸台424上,且凸轮盘65相对于凸台424为可转动连接。优选地,还可以在凸轮盘65上安装把手杆651,把手杆651设在凸轮盘65上且自由端伸出底座4外,这样可以方便地对凸轮盘65施加转动力,以使锁定和解锁操作更加便捷,在本文的描述中,把手杆651作为凸轮盘65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在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中,isofix接口装置还包括滑块卡位盘66,滑块卡位盘66套设在凸台424上,即同轴设在凸轮盘65的一侧,以图13为例,滑块卡位盘66可设在凸轮盘65的上方。而且,滑块卡位盘66的外周上均布有滑块卡位槽661,例如均布矩形齿结构,能够在伸缩杆61处于锁定状态时,使滑块64的一端嵌入到滑块卡位槽661中以进行限位。为了使滑块卡位盘66不影响凸轮盘 65工作,凸轮盘65的最大外径最好大于滑块卡位盘66的最大外径,优选地使凸轮盘65工作面的最低点不低于滑块卡位盘66的最大外径。在该实施例中,滑块64的两端,一端由第一弹簧67抵顶,另一端由滑块卡位槽661限制其向左右和前方移动,这样当汽车意外受到撞击时,滑块64的两端均有限位结构对其进行限位,可以较为有效地防止因滑块64的意外移动而令伸缩杆61解锁,因此使用更为安全可靠。

优选地,滑块卡位盘66和凸轮盘65可相对转动,isofix接口装置还包括铰接在凸轮盘65上的棘齿652,棘齿652的一端铰接在把手杆651上,另一端能够卡合在滑块卡位槽661内,以在伸缩杆61锁定的过程中使凸轮盘65带动滑块卡位盘66同步转动。需要解锁时,在扳动把手杆651的过程中,棘齿652会逐渐从当前的滑块卡位槽661内脱出,并进入到下一个相邻的滑块卡位槽661中,这时能够对把手杆651进行位置保持。另外为了能够使棘齿652顺利地进入下一个滑块卡位槽661,还可以设置第三弹簧653,第三弹簧653连接在棘齿652的中间部位与凸轮盘65之间。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isofix接口装置的工作原理,下面以图13所示的结构为例对其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当需要调节伸缩杆61时,扳动凸轮盘65的把手杆651,使凸轮盘65逆时针转动,滑块64的一端逐渐从凸轮盘65工作面的低点运动至高点,从而推动滑块64向后移动,在此过程中滑块64在滑块卡位槽661内运动,在运动至最高点时,滑块64的一端从当前的滑块卡位槽661内脱出,同时滑块64带动钢丝绳63运动,进而拉动两侧的卡位块62相对向内回缩,使卡位块62解除对伸缩杆61上定位槽611的锁定,这时伸缩杆61即可前后移动,并带动isofix接口612移动,从而可以调节isofix接口612的伸出长度。在凸轮盘65转动的同时会带动棘齿652动作,棘齿652会逐渐从当前的滑块卡位槽661内脱出,并进入到下一个相邻的滑块卡位槽661中,在这一过程中卡位盘6不发生转动。

当伸缩杆61的位置调节好之后,回扳凸轮盘65的把手杆651,使凸轮盘65顺时针转动,滑块64失去凸轮盘65的抵顶,在第一弹簧67的作用下回位,钢丝绳63放松,卡位块62也在第二弹簧10的作用下复位,并卡在伸缩杆61上相应的定位槽611内,以实现对伸缩杆611的锁定。在凸轮盘65被回扳的同时,棘齿652推动卡位盘6转动,使下一个滑块卡位槽661与滑块64相对,使滑块64回位时可以顺利的卡在该滑块卡位槽661内。

在驱动凸轮盘65转动以使滑块64前后移动的过程中,滑块的端部可在滑块卡位槽661内运动,这种引导作用使得滑块64的运动更加平稳,尽量避免在受到外力时滑块64发生左右摆动,尤其在实现锁定的过程中,滑块64的一端从凸轮盘65工作面的高点运动至低点时,可以尽量避免动作过于灵敏而使锁定动作不稳定。

采用了上述isofix接口装置后,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至少具有如下优点之一:

(1)由于此种isofix接口装置能够在伸缩杆的滑动方向上对座椅实现双向锁定,无论要将座椅向哪个方向调整均需要进行解锁,这样在汽车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儿童安全座椅都不容易发生前后窜动,可以提高座椅固定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从而对儿童的人身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2)由于此种isofix接口装置的解锁操作较为方便,使得儿童安全座椅在需要前后调节时更加便捷,使得设计更加人性化。

(3)对于设有滑动卡位盘6的isofix接口装置,由于滑块64的两端均有限位结构,因而当汽车意外受到撞击时,可以较为有效地防止因滑块64的意外移动而令伸缩杆61解锁,进一步提高了座椅使用的安全性。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款实用性强、性能稳定、提高乘用车中儿童安全舒适的座椅,丰富了儿童安全座椅的功能,特别适用于乘用车座椅装置,适用年龄段为9个月-12岁。相比现有其他儿童安全座椅,本发明实施例其结构稳定,便于加工,性能优良,功能丰富, 适用性强。此安全座椅加工方法简单,主要是模具注塑,椅面骨架、底座均采用模具注塑的方法进行加工。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