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舒适性的汽车悬架与车身连接的纵臂衬套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962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舒适性的汽车悬架与车身连接的纵臂衬套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装配与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以提高车辆乘员舒适度的汽车悬挂系统与车身连接的纵臂衬套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的悬架就好比汽车的腿,其上连接汽车车身,其下连接车轮。当汽车行驶在不平的路面上时,车轮与车身之间的悬挂系统也即汽车悬架也会自动压缩、弯曲和伸直,使车轮尽量与地面保持最大的接触面,让车身尽量保持平稳的行驶状态。汽车行驶中经过凹凸不平路面时,车轮不仅受到铅直方向上的垂向冲击,同时也会受到水平方向上的纵向冲击,为了尽量减少经汽车悬架传到车身的纵向冲击,通常汽车悬架与车身连接的纵臂的衬套选用柔性衬套;同时,为了减少受到垂向冲击时车轮的跳动,又希望纵臂衬套的扭转刚度能大一些。目前普通的衬套采用的是实心橡胶材质,但实心橡胶材质无法满足同时能减轻纵向冲击和提高自身抗扭强度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一节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可以减轻从汽车悬架经由纵臂传至车身的纵向冲击进而提高汽车乘员的舒适度,本身也具有比普通实心橡胶材质衬套更高抗扭强度的纵臂衬套总成。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善舒适性的汽车悬架与车身连接的纵臂衬套总成,与常规的汽车纵臂的衬套总成一样,包括橡胶材质的衬套和所述衬套的外套管与内套管,以及一个支架;所述支架紧固安装于汽车车架上,所述汽车悬架与车身连接的纵臂通过一根螺栓铰接于所述支架上的一个一端开口的U形槽内;所述衬套套装于所述螺栓之上,所述衬套插装于金属材质的所述外套管之内,所述外套管紧固焊接于所述纵臂与所述支架相铰接的连接孔内,所述衬套采用橡胶与金属的硫化粘结工艺与所述外套管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衬套中心沿轴向插装所述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装于所述螺栓之上并通过所述螺栓的拧紧迫使所述U形槽的两侧槽壁紧密夹持所述内套管的两个端面从而使得所述内套管被紧固于所述支架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善舒适性的汽车悬架与车身连接的纵臂衬套总成与普通汽车悬架的纵臂衬套总成不同的技术特征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沿所述衬套的轴向具有水平方向上的位于所述螺栓左右两侧的空腔结构;所述衬套内沿轴向插装有两根矩形横截面的用以增强所述衬套的抗扭强度的片状销,所述片状销与所述衬套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片状销插装的位置位于经过所述衬套中心的铅垂线上并分别位于所述衬套中心的上下两侧。

当水平纵向冲击从车轮经汽车悬架传至纵臂乃至衬套之后,由于衬套当中有所述空腔结构的存在,所以所述衬套就容易发生沿水平纵向方向上的弹性形变从而相比于普通实心衬套可以吸收和缓冲更多的纵向冲击。往所述衬套内插装所述片状销可以很好的防止所述衬套的抗扭强度不至于因为所述空腔而降低太多,所述片状销与衬套之间的过盈配合可以使得所述片状销能够及时的帮助所述衬套抵御外来扭力,位于所述衬套中心的上下两侧也可以避开所述水平方向上的空腔,不至于影响所述空腔的弹性增强效果。

作为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为了避免因所述空腔结构的存在导致所述衬套的强度的过分降低,以及防止所述衬套在纵向方向上的弹性形变范围过大,所述衬套的空腔内具有防止衬套的径向形变过大的水平方向上的凸起结构,如此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所述衬套的强度,并且防范所述衬套过大的弹性形变所产生的车身大幅度水平纵向晃动乘员舒适度的影响。

鉴于普通汽车衬套的内套管一般与所述衬套之间仅仅为简单的圆柱面过盈配合,无法避免在车轮乃至其悬架在受到剧烈的垂向冲击时因所述纵臂绕轴向的旋转角度过大而使得所述衬套与内套管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相互摩擦和相对旋转并因此影响所述衬套总成后续的缓冲性能以及汽车乘员的舒适度体验,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所述内套管与所述衬套之间具有防止两者发生相对旋转的键与键槽结构。所述内套管与内衬套之间采用键与键槽配合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上述相互摩擦和相对旋转的发生,从而有效持久的利用所述衬套的良好弹性吸收和缓冲车轮乃至悬架受到的垂向冲击,提高汽车乘员的舒适度体验。

优选地,所述片状销采用铝质型材,如此则可以利用铝质金属相较于柔性材质的衬套具有的较大强度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由于引入所述空腔结构带来的强度下降,同时因铝质型材相较于普通的钢质型材分量较轻,也可以确保插座了所述片状销的所述衬套自身乃至汽车的总体重量不至于增加过多。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套总成采用了具有能通过弹性形变缓冲水平纵向冲击的镂空形衬套,同时采取了插装片状销的方法来增强衬套的抗扭强度,所以可以达到同时改善汽车乘员的舒适度和保证衬套具有一定的抗扭强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联接车辆悬挂系统也即汽车悬架与车身的纵臂示意图;

图2:图1的A-A剖面展示的衬套径向剖面示意图;

图3:图1的B-B剖面展示的衬套轴向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架;101:U形槽;2:衬套;3:纵臂;4:螺栓;5:外套管;6:内套管;7:片状销;8:空腔;9:凸起;10:键;1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善舒适性的汽车悬架与车身连接的纵臂衬套总成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与常规的汽车纵臂的衬套总成一样,包括橡胶材质的衬套2和所述衬套2的外套管5与内套管6,以及一个支架1;所述支架1紧固安装于汽车车架上,所述汽车悬架与车身连接的纵臂3通过一根螺栓4铰接于所述支架1上的一个一端开口的U形槽101内;所述衬套2套装于所述螺栓4之上,所述衬套2插装于金属材质的所述外套管5之内,所述外套管5紧固焊接于所述纵臂3与所述支架1相铰接的连接孔11内,所述衬套2采用橡胶与金属的硫化粘结工艺与所述外套管5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衬套2中心沿轴向插装所述内套管6,所述内套管6套装于所述螺栓4之上并通过所述螺栓4的拧紧迫使所述U形槽101的两侧槽壁紧密夹持所述内套管6的两个端面从而使得所述内套管6被紧固于所述支架1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善舒适性的汽车悬架与车身连接的纵臂衬套总成与普通汽车悬架的纵臂衬套总成不同的技术特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沿所述衬套2的轴向具有水平方向上的位于所述螺栓4左右两侧的空腔8结构;所述衬套2内沿轴向插装有两根矩形横截面的用以增强所述衬套2的抗扭强度的片状销7,所述片状销7与所述衬套2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片状销7插装的位置位于经过所述衬套2中心的铅垂线上并分别位于所述衬套2中心的上下两侧。

当水平纵向冲击从车轮经汽车悬架传至纵臂3乃至衬套2之后,由于衬套2当中有所述空腔8结构的存在,所以所述衬套2就容易发生沿水平纵向方向上的弹性形变从而相比于普通实心衬套可以吸收和缓冲更多的纵向冲击。往所述衬套2内插装所述片状销7可以很好的防止所述衬套2的抗扭强度不至于因为所述空腔8而降低太多,所述片状销7与衬套2之间的过盈配合可以使得所述片状销能够及时的帮助所述衬套抵御外来扭力,位于所述衬套2中心的上下两侧也可以避开所述水平方向上的空腔8,不至于影响所述空腔8的弹性增强效果。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为了避免因所述空腔8结构的存在导致所述衬套2的强度的过分降低,以及防止所述衬套2在纵向方向上的弹性形变范围过大,所述衬套2的空腔8内具有防止衬套2的径向形变过大的水平方向上的凸起9结构,如此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所述衬套的强度,并且防范所述衬套2过大的弹性形变所产生的车身大幅度水平纵向晃动乘员舒适度的影响。

鉴于普通汽车衬套的内套管6一般与所述衬套2之间仅仅为简单的圆柱面过盈配合,无法避免在车轮乃至其悬架在受到剧烈的垂向冲击时因所述纵臂绕轴向的旋转角度过大而使得所述衬套2与内套管6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相互摩擦和相对旋转并因此影响所述衬套总成后续的缓冲性能以及汽车乘员的舒适度体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如图2所示,所述内套管6与所述衬套2之间具有防止两者发生相对旋转的键10与键槽结构。所述内套管6与内衬套202之间采用键与键槽配合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上述相互摩擦和相对旋转的发生,从而有效持久的利用所述衬套2的良好弹性吸收和缓冲车轮乃至悬架受到的垂向冲击,提高汽车乘员的舒适度体验。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片状销7采用铝质型材,如此则可以利用铝质金属相较于柔性材质的衬套2具有的较大强度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由于引入所述空腔8结构带来的强度下降,同时因铝质型材相较于普通的钢质型材分量较轻,也可以确保插座了所述片状销7的所述衬套2自身乃至汽车的总体重量不至于增加过多。

注意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声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