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592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机器人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探移动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机器人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机器人的移动方式主要为轮式移动,其中以差速型较为多见,差速型移动装置由底盘的两个驱动轮和万向轮组成,利用两个驱动轮的差速可以达到转向和前进后退的目的,以往差速型机器人易出现轮子与地面摩擦力不足的情况,导致机器人出现打滑或转向不灵活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灵活、移动平稳的机器人移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器人移动装置,包括机器人底盘、配重块、万向轮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包括轮胎、轮毂、装饰件、配重盘和驱动器,所述机器人底盘底面前部左右两侧各设有开口,所述驱动轮设置在开口处,所述开口内侧设有固定位,所述驱动器安装于固定位上,所述驱动器通过转轴与轮毂连接;所述轮胎套接在轮毂上,所述装饰件安装于轮毂外侧,所述配重盘安装于轮毂内侧;所述机器人底盘后部中间设有万向轮;所述机器人底盘在对应两个驱动轮之间和万向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配重块。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器通过固定件安装在固定位,所述固定件呈“L”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器为内置有光电测速模块的直流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电机转轴远离电机一端设有正多边形端头,所述轮毂设有与所述端头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轮毂圆周设有若干凹槽,所述轮胎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轮胎外侧设有若干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驱动轮之间前部的配重块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驱动轮内侧前部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分散配重布局的机器人移动底盘,配合差速型轮式机器人移动底盘,使机器人转向更为精准,移动更为平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底盘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400-机器人底盘;401-配重块;402-万向轮;430-驱动轮;431-轮胎;432-轮毂;433-装饰件;434-配重盘;435-固定件;436-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一种机器人移动装置,包括机器人底盘400、配重块401、万向轮402和驱动轮430,所述驱动轮430包括轮胎431、轮毂432、装饰件433、配重盘434和驱动器436,所述机器人底盘400底面前部左右两侧各设有开口,所述驱动轮430设置在开口处,所述开口内侧设有固定位,所述驱动器436安装于固定位上,所述驱动器436通过转轴与轮毂432连接;所述轮胎431套接在轮毂432上,所述装饰件433安装于轮毂432外侧,所述配重盘434安装于轮毂432内侧;所述机器人底盘400后部中间设有万向轮402;所述机器人底盘400在对应两个驱动轮430之间和万向轮40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配重块401。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分散配重布局的机器人移动底盘,配合差速型轮式机器人移动底盘,使机器人转向更为精准,移动更为平稳。

实施例1

所述驱动器436通过固定件435安装在固定位,所述固定件435呈“L”字形。本实施例中,使用固定件将驱动器固定在机器人底盘,可以加强机器人底盘的结构,简化机器人底盘模具设计。

实施例2

所述驱动器436为内置有光电测速模块的直流电机。本实施例中,智能机器人通过光电测速模块可以检测电机的转速,从而实时调整两个驱动轮的配合,使机器人无论是移动和转向都更平稳可靠。

实施例3

所述直流电机转轴远离电机一端设有正多边形端头,所述轮毂432设有与所述端头适配的凹槽。本实施例中,转轴端头的正多边形设计可以避免转轴转动时与轮毂之间打滑,使机器人驱动轮的转动可控。

实施例4

所述轮毂432圆周外侧设有若干凹槽,所述轮胎431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轮胎431外侧设有若干凸起。本实施例中,轮毂设置有凹槽,使轮胎与轮毂之间不易打滑,轮胎外侧的凸起也是为了增加驱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实施例5

所述两个驱动轮430之间配重块401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驱动轮430的内侧,靠近机器人底盘400底面前部。本实施例中,分散配置配重块,有利于保证机器人保持较低的重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