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389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汽车智能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刹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智能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进入了我们大多数人们的家庭,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很多的危险。手刹在汽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一个作用,驾驶员将车辆停在某处,当人们离开车辆时,需要使用手刹将车辆进行制动,防止车辆出现溜车而造成危险,然而生活中很多的司机经常在停车后忘记将手刹杆拉起,车辆出现溜车,因为一时的疏忽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与危险,因此设计一种在汽车发动机熄灭后自动拉动手刹的智能刹车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智能刹车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汽车智能刹车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中间设有竖轴,竖轴上下两端分别与箱体固定连接,竖轴内部中空,竖轴上套装第一套筒,第一套筒能沿竖轴上下滑动,竖轴上部套装弹簧,弹簧的下端与第一套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弹簧的上端与箱体内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套筒下侧设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套装在竖轴上,第二套筒与竖轴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第一套筒上套装圆环,圆环与第一套筒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圆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根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上端与圆环的侧部铰接连接,第二套筒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根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下端与第二套筒侧部铰接连接,第二连杆的上端与对应的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连接,第一连杆的下端固定安装配重块,第二套筒中间位置固定套装棘轮,棘轮的外周套装第三套筒,第三套筒的上下两端与第二套筒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第三套筒内圈均匀安装数个棘齿,棘齿的安装轴上安装扭簧,棘齿与棘轮啮合配合,箱体内部一侧设有竖向的动力轴,动力轴的下端与箱体内底部轴承活动连接,箱体顶面开设第一通孔,动力轴的上端穿过第一通孔后位于箱体外部,动力轴与第一通孔之间轴承活动连接,动力轴上固定安装第一主动轮,第三套筒上固定安装第一从动轮,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链连接,竖轴侧面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位于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竖轴下端侧面开设第三通孔,箱体底端面开设第四通孔,竖轴内部设有第一拉线,第一拉线的上端穿出第二通孔后与第一套筒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拉线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后位于箱体的外部,第一拉线的下端连接夹线装置,夹线装置包括两块夹线板、螺栓与螺母,两块夹线板的端部之间铰接连接,两块夹线板相对的面上均开设弧形槽,两块夹线板的自由端侧面均开设第五通孔,两个第五通孔相通,螺栓插入两个第五通孔内,螺母配合安装在螺栓的端部。

如上所述的汽车智能刹车装置,所述的箱体内部设有减速装置,减速装置包括第四套筒、第五套筒、减速套、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与第二传动链,减速套为防滑耐磨材质,第四套筒套装在竖轴上,第四套筒与竖轴之间轴承活动连接,第四套筒外侧上部设有外螺纹,第五套筒内侧下部设有内螺纹,第五套筒套装在第四套筒外部,第四套筒与第五套筒螺纹配合,减速套固定套装在第二套筒的下端,减速套的底端面能与第五套筒上端面接触配合,第二主动轮固定安装在动力轴上,第二从动轮固定安装在第四套筒上,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链连接。

如上所述的汽车智能刹车装置,所述的第四通孔下部固定安装调近装置,调近装置包括盒体、两根竖轨、两个滑块、螺杆、横杆、第二拉线、线轮与两个紧固螺母,盒体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底部,盒体顶端面开设第六通孔,第六通孔与第四通孔相通,两根竖轨分别固定安装在盒体内左右两侧壁上,螺杆位于两根竖轨之间且为横向,螺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竖轨之间通过滑块连接,螺杆的端部与滑块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两个紧固螺母分别安装在螺杆的两端,线轮固定安装在螺杆上,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滑块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拉线的下端与横杆的中间固定连接,盒体底端面开设第七通孔,第二拉线的一端穿过第七通孔后与线轮的侧部固定连接,第二拉线缠绕在线轮上一部分,第二拉线的另一端与夹线装置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汽车智能刹车装置,所述的夹线板和弧形槽内固定安装防滑片。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可以与汽车自带的手刹系统结合,使汽车在发动机熄灭时保持刹车状态,可以避免发动机熄灭后因为忘记拉手刹而出现溜车的情况,保证汽车的安全。将本发明安装在汽车的车架上,将动力轴的外端与汽车离合器的输入端通过传动装置进行连接,保证动力轴与汽车发动机保持同步转动或停止,通过夹线装置将第一拉线与汽车自带的手刹拉线连接,并使第一拉线保持紧绷状态,将本发明安装好后,当汽车发动机处于熄灭状态时,本发明内所有零部件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弹力较大,弹簧处于收缩状态,第一套筒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处于最高的位置,此时,第一套筒通过第一拉线将汽车上的手刹拉线拉紧,汽车刹车蹄涨紧,汽车处于刹车状态,当汽车发动机启动,发动机将动力传给变速箱的输入端,变速箱的输入端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动力轴转动,动力轴通过第一主动轮、第一传动链与第一从动轮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三套筒转动,第三套筒通过棘齿与棘轮的配合带动第二套筒转动,此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配重块与圆环随之转动,配重块在绕竖轴高速转动时,离心力作用使其向外圈移动,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联动作用下,第二连杆的上端通过圆环给第一套筒一个向下的力,该力大于弹簧的弹力,第一套筒向下移动,第一拉线随之变松,汽车上的刹车蹄变为非涨紧状态,汽车此时为非刹车状态,当发动机熄灭时,本发明内部零件复位,即使汽车驾驶室的手拉杆处于落下状态,汽车也处于刹车状态。当手刹拉杆处于落下状态,通过本发明的干预,发动机启动时,车辆为非刹车状态;发动机熄灭时,车辆为刹车状态。本发明与汽车自带的手刹系统不冲突,当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通过车辆驾驶室的手刹拉杆可以完成刹车,本发明可以使车辆熄火后自动刹车,避免驾驶员忘记拉手刹而出现溜车的情况,保证车辆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ⅰ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的ⅱ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箱体2竖轴3第一套筒4弹簧5第二套筒6圆环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配重块10棘轮11第三套筒12棘齿13扭簧14动力轴15第一通孔16第一主动轮17第一从动轮18第一传动链19第二通孔20第三通孔21第四通孔22第一拉线23夹线装置231夹线板232螺栓233螺母24弧形槽25第五通孔26减速装置261第四套筒262第五套筒263减速套264第二主动轮265第二从动轮266第二传动链27调近装置271盒体272竖轨273滑块274螺杆275横杆276第二拉线277线轮278紧固螺母28第六通孔29第七通孔30防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汽车智能刹车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内中间设有竖轴2,竖轴2上下两端分别与箱体1固定连接,竖轴2内部中空,竖轴2上套装第一套筒3,第一套筒3能沿竖轴2上下滑动,竖轴2上部套装弹簧4,弹簧4的下端与第一套筒3的上端固定连接,弹簧4的上端与箱体1内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套筒3下侧设有第二套筒5,第二套筒5套装在竖轴2上,第二套筒5与竖轴2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第一套筒3上套装圆环6,圆环6与第一套筒3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圆环6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根第一连杆7,第一连杆7的上端与圆环6的侧部铰接连接,第二套筒5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根第二连杆8,第二连杆8的下端与第二套筒5侧部铰接连接,第二连杆8的上端与对应的第一连杆7的中部铰接连接,第一连杆7的下端固定安装配重块9,第二套筒5中间位置固定套装棘轮10,棘轮10的外周套装第三套筒11,第三套筒11的上下两端与第二套筒5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第三套筒11内圈均匀安装数个棘齿12,棘齿12的安装轴上安装扭簧13,棘齿12与棘轮10啮合配合,箱体1内部一侧设有竖向的动力轴14,动力轴14的下端与箱体1内底部轴承活动连接,箱体1顶面开设第一通孔15,动力轴14的上端穿过第一通孔15后位于箱体1外部,动力轴14与第一通孔15之间轴承活动连接,动力轴14上固定安装第一主动轮16,第三套筒11上固定安装第一从动轮17,第一主动轮16与第一从动轮17之间通过第一传动链18连接,竖轴2侧面开设第二通孔19,第二通孔19位于第一套筒3与第二套筒5之间,竖轴2下端侧面开设第三通孔20,箱体1底端面开设第四通孔21,竖轴2内部设有第一拉线22,第一拉线22的上端穿出第二通孔19后与第一套筒3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拉线22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三通孔20与第四通孔21后位于箱体1的外部,第一拉线22的下端连接夹线装置23,夹线装置23包括两块夹线板231、螺栓232与螺母233,两块夹线板231的端部之间铰接连接,两块夹线板231相对的面上均开设弧形槽24,两块夹线板231的自由端侧面均开设第五通孔25,两个第五通孔25相通,螺栓232插入两个第五通孔25内,螺母233配合安装在螺栓232的端部。本发明可以与汽车自带的手刹系统结合,使汽车在发动机熄灭时保持刹车状态,可以避免发动机熄灭后因为忘记拉手刹而出现溜车的情况,保证汽车的安全。将本发明安装在汽车的车架上,将动力轴14的外端与汽车离合器的输入端通过传动装置进行连接,保证动力轴14与汽车发动机保持同步转动或停止,通过夹线装置23将第一拉线22与汽车自带的手刹拉线连接,并使第一拉线22保持紧绷状态,将本发明安装好后,当汽车发动机处于熄灭状态时,本发明内所有零部件处于静止状态,弹簧4的弹力较大,弹簧4处于收缩状态,第一套筒3在弹簧4的拉力作用下处于最高的位置,此时,第一套筒3通过第一拉线22将汽车上的手刹拉线拉紧,汽车刹车蹄涨紧,汽车处于刹车状态,当汽车发动机启动,发动机将动力传给变速箱的输入端,变速箱的输入端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动力轴14转动,动力轴14通过第一主动轮16、第一传动链18与第一从动轮17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三套筒11转动,第三套筒11通过棘齿12与棘轮10的配合带动第二套筒5转动,此时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配重块9与圆环6随之转动,配重块9在绕竖轴2高速转动时,离心力作用使其向外圈移动,在第一连杆7与第二连杆8的联动作用下,第二连杆8的上端通过圆环6给第一套筒3一个向下的力,该力大于弹簧4的弹力,第一套筒3向下移动,第一拉线22随之变松,汽车上的刹车蹄变为非涨紧状态,汽车此时为非刹车状态,当发动机熄灭时,本发明内部零件复位,即使汽车驾驶室的手拉杆处于落下状态,汽车也处于刹车状态。当手刹拉杆处于落下状态,通过本发明的干预,发动机启动时,车辆为非刹车状态;发动机熄灭时,车辆为刹车状态。本发明与汽车自带的手刹系统不冲突,当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通过车辆驾驶室的手刹拉杆可以完成刹车,本发明可以使车辆熄火后自动刹车,避免驾驶员忘记拉手刹而出现溜车的情况,保证车辆的安全。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箱体1内部设有减速装置26,减速装置26包括第四套筒261、第五套筒262、减速套263、第二主动轮264、第二从动轮265与第二传动链266,减速套263为防滑耐磨材质,第四套筒261套装在竖轴2上,第四套筒261与竖轴2之间轴承活动连接,第四套筒261外侧上部设有外螺纹,第五套筒262内侧下部设有内螺纹,第五套筒262套装在第四套筒261外部,第四套筒261与第五套筒262螺纹配合,减速套263固定套装在第二套筒5的下端,减速套263的底端面能与第五套筒262上端面接触配合,第二主动轮264固定安装在动力轴14上,第二从动轮265固定安装在第四套筒261上,第二主动轮264与第二从动轮265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链266连接。减速装置26能帮助本发明进行减速,当汽车的发动机停转时,动力轴14停转,第二主动轮264、第二从动轮265与第四套筒261停止转动,第五套筒262由于惯性继续转动,第五套筒262由于跟第四套筒261是螺纹配合,第五套筒262继续旋转上升,第五套筒262的上端面与减速套263下端面接触,减速套263给第五套筒262的摩擦力使第五套筒262继续旋转上升,当第五套筒262到达上升的极限后,第五套筒262停止旋转上升,两者之间的静摩擦转变成动摩擦,此时第五套筒262给减速套263的摩擦力使其减速,从而使第二套筒5减速,可以快速的帮助本发明内部的零件减速而停止转动,使本发明快速的介入汽车的手刹系统,使手刹系统快速对汽车进行刹车。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第四通孔21下部固定安装调近装置27,调近装置27包括盒体271、两根竖轨272、两个滑块273、螺杆274、横杆275、第二拉线276、线轮277与两个紧固螺母278,盒体271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底部,盒体271顶端面开设第六通孔28,第六通孔28与第四通孔21相通,两根竖轨272分别固定安装在盒体271内左右两侧壁上,螺杆274位于两根竖轨272之间且为横向,螺杆27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竖轨272之间通过滑块273连接,螺杆274的端部与滑块273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两个紧固螺母278分别安装在螺杆274的两端,线轮277固定安装在螺杆274上,横杆27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滑块273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拉线22的下端与横杆275的中间固定连接,盒体271底端面开设第七通孔29,第二拉线276的一端穿过第七通孔29后与线轮277的侧部固定连接,第二拉线276缠绕在线轮277上一部分,第二拉线276的另一端与夹线装置23固定连接。不同的车型尺寸有所差异,需要的拉线的长度也不同,通过转动螺杆274,线轮277随之转动,可以调节第二拉线276位于盒体271外部的长度,当调节好后,通过两个紧固螺母278可以将螺杆274进行固定,该设计方便本发明能安装在不同型号的车上,使其更加通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夹线板231和弧形槽24内固定安装防滑片30。防滑片30能帮助夹线装置23将汽车本身的手刹拉线加紧,使其不易因松动而影响本发明的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