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后桥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5779阅读:2438来源:国知局
电机与后桥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与后桥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工业水平的飞速前进,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迅速,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驱动电机。在生产及维修过程中,如何快速、简便的拆卸和装配电机,成为重要环节。现在纯电动汽车的电机安装方式大部分都是固定在车架上,此安装方式耗时耗力,且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电机能快速的安装和拆卸,也为整车底盘布置提供更大空间的电机与后桥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机与后桥连接结构,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机和后桥总成,电机包括电机机壳和输出轴,电机设于电机支架上,后桥总成设于后桥安装支架上,后桥总成包括两个半桥和一个差速器,两个半桥通过差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外壳和输入轴,差速器由电机带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设有花键套,差速器的输入轴的端部设有装配在所述花键套内的花键,所述电机支架与后桥安装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机机壳与差速器外壳之间固设有端盖,端盖设有伸入孔,差速器的输入轴端部的花键从伸入孔伸入端盖内,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的花键套从端盖的盖口伸入端盖内。

端盖与差速器外壳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

端盖与电机机壳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与后桥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电机安装在后桥安装支架上的结构,从而取消了原有的将电机安装在车架上的结构,并改进了原有差速器上的输入轴,结构更加紧凑,加大底盘的布置空间,使得电机能快速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半桥1、后桥总成2、后桥安装支架3、螺栓4、电机支架5、电机6、第一螺钉71、第二螺钉72、端盖8、输入轴9、差速器外壳10、花键套11、电机外壳12、花键13、伸入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由图1-图2所示的电机与后桥连接结构,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机6和后桥总成2,电机6和后桥总成2均设于电动汽车内。

电机6包括电机机壳和输出轴。

电机6设于电机支架5上,后桥总成2设于后桥安装支架3上,后桥总成2包括两个半桥1(半桥1也称为半轴)和一个差速器,两个半桥1通过差速器传动连接。

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外壳10、输入轴9、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分别设置在两半桥1上的两个半桥1齿轮以及连接在两半桥1齿轮之间的行星齿轮组件,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两个半桥1齿轮以及行星齿轮组件均设于差速器外壳10内,主动齿轮设于输入轴9上,从动齿轮设于其中一个半桥1上,行星齿轮组件包括设置在行星齿轮轴上的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设于两半桥1齿轮之间并与两半桥1齿轮相啮合。差速器内部构造为现有技术,故不详细叙述且图中未示出。

电机6的输出轴端部设有花键套11,花键套11伸出电机机壳外,差速器的输入轴9的端部设有装配在所述花键套11内的花键13,电机6输出轴通过花键13连接并带动差速器的输入轴9,差速器由电机6带动。

所述电机支架5与后桥安装支架3通过螺栓4固定连接,差速器的输入轴9端部及其上的花键13均伸出差速器外壳10内,当然,差速器外壳10对应差速器的输入轴9端部及其上的花键13设有伸出口,差速器的输入轴9端部及花键13从伸出口伸出差速器外壳10外。

电机机壳与差速器外壳10之间固设有端盖8,端盖8与差速器外壳10通过第一螺钉71固定连接,端盖8与电机机壳通过第二螺钉72固定连接。

端盖8设有伸入孔14,端盖8轴向一端设有盖在电机机壳端部外的盖口、轴向另一端设有所述伸入孔14,端盖8为轴向通透设置,差速器的输入轴9端部以及输入轴9端部上的花键13从伸入孔14伸入端盖8内,电机6的输出轴上设置的花键套11从端盖8的盖口伸入端盖8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与后桥连接结构,采用将驱动电机6的电机支架5安装在后桥安装支架3上的结构,此结构与传统电机6安装方式相比在性能不差的同时设计更加紧凑,与传统法兰联接方式不同,此结构采用花键13与花键套11之间联接,电机6能快速的安装和拆卸,也为整车底盘布置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