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车辆座椅调节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12626发布日期:2018-12-25 20:5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车辆座椅调节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座椅调节方法和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车辆乘坐状态来调节前排座椅以方便乘客出入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内部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车辆乘员的舒适和安全。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可调节的座椅机构,众所周知的是通过车辆前座的手动和自动调节,以便提供增加的伸腿空间,从而有利于利于驾驶员进出车辆前座和乘客进出车辆后座的座椅机构。在更高级别的车上,在收到车辆后座乘员希望离开车辆或乘员希望就座于车辆后座的预定信号后,使车辆前座或其部分在朝向车辆仪表板的纵向方向土向前自动重新定位的系统和机构是己知的。同样地,在收到例如车辆熄火这样的预定信号后,使车辆前座在朝向车辆后座的方向上向后自动重新定位,以增加驾驶员或前座乘客进出车辆的可用空间的系统也是己知的。这种系统可以以各种方式利用车辆后门状态传感器、动力系统状态传感器等,以提供确定哪个车辆座椅需要重新定位以及哪个方向利于前座或后座进出的必要信息。

尽管对于它们的预期目的有效,但这种系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后果。例如,依据操作者的预设重新定位,车辆前座的重新定位系统会不适当地减小后排乘客可用的伸腿空间。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用于自动重新定位车辆前座以方便前座进/出的系统,不会考虑后座乘客的存在,同样对后座的乘客造成了不便。例如,当前座被自动地向后重新定位时,后排乘客想进出车门会很困难或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座椅调节方法和系统,基于机动车辆对应后排的不同乘坐状态,执行不同的自动座椅后移策略。该方法用于在乘客占用或将要占用该车辆后座时限制车辆前座向后移动的速度和距离,以实现便于前排乘客上下车的同时又不影响后排乘客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车辆座椅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前排车门打开时,判断车辆的动力系统是否关闭、档位是否在p档或者车速是否为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为是,则进入步骤(2);

(2)判断对应后排是否有乘客,如果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后移第一预设距离;

如果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后移第二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预设速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速度,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

若前排乘客下车,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后移第一最大预设距离,所用时间为第一预设时间,设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t,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最大预设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

若前排乘客下车,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设第二预设时间为t1,所述第二预设时间t1小于第一预设时间t;

(21)在0-t1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自动后移第三预设距离;

(22)在t1-t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自动后移,对应后门打开时前排座椅停止后移;

(23)在0-t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自动后移,t时刻停止后移,t时刻以后不再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

若前排乘客上车,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后移第四预设距离,所述第四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的最大取值。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

若前排乘客上车,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设第三预设时间为t2,所述第三预设时间t2小于第一预设时间t;

(31)在0-t2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自动后移第五预设距离,所述第五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的最大取值;

(32)在t2-t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自动后移,对应后门打开时前排座椅停止后移;

(33)在0-t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自动后移第一最大预设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

若前排车门打开时,以行车方向为正前方,前排座椅在目标位置或所述目标位置的后方,则控制前排座椅不移动,所述目标位置为乘客上下车过程预设的希望座椅所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预设距离、第四预设距离、第五预设距离取值相等,均为第一最大预设距离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和第三预设时间相等,均为第一预设时间的二分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车辆座椅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当前排车门打开时,判断车辆的动力系统是否关闭、档位是否在p档或者车速是否为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为是,则向系统控制模块发送启动信号;

系统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所述启动信号后,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对应后排是否有乘客,如果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后移第一预设距离;

如果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后移第二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预设速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速度,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前排乘客下车,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后移第一最大预设距离,所用时间为第一预设时间,设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t,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最大预设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前排乘客下车,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设第二预设时间为t1,所述第二预设时间t1小于第一预设时间t;

(21)在0-t1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自动后移第三预设距离,;

(22)在t1-t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自动后移,对应后门打开时前排座椅停止后移;

(23)在0-t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自动后移,t时刻停止后移,t时刻以后不再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前排乘客上车,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后移第四预设距离,所述第四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的最大取值。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前排乘客上车,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设第三预设时间为t2,所述第三预设时间t2小于第一预设时间t;

(31)在0-t2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自动后移第五预设距离,所述第五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的最大取值;

(32)在t2-t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自动后移,对应后门打开时前排座椅停止后移;

(33)在0-t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自动后移第一最大预设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前排车门打开时,以行车方向为正前方,前排座椅在目标位置或所述目标位置的后方,则控制前排座椅不移动,所述目标位置为乘客上下车过程预设的希望座椅所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预设距离、第四预设距离、第五预设距离取值相等,均为第一最大预设距离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和第三预设时间相等,均为第一预设时间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1)包括三个检测单元,分别是:第一检测单元(11)、第二检测单元(12)和第三检测单元(13),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1)用于检测车速信号、档位信号和动力系统关闭与否的信号,所述第二检测单元(12)用于检测各个座椅的乘坐情况,所述第三检测单元(13)用于检测各车门的开启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单元(12)中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或红外传感器,利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或所述红外传感器来检测来检测各个座椅的乘坐情况。

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与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所述方法中的所有步骤。

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在由一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方法中的所有步骤。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车辆座椅调节方法和系统,通过设置合理的参数来调节前排座椅,便于前排乘客上下车的同时又不影响后排乘客。同时,我们可以在已经具备乘客方便出入系统的车辆上,增加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系统控制模块来实现我们的控制方法,这样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主驾乘客上车时的座椅调节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副驾乘客上车时的座椅调节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主驾乘客下车时的座椅调节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副驾乘客下车时的座椅调节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车辆座椅调节系统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检测模块11、第一检测单元12、第二检测单元13、第三检测单元

2、系统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乘客方便出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车辆座椅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前排车门打开时,判断车辆的动力系统是否关闭、档位是否在p档或者车速是否为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为是,则进入步骤(2);

(2)判断对应后排是否有乘客,如果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后移第一预设距离;

如果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后移第二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预设速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速度,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对应后排为所打开的前排车门一侧的前排座椅所对应的后排座椅。

若前排乘客下车,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后移第一最大预设距离,所用时间为第一预设时间,设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t,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最大预设距离,设为d。所述第一最大预设距离小于前排座椅可移动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速度、根据车辆空间、乘客的身高体重参数以及乘客上下车时间进行设定,但总的原则就是前排座椅移动时不影响后排乘客,设第一预设速度为v。

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从初始位置开始后移,所述初始位置优选为驾驶员在整车驾驶时座椅所在的位置,所述初始位置并不固定,可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身高、体重等因素具体设定。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几个具体场景来具体说明:

场景一、主驾乘客上车场景。

如附图1所示,主驾乘客上车时,主驾车门从外部打开,执行以下步骤:

zs1、判断动力系统是否关闭或车辆档位是否处于p档,若动力系统没有关闭,档位也不是处于p档则不进行任何操作;若动力系统关闭或者车辆档位处于p档时,即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则执行zs2。

zs2、判断主驾对应后排是否有乘客乘坐,若主驾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则控制主驾座椅从主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不大于v/2的速度、自动后移不大于d/2的距离;若主驾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则执行zs3。

zs3、判断0-t/2时间段内主驾对应后门是否打开,若在0-t/2时间段内主驾对应后门打开了,则控制主驾座椅从主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速度v自动后移不大于d/2的距离;若在0-t/2时间段内主驾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执行zs4;

zs4:判断在t/2-t时间段内主驾对应后门是否打开,若在t/2-t时间段内主驾对应后门打开了,则控制主驾座椅从主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速度v自动后移,主驾对应后门打开时,主驾座椅停止后移。若在t/2-t时间段内主驾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控制主驾座椅从主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速度v自动后移距离d。

场景二、副驾乘客上车场景。

如附图2所示,副驾乘客上车时,副驾车门从外部打开,执行以下步骤:

fs1、首先判断车速是否为零,若车速不为零则不进行任何操作;若车速为零,则执行fs2。

fs2、判断副驾对应后排是否有乘客乘坐,若副驾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副驾座椅从副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不大于v/2的速度、在0-t时间段内自动后移不大于d/2的距离;若副驾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则执行fs3。

fs3、判断在0-t/2时间段内副驾对应后门是否打开,若在0-t/2时间段内副驾对应后门打开了,则控制副驾座椅从副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速度v自动后移不大于d/2的距离;若在0-t/2时间段内副驾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执行fs4。

fs4:判断在t/2-t时间段内副驾对应后门是否打开,若在t/2-t时间段内副驾对应后门打开了,则控制副驾座椅从副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速度v自动后移,副驾对应后门打开时副驾座椅停止后移;若在t/2-t时间段内副驾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控制副驾座椅以速度v自动后移距离d。

场景三、主驾乘客下车场景。

如附图3所示,主驾乘客下车时,主驾车门从内部打开,执行以下步骤:

zx1、判断动力系统是否关闭或车辆档位是否处于p档,若动力系统没有关闭并,档位也不是处于p档,则不进行任何操作;若动力系统关闭或者车辆档位处于p档,即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则执行zx2。

zx2、判断主驾对应后排是否有乘客乘坐,若主驾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则控制主驾座椅从主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速度v自动后移距离d;若主驾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执行zx3。

zx3、判断在0-t/2时间段内主驾对应后门是否打开,若在0-t/2时间段内主驾对应后门打开了,则控制主驾座椅从主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不大于v/2的速度自动后移不大于d/2的距离;若在0-t/2时间段内主驾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执行zx4。

zx4、判断在t/2-t时间段内对主驾应后门是否打开,若在t/2-t时间段内主驾对应后门打开了,则控制主驾座椅从主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v/2的速度自动后移,主驾对应后门打开时主驾座椅停止后移;若在t/2-t时间段内主驾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控制主驾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不大于v/2的速度自动后移,t时刻停止后移,t时刻以后不再移动。

场景四、副驾乘客下车场景。

如附图4所示,副驾乘客下车时,副驾车门从内部打开,执行以下步骤:

fx1、判断车速是否为零,若车速不为零则不进行任何操作;若车速为零,则执行fx2。

fx2、判断副驾对应后排是否有乘客乘坐,若副驾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副驾座椅从副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速度v自动后移距离d;若副驾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再进行fx3。

fx3、判断0-t1时间段内副驾对应后门是否打开,若在0-t/2时间段内副驾对应后门打开了,则控制副驾座椅从副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不大于v/2的速度自动后移不大于d/2的距离;若在0-t/2时间段内副驾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执行fx4。

fx4、判断在t/2-t时间段内副驾对应后门是否打开,若在t/2-t时间段内副驾对应后门打开了,则控制副驾座椅从副驾车门打开时开始,以不大于v/2的速度自动后移,副驾对应后门打开时副驾座椅停止后移;若在t/2-t时间段内副驾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则控制副驾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以不大于v/2的速度自动后移,t时刻停止后移。

以上实施例中,v/2,d/2,t/2仅仅为优选实施例的取值,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对应选取v2/3,d2/3,t2/3;v/3,d/3,t/3等等。所有满足本发明所公开方法的取值,均术语本发明保护范围。

场景五、

若主驾乘客上下车,主驾车门打开时,以行车方向为正前方,主驾座椅在目标位置或所述目标位置的后方,则控制主驾座椅不移动,所述目标位置为主驾上下车过程预设的希望主驾座椅所在位置。

场景六、

若副驾乘客上下车,副驾车门打开时,以行车方向为正前方,副驾座椅在目标位置或所述目标位置的后方,则控制副驾座椅不移动,所述目标位置为副驾上下车过程预设的希望副驾座椅所在位置。

如附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车辆座椅调节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检测模块1和系统控制模块2,其中,所述检测模块1和系统控制模块2之间通信连接,所述通信连接可以通过can总线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现有的方式实现。

检测模块1,用于当前排车门打开时,通过检测各车门开启信息、动力系统关闭与否信息、档位信息、车速信息,各座椅乘坐信息,判断车辆的动力系统是否关闭、档位是否在p档或者车速是否为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为是,则向系统控制模块发送启动信号;优选的,所述检测信息包括各车门的开启信号、动力系统关闭与否信号、档位信号、车速信号和/或各座椅的乘坐情况信号;

述检测模块1包括三个检测单元,分别是:第一检测单元11、第二检测单元12和第三检测单元13,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1用于检测车速信号、档位信号和动力系统关闭与否的信号,所述第二检测单元12用于检测各个座椅的乘坐情况,所述第三检测单元13用于检测各车门的开启信号。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12中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或红外传感器,利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或所述红外传感器来检测来检测各个座椅的乘坐情况。

系统控制模块2,用于在接收所述启动信号后,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对应后排是否有乘客,如果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后移第一预设距离;

如果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后移第二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预设速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速度,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对应后排为所打开的前排车门一侧的前排座椅所对应的后排座椅。

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速度根据车辆空间、乘客的身高体重参数以及乘客上下车时间进行设定,但总的原则就是前排座椅移动时不影响后排乘客。

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前排乘客下车,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后移第一最大预设距离,所用时间为第一预设时间,设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t,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最大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最大预设距离小于前排座椅可移动的最大距离。

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前排乘客下车,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设第二预设时间为t1,所述第二预设时间t1小于第一预设时间t;

(21)在0-t1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自动后移第三预设距离,;

(22)在t1-t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自动后移,对应后门打开时前排座椅停止后移;

(23)在0-t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自动后移,t时刻停止后移,t时刻以后不再移动。

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前排乘客上车,对应后排有乘客乘坐,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二预设速度后移第四预设距离,所述第四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的最大取值。

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前排乘客上车,对应后排没有乘客乘坐,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设第三预设时间为t2,所述第三预设时间t2小于第一预设时间t;

(31)在0-t2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自动后移第五预设距离,所述第五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的最大取值;

(32)在t2-t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自动后移,对应后门打开时前排座椅停止后移;

(33)在0-t时间段内对应后门没有打开,则控制前排座椅从前排车门打开时开始,以第一预设速度自动后移第一最大预设距离。

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前排车门打开时,以行车方向为正前方,前排座椅在目标位置或所述目标位置的后方,则控制前排座椅不移动,所述目标位置为乘客上下车过程预设的希望座椅所在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三预设距离、第四预设距离、第五预设距离取值相等,均为第一最大预设距离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其他符合本发明要求的取值也可以。

优选的,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和第三预设时间相等,均为第一预设时间的二分之一,其他符合本发明要求的取值也可以,例如第一预设时间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不论是主驾上下车,还是副驾上下车,都可以同时检测动力系统是否关闭、档位是否为p档和车速是否为零,三者之中只要有一个满足即可进行下一步。但是更优选地,主驾上下车时,必须是动力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动力系统是开启的但档位为p档时才进行座椅的调节。

参数选择原则,以正常身材的成年男子在后排乘坐且主驾同为正常身材成年男子时,前排座椅开始后移,在2.5s内不会影响到后排乘客的进出车辆动作为准。以乘客离开车辆为例,经过测试,2.5s为车门打开到乘客离车的平均时间,每辆车可能略有不同。前述的速度采用的是v或者v/2,距离采用的是d或者d/2,其实也可以不采用v/2、d/2,而采用v/3、d/3或者v/4、d/4等,具体采用什么值为最合适的,这要以每个车型的空间为基础,经过测试来确定,但总的原则就是前排座椅移动时尽量不影响后排乘客。

例如,主驾或者副驾的座椅沿前后方向的最大移动距离为25.2cm,正常移动平均时间为5.8s,此数值可能会随着电压大小变化浮动,平均速度为4.34cm/s,该车车主最常使用的主驾座椅位置距离前排座椅可移动的最前端距离为8.7cm,剩余可后移的空间为16.5cm,以身高181cm,体重80kg的成年男子为例,该男子进入车辆后排坐下,膝盖距离前排座椅10.1cm(腿部空间),也就意味着当前排座椅后退6.4cm后(耗时1.47s),前排座椅就会碰到后排乘客。如果采用正常速度的一半来移动,2.95s时,座椅才能退后6.4cm。甚至,采用座椅停到d/2位置的策略,座椅最多退后8.25cm,某种意义上对后排乘客进出的影响非常小。通过设置合理的参数,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或系统调节前排座椅,便于前排乘客上下车的同时又不影响后排乘客。同时,我们可以在已经具备乘客方便出入系统的车辆上,增加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系统控制模块来实现我们的控制方法,这样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发明还设计了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与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所述方法中的所有步骤,从而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乘客方便出入方法得以实现。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在由一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方法中的所有步骤,从而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乘客方便出入方法得以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