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尾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952阅读:1353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尾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灯。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车辆在后尾灯设计上,因为尾灯和尾门造型效果的问题,会将尾灯设计成分体式设计,但是这样的设计可能对车辆的尾门和尾灯配合间隙要求较高。装配不好容易适得其反,而有些企业因为后尾灯担心装配问题,没有进行在后尾门上进行分体设计。导致车辆造型效果较差,达不到产品造型最优化的效果,影响产品销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可动的整体式尾灯结构,既能保证灯光效果,也降低装配的工艺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汽车后尾灯结构,包括后尾灯,车内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有驱动滑块沿导轨运动的电机,所述后尾灯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滑块上。

所述导轨包括外翻折导轨和压紧导轨,所述压紧导轨沿车轴方向向车辆后方外侧倾斜,所述外翻折导轨为沿着压紧导轨倾斜方向逐渐向车辆后方外侧弯折的弧形导轨。

汽车后盖设有固定后尾灯的凹槽,所述凹槽外侧内设有提供支架活动区域的开口。

所述后尾灯背面周边设有一圈橡胶条。

所述导轨始端和末端均设有行程开关和限位机构,所述行程开关输出开关信号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驱动电机工作。

所述导轨滑块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支撑滑轨,所述支撑滑轨分别设有支撑滑动块,所述支撑滑动块通过连杆与滑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尾灯的自动展开,不但可以实习尾灯整体造型效果,而且因为尾灯的对象展开,提醒到过往车辆的安全。同时因为整体设计,减少总量,提高产品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汽车后尾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后尾灯收起状态示意图;

图3为汽车后尾灯展开状态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后尾灯;2、电机;3、外翻折导轨;4、压紧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车辆后部两侧各设置一个用于固定后尾灯1的导轨,两组后尾灯1分别固定在两侧的导轨上,如图1所示,导轨上设有滑块,滑块上固定有驱动滑块沿导轨运动的电机2,例如导轨上设有齿条,电机2的输出轴上设有与之啮合的齿轮。后尾灯1通过支架固定在滑块上,这样后尾灯1呈可运动的结构。

汽车后盖设有固定后尾灯1的凹槽,凹槽方便限位,并且凹槽外侧内设有提供支架活动区域的开口,导轨包括外翻折导轨3和压紧导轨4,压紧导轨4沿车轴方向向车辆后方外侧倾斜,即为左侧的压紧导轨4向车辆左后方水平倾斜,而右侧的压紧导轨4向车辆右后方水平倾斜,用作将后尾灯1推送出凹槽,与车体具有一定的间隙,避免翻折开时发生干涉,外翻折导轨3为沿着压紧导轨4倾斜方向逐渐向车辆后方外侧弯折的弧形导轨,即导轨包括外翻折导轨3和压紧导轨4整体构成L形结构,外翻折导轨3用于将后尾灯1进一步向外翻折打开,避免开启后备箱时发生干涉。

为了保证后尾灯1收起时,固定可靠,避免发生震动,后尾灯1背面周边设有一圈橡胶条,导轨始端和末端均设有行程开关和限位机构,保证后尾灯1运动行程的稳定可靠,行程开关输出开关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驱动电机2工作。

由于后尾灯1全部重力由滑块支撑,为了提高滑块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导轨滑块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支撑滑轨,支撑滑轨的轨迹与支撑滑块的导轨相同,支撑滑轨上分别设有支撑滑动块,支撑滑动块通过连杆与滑块连接,具有辅助支撑的作用。

当车辆需要开启后背门时,接收到后尾门们解锁工作信号,控制器控制电机2向导轨外端滑动,滑块开始沿着压紧导轨4段进行工作,目的是为了为先将尾灯伸出车身,为后面的展开腾出空间,当与车身垂直移动距离达到5CM后。滑块进入外翻折导轨3段进行工作,此时后尾灯1开始像车身左右侧展开。车辆后背门打开后尾灯1展开工作的效果如图3所示。

等车辆车门关闭后,接收到后尾门们锁定工作信号,后尾灯1的电机2工作,滑块开始沿着外翻折导轨3段进行工作,后尾灯1向内翻折,当滑块收缩进入压紧导轨4段进行工作,后尾灯1开始水平直线向内压紧收缩,并且通过橡胶条实现和车身的贴合。此时后尾灯1实现了后门关闭后,和车门的无缝贴合,如图2所示,更好的体现车辆整体感,同时能让可以效果更贴近实际应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