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汽车用塑料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3451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汽车用塑料外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汽车用塑料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用品后市场的消费持续增高,汽车外壳也成为汽车配件的主要消费品。现在的汽车在美观、耐用,和防火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为了降低汽车的油耗从而减轻车身的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汽车用塑料外壳,撞击后具有缓冲的效果,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降低汽车的重量,减少汽车的油耗。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汽车用塑料外壳,包括:壳体组件、子连接部、以及母连接部;其中,壳体组件包括呈方形结构设置的支撑架,支撑架内侧的上部设有外壳体,支撑架的内侧的下部设有内壳体,内壳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且,内壳体的外侧与支撑架的下部边沿相平齐;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弹性件,外壳体与支撑架滑动连接,并且,外壳体的外侧与支撑架上部的外边沿相平齐;支撑框的内侧设有导向槽,外壳体的周侧设有与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条;支撑架相平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子连接部和母连接部,母连接部呈凹字形结构设置,子连接部呈T型结构设置,母连接部上设置有子连接部相配合的豁槽,子连接部穿设于母连接部,并通过螺钉将子连接部和母连接部相固定。

进一步的,母连接部的内侧设有滑槽,子连接部上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条。

进一步的,螺钉的上部嵌设在母连接部内。

进一步的,弹性件为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外壳体在使用时,将子连接部穿设于母连接部内,然后,通过螺钉将子连接部和母连接部相固定,从而使两汽车用外壳体连接,这样连接是两汽车用外壳体连接的更加牢固,并且,能使连接后的两汽车用外壳体更加平齐,而当汽车受到撞击时,由于内壳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外壳体与支撑架滑动连接,并且,内所料壳与外壳体之间抵接有若干弹性件;受到外界的撞击力使弹性件压缩,使外壳体向下移动对撞击力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并且,由于采用了外壳体降低了整车的重量,节省了油耗。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组件;11、支撑架;111、导向槽;12、内壳体;13、外壳体;131、导向条;14、弹性件;21、母连接部;211、豁槽;212、滑槽;22、子连接部;221、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汽车用塑料外壳,包括:壳体组件1、子连接部22、以及母连接部21;其中,壳体组件1包括呈方形结构设置的支撑架11,支撑架11内侧的上部设有外壳体13,支撑架11的内侧的下部设有内壳体12,内壳体12与支撑架11固定连接,并且,内壳体12的外侧与支撑架11的下部边沿相平齐;外壳体13与内壳体 之间设有弹性件14,外壳体13与支撑架滑动连接,并且,外壳体13的外侧与支撑架11上部的外边沿相平齐;支撑框的内侧设有导向槽111,外壳体13的周侧设有与导向槽111相配合的导向条131;通过导向槽111和导向条131的配合对外壳体13起到固定和导向的作用,支撑架11相平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子连接部22和母连接部21,母连接部21呈凹字形结构设置,子连接部22呈T型结构设置,母连接部21上设置有子连接部22相配合的豁槽211,子连接部22穿设于母连接部21,并通过螺钉将子连接部22和母连接部21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外壳体13在使用时,将子连接部22穿设于母连接部21内,然后,通过螺钉将子连接部22和母连接部21相固定,从而使两汽车用外壳体13连接,这样连接是两汽车用外壳体13连接的更加牢固,并且,能使连接后的两汽车用外壳体13更加平齐,而当汽车受到撞击时,由于内壳体12与支撑架11固定连接,外壳体13与支撑架11滑动连接,并且,内所料壳与外壳体13之间抵接有若干弹性件14;受到外界的撞击力使弹性件14压缩,使外壳体13向下移动对撞击力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并且,由于采用了外壳体13降低了整车的重量,节省了油耗。

母连接部21的内侧设有滑槽212,子连接部22上设有与滑槽212相配合的滑条221,通过滑槽212和滑条221的配合对母连接部21和子连接部22起到固定和导向的作用,使母连接部21和子连接部22的连接更加牢固。

螺钉的上部嵌设在母连接部21内,避免形成凸起。

弹性件14为弹簧,弹簧的使用受名称并且生产成本低。

上面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